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践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梦——以顺义全域田园化建设指引为例

苏海威,魏祥莉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23-03-26

导言


提起北京顺义,人们往往会想到,它是首都机场所在地,建有空港新城。它是现代汽车生产基地,被誉为北京的“底特律”,充斥着金属的味道。殊不知,这里有自西汉以来古人置县营城的智慧,良好的郊野田园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乡愁。然而,在城镇化的滚滚浪潮中,在一栋栋高楼、一片片厂房拔地而起的同时,曾经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乡愁的那些本源特色却被忽略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在新的发展理念和要求下,顺义如何找回它的本源特色,更好地践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梦,CAUPD·BJ规划二所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苏海威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硕毕业,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于中规院(北京)公司规划二所担任主任规划师。


作者|魏祥莉

东南大学本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现就职于中规院(北京)公司规划二所。



摘  要

为落实北京总体规划对顺义建设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的要求,结合国家新发展理念和要求,在顺义新一轮分区规划《顺义区城镇田园化建设形态与景观风貌》专题研究中,我们从顺义良好的区位优势、辽阔的田园景观特色出发,提出顺义应以全域田园化理念作为指引,营造具有天境之美、地境之美、乡境之美、人境之美、文境之美的诗意栖居环境,重现“京郊粮仓”之魂,找回顺义失落的田园梦,实现顺义从“北京底特律”到“首都近郊乡愁之美承载地”的特色转变。




1


 迷失的人居梦


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们一直不懈在追求,并为之奋斗的。在城镇化后期,“望见山水,记住乡愁”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更迫切的文化需求。城市的竞争已成为人居环境品质的竞争。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们从理想家园获得内心慰藉的需求,显得尤为关键。


顺义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大量成就,可也面临竞争力下降,传统的宜居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顺义繁忙的机场、汽车生产基地(图片来源:《风物中国志.顺义》)


如今的潮白河畔和历史上的田园景观


历史上的顺义有着“北京的乌克兰”、“京郊粮仓”之称。早在四、五千年前,顺义地区就有了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聚落。夏商时,据《顺义地名志》记载,禹贡置二十一牧,衙门村是其一,是顺义地区最早出现的古老村落。西汉置县,隋唐成州,明清时期形成了大量村落。


悠久的农耕文明里总是盛产好酒、好肉(猪)(顺义特产)


在《后汉书·张堪传》中就还记载了张堪在狐奴县开稻田八千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的情景。顺义因此成为北京地区最早大规模种稻的地方,也由此开启了悠久的田园文化。后人为感念张堪之情,而留下了“狐奴城下稻云秋,灌溉应将水利收。旧是渔阳劝耕地,即今谁拜富民侯”的诗句。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还能在北小营前鲁各庄村,看到当地百姓不忘其恩泽,为纪念张堪而建造的张相公庙。


东汉张堪水稻种植图及在北小营的张堪文化园


同时,古人依托潮白河(潞河)、白浪河、箭杆河、牛栏山、孤奴山、史山,依山就水塑造了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据《顺义县志》记载,“按顺义地扼古北、南翊燕京,山有牛栏之冲、水阻白河之堑,当京热之要区,兵家必争之地。狐奴东峙、汉将屯兵以备乌桓;牛栏北屏,元帝驻军而侵金国;满洲入喜峰(燕山隘口)所必经,冯奉隔白河以相拒。盖畿辅重地、形势扼要,处竞争时期,强邻易视为必攻地也。”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地图看到狐奴古城、安乐古城、顺州古城与三山、三水相伴相依的山水格局,遥想“弄舟潮白畔,悠然见燕山的惬意。


历史上三城与山水关系



2


找回田园人居梦


从历版顺义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到顺义人一直在追求着“田园城市”的理想愿景,且较早开始采用田园城市理念指导城市建设。自2004版总体规划明确建设新城以来,近年来城市建设强调以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型构建组团城市,用组团结合绿带的方式来组织新城。在这样的理念下,结合各种机遇,顺义新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与新城一河之隔的河东地区出现了建设失控等问题。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实现河东与河西平衡发展,城与乡融合共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顺义从卫星城到新城的建设中,强调用组团城市来实现田园城市理念


