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孔东梅在《毛泽东与贺子珍》一书中所述:“我在延安期间,去了凤凰山麓吴家窑外公外婆故居,这个毛贺最后的家。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延安。外公外婆和妈妈到延安后把家安在凤凰…”
这张拍摄时间应是在洛川会议(即1937年8月25日)以后。因为据叶子龙回忆,洛川会议前居住于吴家窑院的是张国焘,“从洛川开会回来后,毛泽东仍住在李家窑院那潮湿的窑洞里……”
该张照片应该拍摄于李家窑院,特征是单孔窑洞,而且院子地面与窑洞地面之间有三级台阶,吴家窑院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毛泽东与贺子珍在搬迁到吴家窑院前曾居住于李家窑院。
从1928年到1937年,尽管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只保持了整整十年,随着贺子珍出走苏联而结束,但他们的生死与共患难与共的爱情,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改变,有伤也有泪,有痛也有恨,在伤痛中走向永恒。
当年轮又过了十圈,贺子珍满身伤痕地回到祖国的时候,毛泽东也是无限感慨。
先是年初他同意王稼祥夫妇和罗荣桓夫妇帮助将贺子珍从精神病院接回国,接着在5月30日致信时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的蔡畅,请她照顾好即将从苏联回国的贺子珍。
8月,贺子珍携女儿娇娇和岸青兄妹抵达哈尔滨,先在东北财政部任机关总支部书记工作,后调至哈尔滨总工会干部处做工运工作。第二年,她随机关迁至沈阳,并与妹妹贺怡会面。
与性格同样要强的贺怡相比,这时的贺子珍显得已经苍老些,心境也苍凉了些。作为毛泽东的弟媳,贺怡要为1937年赌气出走的姐姐争这个名分,力劝姐姐回到毛泽东身边。
贺子珍对此已经心静如水,没有梦想更没有奢望,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实在拗不过妹妹的好心好意,她犹豫了。
这样,在贺怡的帮助下,贺子珍和女儿娇娇分别用俄文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女儿的来信,毛泽东可谓是喜出望外,立即用电报回复了。而对贺子珍的来信,毛泽东还没有直接也没有那么快捷地回信。
贺子珍写给毛泽东的信大意是:
“主席:我已经回到中国来了。身体不太好,还在休养,并参加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九年,对国内现有的情况不大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德战争期间,生活艰苦,什么都要干,比长征还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现在我学做工会工作。我很感谢您对我妹妹和母亲的照顾,代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毛泽东最后还是回信了,这封迟到近两年的信是在1950年夏天才回复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1949年春,贺怡与到北京商讨翻译毛泽东哲学著作的苏联教授尤金一起,带着娇娇和毛岸青一起来到北京,住进了香山的双清别墅。
性格泼辣、敢作敢为的贺怡在毛泽东面前毫不掩饰地说:
“主席,我一是来送外甥女的,二是来给姐找地位的。”
贺怡觉得现在是要给自己的姐姐争个名分的时候了。毛泽东沉思良久没有回答。
但据有关史料披露说,后来“毛泽东还是在石家庄约见贺怡,要贺怡把贺子珍找来,颇有重归于好的意思”。
而且毛泽东还跟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你让贺子珍到这里来,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了,我们还是按中国的老传统办吧。”
然而按中国的什么老传统?又如何办?毛泽东并没有说。
可是,等贺怡再次带着姐姐贺子珍来到北京的时候,却没有了上次那样的顺利。
当火车行至山海关的时候,贺子珍被自称为组织部门的人在山海关阻拦,被挡在了北京的大门之外,只得在天津住了几乎一个夏天。
而这一切的真相都在1949年11月21日,随着贺怡在寻找毛泽东和贺子珍于长征出发时寄养在江西的儿子毛毛时遇车祸身亡,而随之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贺子珍直到新中国成立了30年之后才第一次来到北京,而此时,她心爱的“老毛”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整整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