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了15天婚礼策划师,结婚不是你想的那样

36氪 2022-04-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超人测评 Author 失恋6935天的超哥


爱情,太好哭了。


来源 | 超人测评(ID:chaorencp)编辑 | 钱大姐 小黄油测评官 | 一一撰文 制图 | 一一拍摄 | 钱大姐视觉 | 火山酱 一一 塔塔


刚过完“七夕”,这个一年一度关闭朋友圈的节日。在此一一(Yi Yi)祝贺各位单身狗(包括我)又苟活了一年。

作为一个母胎solo的大龄处男,我从小就渴望一段真挚的爱情。从高中开始,我就创建了未来的婚礼歌单,每逢听到上头的情歌都会添加进去。可20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数次缝隙间的暧昧,都没有化作爱情。

慢慢的,我也习惯了在生命中独自行走。或许,爱情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或许,它只是一部分人才拥有的奢饰品。

可是没想到,这个月有幸来到一场婚礼现场,压抑许久的渴望又燃烧了起来。看着新人笃定地在花丛中托付了彼此的余生,我眼底竟起了雾。

爱情,太好哭了。

而在这一片盛景的角落,我看到身着黑色西服的人正安静、欣慰地观察这一切的感动。

神秘的黑衣人

这让我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甘心在幕后奉献自己的日夜为陌生人创造感动;我更加迷惑,在这个流行「恐婚」的年代,能够熬出婚姻的爱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就这样,我们开启了新一期的职业体验 —— 婚礼策划师。

点我观看大型偶像催泪励志职场推理恋爱真人秀


走进这个行业,对策划师职业的浪漫滤镜碎得很快。本以为顶多遇到几个难搞的客人,没想到连吃饭都成问题。

图片来源:电影《失恋33天》

2020注定是婚礼策划师们最挣扎的一年。新冠疫情侵袭了全球,婚礼这样的聚会性活动在全国被明令禁止。近半年开不了张,很多婚礼策划师选择转行做起了微商、占卜师、街头艺人......

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一家仍在坚持的婚礼策划工作室「山归来」,开启了婚礼策划师的体验。

和无数小型婚礼策划公司一样,「山归来」无法负担原本的办公场地的租金,现暂时「寄生」在朋友的办公空间内。

这个工作室很小,一共就只有三位30+的女生。袁姐是主管和首席策划师,婷总是设计师,明总则负责宣传和策划等工作。

互为多年好友、放弃高薪工作、一头扎进传统婚礼行业搞创业?

我想了想,挺疯的。

早上11:00,习惯下午开始工作的我第一场脑爆会就迟到了。一进门,「山归来」的每位成员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我的「爆款」夏威夷古着衬衫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细问才知道,婚礼策划师之所以常穿黑色衣服,是为了快速得到新人的信任。黑色,简单且庄重,不含过多个性。就像婚礼策划师的职务一样。

不少「艺术家型」婚礼策划师会在婚礼中进行大量个性的艺术创作,呈现的婚礼更多建立在策划师的喜好,违背了婚礼策划的初衷。

因此了解新人、成为新人的知心朋友,并在此基础上为新人设计专属于他们的婚礼,是专业婚礼策划师要必备的职业素养。

而了解新人的第一步就是 —— 「爱情作业」

爱情作业就像一份调查问卷,上面列满了可以更加了解新人之间爱情故事的问题。

我的爱情作业

为了更快熟悉婚礼流程,我也完成了一份爱情作业。30分钟后,我对婚礼的浪漫滤镜也摔得稀碎。

筹备婚礼真的太繁琐了。婚礼不仅要照顾到两位新人的浪漫设想,还要照顾到所有亲戚朋友的感受。当我看到「婚礼中是否要融合父母的喜好?如果需要那么希望着重于哪几点?」等问题的时候,我不禁开始疑惑,到底是谁要结婚?

有趣的是,大部分新郎也有同样的烦恼。新郎的爱情作业一般回答都比较简单直接,很多的答案都是「听从新娘安排」,字数通常只占新娘的爱情作业的1/2。

于是,搞懂新郎对于婚礼的需求成为了一件既困难又好玩的事。我看着别人的爱情作业,好像在做高考阅读理解题,从每一个标点符号里拆解出新郎的心理。

但新鲜感消失得很快,脑暴会开始4个小时之后,我有点撑不住了。

相比三分钟热度的我,专业策划师的「待机」时间要长很多。她们单单分析做的笔记就是新郎爱情作业的两倍之长。敏锐地在字里行间里捕捉着新郎新娘有趣的性格特点,并针对性提出对婚礼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这个活,急不来。

同样让我震惊的是制作婚礼现场的设计图。一张图需要先到现场拍照,再将设计元素精准还原在现场图片上,连光影效果都需要模拟,一张效果图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这么费劲干嘛,简笔画它不香么?

