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津县名由来及其本土七大名流(组图)

2017-02-10 新乡文史论坛 新乡文史论坛


一、史说延津

夏分九州,延津属豫州。春秋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

延津,历史厚重、充满活力。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

该县地处豫北平原,3000多年前,先辈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了延津人文历史的初页。

秦时为酸枣县,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延续至今,因为黄河古渡口,延津成为商贾集散地和兵家必争地,让延津人民饱受风沙、盐碱、决堤、战乱的苦难,但延津人民“遇千灾而不徙,历万劫而不泯”,也因此形成了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黄河渡口文化。

延津曾是三国时期官渡之战袁绍屯兵之地,关羽斩颜良即在延津境内;现存的春秋战国时期沙门遗址、唐代广唐寺白马塔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隋开皇六年(580年)复置酸枣县。


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废。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有黄河相隔,由开封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

且说胙城:

胙城,周为胙国,周公旦之弟六子伯分封于此,称胙国。春秋时,称南燕国,西汉置南燕县。隋开皇十八年(589年)改称胙城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置胙州,四年(621年)罢州,胙城县属滑州灵昌郡。五代皆循。汉景帝之子刘德封献王于河涧,献王十五世孙刘插,当梁陈之乱(555-559年),守道不仕,隐居于此,号华里公,其子刘政会在唐武德初年(618年)至贞观初年(627年),封邢国公,并在华里店东街修牌坊,宋熙宁间(1068-1077年),治所圮于河,徙治所于华里店(今胙城),金隶开封,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汲县,十四年(1381年)复设,仍属卫辉府。

1580年“沙压”胙城,胙城之名即延袭至今。清雍正五年(1727年)并入延津县,1934年易称华里镇。1943年复为今名。

民国初废府设道,延津属豫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级建制,延津直属河南省。民国廿一年(1932年),省划分行政区,延津属第四行政区。

1949年后延津属新乡专区。1985年撤地设市,延津属新乡市。

该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兹简述最为突出的七大名流。

二、延津本土七大名臣

 1/刘政会

 滑州胙城人。祖刘环隽,曾任北齐中书侍郎。政会于隋大业年间为太原鹰扬府司马,后率兵投靠李渊麾下。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经营后方。刘武周进攻太原时被俘,后获救。

入唐后,历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635年)卒,谥曰襄。后与殷开山同配飨高祖庙庭。 

子玄意袭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授驸马都尉。高宗时为刺史。次子奇,长寿中为天官侍郎,为酷吏所陷。

2/刘玄意

 胙城人,刘政会之子。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败露,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的驸马王敬直因为与李承乾有交往,被流放岭南,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唐高宗时,刘玄意任汝州刺史,历洪(南昌)、饶(江西上饶)八州采访使,与南平公主陪葬昭陵。

3/刘崇龟

字子长,滑州胙人。咸通六年进士。曾任起居舍人,礼部、兵部二员外。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春,河东节度使郑从谠镇守太原,奏请刘崇龟为度支判官、校检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赐金紫。

中和三年(883年)入朝为官,为兵部郎中,拜给事中。唐昭宗大顺年间(890年--891年),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士,改户部侍郎,检校户部尚书。后出任广州刺史、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观察处置使等要职。

史载刘崇龟工书、画,性廉洁。中和五年(885年)萧遘所撰、刘崇龟所写的唐昭觉寺碑,深受文人推崇。他擅长画花鸟,尤喜画荔枝图,曾名噪一时,一纸难求。

刘崇龟为官多年,经验丰富,精明善变,为人所称道,特别是刘崇龟换刀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深广。

《寄桂帅》

[唐] 刘崇龟

  碧幢仁施合洪钧,

  桂树林前倍得春。

  莫恋此时好风景,

  磻溪不是钓渔人。

4/李常宁

李常宁自嘉祐年中举,多次为春官所却,省试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戊辰科对策于廷,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遂被擢为魁首,时年已52岁,天下人都很惊异。中状元后,授宣义郎,签书镇海军节度判官,同年六月病故于任上。

朝廷赐钱三十万,抚恤其家,天下人莫不悲之。人云:“李常宁结友学问,晚而弥笃,困于科举,达二十年,已历四朝。始得名宦,仅数月矣,何起之难,而偾之易耶。”

李常宁事亲孝,与两位弟弟相友爱,为人恭俭洁廉,耻于取非己之物。 

 5/天官李戴

字仁夫,延津人。隆庆二年进士。历任官职为户部尚书、工部尚书。除兴化知县,有惠政。擢户科给事中。广东以军兴故,增民间税。至万历初乱定,戴奏正之。累迁礼科都给事中。出为陕西右参政,进按察使。


