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3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史上被冤杀的十八大高级将领(组图)

2017-02-22 楚国农夫 新乡文史论坛

1/楚贵族联合杀吴起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娴于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

然而吴子在楚国变法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因为其身后只有唯一后台老板楚王支撑,势必茕茕孑立,被杀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这悲剧类似于商君公孙卫鞅!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被诛灭三族。

吴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2/秦王政受馋死白起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代继孙子和吴起之后最出色的将军,在大秦统一全国的进程中,白起参与指挥了两次足以影响历史的大战: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马,使赵国一病不起;讨伐楚国的战争,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继孙子之后第二个攻克楚国都城郢都的大将,还挖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使东方六国心惊胆战,吓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志。

当时秦国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统一全国了,可悲的是范雎这样一个人物也犯了小人之过——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关系,老是抓机会说白的坏话。

嬴政本来就对战无不胜的白起有忌惮,于是赐给了白起宝剑,让他自杀。白起愤怒地问道:“为什么?”后来转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赵国杀了四十万人,难道还不应该死吗?”

3/吴夫差刻薄杀伍员

伍子胥的伟大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的那种以德报怨的观念不屑一顾,在他看来,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扑灭,恶人就是要用武力来制服。

所以当好朋友申包胥责备他说:“即使国家对不起你,你也不应该反过来毁灭这个国家啊。”伍员须发倒竖说出了一句让千古之下的小人为之颤抖的名言:“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凌厉,个性鲜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结果。这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雷打不动的公式,伍员死了,历史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从此,中国的英雄们开始了一个无奈的宿命:活得风风光光,死的窝窝囊囊。

4/赵王迁冷血灭李牧

公元前229年,秦军攻赵,双方派李牧和王翦出征,两位名将终于得以交锋,这场战争秦国、赵国都打得十分小心,双方都是作战高手善于谋划军队,都不敢轻敌,李牧和王翦棋逢对手,几番搏杀下来,双方平手,一时局面僵持不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说李牧守城更厉害,有说王翦攻势凶猛,双方在战场上几乎是平手,很难说两者谁更厉害。

但客观现实来说,王翦是战胜了李牧的,因为王翦一计反间,就让李牧被赵王秘密处死,秦军趁势进攻赵国,赵军溃败,赵国因此灭亡。

5/秦胡亥遣使杀蒙恬

被赵高公报私仇的蒙恬兄弟父祖三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因为扶苏已死,开始胡亥还想放了蒙恬,不料赵高马上阻止了:“以前先帝曾经想立贤明的陛下为太子,是蒙毅阻止了,他是不忠不义的人,以我之见,不如杀了他们。”赵高是个戳烂天不补的人,反正天下都是胡亥的,与他何干?

鬼迷心窍的二世不听兄子子婴之言,遣使者到阳周连坐蒙恬,蒙恬说:“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无奈之下吞药自杀了。

6/汉吕雉阴毒除韩信

韩信的可爱在于他身上具有一种当代美国式的那种自信和坦率,他心里有什么话都敢于说出来,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心里怎么想。吕后把韩信给杀了,刘邦当时开心的不得了,简直得意的忘了形,居然追问了吕后好几次:“杀了?真杀了?”

这不是杜撰,史记上有记载,高祖又惋惜又高兴。这两种表情加起来可够难看的。

7/汉刘恒绝然杀薄昭

历朝历代都会有些关于帝王的美谈。汉文帝刘恒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我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他是亲尝汤药的孝子。

除了为母亲尝汤药,文帝刘恒“大义灭亲”也广为流传。他诛杀的,是他的亲舅舅,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薄昭。刘恒在登上帝位之前,这位娘舅也曾起到过关键作用。因有大功,刘恒授予薄昭侯位,也是薄家唯一的殊荣。

但是,历史发展往往具有戏剧性。后来,周勃被人诬谄谋反,薄昭从中穿针引线,为勃求情。他的这种做法,令文帝刘勃然大怒,因此,心思缜密的文帝决心诛杀薄昭。

但是,毕竟是功臣,还是娘舅,诛杀的手段用得很文雅、很含蓄,令薄昭不得不从。

文帝让群臣穿着丧服去薄家吊孝,逼娘舅自杀!

