查看原文
其他

姚文元与亡妻合葬因何未添加自己名字

2016-09-26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农夫课堂开讲了:

姚文元与亡妻合葬

因何未添加自己名字(图)


请加楚国农夫微信公众号,

读文章关注及评论有红包相赠:

                          李奉先 原创


              姚文元之死

在“四人帮”之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是姚文元。那是在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因糖尿病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姚文元去世的消息,是在姚文元病故之后半个月,由新华社披露的。2006年1月6日,新华社用简短的篇幅报道姚文元之死: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于2005年12月23日病亡。姚文元,男,74岁,于1976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96年10月刑满释放。

姚文元死得不早不晚,“挑选”了一个最敏感的时刻:在姚文元病逝前不久——2005年11月10日,是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四十周年的日子。正是这篇“宏文”,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在姚文元去世之后不久,迎来了2006年——“文革”四十周年祭,粉碎“四人帮”三十周年庆。姚文元之死,唤醒了众多中国人对于“文革”的记忆。

然而,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病亡,中国诸多年轻人竟然不知姚文元为何许人,问“姚文元是谁”?也有的年轻人听说姚文元是“四人帮”中的一个,便问:“‘四人帮’是哪四个人?”在网上,还可以见到年轻人的种种奇谈怪论:“姚老走好!”“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死得默默无闻啊!”甚至有人在网上留言:“我党伟大出人才!”

姚文元之死引发的一系列怪现象,凸现了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尽管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地否定了“文革”,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有人对“文革”讳莫如深,有人甚至主张“淡化文革”,使年轻一代不知“文革”。

其实,记住“文革”,研究“文革”,如同巴金所言,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浩劫在中国重演,是为了中国不再产生“张春桥笫二”、“姚文元笫二”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张春桥”、“小姚文元”。

姚文元,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上海市委第二书记,  193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诸暨市直埠镇。曾有人回忆姚文元小时候写作文,被国文老师笑评为:为了追求文章效果,写一篇作文,就要写死一个人,其文章的煽惑性已不可小觑了。

 建国后,姚历任共青团上海卢湾区工委宣传部部长,《萌芽》杂志、《文艺月报》编辑,《解放日报》编委。1955年,写作批判胡风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引起了上海市委文艺工作部部长张春桥的注意。在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姚文元的大手笔是许多人见识过的,文章写得雷霆万钧、煞有介事、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又生动活泼。

 1970年,任《红旗》杂志主编、主管中共意识形态工作。参与组织了批林批孔和评《水浒》、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是池恒、梁效等御用写作班子主管。

 1976年10月,姚文元被中共中央政治局隔离审查。1977年7月,中共10届3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随后,姚文元被囚禁于北京秦城监狱。

 1996年10月,姚文元刑满释放,出狱后隐居上海和浙江湖州,研究中国历史、中共党史,还画画写生。1998年6月,姚文元提出,在有生之年有两个愿望:能出回忆录,能重新入党。

             “蝶恋花”

姚文元的的妻子叫金英先其夫而死。

1976年10月6日姚文元被捕后她调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单位,由于健康原因,长期请病假在家,并没有去上班。

金英出生于1933年4月28日,就在姚文元刑满前不到50天的1996年8月19日病逝,终年63岁。


姚文元出狱后,怀着对家庭、对妻女的愧疚之情,于1997年7月让他的三个女儿为金英立了一尊墓碑,女儿只写名字,没有写“姚”姓。上刻“慈母金英之墓”,下面署繁体汉字:“女金虹丽群继红婿浩岐殷伟圭章孙颖婷沐春冰聪金星”。

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字:“真理真情”。背面刻着一首词《蝶恋花》,是姚文元写的,全文如下:

遥送忠魂回大地

真理真情

把我心涛寄

碑影悠悠日月里

此生永系长相忆

碧草沉沉水寂寂

漫漫辛酸

谁解其中意

不改初衷常历历

年年化作同心祭

从全文可以看出,这是专为妻子金英而写的。词中既充满着对妻子的怀念,又感叹着人生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墓碑正面刻着的“真理真情”,正是出自这首词。

姚文元过去写过类似顺口溜式的诗,这首《蝶恋花》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

词中一连用了“悠悠”、“沉沉”、“寂寂”、“漫漫”、“历历”、“年年”六个叠词。词意隐晦,心绪低落,“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而点睛之笔在于“不改初衷”、“真理真情”

——这是否表明,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姚文元对他认为的“真理”,依然“不改初衷”呢?


                                                  楚国农夫

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知名历史博主。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

凤凰网文章(至今)总浏览量3亿5千余万,位列全国(两岸四地)第七名。

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lifengxian009@163.com,QQ:513563052;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

人生苦短啊、且行且珍惜!



让快乐与你相伴!长按二维码关注哟!


她与张学良之间难以启齿的心酸往事

一定要闪电式解放台湾!!

毛泽东因何批宋太宗是小人?

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20位英雄排名

芈月与义渠王的爱恨情仇(图)

“谋杀”还是天意?秦始皇死前三异兆

中国军队何时能出现鹰派一声怒吼?!

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

新史记●赵红霞列传(图)

母亲啊,您还有十个子女海外飘零!

贾宝玉与花袭人那些令人脸红的私密事

推荐一首经典金曲,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