张居正尚名法,四方大吏承风刻核,戴独行之以宽。由山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岁凶,累请蠲振。入为刑部侍郎。

累进南京户部尚书,召拜工部尚书,以继母忧去职。

 6/周詠

(1533-1595),字思养,号乐轩,本地称“周督堂”,延津县城西南史良(读làng,埌的古字)村人。29岁中进士,位列全国145名。

7/申启贤

字子敬,号镜汀,延津南街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福建道、江西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尹、仓场侍郎、礼、户、吏部侍郎、山西巡抚等职。

曾提出禁烟主张,为近代禁烟运动开启先河,他的禁烟义举在黄河故道广为传扬。

三、史良(读làng,埌的古字)村周詠二三事

周詠的初任官职是魏县知县。魏县属今河北省,破釜沉舟、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发生于此。作为知县,他视百姓如亲人,离任时官道上跪满了哭泣的百姓,人们拉着他不让离去,车辆无法前行。他走后,百姓们立“去思碑”纪功,盛赞他的高尚品德。套用今天的话,他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县长。

任福建道监察御史时,他的监察办法,被**制订成监察制度向全国推行。出任辽东巡抚时,亲自巡边,修建台垣70多处,垦荒1400多顷,广贮军粮。北方胡人不敢犯边,边疆安宁无战事。

短短几年,他不断被越级提拔奖赏,被任命为少司马(兵部右待郎)时,就享受了正二品官俸。他晋升之快,待遇之高,皇族勋亲都不敢奢望。史料记载,本圣旨下达的第二天,他在都察院的职位又得到提拔。晋升为“右都御史”,职务为“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此时他享受的待遇是正一品俸禄。

周詠是延津县历史上享受正一品待遇的两位高官之一(另一位是李戴)。

在河北省怀来县,有一段明长城叫“庙港长城”,也叫“样边长城”,当地著名景点。“样边”的意思是“样板边防工程”。其修建者就是周詠。

迄今为止,他是延津县被勒石记功次数最多、规格最高的名贤。

在北疆边防,跟周詠相关的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一个是蓟州总兵戚继光。那时,周詠是战区司令,戚和李则是镇边大将。在周詠协调指挥下,李成梁军功卓著,今天锦州市还有周詠为他修建的记功牌坊。

再后来,张居正重用的人不断遭人排挤诬陷。万历十一年(1583)十月,冯景隆诬陷弹劾周詠,朝中官员都知道他根本没事,也绝对弹劾不了,但周詠“未尝一言自白”。“内见推逼,而外念无可共功者”,他一声长叹:“吾老矣,愿乞骸骨归。”他要辞官回家,万历并没有立即同意,而是“章再上”才同意他回乡。这一年,周詠50岁。

周詠是一位智者。他的激流勇退,给自己、家庭和子孙后代带来了无限福音。其妻李氏,名门之秀,义官李溁(yíng)之女。勤劳贤惠,善理家务,是深明大义的传统女性典范。周詠在世时累封至“淑人”,后以子贵,封“太夫人”。

周詠子四女五,孙六女七,男丁兴旺,女适名门。

这是周詠的亲笔真迹,其书法颜筋柳骨,刚劲挺拔,心正笔直,雄健潇洒。

这首诗中,他先迷茫而后豁然。豁然的周詠,很超然,也很低调。

万历乙末年(1595)七月周詠逝世,终年63岁。本编辑有待指出:

明朝中后期,延津县周姓是望族,名列延津四大家族之首。数百年来,其后代在科举考试中时有顶尖人物突现,周令树(计百)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就是詠长子周嘉瑞之曾孙。

周詠的后代多世居史良村,其中一支迁往城里,即延津南街周氏和西街周氏。


【温馨提示】

《新乡文史沙龙》,集文学与史学于一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亦系新乡人自己的《旧闻新知》期刊^^

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新乡文史沙龙”

信箱lifengxian009@163.com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nrawbz1215,欢迎踊跃投稿并提供素材。 

解密卫辉市初名汲县暨姜太公故里之各村名探源(组图)

李瑞环的卸任感言,值得细细品读!(图)

新乡名人知多少?我仅熟知26个,请您补充您的家乡名流!(完整版:组图)

这些名著的首尾诗词,绝对的神来之笔!

史上最难认的22个汉字,最后一个输入法都打不出来

晒一晒袁世凯的十大政敌(组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