后人论及此事时,却认为,刘恒杀薄昭,于国法圣明,于道义不当,可以说是不孝,不智。

    8/周亚夫绝食殒狱中

    文帝临终,密授儿子景帝:国家急难,起用周亚夫。君臣信用,可见一斑。周亚夫平叛有功,官拜丞相。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周亚夫作风严谨、秉章办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比不动声色、擅打“太极”的汉景帝,二人难免出现交流屏蔽、沟通阻碍。

    看来,从古至今,都有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周亚夫就是!预感死期将至,周亚夫的儿子走后门、托关系,想给颐养天年的老父买五百套铠甲,准备作为殉葬的陪葬品。

    汉景帝下令召周亚夫到廷尉府受审。廷尉指责周亚夫说:你想造反吗?周亚夫回答:我买的是殉葬用品,怎么能称作是造反呢?廷尉狡辩地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想在地下造反。

    这样,可怜一代名将,被投入大牢,绝食五日,吐血而死!

    9/诸葛亮残忍杀刘封

    本编说的史书刘封,而不是小说刘。以下类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关羽围襄樊,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但被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其义子刘封。

    孟达降魏之后,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拒绝。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借此机会除掉他。

    刘封自裁后,非常伤心,先主为刘封数日连续哭泣

    10/蜀杨仪用计族魏延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汉韩信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常说诸葛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魏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人人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情加重,秘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大军不听魏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11/司马昭渔利钟会

    司马昭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阴的人物之一,先不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说他指使手下成济杀掉曹髦吧,皇帝摆开了架势要去进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队兵给杀了。瞎子也看出来了是司马昭指使的,可这小子楞是抱着皇帝的尸体大哭,还喊着要凌迟了成济给皇帝报仇!

    这样的人肯定干不出什么好事儿,后来邓艾、钟会两路讨伐蜀汉,走之前,钟会的大哥钟愈就跟司马昭说:“我弟弟不知道深浅,一直把自己当作天下奇才,让他带兵恐怕会出乱子。”司马昭说不会,你放心吧。钟愈走后,司马翻身就对亲信说:“钟会的大哥说的不错,我对钟会真的不放心。”他手下问:“那你还让他去?”

    司马昭说:“这次去讨伐蜀汉有很多困难,很多大将都不敢去,如果没有胆量却强迫他们出发,那会毁了大军。钟会这个人有胆量,一定能成功,事成后我再收拾他。”

    12/刘义隆刻意毁道济

    南朝刘宋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很凶猛的,北边一直打到山东和河北,西边攻克了关中地区,差一点儿就提前统一了全国,这有赖于两个出色的大将,西边是王猛的孙子王镇恶,北边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将檀道济。

    这两个人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镇恶的死,檀道济更为冤枉。

    N年以后,北魏的越来越强大,不断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军甚至打过了长江!宋文帝吓得向东逃到了镇江的北固山上。看着山下的魏兵自由往来,文帝哆嗦着嘴唇说:“檀道济要是活着,绝对不会让魏兵如此的嚣张!”

    13/隋杨广妒恨杀高颎

    高颎,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军事家。这个人文武双全,打年轻的时候就跟随文帝,很多好主意都是他出的,而且居中调度,帮助文帝统一了天下。他德高望重,被百姓赞美称颂,连皇帝的几个儿子都很尊敬他。

    可是文帝死后,儿子杨广上了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开始玩命儿的糟蹋他老爹留下来的家产。高颖当朝,极力的劝阻他少干荒唐事儿,杨广惧怕高颖的威望,还不敢太胡来,但是心里很恨高颖。
    当时杨广手下有个叫杨素和宇文化及的,俩人儿都很恨高颖,嫌他挡在前面不允许自己接近皇帝,耽误了自己的前途。就开始搜罗罪证,诬陷高颖。终于最后抓住了个什么把柄,不清不楚的把高给杀了。

    14/郭崇韬莫名被爆头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甚至比他老爹都有本事。同时李还注意提拔年轻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子,这个时候他选上了年轻干练的郭崇韬。郭这个人很了不起,真正是一个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人才。

