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丑陋”?如何对待“丑陋”?|五味咋陈读鲁迅8
涛哥说:最近本号开设了一个栏目“五味咋陈读鲁迅”,写写鲁迅作品中的人和事,今天再发一篇文章。纪念鲁迅更重要地可能是学习鲁迅精神,传承鲁迅事业,弘扬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今天是感恩节,首先感谢各位亲爱的读者对涛哥俺一直以来的支持,尤其是感谢对昨天文章《变态卑鄙的小人,这下你高兴了吧》的支持。
昨天这文章已有一百多人打赏支持了,出乎我的意料,非常感谢感动。
“吾道不孤”,我知道其实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支持,更是对“吾道”的支持。
“吾道”说来很简单,即做一个做真话说人话的真实的人,做一个有底线有良善的真正的人,在此基础上再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真实真正的自己。
这么多人支持,也充分说明这世上有变态卑鄙的小人,但也有很多甚至更多善良美好的人,即这世上有丑陋的人也有美好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是如此,有丑陋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地方,关键是如何激浊扬清,弥补丑陋弘扬美好。
最近,著名作家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女士宣布,“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
此事引发热议,《丑陋的中国人》是否该永远停止发行值得思考,更值得我们思考、讨论的是:今天我们国人还丑陋吗?还有多少丑陋?如何对待这些丑陋?
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相信大家都不会否认我们现在还是多少有些丑陋,不会否认应充满自省正视丑陋进而改善丑陋,才能让我们越来越美好。
“爱之深恨之切”,这其实正是当年柏杨写作《丑陋的中国人》的初衷,也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初心,揭示丑陋并非抹黑而是真正爱国。
如当年公刘所写《丑陋的风波》所言:“一个不敢正视并且克服自身弱点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不承认‘丑陋’,甚至以‘丑陋’为国粹,别人碰一下都不行,那前景是异常可怕的。”
柏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传承的正是鲁迅的事业,他的核心思想“酱缸文化”其实正源于鲁迅,鲁迅在《偶感》中写道:“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此弊不去,中国是无药可救的”。
柏杨、鲁迅非常重视国民性的改造,而他们认为国民性的问题源于充满传统糟粕的“酱缸”,只有打破这“酱缸”才能真正“立人”。
今天,很多人对国民性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是一个伪概念,认为没有什么国民性问题。
我个人认为国民性还是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那每个国家的国民肯定也有自己的特性了,这种国民特性就是国民性。
但国民性其实很复杂,就像每个人的人性一样复杂,如我们的国民性有鲁迅、柏杨批判的麻木、跟风、“阿Q精神胜利法”的丑陋一面,也有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好一面。
而且,国民性是会变的,会随着时代而变,如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便梳理了中国的国民性演变历程,从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到淳朴未泯的“汉人”到唐的雄健与阳光到“平民”的宋朝到“流氓化”的大明王朝再到清代“世人皆为奴隶”。
那国民性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张宏杰认为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是塑造国民性的主要因素,制度变坏国民性也会随之变坏。
“国民性格的缺点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制度、意识、习惯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文化构造,文化构造通过环境的示范效应和一代代的传承,就变成了不自觉的心理。”
原因找到了,那对症下药,相应的改造国民性之路就应该在于改进完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
这可能正是柏杨、鲁迅当年最大的不足之处,他们批判了国民性恶劣的方面,但并没有充分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途径,而胡适则比较重视制度的重要性。
鲁迅实际上也提出了一种途径,即“立人”,通过提倡新文化批判旧文化批判社会黑暗来救治国民灵魂,让国人成为“精神醒悟、个性自觉”的“新人”,但仅有这种途径是不够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可以超越柏杨、鲁迅的所在,我们今天需要继续批判国民性,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具体来改造国民性,即通过改良制度、社会结构来让我们的国民性和社会越来越好。
实际上,“立人”和制度改良如一体两面如两支翅膀密不可分,互相补充和保障,好的制度会让好人更好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坏人更坏,而好人也会让好的制度更好坏的制度变好,坏人也会让好的制度变坏坏的制度更坏。
只不过制度改良见效更快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保障性,而“立人”则更为根本。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两方面也都需要“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于公要致力于制度改良社会改进,于私要自己要成为“精神醒悟、个性自觉”的“新人”,像柏杨和鲁迅那样“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两方面其实也正是涛哥俺一直所倡导的,一方面我们要关心社会心系民众尽力让社会更好,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成为真实、真正的人。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见识到了很多美好,“吾道不孤”,愿我们继续并肩前行!