其实这才是这个婚礼工作室的特色。

因为准备婚礼的新人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只有高度还原婚礼现场的图片才可以让新人全面地了解到她们设计的每一处细节,让新人放心。

传统的婚礼策划会将大部分精力用在「造景」上,只要拍出来照片好看就行。而「山归来」的婚礼现场设计是五维的,一步一步引导宾客新人,感受婚礼的主题。

提到婚礼设计理念时的袁姐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像每一曾经的创业者一样。

好是好,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说:「至于么?」

婚礼的主角永远都只是新郎和新娘,策划师们只能在背后默默欣赏自己的作品。「自讨苦吃」莫非就是当代婚礼策划师的行为艺术?


这是我2020年起得最早的一天。

4点的闹钟,5点艰难起了床,6点到北京郊区的批发市场。这么努力,依旧是迟到了。

散漫的人干不来这一行。为了给新人们看到最准确的花艺设计,袁姐她们每次方案更新后都会重新买花、将插花方案完整做出来展示给新人。所以,每周早起赶早市买花,已是姐姐们的家常便饭。

我懂了,今天又是干到极致的一天。

听花艺老师讲,这次婚礼的插花设计要以「轻盈」为主题。看着花艺老师选择了几种花后,我也开始试着去寻找可以表达「轻盈」的花朵。

名贵的进口花材被安置在只有5度的冷藏室里,初秋的天,还穿着短袖的我待了2分钟就是极限。

眼要会挑,肩要能扛。两个小时扫荡一圈之后,作为团队里的唯一男丁,我如愿成了一名「花·美男」。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买齐了各种可以象征生命力的花,但还需要一些旧旧的枝干来中和整份花艺的配色。在花市寻觅无果后,明总跑到门口枯萎的盆栽上顺手揪下来了两个颜色暗淡的莲蓬,放在一团鲜艳的花朵中视觉效果刚刚好。

这一通应变操作看得我目瞪口呆,行事风格有点野,我喜欢。

备齐了原料,就到了花艺老师上手的环节。对美商要求实在太高,我一个直男大部分时间只能择叶子。花艺小样的制作是严格按照事先和新人沟通的方案执行的,主题色、质感不对就会立马被换掉。

忙活了整整一个小时,只完成了小样的十分之一——

看着眼熟吗?没错,就是按照这张设计图做出的样本。

有了设计图+花艺小样的双重还原,这下结婚的新人该放心吧。


之前的工作一直绕着方案PPT转,到了婚礼场地才有点「要结婚了」的实感。

走过复古的大门,到这铺满白色砂石的室外桃源里去。我忍不住一路追随着孔雀,却没想到把它们赶回了家。

不一会,袁姐就给我安排了今天的第一份工作:录鸟声。

为了给婚礼宾客创造多维度的浸入式体验,袁姐让我用手机将周围的鸟声都录下来。之后她会将多个音轨重叠交错,为婚礼现场制造出带有空间感和梦幻色彩的环境声音。

烈日炎炎下,又和搭建师傅们开始测量紫云轩各个地方的场地规格,没过一会就已经汗流浃背。

花艺老师在院子里走走停停,思考着花艺的设计和场地动线的结合方案,

搭建师傅们则在测量着现场石头的尺寸,计划将这块石头重新打造为迎接宾客的特色桌子。场地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婚礼设计的灵感来源。

「顺势而为」算是「山归来」的设计特色。利用周围环境的特点来进行婚礼的搭建设计。

首先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让婚礼和周遭环境相融合,全景整体和谐,细节藏着亮点,完成新人对「美」的诉求。

其次,不需要新人再砸钱造景,相对来说性价比更高,保护新人对「钱」的诉求。

而相对的,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大大增加了搭建难度。袁姐和搭建师傅们讨论了好久才落实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最缺钱的时候拼命想着给新人省钱?这个团队真当自己是用爱发电永动机吗?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 最让我惊讶的是,搭建师傅对于袁姐看似不现实的想法没有半点质疑,两方反而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肆意地碰撞各式各样可能的想法。整个过程没有半点矛盾。

采访完这两位来自「ME舞美」的搭建师傅后,我似乎发现一件神奇的事:好像从事婚礼行业的人都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作为「山归来」多年的合作伙伴,他们从不怕困难的设计思路,更在意的是新人的感受和婚礼最后呈现效果。

当我问他们在疫情的打压下,有没有想过放弃婚礼的搭建工作,去做别的?两位哥哥毫不犹豫地说了「不」。

「我们婚礼行业的人都是很单纯的。反正遇到问题是大家的,一起去办这个事。没有那么多复杂的那些东西,就是服务好每一对新人。然后做好每一件事。

怎么说呢,就舍不得这个圈。」


刚在两位搭建哥哥身上汲取完燃烧自己照亮新人的正能量,一个晴天霹雳将我打回现实——婚礼方案要从室外改到室内。

昨天的现场测量原本是室外方案要下场之前的最后一次核验。但疫情原因,这次两位新人的婚期足足延了3个月,本以为他们都快放弃了,没想到袁姐突然又接到通知,下周日就是他们的好日子。

可是9月正午的太阳可不是开玩笑的,白沙白墙晃得人睁不开眼,原定的室外方案肯定行不通。

只是这一下挪回室内,层高、花艺、灯光全都得推倒重来。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呗!