    后唐立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开始躺在功劳本上享受,但这个时候有郭崇韬担任尚书仆射,尽力维持着,大局还好。后来,庄宗命令郭日夜教导太子好好学习。太子呢,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性格有点儿叛逆,对郭的唠叨和管束很不耐烦。结果太子手下有个嫉妒郭的大臣就开始吹风,说:“太子啊,你看郭这个人太讨厌了,咱们杀了他吧,这样就没人管你了,你就可以好好玩儿了啊。”太子眼睛一亮:“真的吗?那你帮我把他弄死吧,我也讨厌这个家伙。”

    于是一个暗杀阴谋就这样儿戏般的开始了,这个进谗的人在太子府里布置好了,就假传太子的命令,让郭近来议事。郭一点儿防备都没有,刚刚跪下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人抽出袖子大锤当头就是一下,把郭当场给砸死了!

    15/宋赵构执意杀岳飞

    岳飞死,可能还不算特冤,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伐金就伐金吧,伐金的人多了。可是你不该提出“迎回二帝”这样的口号,结果口号一喊,把宋高宗给整了个不尴不尬,哦,我这儿费劲八力的指挥着伐金,把两个皇帝给接回来,那我往哪儿摆啊。

    终于,历史安排了一个倒霉蛋儿出来为皇帝承担责任了,这个人就是秦侩。这小子也知道岳飞不好扳倒,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一天,他战战惊惊的说到:“岳飞提的口号自然是能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可是皇上啊,天上不可以有三个太阳啊。”高宗心里一震。

    岳飞终于死了,这个直肠子到死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还大喊着天日昭昭!

    16/朱元璋残忍诛蓝玉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不幸早逝,朱皇帝于是不得不加紧了对功臣集团的打压,以防止其在自己身后尾大不掉。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状告蓝玉谋反,接着蓝玉便被“下吏鞫讯”。

    锦衣卫自然一向是擅长制造冤狱的,经过他们的严刑拷问和拼命罗织,终于整出了如下一番口供。

    冤狱就这样酿成了,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便将蓝玉一族尽诛之

    17/朱祁镇穷凶杀于谦

    于谦的贡献和地位在历史上早有定论,是绝对的忠臣和国之柱石。要是没有他,明朝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就可能已经瓦解,更别说坚持到了1644年。是他坚决地驳斥了朝廷中“南迁”的主张,统一了朝廷上下抗战的认识,坚定了上下背水一战的决心,运筹帷幄,大败瓦剌,守住北京城,使大明转危为安。

    就是这样的一个忠臣加功臣,在朱祁镇夺门之变复位之后,却第一时间被下狱,几天后就被处死。朱祁镇以谋逆罪杀掉于谦,当时舆论哗然,谁也不相信于谦会谋逆,这成了朱祁镇除土木堡之变之后另一个终身污点。

    于谦有功,朱祁镇心里清楚,但是即使如此,朱祁镇也不得不杀掉于谦。理由很简单:为了皇位的正统性!

    18/袁崇焕蒙尘遭磔割!

    袁崇焕在关外的宁远附近,死死的遏止了清兵进关的要道,使明朝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的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

    清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屡次在宁远城下受挫,袁崇焕象堵在喉咙里的骨头,吞不下,吐不出,还生生的干死了努尔哈赤!

    战场上解决不了的人,可以战场外解决。于是范文程出了个主意,接着,北京城里开始有流言,说袁要和清军和谈,后来流言越来越神,说是袁私自把山海关防线打开了个口,放清军进关。皇帝的疑心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皇太极和范文程正在城外偷笑……

    后来的事情发展是非常让人痛心,崇祯用了最残酷的刑罚对待袁,还发动百姓去撕咬袁的躯体。

    百姓们不再吃瓜,而是纷纷跑上去割旷世儒将身上的肉……

    《新乡文史论坛》,集文学与史学于一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新乡人自己的《旧闻新知》

    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新乡文史论坛”

    信箱lifengxian009@163.com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nrawbz1215,欢迎踊跃投稿并提供素材。 

    热论 |新乡究竟有哪10所大学?本科院校有哪些?(图)

    今胙城乡与南燕国有何历史渊源?(图)

    今天整个新乡人都在传这个被甩出车窗外的女人!!

    新乡四大国家级古村落地名由来及其千百年悲伤往事(组图)

    26张惊人照片!一半不可思议,一半罕见珍稀!

    热点 |新乡哪个县市有棵银杏树迄今已活五千年?(组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