●●●作者简介:张守涛,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涛哥说:最近本号开设了一个栏目“五味咋陈读鲁迅”,写写鲁迅作品中的人和事,今天再发一篇文章。纪念鲁迅更重要地可能是学习鲁迅精神,传承鲁迅事业,弘扬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今天是感恩节,首先感谢各位亲爱的读者对涛哥俺一直以来的支持,尤其是感谢对昨天文章《变态卑鄙的小人,这下你高兴了吧》的支持。
昨天这文章已有一百多人打赏支持了,出乎我的意料,非常感谢感动。
“吾道不孤”,我知道其实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支持,更是对“吾道”的支持。
“吾道”说来很简单,即做一个做真话说人话的真实的人,做一个有底线有良善的真正的人,在此基础上再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真实真正的自己。
这么多人支持,也充分说明这世上有变态卑鄙的小人,但也有很多甚至更多善良美好的人,即这世上有丑陋的人也有美好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是如此,有丑陋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地方,关键是如何激浊扬清,弥补丑陋弘扬美好。
最近,著名作家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女士宣布,“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
此事引发热议,《丑陋的中国人》是否该永远停止发行值得思考,更值得我们思考、讨论的是:今天我们国人还丑陋吗?还有多少丑陋?如何对待这些丑陋?
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相信大家都不会否认我们现在还是多少有些丑陋,不会否认应充满自省正视丑陋进而改善丑陋,才能让我们越来越美好。
“爱之深恨之切”,这其实正是当年柏杨写作《丑陋的中国人》的初衷,也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初心,揭示丑陋并非抹黑而是真正爱国。
如当年公刘所写《丑陋的风波》所言:“一个不敢正视并且克服自身弱点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不承认‘丑陋’,甚至以‘丑陋’为国粹,别人碰一下都不行,那前景是异常可怕的。”
柏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传承的正是鲁迅的事业,他的核心思想“酱缸文化”其实正源于鲁迅,鲁迅在《偶感》中写道:“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此弊不去,中国是无药可救的”。
柏杨、鲁迅非常重视国民性的改造,而他们认为国民性的问题源于充满传统糟粕的“酱缸”,只有打破这“酱缸”才能真正“立人”。
今天,很多人对国民性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是一个伪概念,认为没有什么国民性问题。
我个人认为国民性还是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那每个国家的国民肯定也有自己的特性了,这种国民特性就是国民性。
但国民性其实很复杂,就像每个人的人性一样复杂,如我们的国民性有鲁迅、柏杨批判的麻木、跟风、“阿Q精神胜利法”的丑陋一面,也有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好一面。
而且,国民性是会变的,会随着时代而变,如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便梳理了中国的国民性演变历程,从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到淳朴未泯的“汉人”到唐的雄健与阳光到“平民”的宋朝到“流氓化”的大明王朝再到清代“世人皆为奴隶”。
那国民性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张宏杰认为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是塑造国民性的主要因素,制度变坏国民性也会随之变坏。
“国民性格的缺点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制度、意识、习惯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文化构造,文化构造通过环境的示范效应和一代代的传承,就变成了不自觉的心理。”
原因找到了,那对症下药,相应的改造国民性之路就应该在于改进完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
这可能正是柏杨、鲁迅当年最大的不足之处,他们批判了国民性恶劣的方面,但并没有充分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途径,而胡适则比较重视制度的重要性。
鲁迅实际上也提出了一种途径,即“立人”,通过提倡新文化批判旧文化批判社会黑暗来救治国民灵魂,让国人成为“精神醒悟、个性自觉”的“新人”,但仅有这种途径是不够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可以超越柏杨、鲁迅的所在,我们今天需要继续批判国民性,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具体来改造国民性,即通过改良制度、社会结构来让我们的国民性和社会越来越好。
实际上,“立人”和制度改良如一体两面如两支翅膀密不可分,互相补充和保障,好的制度会让好人更好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坏人更坏,而好人也会让好的制度更好坏的制度变好,坏人也会让好的制度变坏坏的制度更坏。
只不过制度改良见效更快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保障性,而“立人”则更为根本。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两方面也都需要“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于公要致力于制度改良社会改进,于私要自己要成为“精神醒悟、个性自觉”的“新人”,像柏杨和鲁迅那样“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两方面其实也正是涛哥俺一直所倡导的,一方面我们要关心社会心系民众尽力让社会更好,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成为真实、真正的人。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见识到了很多美好,“吾道不孤”,愿我们继续并肩前行!
●●●作者简介:张守涛,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今天是感恩节,首先感谢各位亲爱的读者对涛哥俺一直以来的支持,尤其是感谢对昨天文章《变态卑鄙的小人,这下你高兴了吧》的支持。
昨天这文章已有一百多人打赏支持了,出乎我的意料,非常感谢感动。
“吾道不孤”,我知道其实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支持,更是对“吾道”的支持。
“吾道”说来很简单,即做一个做真话说人话的真实的人,做一个有底线有良善的真正的人,在此基础上再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真实真正的自己。
这么多人支持,也充分说明这世上有变态卑鄙的小人,但也有很多甚至更多善良美好的人,即这世上有丑陋的人也有美好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是如此,有丑陋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地方,关键是如何激浊扬清,弥补丑陋弘扬美好。
最近,著名作家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女士宣布,“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
此事引发热议,《丑陋的中国人》是否该永远停止发行值得思考,更值得我们思考、讨论的是:今天我们国人还丑陋吗?还有多少丑陋?如何对待这些丑陋?
