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盲山》到“八孩母亲”事件,“盲”的是什么?为什么“盲”?
最近因为“八孩母亲”事件,很多人在转发电影《盲山》,昨天《盲山》导演李杨宣布欢迎大家转发观看。
(本电影导演李杨欢迎大家转发观看,可放心转发观看)
这是这个寒冬中非常令人温暖的消息,的确李杨本来有权收电影《盲山》的版权费,有权禁止分享,但为了“解放被拐卖妇女,打击买卖妇女的罪恶”,他毅然决定欢迎转发观看,令人敬佩。
01
同样令人敬佩的是李杨拍这部电影,这是他“全资投拍的”,因为他拍的《盲井》《盲井》《盲道》等“盲系列”电影属于边缘题材很难找到投资。
其中,《盲井》是李杨2002年拿出之前积蓄且召集全家总动员,凑出80万拍的,“以纪录片式的风格真实再现了底层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让观众实实在在感受‘生命如蝼蚁’的概念”,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台湾金马奖等奖项。
2006年,李杨决定拍摄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盲山》,“并数月辗转在人贩子、卖家、被卖当事人之间”,拍出后也获得很多奖但在国内只是部“不受推崇的地下电影”。
为什么要拍“盲系列”电影呢,李杨说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希望用电影这种形式唤醒大家,去看一看某些我们平常可能视而不见的东西,去想一想,它毕竟是我们社会中的存在啊。”
何谓“盲”?李杨说“视而不见谓之盲”,盲就是盲点,就是我们视而不见的,“但是更多的时候,讲的是心理的、社会学层面的东西。目,亡了,所以我们有盲区、盲点。这个点还在,你看不见,只是这个区是盲的。”
02
也即“盲”不是眼瞎而是心盲,是心中、观念中有盲区,这在电影《盲山》中有非常明显的反映。
《盲山》讲述了大学生白雪梅轻信人的话被卖进一个山村的故事,她被强迫“嫁”给40岁农民德贵,如何跑也跑不出去。
全村人对她被拐卖这个事实视而不见,还包括村主任、乡镇收税干部、邮局工作人员、乡镇大巴司机等人。
为什么呢?他们其实都明白她是被拐卖的,但为什么不帮助她逃跑甚至要阻拦她逃跑呢?
一方面是观念使然,他们很多人都认为花钱买“媳妇”是很正常的,既然花钱买了就不能跑。
一方面是利益、关系使然,毕竟都是乡里乡亲自然要互相维护,电影中也有被拐卖妇女找到当地乡镇相关部门但被说成是“家庭矛盾”而被拖回家后打断了腿。
唯一想帮她跑的是乡村教师德诚,但他在借此和白雪梅发生关系的同时也很犹豫、怯弱,后来自己逃跑出了乡镇。
最终,白雪梅通过一个孩子递信引来了父亲和警察,但却被村民堵住出不去,警察答应过两天再来救她便走了,白雪梅绝望之下拿起刀捅向了殴打他父亲的德贵。
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不仅是白雪梅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乡村的悲剧,村民们都“心盲”了,所以是“盲村”。
03
《盲村》是电影也是现实,《盲村》除了白雪梅扮演者是专业演员外,其他演员都是当地村民,他们参演这部很明显“辱村”的电影是因为他们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
据李杨回忆,居然还有村民在得知是拍电影的前提下,还恬不知耻的来问:“那个女娃娃(女主角)长得不错,干脆就卖给我吧。”
《盲村》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现在的现实,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媒体、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权者都对“八孩母亲”事件视而不见呢?
他们不是眼瞎而是心瞎,之所以心瞎也是因为观念和利益使然。
很多人包括贾平凹都为拐卖妇女辩护,还有很多人崇拜那个八孩父亲能生会育,甚至还找他拍短视频拍广告。
甚至那个八孩母亲的长子还“站出来”声称关注此事是侵犯他母亲的肖像权,他母亲这么多年的苦难他视而不见,网民为他母亲的发声他倒是“看见”了。(我们为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实际上并不侵犯肖像权)
这是观念上的“盲”,没有认识到拐卖妇女的重大危害,没有认识到如果拐卖妇女不被严厉打击,那我们每个人的姐妹、女儿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没有认识到那个锁链锁的其实不仅是八孩母亲自己,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隐喻”。
还有利益上的“盲”,他们之所以不敢关注“八孩母亲”事件,不敢为她发声,那是因为害怕因此惹祸上身从而明哲保身,就像我朋友圈里很多著名作家、学者都对此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要“爱惜羽毛”。
04
所以,睁眼瞎的人其实很多,如何破除这种“心盲”呢?
