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潭乡记忆】我的岳父抗美援朝故事
战争,硝烟,榴弹炮的爆炸,子弹的呼哨,血肉横飞的场面,你见过吗?没有,没有,你没见过,我没见过,我们都没有见过。
生长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怎么都无法想象那种战争的场面会多么的残酷,多么的无情又多么的无奈。
一群群互不相识的人,没有仇怨,没有瓜葛纠纷,只为不同的信仰,或者只为一纸命令,就奋不顾身的互相厮杀。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人类的可悲之处,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在戕害同类的时候,为什么会那样的毫不留情?在纵观动物的世界,能象人类这样互相屠杀的场面真是见所未见。
但这就是战争,世界上只要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只要有不平;就会有争斗;只要有利益,就会想方设法去争夺。
在这个人多物质急缺的世界,弱肉强食,为一箪米一壶浆去拼死拼活,动物的本能便会显露无疑。
而我国的近代战争史却是别具一格,我国的人民是为了保护国家,为了挽救民族灭亡,为了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进行的正义的、被逼无奈的反击。
我们的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如果遭到外族的侵略,我们民族自 44 31725 44 14193 0 0 4139 0 0:00:07 0:00:03 0:00:04 4139的精神便会被强烈的召唤过来,以大无畏的精神来袒护祖国的尊严。
岳父大概十七八岁就当了兵,但不知道是参加了共产党的部队还是国民党的部队,总之岳父成为了一个兵,不为别的,只为混口饭吃,只为有一个呆的地方而已,至于什么主义什么信仰,他压根没有想过。吃饱,喝足,睡好。长官让去哪里就去哪里,让打谁就拿枪冲上去。岳父当兵就是这么的单纯,单纯的让人不可思议。但他从来不主动讲他部队的任何事情。也可能是他不太爱健谈的原因吧。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我和岳父在地里刨花生,我好奇的问他:“你当了那么多年兵,打过仗没有?”
岳父沉吟半晌,才慢慢吞吞的说:“打过仗啊,怎么会没有打过呢!”
“在哪里打的,敌人是谁?你到底参加的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部队?”我的一连串问话让他一时语塞,想了好久:
“不知道是哪个部队,也不知道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反正就是……就是……哦,对了,想起来了,我们在新乡火车站打了一仗,”
“你打死过敌人吗?”说起战争,我很好奇。
“不知道,反正就是,哦,感觉对方……比方说我照那人打了一枪,如果不再露头,就说明打死了。”他说的符合逻辑,在战斗中就是胡乱打,谁也不知道对方死了没有,当时的情景总不能去验明正身吧。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我一直问,因为岳父不健谈,我不问,他就不往下讲。
“后来么……后来……啪……”他拍了一下头“想起来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都把原来的衣裳脱了,换了一身新军装!”
“哈哈哈……”我们正在干活的几个人都大笑起来,我笑着说“原来你当的国民党兵啊,后来换军装换成了八路军的军装了吧?”
岳父摇了摇头:“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唉,岳父当兵当的也是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做了俘虏还不知道。
岳父当兵的历史我就了解这些,不过听岳母说,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岳父又一次被乡亲们带上大红花,唱着样板戏,吹吹打打的送到了部队。他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共和国的第一次对外作战的伟大战役。
不过所幸的是他没有被派到前线作战,而是在后勤工作,成了一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炊事员。
曾听参加过这次伟大战役的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战前部队开了一个战争动员会,讲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然性,然后首长说:愿意上前线的站到左边,愿意在后勤的站到右边,于是便分成了左右两排。可是最后首长的命令却是:左边的都留在了后勤,右边的都上了前线。
呵呵,不知道岳父当时是不是选择了左边呢?反正他一直就在后勤工作,尽职尽守,从不懈怠。
那场战争结束了,岳父又参加了工作,为祖国的建设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当中。
后来岳父退休回家务农,又成为了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农民。他在部队学到了精湛的厨艺,每每村里有红白大事,他就会大显身手,为大家做一道道丰盛的美餐。
我和妻子每逢佳节去看望他老人家,他就会从清早开始忙活,就是为了让我们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那时候,我还真的为有这样一位会做好吃的饭菜的岳父而自豪了一段时间呢。
可是,老岳父在八十八岁生日即将到来前的一个月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不胜悲戚。正是:天堂路上花似锦,英灵长眠别至亲,一生为国无怨言,戎马生涯是忠魂。
转眼,老岳父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每当我站在他老人家坟前,总会默默的问:您在那里还好吗?您在那里过得怎么样?天国是不是您向往的地方,您在那里是否还会想起我们,想起您曾经参加的那场伟大的战争?您是不是还会挂念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国家强盛无比?
放心吧,您老请放心,我们的国家今非昔比,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譬如世界闻名的高铁,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微信,支付宝等都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您就放心好了。
您如果还不放心,如果人间与天堂能互通信息的话,您就给我们发来一条信息吧,告诉我们您在那里的生活状况,然后附上您的网址,好让我们给您回信息,行吗?
作者简介:袁素银,延津县小潭乡奡村人,喜欢文学,曾发表过多篇佳作,作品散见各网络平台。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号:nrawbz1215
本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