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TOK认识论遇上中国文化,你猜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李康华 K12谈 2020-08-21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K12谈"



龚老师说:李老师之前给“K12谈”专门写过《从知识教育到核心学习技能教育》一文,提到TOK中八种认知方法里的情感,想象,信仰及直觉与人工智能相比所具有的少有优势,并指出应着重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性,现在重读此文,仍有不少收获。IB DP的灵魂课程TOK,很多人的印象停留在高大上以及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带来的神秘感。可细细反思,IB TOK更多的是西方教育者下的TOK,就连素材也绝大多数来源于西方生活。如借TOK本身性质来看,这里面就有其不可避免的自身局限性。我们强调本土国际化,那么如何将中国文化与TOK更好的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路径,李老师此文谈的就是这个。此文已获得作者授权,在此感谢!


作者简介:悉尼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南京泰晤士学校学术校长,前上海尚德实验学校国际部学术总监。IB DP TOK认识论课程中文主考官,IB亚太地区教师培训员,学校授权访问评审员


Theory of Knowledge(TOK)认识论课程是IBDP国际文凭组织大学预科项目的三个核心课程之一,认识论课程是一门对认识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的课程,而不是要学习一个具体的知识体系。认识论课程鼓励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明确回答“你是如何知道的?”认识论课程的宗旨尤其要使学生:


1. 在建构知识的关键方法、学科和广阔世界之间建立联系;

2. 发展对个体和群体如何建构知识,以及如何对此过程进行批判式考察的认识;

3. 发展对文化观点的多样性和丰富内涵的兴趣,和对个人以及意识形态估盼的认识;

4. 对他们自己的信念和假设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导致更加深思熟虑的、负责任的和目标明确的生活;

5. 理解掌握了知识之后就要承担责任,这将导致奉献和行动。

《认识论指南》2013版



为了更好的发展以上这些课程宗旨,IB鼓励学生用合适的语言来展开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探究,中文作为TOK教学和评估的语言之一,可以为中国学生以及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学习TOK课程带来便利。同时,IB也一直认为,培养和发展国际情怀应当以本土文化和身份认同为基础,IB鼓励全球的TOK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融合本土文化。


但是,TOK认识论课程的整体框架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课程大纲所涉及的理论和范例更多来自于西方文化,这就给中国学生对认识论的理解和探索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为了使TOK课程能够给中国学生带来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切实改变和提升,在中文TOK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坚持TOK大纲对课程框架的整体要求这一前提之下,尝试整合中国文化元素,鼓励学生在TOK课程中探索中国本土文化和中国智慧,对作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传统以及审美情怀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在TOK的知识框架下,将其与普世价值及其它文化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与国际情怀。



对于“我们如何知道”这一TOK的根本问题,认识论课程首先鼓励学生对人类获得知识的八种认知方法进行反思,它们是语言、感知、 感情、 推理、 想象、 信仰、 直觉和记忆。对于这些认识方法的探索,我们引导学生对认知方法在不同知识领域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同时,也鼓励他们对某些认知方法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积极反思这些认知方法在个体获得知识、发展身份认同中的影响。


比如,在对语言的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语言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与全球素养等。



为方便对知识的探索,TOK课程区分了8个知识领域,即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历史、伦理学、宗教知识体系和土著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对知识领域的探究中,我们尝试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中国文化,简单举例如下:


数学:易经中的数学模型与数学哲学思想、祖暅原理中朴素的积分思想与数学直觉、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的不同。

自然科学:中医论争与科学方法、阴阳五行学说(科学的标准与界限)、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前提。


人文科学:易学、经学、 史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比较、西方心理学视角下的王阳明心学


历史:重史的中国传统,正史与野史,二十四史,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中西史学方法比较,OPVL工具对中国史学资料可靠性的评判


土著知识体系:对中国身份与中国智慧的系统反思,用TOK的知识框架对儒释道等中国文化各个分支的系统分析与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启示、文化相对主义与普世价值

宗教知识体系:儒释道耶、儒家思想是不是宗教(儒教)、佛教的中国化、当代中国的宗教缺失与信仰危机


艺术: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牡丹亭与卡门)、写意的中国审美传统、反绘画、艺术与政治、艺术家的伦理职责


伦理学:君子的标准、儒家美德论(孔子与宋明理学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儒道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TOK课程的中国文化整合,需要把握合适的度,应当尊重TOK大纲的体系化要求,尤其是对于数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知识领域,中国文化元素应当只作为一种补充,不宜占据过多时间


另外,在IB ATL教学方法的要求下,TOK课堂一般采用课前阅读、课上分享与辩论的方式。在TOK课的起始阶段,我们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批判性的反思,通过讨论形成TOK课堂契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学会积极、有效的质疑,逐步形成思辨求真的课堂文化。

 

总体而言,中文TOK课程与中国文化的有效融合,使得TOK课程更贴近了学生的个人知识以及形成该知识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体系,有助于学生自觉反思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养成审辩式思维习惯,从而更好的实现TOK课程所期待的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对人的意义的发现


封面图片来源:站酷网(向作者四叶YOTSUBA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K12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