一方面要就事论事关爱具体的人关注具体的不公不义,我们不能空喊“道德”而对身边的苦难视而不见。
如我们必须尽力关注“八孩母亲”事件,必须让此事得以彻查得以严惩相关责任人让八孩母亲得以善待。
在此基础上再呼吁争取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尤其是如罗翔所呼吁的要加重对拐卖妇女的惩罚,他曾在其课上警告女生们:“买你的量刑相当于买20只癞蛤蟆,你连鹦鹉都比不上。”
另外,“更应该在教育上多多关注这些落后地区,让小共同体中落后的道德观念,在普世的法律精神下,被剔除出我们的社会”。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正心诚意”,要多去“看见”,如李杨所说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明白那个东西在那儿。我们用自身的东西可以去改变,能不能做多少改变。只有这样的时候,每个人都起来的时候,那个肮脏的不好的角落就会减少。”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做总是比不做强,就像李杨的电影《盲山》其实帮助了很多人,如李杨所说:“当我看到那个小姐妹让她所有从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人去看《盲山》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值了。这个钱我花值了,我不赚钱,值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关心他人本质上也是关心我们自己,对他人的苦难多些关注发声吧,不要让自己“心盲”了!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最近因为“八孩母亲”事件,很多人在转发电影《盲山》,昨天《盲山》导演李杨宣布欢迎大家转发观看。
(本电影导演李杨欢迎大家转发观看,可放心转发观看)
这是这个寒冬中非常令人温暖的消息,的确李杨本来有权收电影《盲山》的版权费,有权禁止分享,但为了“解放被拐卖妇女,打击买卖妇女的罪恶”,他毅然决定欢迎转发观看,令人敬佩。
01
同样令人敬佩的是李杨拍这部电影,这是他“全资投拍的”,因为他拍的《盲井》《盲井》《盲道》等“盲系列”电影属于边缘题材很难找到投资。
其中,《盲井》是李杨2002年拿出之前积蓄且召集全家总动员,凑出80万拍的,“以纪录片式的风格真实再现了底层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让观众实实在在感受‘生命如蝼蚁’的概念”,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台湾金马奖等奖项。
2006年,李杨决定拍摄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盲山》,“并数月辗转在人贩子、卖家、被卖当事人之间”,拍出后也获得很多奖但在国内只是部“不受推崇的地下电影”。
为什么要拍“盲系列”电影呢,李杨说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希望用电影这种形式唤醒大家,去看一看某些我们平常可能视而不见的东西,去想一想,它毕竟是我们社会中的存在啊。”
何谓“盲”?李杨说“视而不见谓之盲”,盲就是盲点,就是我们视而不见的,“但是更多的时候,讲的是心理的、社会学层面的东西。目,亡了,所以我们有盲区、盲点。这个点还在,你看不见,只是这个区是盲的。”
02
也即“盲”不是眼瞎而是心盲,是心中、观念中有盲区,这在电影《盲山》中有非常明显的反映。
《盲山》讲述了大学生白雪梅轻信人的话被卖进一个山村的故事,她被强迫“嫁”给40岁农民德贵,如何跑也跑不出去。
全村人对她被拐卖这个事实视而不见,还包括村主任、乡镇收税干部、邮局工作人员、乡镇大巴司机等人。
为什么呢?他们其实都明白她是被拐卖的,但为什么不帮助她逃跑甚至要阻拦她逃跑呢?
