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子诞辰2568年| 他有难以启齿的12大隐私事儿

2017-09-29 新乡文史论坛

如果要评选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人物

首推必是孔子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的言行是理想人生最高标准

他的思想学说构筑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筋骨

历代统治者将他捧上神坛

以维护统治,教化世人


无数读书人奉他为师为长

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古今第一圣人”

皆是对他的颂扬


是圣人?是罪人?

与其凭印象感知

不如重新认识

毕竟即便是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

说道些老话时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他的思想遗留

更何况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过无数营养的我们

而今天,我们就拨开所有的光环与非议

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

认识一个作为“凡人”、“痴人”的孔子


1/孔子,姓子,孔氏,名丘

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

周灭商后,为行安抚

周公将商人贵族及后裔封于宋

建立宋国,成为诸侯之一

到孔子六代祖宋国司马孔父嘉(字孔父,名嘉)时

以字为氏,才有孔氏

因为孔父嘉妻子长得极为漂亮

太宰华督谋夺其妻

便挑起暴乱,趁机将孔父嘉杀死

孔父嘉唯一的儿子当时尚年幼

被家臣抱着逃往鲁国

孔子被称为圣人之后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孔父嘉爷爷的爷爷弗父何

本有机会成为宋国国君

却让给了弟弟!

以至两百年后,孔子的这段家史

还被人啧啧称道


2/孔子是他父亲叔梁纥的老来子

上有一个身有残疾的哥哥和九个姐姐

不过都是同父异母的

他的母亲颜徵在虽是续妻

却因为与叔梁纥年龄差距过大

不合当时的礼制

被史书冠以“野合”之名

也因为这,孔子曾长时间都不知父亲葬于何处


而他的父亲去世时,他只有三岁

孤儿寡母也被迫离开孔家,相依为命

一个没落的他国贵族

一个失怙的孤单少年

那时的他,尝尽世间孤苦

所以他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以他懂会计出纳,因他看管过仓库

所以他知生养蕃息,因他喂养过牛羊

没有玩伴,家中存有的祭祀之器就成了少有的陪伴


3/孔子十七岁时,母亲也去世

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他想让父母合葬,却连父亲的墓地都找不到

他无人可问,只能暂时将母亲葬了

却依旧按着人子能及的最隆重的规格

然后守孝三年

三年,这是呆在父母怀抱中的时间!


孔子十五岁时便已志于学

他深知想要改变命运

只有通过才学出仕一途

于是回去后除谋生之外,更加发愤学习

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

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

……

能学的,他都不落下

终于在二十多岁时因博学知礼名扬鲁国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即使名声大振,他也从未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

这时的他要入仕途,却不再为自己

他想要传道,让礼乐崩坏的春秋

重新出现仁、义、礼、道

郯子来鲁国,他向他请教古代官制

齐景公与晏婴访鲁

他与他们探讨秦穆公称霸之事

为学礼,他找到老聃

为学乐,他找到苌弘

为学琴,他找到师襄

只要有一点优于他,他都能以师礼待之

至老不变


而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有上进之路

为让更多的人明白他的仁和礼

他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有教无类的他

即使你拿着十条肉干作学费来拜师

他都倾心教导


5/当然也有被徒弟气得发话要逐人出师门的时候

比如上过语文课本的冉有

因为帮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

孔子立马发话“非吾徒也”

然后号召其他徒弟“鸣鼓而攻之”

可谓是师徒最早公开决裂的

不为名利,只为道义!


5/其实他也是大勇之人

鲁定公之时,孔子有段时间得到大用

当时齐鲁两国在夹谷会盟,孔子作为傧相随行

齐国人便认为孔子知礼而无勇

于是准备趁着会盟的时候

找夷族的莱人劫持鲁定公

以方便签不平等条约


不料事情发生时

孔子一边带着鲁定公后退

一边命士兵拿起武器

一边告诫齐景公:

华夏之地让夷人捣乱

对于齐国也是大耻

齐景公想想若要称霸,如此确实有损颜面

然后作罢

待到签盟书时

齐国又要鲁国在他们每次作战时都要出三百辆车

孔子据理力争最后迫使齐国归还了被占的鲁国土地


7/此后,从55岁到68岁,一直在外游历

却终没有遇到有道之君

也没有可令他施展鸿图的净土

但不管经历为何

他都能一直积极地看着世间万象


面对困苦,他很平和

在郑国,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

独自等在城门口

郑国人看一个落魄的老头在那枯守着

就指着说:你看那人,好像一条狗啊

(“累累然若丧家之狗”)

孔子一听,点点头:“就是就是”


8/孔子在卫国时

私下见了卫国夫人南子

回去后,徒弟们就问他:为什么见她!

孔子就苦口婆心地说:

“我本来不想见她,她非要见我,我能不回礼么?

子路还是不相信、不高兴

孔子就立码发誓:

我要是有半句谎话,天打雷劈!


9/孔子还是个性情中人,很是爱哭

也最见不得别人哭


他和徒弟外出

听到远处女人悲痛的哭声

感觉声音里有许多故事

派学生前去探访

知道别人即使家人被猛虎咬死

也不愿离开这个没有苛捐杂税的地方

很是伤心

然后有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因为听到皋鱼的哭声

便去询问,得知皋鱼在周游列国后

父母俱已不再,正在伤心悔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也是悲从中来,并告诫给徒弟们

于是有十三人赶回了家中

10/他更不是个刻板不知变通之人

孔子曾经因为误会在蒲地被围困

别人答应放他的条件是发誓不去卫国

结果他老人家这边发完誓

一脱离危险就启程去了卫国

徒弟们问他“这样言而无信,好吗?”

他非常坦荡地回答:

“刚刚的誓言是在被要挟的情况下做出的,神灵不会赞同的,我们可以不遵守。”

和王小波的“话语税”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像塞林格的名言:

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

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意为理想苟且的活着


11/奔波十四年过后

孔子老得无法继续长途旅行了

于是回到了鲁国

天下无道,他退而著书

删编《诗》《书》,改定《春秋》

并且教诲弟子三千

但他的理想也终未能实现

12/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

时年73岁

去世前,他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我再没什么想要说的话了

(予欲无言)

子贡在旁,怯生生的回道:

先生不讲话了,我们要传述什么啊?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孔子答:

老天说了什么吗?四季不还是照样运行,万物不还是照样生长。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总编辑楚国农夫

李奉先,原名李德军,中共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协副主席,凤凰网文史栏目编辑,凤凰卫视特约撰稿人,《联合早报》主笔之一。

以散文杂文见长,工于国学文言典籍,音乐/书法爱好者,科班:先秦文学;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学者,诗人,凤凰网军事评论员。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赵薇和马云到底啥关系,惊醒无数人!

延津俗语:娘们儿,疵毛!

【延津聊斋故事】榆林夹堤村神秘大灰岗

鲁迅,以前不懂,现看句句真理

快讯|大汉奸加多宝公然侮辱先烈,今终遭法院判决!

【组图】最漂亮的死刑犯,年仅20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