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新乡文史论坛》,集文学与史学于一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新乡人自己的《旧闻新知》期刊^^
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新乡文史论坛”
信箱lifengxian009@163.com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nrawbz1215,欢迎踊跃投稿并提供素材。
延津古胙城传奇(组图)
■沙压胙城
延津北部在西周时被称为胙国,春秋时为南燕国。据朱彬介绍,研究胙城历史对了解黄河河道变迁及交通运输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胙城县故城就是黄河的坐标,它标志着黄河河道滚动的历史,见证了昔日河运盛况。
因古胙城临黄河,黄河决堤改道后,黄沙覆盖了老城,延津自古流传着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沙压胙城的故事。
据传,河决前有一道士一手拎竹篮,篮内放一只活鸭、几颗大枣和几个桃子,另一只手拿菜刀,沿街叫喊:“杀鸭,枣桃!”有人说:“疯道士,莫理他。”也有人把“杀鸭”意会为“沙压”,把“枣桃”意会为“早逃”,结伙连夜外逃。也有人不理不睬,到狂风骤起,沙尘漫天时无处藏身被埋于沙下。
如今的延津人劝人行善时,常以沙压胙城为例,被沙压的都是些坏人,那是天神的报应。疯道士是河神派来点拨人的,只有好人能听懂天神的点拨。沙压胙城时,因城隍庙地势较高,没被湮没,后人认为是城隍显灵。
从此这一带的人笃信城隍,庙内香火不断,据说庙内有棵枣树形似游龙,沙尘来了可骑龙上天。
■船高水涨
传说沙压前的古胙城也曾屡遭水患。有一年,黄河浊浪排空,直侵胙城,县令罗军命人拆县衙加高城墙,却不知为何,城墙越高,水位就越高,眼看就要淹没城墙了。罗县令站立城头,仰天长叹:“吾身为父母官,却难解子民于水火,做官何用?”
说罢,毅然摘去乌纱抛向滔滔洪水,可那乌纱却悬而不沉。
他更加悲叹:“莫非洪水冲吾而来,吾情愿随水而去,以死保百姓安危!”随后,他纵身跳下,孰料洪水竟哗然退去,全城百姓只见县令手托乌纱安然无恙。
县令绕城巡视一周,忽然仰天大笑:“哈哈!船高水涨,原来胙城乃是座船城!”
■四月初四城隍庙会
据《胙城县志》载,当年武王伐纣,战将黄飞虎在胙城县城内西北角穿洞破敌,留下飞虎洞遗址。武王灭纣后,分殷之畿内地为三个诸侯国,以监殷民,史称三监。同时还分封了许多小诸侯国,胙城即其中之一,时称胙国。
周公之子伯倏在胙国,封后,为纪念黄飞虎,在“飞虎洞”前建一雄伟壮观的大殿----城隍庙。明朝以后,全国各地的城隍,只有胙城县的城隍可以穿龙袍,戴金冠。人们都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亲口封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元宵佳节,举国上下,彩灯棋布,国都应天,游人如织,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突然,正宫马娘娘的寝宫被烟火引燃。一时,大火冲天,浓烟滚滚。皇宫里,顿时乱成了一片。尽管太监们奋力抢救,怎奈火势凶猛,泼水如浇油。眼看娘娘寝宫内,价值连城的珠宝将焚于一旦。只见一人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跳进火海,进而复返,把马娘娘的心爱珠宝全部搬了出来。
马娘娘目睹此人壮举,赞叹不已。命太监询问身世,此人回答:“胙城县令黄飞虎。”马娘娘很奇怪,殷商时史书上有个武成王黄飞虎,如今相隔十四代,怎么又冒出个黄飞虎?又一想,天下之大,慕英雄而随其名者也不足为奇。于是,就向太祖皇帝上奏章,召胙城县令进京加官进爵,以报答舍身救火之恩。
可是,等胙城县令进京后,马娘娘一看,大失所望,原来县令并非救火之人,只得命其暂回,事情也就搁了下来。
寒暑交替,转眼三载,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忽然心血来潮,意欲出巡,便命人备好仪仗带着马娘娘启程北上,途径胙城县城,闻得城隍灵验,便由县令引路,到城隍庙进香。礼拜之后,马娘娘抬头看城隍仪容,不觉“啊”了一声,原来她发现坐在暖阁上的泥塑城隍总觉得有点面熟。
只是胡子被烧焦了。再仔细审视,不觉恍然大悟。谁知三年来查访不到的救火英雄正是这位城隍。即向朱元璋讨封,朱元璋命人取出皇陵,亲笔写上“敕封司民显佑伯”几个大字,并通令天下:天下城隍,唯以胙城县城隍为尊,可戴金冠,穿龙袍。马娘娘又亲手为她绣了龙袍,并赐给金瓜、钺斧、朝天登等全副仪仗。
从此。胙城县城城隍庙日夜香火不断。为纪念朱元璋所封,胙城县令定于四月初四为庙会。每到这一天,方圆百里的人们纷纷赶来进香,一直延续至今。
新乡名人知多少?我仅熟知26个,请您补充您的家乡名流!(完整版: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