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峰|教沛沛写小说2:跟着画面的“感觉”写
教沛沛学写小说2:
跟着画面的“感觉”写
绘本《黑猩猩的面包店》,沛沛小时候读过很多遍。昨天,我让他观察绘本中的第一页,写两三段话。
观察这一幅图,难度比观察餐巾纸要大很多。
没想到,他笔下流淌出的竟是这样有趣的文字:
读着《“老黑”的面包店》这个题目,总觉得有些亲切轻松,不乏幽默。进入文字,会感受到“寂静的样子”,感受到淡淡的暖意。画面上的显然不是枫树,这是观察失误。沛沛重点观察了秋日、树、青烟、香味。观察重点还不够明确!应该观察叶子与房屋的“金黄”、观察黑猩猩的神情动作穿着等,最好还得观察山岗上蝈蝈、麻雀等小动物的声音(当然,这需要我提供“声音”支援)。
这幅图,给人浓烈的温暖之感。只有整体观察,才能感受得到。
为了让他建立这种“整体观察”的意识,我为他朗读《青铜葵花》中的第一页内容:
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讲解:这一段写阳光。)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讲解:这里是分总结构。关键是景物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草、花,这是植物;风车、房屋,这是建筑;牛、鸟,这是动物。)
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张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却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讲解:抓住葵花的头发、脸来写)
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她的裤管很快就被打湿了。路很泥泞,她的鞋几次被粘住后,索性脱下,一手抓了一只,光着脚丫子,走在凉丝丝的烂泥里。(讲解:水珠、路、鞋、烂泥,是重点)
经过一棵枫树下,正有一阵轻风吹过,摇落许多水珠,有几颗落进她的脖子里,她一激灵,不禁缩起脖子,然后仰起面孔,朝头上的枝叶望去,只见那叶子,一片片皆被连日的雨水洗得一尘不染,油亮亮的,让人心里很喜欢。(讲解:重点写叶子的干净。)
不远处的大河,正用流水声吸引着她。(讲解:怎么写到大河?作者是用“流水声”巧妙过渡的。)
——选自《青铜葵花》(第一章)
这一片段,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景物与人物带给我们的感觉,那就是——潮湿。(这是整体观察的结果)
但在“这幅画”中,每一样景物都是“潮湿”的。
观察,要抓住“感觉”。从整体入手,到细节关注。
接下来,还得教一些新的“观察”内容——声音。
这幅画面中,没有声音。沛沛的初稿中,也没有一丝声音。
于是,我引导他想象草丛中会有哪些小动物,树丛中会有哪些小动物,然后,我播放蝈蝈、小麻雀的声音给他听。
抓住整体的“温暖”感觉,才会让每一样景物有神韵。
配上声音,会让画面更为温暖。
且看他的第二稿:
(在这个童话故事的语境中,加上“蝈蝈、小麻雀”的声音不太妥当。这是我的“误导”。沛沛加上“风吹树叶”“烤面包机”的声音,倒是十分恰当!)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或者点击上面蓝字“彭文峰会”,也能“关注”!
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赞赏,更感谢您留言与转发。
(赞赏,可以由此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