一看就知道这个团队有非常丰富的加班经验。随身携带洗漱包、一人一瓶加多宝。

在这个漫长的夜晚,重新设计了室内的婚礼布景,选择了新的花艺主题,考察婚礼甜点餐厅......配合着《千年等一回》等老牌「劲歌金曲」,不觉间就到了深夜。

每当我开始睁不开眼睛的时候,都会特别怀疑人生。这三位30+的姐姐哪里来的精气神?明明是为别人举办婚礼,搞得好像婚礼都是她们自己的一样。

 「至于么?」

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婚礼策划不仅被无数现实因素所约束,同时筹备的时间之长和规模之大也注定其会无比烦琐。

一周体验已是极限,我有点想退了。


最后一天,袁总和明总决定带我和钱大姐去「山归来」第一场婚礼的布置现场「弗农小镇」看看。

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第一次能让她们对这个行业彻底「上了瘾」?

小镇在密云,从工作室出发得开2小时,前一天通宵搞方案的我渐渐撑不住了,而比我更辛苦的袁姐却越开越精神。

我才19岁啊

目的地到了,我的疑问也都被眼前的场景无声解答了——

袁姐告诉过我,这场婚礼的主题是「追 · 光」。她们想要用一种装置将「光」捕捉下来。

一年前,在推倒无数方案后,她们发现当光经过密布的细线时,会留下波动的纹路。于是,一腔热血的她们想要用市场上最细的线,做一个7米高的装置,将空气中的光为新郎新娘「锁住」

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浪漫的初衷,她们先是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制作模型。当模型已经可以呈现出光在线上流动的效果,袁总决定寻找比模型所用线还要再细一倍的线,只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而那时,新郎新娘早已对模型的效果赞不绝口。

随后这三位姑娘跑遍了各大供应商寻找这样的细线,当供应商们得知她们要把一根细线完整地串上7米高的装置时,纷纷劝她们换一种线,甚至拒绝将材料卖给她们。

搭建师傅并不是手艺人,要求他们在7米高的梯子上,将一根细线完好地密布开来简直难于上青天。于是三个姑娘决定亲自爬上7米高的梯子,在暴热的夏天里一天16小时地为装置串线

当装置建完后,大家如释重负。可袁总看着装置呈现出的「彩虹光瀑」,心想还不够。

于是几周建成的装置,一剪刀下去、从零开始;用更细的线,再来一次。

婚礼前的最后十五天,这三个姑娘几乎没有睡过觉。看着她们在陡峭的梯子上因困意而止不住地摇晃,搭建师傅们实在于心不忍,自愿通宵为她们建筑了一个7米高、有扶手的脚手架。

可能是老天为了练就这样一个团队吧,线好不容易挂完了,临近婚礼,装置的配重又出现了问题。

在四处寻找配重无果后,袁姐和她的丈夫自己开着小轿车不停地来往于废品回收站和婚礼现场,自己硬生生地用废弃的铁块做出了一套配重。

当袁姐和明姐在时隔一年零3个月重回梦开始的地方时,看着这个曾经夜以继日「折磨」她们的装置,两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笑着笑着又都哭了——

「哭啥?」

「就觉得拆伙儿太不值了」

我想,那一刻她们一定看到了曾经燃烧生命的彼此,触碰到了内心深处的骄傲。

而我又何曾燃烧过自己,创造过奇迹?没有经历过奋不顾身,有什么资格说那句「至于吗?」

「至于」。

我甚至开始嫉妒了。

那天走出教堂,我们迎着夕阳漫步。刚平复完心绪的袁姐又开始不停地接着电话。

钱大姐突然对我小声说了句「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我一下子怔在了那里,说不出话来。

希望 我最爱的这个婚礼店,可以撑过无数个夏天。


上个周日,我们结束了最后一天的拍摄任务,和袁姐她们道了别。在回程的出租车上,我想起了第一天说给袁姐的那个玩笑:

「以后我的婚礼就要在马路上开!让所有的路人都可以分享幸福!」

袁姐说:「那要多少年啊!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撑到那时候了。」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不过,我们三个人大不了重新为你的婚礼再聚一次!你千万不要放弃这个想法!」

你看,守护浪漫几乎成了这个团队的本能。

我希望,在未来我真的会记得在马路上办婚礼;不会放弃追逐理想的「疯狂」,永远燃烧,永远浪漫。

就像她们三个现在一样。

希望手机屏幕前的你也能充满力量。爱你所爱,那就是最好的爱情。

(感谢「山归来」、李琼老师、「ME舞美」、「La Mousse」、「美薇亭」、陈建国对于本次测评的支持)

点个“在看”👇做「当代不孤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