2.1 回顾经典:田园城市的本质,一种理想的城乡融合之地

“田园城市(garden city)”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金经元先生没有把“garden city” 翻译成“花园城市”,就是希望通过“田”,让人联想到“乡”,从而体会城乡的关系。顺义以往更加注重河西的新城建设,却忽视了另一条腿“乡”的作用。应以城乡融合为指向,凸显“城”和“乡”各自的特点,共同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从而实现从新城田园到全域田园化的转变,进行全域高品质建设,由此提升顺义特色,创建城乡融合的宜居之地。


城市-乡村磁铁模型vs顺义河东、河西的关系


2.2 回归初心:以人为中心,一种诗意的栖居

在当前快节奏发展时代,我们一方面离不开大都市带来的便捷、资讯、交流,一方面又渴望偶尔能逃离大都市,接触大自然,获得一种“在别处”的体验。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当地居民的一份乡愁,每个居民都希望能在城市周边不远处获得一份独特的田园生活体验。


距离首都30公里远的顺义,这里有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恰好能提供《归去来兮辞》里说到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体验。只需很短的时间,城市居民就可以快速切换,在这里的郊野公园、林间小径、原汁原味的乡村田野、农舍人家,漫游、休憩、发呆、静坐,体验别样乡愁、放松身心。


人的生活需求变化决定了城市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我们的规划方向。我们需要回归初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全域田园化建设,帮助居民找回失去的乡愁,失去的诗意栖居之梦。


找回顺义的另一面


2.3 顺义全域田园化内涵

正如吴良墉先生所说,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既要满足安全、生存等基本要求,又要追求一种人文意境,在哲理上具有一种“中国智慧”。因而顺义的全域田园化,不仅是山水景观风貌建设,更需要积极承载生态文明、人文意境,对天境、地境、乡境、人境、文境系统进行塑造,形成具有城乡特色的诗意栖居环境。


顺义的全域田园化人居愿景


以自然生态为基底,对山体、森林、河流、农田等自然要素采取低干预生态修复手段。以人文底蕴为内涵,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尊重乡土文化和景观等多元要素,延续张堪水稻文化、古城文化、焦各庄抗战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相结合的全域人居魅力体系。采用点状开发、面状组织、示范线连接的方法组织大量亲近自然、景观的休闲活动空间,提供一个可漫游的美好人居意境。


全域田园化:从单一、零散景点到全域田园意境、魅力塑造



3


重构田园人居环境


3.1 全域田园化总体格局构建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要求,顺义作为平原风貌区,需突出现代城市风貌特征,加强城区内部与外围郊野绿色开敞空间的渗透融合,形成城野交融、活力城区的特色风貌。借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我们提出未来能让居民3公里进田野,1公里进林带,500米入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目标。


结合未来顺义空间结构的塑造,梳理全域景观资源,通过点、线、面三类管控要素的规划安排,构建全域田园化网络格局,营造丰富多彩的田园城镇风貌,从而提升河西片区的城市风貌品质,凸显河东片区田园景观特色,实现“城田相融、城园共生”的大美诗意栖居环境。


面状要素——全域选定45个大型生态田园、林野景观斑块,承载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等功能,成片展示山水林田特色;


线状要素——结合生态廊道、绿道系统,构建全域田园化空间骨架,并形成特色示范线;


