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丘民间传说|庙岗、马塔和使君墓

2017-07-30 郭顺昌 新乡文史论坛

本论坛点滴传承新乡历史文化

点击图片:解秘小平南巡讲话:“谁不改革开放谁下台,”到底是谁请动了老爷子?

《庙岗、马塔和使君墓》



       封丘县城东北不远处有相邻的两个村庄,一个叫庙岗,一个叫马塔。据传说,庙岗和马塔两个村庄都是东汉末年开始建村的。在庙岗和马塔之间,有一座使君墓,是东汉末年徐州刺史百里嵩之墓。在庙岗、马塔与使君墓中间,还有一段互为因果的历史传说故事呢。
       事情还得从东汉末年说起。

       东汉时候,封丘县城附近有个百里村,百里村有个青年叫做百里嵩。百里嵩年少时,勤奋好学,琴棋书画无有不通,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男子。

       百里嵩二十一岁时出家为仕,先是在地方做幕宾,后来进了京城,三十七岁时为中书舍人,五十七岁时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

       百里嵩在徐州任刺史期间,勤政爱民,成绩卓著,名望极高,这在当时汉末战乱的年代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老百姓都尊敬的称他为百里使君。

       东汉末年,由于战事频繁,官府根本无暇顾及百姓死活,一味的横征暴敛,致使各地民不聊生,一遇灾荒,便饿殍遍地,饥民外出逃荒要饭的不计其数。


       建安年间,徐州一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一连六个月里老天没有落下一滴雨,整个田野一片荒凉,田地里不收一粒粮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府照样逼粮派款。这一年的徐州郡正是百里嵩当政。他见天下大旱,老百姓生活无着,就一方面与上级官府巧于周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另一方面向相邻近的州郡转借粮食接济灾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不顾朝廷降大罪的风险,打开国有粮仓,大量地向灾民放赈,致使徐州的灾民躲过了这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这一年间,在救济灾民的同时,百里嵩还不顾年老体衰,拖着带病的身体亲自在最基层调查研究,察看山形地貌,然后发动民众,开挖了一条旱能浇、涝能排的大水渠,把南边的淮水引到了徐州,使徐州一带的旱地变成了水浇田,从根本上解决了徐州这一带的旱涝问题,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感动,称百里嵩领导着开挖的这条引水渠为“百里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徐州一带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好收成。徐州的老百姓念念不忘百里使君之恩,都又称他为“救命使君”。

      但是,百里嵩在徐州抗捐放赈,修渠引水,虽然有惠于黎民百姓,却能得罪朝廷和官府。百里嵩深知,自己一年多来在徐州所干的事情,如果被朝廷了解清楚后,在徐州恐怕是呆不长了。同时,他又见朝中官宦弄权,国事混乱,官府上下奢靡腐败,早已在仕途上失去了信心,况且自己已年届六十七岁,身体也不好,就连夜向朝廷上书辞呈,弃却徐州刺史一职,告老还乡,回封丘老家颐养天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百里嵩带着一身疾病,一路餐风宿露,千里迢迢地回到老家封丘县。

       这一天,百里嵩带着家眷终于回到了封丘地界,但他因为带着病长途奔波,身体已经大量透支,深感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走到离老家百里村还有不太远的路程时,百里嵩忽然一阵心绞疼,便对儿子百里孚说:“我的身体恐怕是不行了,前边就是咱的家乡。我死之后,不要尽占风水宝地,在前面高岗一侧占一穴足矣!”
       百里嵩说罢倒地气绝。


       说也奇怪,百里嵩刚去世,他所乘坐多年的那匹高大的五花马,暴躁地狂跳起来,它仰天长啸数声,然后流出两道眼泪,“扑”地一声在百里嵩身边倒卧而亡。

       百里孚见父亲已经亡故,悲痛异常,大放悲声。哭罢,他抽身站起,想到父亲要他为自己选茔地的临终嘱咐,放眼向前望去,但见前面有一高岗,高岗端坐于一条小河之侧,高岗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湾河水潺潺流过,小河岸上芳草丛丛,狐兔竞走,鸟雀齐鸣。百里孚想,那座高岗不就是最好的茔地吗?为什么父亲不叫占用呢?他活着的时候与人为善,死后大概也不去与人相争吧!但是,自己作为他的儿子,有责任也有权力为他选取茔地,罢了,就选定在那高岗之上!可是他转念又一想,父亲一生清白无瑕,临终又嘱咐安排自己的后事,做儿子的,岂能违背父亲的临终之嘱,在家乡占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呢?罢了,我既不按我自己思想的,也不按父亲嘱托的,任凭天意吧。

       百里孚忍住悲痛,拈弓搭箭,面对众多的从人大声说:“大家都知道,我的父亲临终有嘱,叫我在高岗一侧选取茔地。我非不遵父嘱,也非自己决断。大家看着,此处离那高岗大约有三百余步,我这一箭射向那高岗,箭落初,就是我父亲大人的安葬之处!”

       说罢,百里孚用尽力气,“嗖”地一箭向那高岗射去。只见那箭似流星,直直地飞向那座高岗。但那支箭飞着飞着,在离高岗不远处一侧时,却急转直下,一下子落在了地上——那地方,正是百里嵩所选之茔地!

       百里孚放下弓箭,连声说道:“这真是天命难违,父命难违呀!”

       随后,百里孚遵照亡父之嘱,葬百里嵩于高岗脚下。他再不敢违背父亲生前的多次嘱托,丧事从简,只在墓前修建一祠,以供忌日祭祀。

       百里嵩的丧事办完之后,徐州的老百姓知道了他们所爱戴的百里使君已经去逝,他们自发地兑钱,派人携资前来吊唁,要为百里使君装修庙宇,塑造金身,让恩人四季享祭。但是,这一切却都被百里孚以有违父命为由所拒绝。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带来的办丧事的钱是决不能再带回去的。于是,徐州方面来的人们就在伴随了百里嵩后半生的那匹五花马死去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神马塔,以纪念这匹一生为百里使君做贡献,又为百里使君而死的具有灵性的神马,借以彰显百里使君造福于徐州百姓的的不朽功绩。

       历史悠悠,近两千年过去了。当年的高岗早已无存,但在这里聚集的村落却人丁兴旺,村子的名字就叫做庙岗。庙岗村东边就是使君庙,使君庙里就是当年埋葬百里使君的地方,至今,百里使君的墓葬还保存得完好无损,一年四季里是香客不断。使君庙往东不远处,也有一个村落,传说就是在当年修建那座神马塔的地方聚集的村落,名字就叫做马塔村。


作者小述

郭顺昌,男,生于1954年10月,汉族,封丘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公务员,封丘县王村乡徐寨村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被评为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一一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先进工作者,主编的封丘县歌谣卷获河南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论文《豫北地区黄河民间传说故事调查纪略》获新乡市民间文学论文评奖一等奖。



扫一扫关注公众平台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新乡纪实】延津57座村庄发生的重大惨案,有您村的吗?

原阳夏家院: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记忆

【新乡军刊】延津籍26位黄埔军校毕业生,哪个乡村人数最多?(组图)

【图集】我的母校今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共24人!

【新乡热点】延津境内10大古迹及62座寺庙今何在?(组图)

卫辉32张百年老照片古今对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