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谋杀”还是天意?秦始皇死前三异兆

2016-09-23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农夫课堂开讲了:

请加楚国农夫微信公众号,

读文章关注及评论有红包相赠:

原创(连载88)

秦始皇死前三大异兆

李奉先  

我在读高中时,旷世才子贾谊对秦始皇的评论,本人已颇为认可。当然贾长沙的初衷是为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上书讽谏尔。

不过,每读这些激情洋溢的文字,心总是热腾腾的。贾谊,按当代学者论,应算是愤青了。

愤青很可爱,更何况人家一语中的,且读吧: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不要总拘泥于他什么晚年追求长生不老云云,没意思啊,如今的历史教科书,真不够严肃,过于思维偏罢。

我们如今的华夏版图,秦始皇断不可缺席的!

大一统的好处,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了。但秦始皇的政敌,可不会这么看。

我向来会换位思考。

时间过于久远,更何况古人讲究劳什子唯物史观,必定寥寥矣。秦始皇虽贵为始皇帝,至尊无限,但可以肯定他未必免俗。现在的人,研究古之伟人,我们姑且包容之。

              始皇死前三大异兆

我细细翻阅林剑鸣前辈《剑桥秦汉史》,发现始皇三十六年(前211),接连发生了三起让秦始皇坐立不安的“凶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正是为了化解凶相,逢凶化吉,才开始了第五次巡游:

异兆一:“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这个“荧惑守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古代把天文学成为星占学,星占学家把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的“心宿”简称做:“心”。就是“天蝎座”。其组成天体主要是三颗星,火星运行到这三颗星附近时,就是古人说的“荧惑守心”的天体现象。而组成天蝎座的三颗星体,最亮的一颗被认为是皇帝的化身,旁边两颗被认为是太子和庶子。

而火星代表的火又是大灾的象征,“荧惑守心”表示:轻者太子要失位,重则皇帝死亡。

异兆二:陨石坠落事件。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陨石坠落在东郡,这陨石坠落到时没什么,奇怪的是这陨石上面竟然刻着字:“秦始皇死而地分”!

有人捡到这颗陨石,看到上面的字,立马就交到地方官员手里,官员也不敢怠慢,逐级上报,最后秦始皇得知此事,龙颜大怒,派出御史排查在陨石上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最后,秦始皇下令处死这块陨石坠落地点周围的所有人家,并派人立即焚毁这块陨石,人死了,石头也焚了,可秦始皇心里却留下了阴影。

异兆三:沉璧事件。秦始皇三十六年,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秦始皇派出去的使者在一次走夜路的途中,一个手持玉璧的人将其拦下,他把玉璧交到使者手中,口中还念念有词:“今年祖龙死”。使者不解其意,欲问怪人是何意,却发现这个怪人竟然消失在自己的眼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使者感觉不妙,立马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

嬴政命人鉴定这块玉璧,鉴定结果是这块玉璧是秦始皇在二十八年(前219)他巡游渡江之时,投到水中祭祀水神的!秦始皇惊出一身冷汗,细想:那人口中所说的“祖龙”不正是寡人自己吗!

这一年接连发生着三件异兆,秦始皇的小心脏有点承受不住。惶惶不可终日的他赶紧找人来占卜,询问化解之法,占卜师得出的结果是:巡游和迁徙百姓才能逢凶化吉。

于是乎,秦始皇下令三万户百姓从咸阳迁徙到北河、榆中地区,并在公元前210年,开始了巡游的历程,

                         秦始皇最大可能

                       死于政变“谋杀”!

公元前210年7月,文治武功的秦始皇忽然死于了沙丘,也就是今天河北省广宗县境内。他英年早逝世,直接影响到秦朝的兴衰,也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中国第一帝王死了,当然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有关他的死因,后世莫衷一是。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积劳成疾——“过劳死”;二,被逆子谋杀。

按照前一说法,秦始皇当死于“惊恐劳累”。据说,秦始皇小时候患过软骨病和气管炎,成年以后,又不幸患上癫痫,也就是抽风。这种顽疾经常发作。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求仙药巡游来到阳武(即今河南省原阳县境)的博浪沙附近。突然一声怪响,飞来一只大铁锤,结结实实地打在他身后一辆副车上。车子被砸得粉碎。显然,这是有人蓄意行刺。秦始皇惊恐症自此而起,此后便无以宁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第五次巡游,一是为消灾避难,二是求不老之药。这次长途跋涉,终于将他累倒。返回咸阳途中,癫病发作,脑袋撞在座位侧边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结果,将冰鉴打翻,冰块四溅。随即伤口感染,出现了头痛、眩晕、发烧、呕吐等症状。

秦始皇终于不治,在沙丘。

“被谋杀”一说,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尽管我们对郭老的个人素养不敢恭维。他认为,秦始皇是被逆子——胡亥所害。

具体其理由如下:一,秦始皇虽然头撞在青铜冰鉴上,但不属于致命伤。按照常理推测,即便秦始皇的病情恶化,也应两三个星期才会死亡。这段时间,完全有可能返回咸阳,料理后事。二,当时,秦始皇虽发烧,但意识还挺清醒。此时,他非常理智,忽然想起,当初不该疏远公子扶苏和功臣蒙恬,于是,给扶苏亲笔一份遗诏:“朕巡天下,祷词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不幸归途疾发,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当然,这份诏书不可能传达到扶苏,毕竟,扶苏即位之后,赵高、李斯都没有好下场。两人便暗中“矫诏”,一方面,拥立胡亥当皇帝,另一方面,借秦始皇之口,“赐死扶苏、蒙恬”。有趣的是,秦始皇只在沙丘过了一夜,便怪异地暴亡了。

次日早晨,秦始皇死在了温凉车里,“右耳流着黑血,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经硬得和石头一样了。”郭沫若认为,“这除了胡亥一人而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假如到了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边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

按照郭老的推论,胡亥为了争夺皇位,才自己动手,暗杀了亲爹——秦始皇。

赵高主谋之说。

我们不妨冷静分析,实际上赵高进行谋害的可能性应该比胡亥要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趁机行事不露痕迹,所以比胡亥行事方便得多。

赵高的最终目的是就是摧毁大秦王朝,但他不能支配活的秦始皇,个中理由,我曾经深度分析过,没主观臆断的色彩。

可以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

按图索骥,可见端倪:

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

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

为遮人耳目,他那个傻逼儿子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迷惑大家。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

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腰斩于咸阳。这是为什么?

赵高后来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由此可见,秦始皇之死,导演是赵高,而扶苏、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这不是最有力的说服力吗?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为此叹息了。秦二世纵然不及乃父万一,而扶苏如此等毙,足见其亦不如父皇之百一!

但关于秦始皇的死因,司马迁为什么要去“笔误”呢?

一代“史圣”,或许也有个人的成见吧?

楚国农夫

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知名历史博主。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

凤凰网文章(至今)总浏览量3亿5千余万,位列全国(两岸四地)第七名。

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lifengxian009@163.com,QQ:513563052;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

人生苦短啊、且行且珍惜!



让快乐与你相伴!长按二维码关注哟!


一定要闪电式解放台湾!!

中国军队何时能出现鹰派一声怒吼?!

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

新史记●赵红霞列传(图)

母亲啊,您还有十个子女海外飘零!

粟裕终其一生未能任军委副主席隐情

三国时代15大谋士之最新排名

(演讲稿)我想起了民族英雄左宗棠

林彪坚决不去朝鲜打仗的真正原因

许世友因何下令对越南寸草不留?

王实甫笔下的私奔图

贾宝玉与花袭人那些令人脸红的私密事

推荐一首经典金曲,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