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相信大家都不会否认我们现在还是多少有些丑陋,不会否认应充满自省正视丑陋进而改善丑陋,才能让我们越来越美好。
“爱之深恨之切”,这其实正是当年柏杨写作《丑陋的中国人》的初衷,也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初心,揭示丑陋并非抹黑而是真正爱国。
如当年公刘所写《丑陋的风波》所言:“一个不敢正视并且克服自身弱点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不承认‘丑陋’,甚至以‘丑陋’为国粹,别人碰一下都不行,那前景是异常可怕的。”
柏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传承的正是鲁迅的事业,他的核心思想“酱缸文化”其实正源于鲁迅,鲁迅在《偶感》中写道:“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此弊不去,中国是无药可救的”。
柏杨、鲁迅非常重视国民性的改造,而他们认为国民性的问题源于充满传统糟粕的“酱缸”,只有打破这“酱缸”才能真正“立人”。
今天,很多人对国民性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是一个伪概念,认为没有什么国民性问题。
我个人认为国民性还是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那每个国家的国民肯定也有自己的特性了,这种国民特性就是国民性。
但国民性其实很复杂,就像每个人的人性一样复杂,如我们的国民性有鲁迅、柏杨批判的麻木、跟风、“阿Q精神胜利法”的丑陋一面,也有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好一面。
而且,国民性是会变的,会随着时代而变,如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便梳理了中国的国民性演变历程,从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到淳朴未泯的“汉人”到唐的雄健与阳光到“平民”的宋朝到“流氓化”的大明王朝再到清代“世人皆为奴隶”。
那国民性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张宏杰认为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是塑造国民性的主要因素,制度变坏国民性也会随之变坏。
“国民性格的缺点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制度、意识、习惯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文化构造,文化构造通过环境的示范效应和一代代的传承,就变成了不自觉的心理。”
原因找到了,那对症下药,相应的改造国民性之路就应该在于改进完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
这可能正是柏杨、鲁迅当年最大的不足之处,他们批判了国民性恶劣的方面,但并没有充分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途径,而胡适则比较重视制度的重要性。
鲁迅实际上也提出了一种途径,即“立人”,通过提倡新文化批判旧文化批判社会黑暗来救治国民灵魂,让国人成为“精神醒悟、个性自觉”的“新人”,但仅有这种途径是不够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可以超越柏杨、鲁迅的所在,我们今天需要继续批判国民性,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具体来改造国民性,即通过改良制度、社会结构来让我们的国民性和社会越来越好。
实际上,“立人”和制度改良如一体两面如两支翅膀密不可分,互相补充和保障,好的制度会让好人更好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坏人更坏,而好人也会让好的制度更好坏的制度变好,坏人也会让好的制度变坏坏的制度更坏。
只不过制度改良见效更快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保障性,而“立人”则更为根本。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两方面也都需要“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于公要致力于制度改良社会改进,于私要自己要成为“精神醒悟、个性自觉”的“新人”,像柏杨和鲁迅那样“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两方面其实也正是涛哥俺一直所倡导的,一方面我们要关心社会心系民众尽力让社会更好,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成为真实、真正的人。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见识到了很多美好,“吾道不孤”,愿我们继续并肩前行!
●●●作者简介:张守涛,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五味咋陈读鲁迅相关阅读:
变态卑鄙的小人,这下你高兴了吧
狗的驳诘:狗仗人势还是人仗权势?
哪些“狗”该打?|五味咋陈读鲁迅6
“yuwei事件”女主或“吃白相饭”
轻言战争的下场,张爱玲她爷爷告诉你
抢购的背后,为什么跟风从众?
鲁迅小说中为什么没太有好人?
从李云迪“墙倒众人推”说说“未庄的人”多势利|五味咋陈读鲁迅
变态卑鄙的小人,这下你高兴了吧
狗的驳诘:狗仗人势还是人仗权势?
哪些“狗”该打?|五味咋陈读鲁迅6
“yuwei事件”女主或“吃白相饭”
轻言战争的下场,张爱玲她爷爷告诉你
抢购的背后,为什么跟风从众?
鲁迅小说中为什么没太有好人?
从李云迪“墙倒众人推”说说“未庄的人”多势利|五味咋陈读鲁迅
欢迎各位加入本文作者、知名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张守涛的涛哥读书会,可直接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见《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