点状要素——筛选出42个典型的特色田园镇村,建设与山水林田交融的镇村典范,并逐步带动全域镇村的整体提升。


全域田园化网络格局构建图


3.2 全域五美人居系统指引


顺义各景观要素特征及问题分析


从顺义现状各景观要素类型及特征来看,顺义自然景观的特色要素主要体现在山水、林田上,以浅山、河流湿地、林地、农田为主;人文景观的特色要素在文化遗迹、农业旅游资源、风景道上较丰富。但整体景观风貌较为单一,以“绿”为主,各要素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特色也未得到凸显。因此希望通过对山、水、林、田、文、旅、道进行系统提升和融合,来构建具有天境、地境、乡境、人境、文境之美的诗意栖居之地。我们提出:亮山理水,展天境之美;营林整田,塑地境之美;塑形引绿,还乡境之美;筑园锦道,营人境之美;修文融旅,串文境之美。


(1)    亮山理水,展天境之美


顺义地处华北平原,整体很开阔,但也是平原向山区过渡区,除可北望层峦迭嶂的燕山,还坐拥浅山山麓地带,其内有10余座海拔在90~200米左右的点状浅山山体点缀在平原上。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上、山间也不乏道教仙人的踪迹,比如,椒园山还留存着一座精致的无梁阁。


顺义的山体分布


在一马平川的顺义,这些山体资源尤其独特。通过对全域山体资源的分析,我们提出,进一步提升山体景观,作为市民休闲养生的场所,并将山体资源的利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重要的山体景观


比如,在二十里长山、五彩浅山附近的张镇、大孙各庄镇、木林镇、户耳山、顾家庄村等镇村,可充分利用山体资源,活化、亮化美丽镇村建设。


顺义河东二十里长山片美化示意图及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


顺义河网密布,至今隐约还能感受到曾经“万叠燕山万叠泉,飞流千里挂长川”的胜景。但大部分河道、坑塘,水量不足,甚至水体干涸。且部分坑塘、河道的堤岸为硬化护坡,存在亲水观赏体验性不佳等问题。


根据不同河道自然条件、特色资源、周边建设情况,我们提出,将现有主要水系廊道分为九个景观主题体验分区,每个分区形成不同的景观形象与特质定位。并针对河流的季节性特征,通过“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规划建设策略,使人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时都能有良好的景观体验。


顺义水系景观规划图


(2)    营林整田,塑地境之美


顺义林田资源丰富,是全域绿色空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域内最为集中的九大基本农田保护区之一。但空间较为分散、不连续,尤其是各类集体产业、平原造林、设施农业等的建设,使农田呈现出碎片化特征,难以形成成片景观。同时农村产业低水平规模化发展,也导致林田形态杂乱,缺乏景观性和体验感。


顺义常见的大面积设施农业


为改善林田分布零散、空间层次单一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整合、营造丰富的林田空间层次,形成大斑块林地、廊道;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林下空间的游赏性,打造生动有趣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针对不同片区林、田、园的关系,实施林园、林果、林田一体化。并引入艺术元素,使林田景观化,合理规划大地景观,形成创意田园、艺术之田、花木景观等成片特色景观。


农田景观规划示意


(3)    塑形引绿,还乡境之美


顺义区地形平坦,受限制较少,城乡建设方正成团,整体呈现沿路、沿河、沿山三种模式建设。但城镇与村、村与村连绵趋势明显,呈现出平原大镇、大村形态,与周围山水林田环境也缺乏很好的互动。


典型的平原大镇大村形态(以龙湾屯、赵全营镇为例)


针对部分镇村边界模糊、延绵发展趋势,借鉴川西林盘空间界定方式,以成排的树木或纵横的沟渠等景观化方式,对镇村空间边界形成物理约束,凸显组团建设模式,管控镇村空间形态,优化、美化镇村界面。


对沿路成带状建设的镇村,我们提出,适当腾退低效发展用地,在村与村、村与镇区之间插入绿色廊道空间,避免建设用地过于密集,提升镇村环境品质;对沿河生长型镇村,宜打通垂直于河岸的生态走廊,实现生态渗透、蓝绿交融;对沿山麓分布型镇村,应避免沿山麓建设过度密集,可在其间穿插绿廊,实现山体景观的良好渗透。


