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延是不是真的象诸葛亮所说脑后有反骨,阿斗一语盖棺定论!

2017-12-10 北国春秋


魏延本是刘表部将,但发觉刘表并不是成就大事的人,所以当刘备前来投附刘表时就力主迎接。当刘备离开后,魏延转而投奔了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后关羽攻打长沙,韩玄认为黄忠通敌欲斩。魏延这次再没有错过机会,而是当机立断杀了韩玄,献城投降。


刘备认为魏延是人才,诸葛亮却说“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其实,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吹嘘的那么神奇,他既没有一见面上手为魏延摸骨,魏延也不是个秃头,凭什么就断言魏延“脑后有反骨”?所以如此,不过是为后文杨仪杀他张本而已。

诸葛亮并不是任人唯贤,而是嫉贤妒能的人,基本上就是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一律不用。


在他执掌军政大权的十几年间,事必躬亲,搞得蜀地人才凋零,以至于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传言。他所看重的,在《出师表》里向阿斗推荐的人才将军向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杨仪等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屑于做,礼义道德却常挂在嘴边。


刘备手下大将赵云、马超、黄忠、无不是降将,为什么诸葛亮独独讨厌魏延一人?

首先,魏延恃才傲物,不懂得趋炎附势。黄忠与魏延一起加入到刘备阵营,他的武功与魏延也在伯仲之间。魏延为救黄忠,一刀将韩玄砍为两段,黄忠却“求葬韩玄尸首于长沙之东”。黄忠此举,立即令刘备等人刮目相看,同时也博得了诸葛亮的好感;魏延虽然献城有功,却险些被砍头,是因为他的做法与刘备假惺惺提倡的仁义道德背道而驰了。


在追随刘备后,魏延甘于做炮灰,每战身先士卒,为刘备汉中称王、益州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诸葛亮相比,刘备更具有政治家风范,更懂得高屋建瓴统筹全局。刘备与曹操鏊战多年才夺得汉中,需要一位大将镇守汉中。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舍我其谁。刘备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一时三军皆惊。

将荆州交给关羽,将汉中交给魏延,可见在刘备心中,魏延的地位等同于关羽,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张飞,远非马超、黄忠、赵云几人可比。

对刘备的信任,魏延自然是感激涕零,发下豪言壮语,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如此说,并非胡吹大气,而是确实他担得起独当一面的重任。历史证明,刘备的这个任命是正确的,魏延是称职的。


反观此时的诸葛亮,刘备在与曹操在汉中死磕的时候,屡次催他派遣人马前来支援,诸葛亮却推三阻四隔岸观火,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原因无它,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的倚重与依赖,已经降至了冰点。


对魏延镇守汉中,张飞虽心中略有醋意,但无条件的服从了刘备,诸葛亮心理却失衡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建,与不敢放心使用魏延有关。诸葛亮生前,一直在刻意打压魏延;临终,又安排了杨仪杀魏延。杨仪与魏延相互攻讦对方谋反,当刘禅问董允、蒋琬等人到底是谁想造反,这二人毫不犹豫拍胸脯担保杨仪,说魏延谋反。与诸葛亮始终保持一致,这就是诸葛亮举荐的贤才。

史上,刘禅被人视为“扶不起的阿斗”,其实阿斗是个明白人,心里明镜一样。他清楚,魏延是父亲最信任的将领,这样的人怎么会突然作乱?魏延之死不过是他刚愎自用,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惹的祸。虽然诸葛亮已经死了,但朝政还在按既定方针执行,掌握军政大权的仍是诸葛亮举荐的贤人,阿斗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弄险,去为死去的魏延正名。考虑再三,阿斗为魏延盖棺定论:“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仅从此事来看,阿斗就被后人误会了。在当时的气候下,还有比如此处理更好的办法吗?

扫一扫关注公众平台

本期精彩回顾:

河南人口最少的5个县:第1是淇县,第5是新乡县

尘封41年!毛主席纪念堂,华国锋讲话原声!值得一看!

各省人血统来源,你是谁后裔?

你是要性,还是要命?

精辟!中国历朝 一句话说透!

【组图】中国第一美男大将军竟是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