一方面是观念使然,他们很多人都认为花钱买“媳妇”是很正常的,既然花钱买了就不能跑。
一方面是利益、关系使然,毕竟都是乡里乡亲自然要互相维护,电影中也有被拐卖妇女找到当地乡镇相关部门但被说成是“家庭矛盾”而被拖回家后打断了腿。
唯一想帮她跑的是乡村教师德诚,但他在借此和白雪梅发生关系的同时也很犹豫、怯弱,后来自己逃跑出了乡镇。
最终,白雪梅通过一个孩子递信引来了父亲和警察,但却被村民堵住出不去,警察答应过两天再来救她便走了,白雪梅绝望之下拿起刀捅向了殴打他父亲的德贵。
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不仅是白雪梅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乡村的悲剧,村民们都“心盲”了,所以是“盲村”。
03
《盲村》是电影也是现实,《盲村》除了白雪梅扮演者是专业演员外,其他演员都是当地村民,他们参演这部很明显“辱村”的电影是因为他们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
据李杨回忆,居然还有村民在得知是拍电影的前提下,还恬不知耻的来问:“那个女娃娃(女主角)长得不错,干脆就卖给我吧。”
《盲村》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现在的现实,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媒体、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权者都对“八孩母亲”事件视而不见呢?
他们不是眼瞎而是心瞎,之所以心瞎也是因为观念和利益使然。
很多人包括贾平凹都为拐卖妇女辩护,还有很多人崇拜那个八孩父亲能生会育,甚至还找他拍短视频拍广告。
甚至那个八孩母亲的长子还“站出来”声称关注此事是侵犯他母亲的肖像权,他母亲这么多年的苦难他视而不见,网民为他母亲的发声他倒是“看见”了。(我们为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实际上并不侵犯肖像权)
这是观念上的“盲”,没有认识到拐卖妇女的重大危害,没有认识到如果拐卖妇女不被严厉打击,那我们每个人的姐妹、女儿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没有认识到那个锁链锁的其实不仅是八孩母亲自己,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隐喻”。
还有利益上的“盲”,他们之所以不敢关注“八孩母亲”事件,不敢为她发声,那是因为害怕因此惹祸上身从而明哲保身,就像我朋友圈里很多著名作家、学者都对此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要“爱惜羽毛”。
04
所以,睁眼瞎的人其实很多,如何破除这种“心盲”呢?
一方面要就事论事关爱具体的人关注具体的不公不义,我们不能空喊“道德”而对身边的苦难视而不见。
如我们必须尽力关注“八孩母亲”事件,必须让此事得以彻查得以严惩相关责任人让八孩母亲得以善待。
在此基础上再呼吁争取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尤其是如罗翔所呼吁的要加重对拐卖妇女的惩罚,他曾在其课上警告女生们:“买你的量刑相当于买20只癞蛤蟆,你连鹦鹉都比不上。”
另外,“更应该在教育上多多关注这些落后地区,让小共同体中落后的道德观念,在普世的法律精神下,被剔除出我们的社会”。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正心诚意”,要多去“看见”,如李杨所说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明白那个东西在那儿。我们用自身的东西可以去改变,能不能做多少改变。只有这样的时候,每个人都起来的时候,那个肮脏的不好的角落就会减少。”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做总是比不做强,就像李杨的电影《盲山》其实帮助了很多人,如李杨所说:“当我看到那个小姐妹让她所有从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人去看《盲山》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值了。这个钱我花值了,我不赚钱,值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关心他人本质上也是关心我们自己,对他人的苦难多些关注发声吧,不要让自己“心盲”了!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推荐内容:
一再被批,贾平凹等“精英”该醒醒了
春节人生重启三部走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多绝望多么让人悲愤
关注“八孩母亲事件”有什么用?
“新新新观察”结束了,“新新新风云”开始
回家过年真难!“中国事难做!”
为什么“吃瓜群众”或麻木或“网暴”?
是谁害死了刘学州?
我们的国民性怎么了?
天才金晓宇翻译真赚不到钱?写作多难?
一再被批,贾平凹等“精英”该醒醒了
春节人生重启三部走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多绝望多么让人悲愤
关注“八孩母亲事件”有什么用?
“新新新观察”结束了,“新新新风云”开始
回家过年真难!“中国事难做!”
为什么“吃瓜群众”或麻木或“网暴”?
是谁害死了刘学州?
我们的国民性怎么了?
天才金晓宇翻译真赚不到钱?写作多难?
欢迎各位加入本文作者、知名青年学者、文史作家的涛哥读书会,可直接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见《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