三种引绿模式,改善城乡形态示意


(4)    筑园锦道,营人境之美


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村民对家门口休闲游憩空间的需求,我们提出,构建“多级配置、全域覆盖的”的城乡魅力公园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有机连接、融入共享的绿色开敞空间,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需求。并通过各类绿道串联各类景观资源,建设风景道、田间道、山边道、河畔道等示范线,让居民能系统漫游体验全域田园特色。


城乡魅力公园体系及串联人镜之道


(5)    修文融旅,串文境之美


顺义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河西片区,虽整体数量相对不多、价值不特别突出,但历史跨度较长、内涵丰富,具有自西汉建置狐奴、安乐以来不同时代特征遗迹。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元,但目前主要是农业旅游,且整体不够高端、吸引力不足。


我们提出,注重对历史的挖掘,文脉的传承,并在新建设中引入文化元素,延续农耕文明,承载乡愁记忆。具体措施包括:恢复张堪庙、张堪水稻园、牧场等历史景观,保护乡土文化古迹以及曾庄大鼓、张镇灶王爷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设置文化探访路,串联潮白河沿岸文化精华区、古城文化精华区、浅山文化精华区三大文化旅游景观区。强调自然人文展示相结合,重塑顺义八景,充分展现顺义田园化文化内涵。


乡愁记忆规划图


3.3  中微观层面的建设指引


结合顺义构建“一港、两轴、三带、多点”的总体空间特征,我们对其中的新型城镇建设也提出了田园化指引。其中新市镇强调特色化发展,明确展示特色形象特征、培育特色景观片区;将特色发展小城镇分为“农业+旅游”型小城镇和“宜居”型小城镇两大类型,分别提出发展建议。强调新型城镇建设要集聚优势资源,大力延伸放大“农业+、旅游+”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同时根据顺义特色景观风貌要素与镇村建设区的关系,将全域镇村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对其空间形态、景观风貌、田园化景观建设等进行管控与指引,形成人居与山、水、林、田、路的合理布局关系。


(1)  邻山型镇村指引



(2)  环林型镇村指引



(3)  滨水型镇村指引



(4)  田园型镇村指引




4


结  语


在本研究中,我们以高品质、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为建设目标,从问题入手,以目标引领,重实施导向,做好用、管用、适用的研究。为了让研究成果落到实处,我们不仅将其转化为分区规划专项内容,还以导则和图示的形式指导镇村规划,将其落实到美丽乡村规划中。


本研究从一个被遗忘或被忽视的视角来构建顺义未来的田园化愿景,让顺义人、都市人,能从乡、从田园的角度来看顺义,来发现不一样的顺义。希望这个愿景的实现能创建一个能亲山近水的诗意栖居之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

被人遗忘的视角:从河东片区的乡看顺义


(感谢中规院公司二所领导苏海威、王新峰、刘继华对项目的指导,顺义项目组成员李君、孙鼎文、崔家华、段斯铁萌、胡章、陈曦、叶成康、胥明明的付出,及顺义分区规划专班杨卫东、杜井龙、赵建节、何闽、吴倩、王海龙、姜文婷、梁晨、西晓爽、刘进男、马淼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姚瑶,许君达.中国国家地理·风物中国志:顺义[M].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

[3]路林,何闽.从新城到副中心:京城格局变迁实录[J].北京规划建设,2016(05):83-87.


项目团队信息

项目完成单位:中规院(北京)公司二所

联系电话:13910108764

邮箱:93804183@qq.com


本文为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2019规划论谈”系列报道之一,更多相关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END————



感谢阅读︱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相关精彩链接:

海绵城市建设中径流污染控制与排水防涝系统优化——以天津解放南路片区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实践——以《湖南省新化县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例

规划论谈︱温故而知新——我国都市圈规划溯源与新时代使命

变革与创新:2019规划论谈观点集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