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上课伊始,我谈话导入:“在祖国的晋西北,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走访他的记者梁衡这样描述道——”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同学齐读:“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同学读完,我质疑:“是啊,青山真的不会老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走近这位山野老农,体会青山是否真的会不老?”随机我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二我布置第一个学习任务:大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我巡视指导,关注有困难的同学。读后,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黄艺梁同学说:“一位老人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的晋西北用十五年的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我肯定黄同学概括时关注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是写作者的感悟,在概括时不可以忽略。在短暂思考后,李铭楷同学重新组织故事内容:“在中国的晋西北,一位老人在十五年的时间里克服困难,改造山林,绿化家园,让作为参观者的我感受到‘青山不老’的精神。”我肯定了他的发言。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后,我引导同学关注课题下方的导学内容,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二、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随即我引导同学带着学习任务再读课文。三我通过课件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好批注。王或然同学找到第四自然段的句子,在他朗读时,我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王或然同学说:“这个句子里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十五年、八条、七条、三千七百亩,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做了很多事。”他的发言关注了这些数字,但是没有说透说清楚,我将列举的数字加粗变红,顺势引导同学关注这些数字。15年的时间是多长?3700亩有多大?我带着同学用身边的可感知的小单位进行换算得出:15年是5400多个日夜,3700亩大约是440000间教室。当这些数据出示在课件上时,同学被触动了,这时我提问:“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啊,看着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孙艺芃同学说:“老人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用来创造这片青山。”我鼓励他声情并茂地读好这段文字。朱天翼同学说:“老人用15年的枯燥岁月创造了这满山遍野的奇迹。”我引导他感情朗读这段文字。全班齐读。四继续交流: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李婧怡同学找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出示相关句子: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夜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李婧怡说:“老人辛勤的付出,让这山沟里如此绿意盎然,对于这荒野来说,这就是一个奇迹。”听了她的发言,我补充:“正是老人的这份坚持与执着,才让寸草不生的晋西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出示晋西北荒凉景象的图片,引导同学从图片中感受,紧接着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与刚刚的图片画面进行对比,让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想象,此时此刻,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吴佳琦同学说:“我的脑海中绿树参天,青山碧水。”王梓溢同学说:“我仿佛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林,鸟儿在林间嬉戏欢闹。”……我整理同学们的发言:“松涛阵阵,枝繁叶茂,这是一片建立在黄土高原上的青山。”顺势我出示这青山的照片,配上虫鸣鸟叫,感受这伟大的奇迹,同时鼓励同学一起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五我过渡:“走进青山,是满目的翠色,在老人的坚持下,晋西北的树茁壮成长。其实我们江南水乡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相比之下,这晋西北的树又有什么特征呢?”快速浏览全文,姚翊帆同学立马有了答案,我将他找到的句子出示在课件上: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他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姚翊帆同学读完句子,说:“晋西北的树勇敢,可以挡住山洪,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我肯定了他的发言,钟意同学补充:“晋西北的树劲挺,粗壮,坚韧挺拔,用文中的话就是‘如臂如股’。”我引导同学关注“如臂如股”这个词语,回忆“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中的“股”明白是大腿的意思,“如臂如股”就是像臂膀和大腿一样粗,紧接着出示粗壮树木的图片,带领同学深入感知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势总结:“在老人的精心培植下,树在贫瘠的晋西北土地上竟长得如此顽强,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伴随着下课铃声,同学有感情齐读。一“当我们在发出赞叹的同时,又有谁能够想到这背后的艰辛。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这奇迹?”我在课件上呈现学习任务:默读课文二到三自然段,紧扣关键词句,找一找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句子。同学们默读,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关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县志记载内容。观察到平时不太发言的杨非凡同学也找到了这句话,我根据他的发言,在课件上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他继续说:“风非常大,能让牛马倒着走,还能让它们飞到高二三丈的地方掉下来。”我肯定他的发言,对于“擎”和“坠”理解正确。我顺势出示狂风肆虐的视频,并引导同学说一说看完视频后,这晋西北的风还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朱天翼同学说:“晋西北的风能卷起满地的尘土,形成沙尘暴,让人看也看不清。”高钰轩同学说:“视频中飞沙走石,风暴铺天盖地,让人感到害怕,不敢靠近。”……听了同学的发言,我质疑:“在这里,仅仅只有狂风肆虐吗?还有哪些恶劣的自然环境?”同学很快关注到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干旱、霜冻、沙尘暴。同时引导同学关注“盘踞”一词,黄钰锦同学说:“‘盘踞’仿佛是怪兽占据在这个地方,而‘干旱、霜冻、沙尘暴’就是三大怪兽。”我总结:“如你们所说,这就是晋西北的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晋西北的大环境,你想用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恶劣”、“恐怖”、“荒凉”……商量后,我们统一“大环境恶劣”,我将其板书在黑板上。手指板书,我顺势说:“但这一切的一切,在这位瘦小老头的手里,发生了奇迹般的改变。”我和同学利用课件,配合朗读描写晋西北过去和现在的句子,感受这翻天覆地的电话。我过渡:“除了环境恶劣,老人还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这奇迹?”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批注纷纷举手发言。陈晟同学说:“第三自然段的‘一排三间房’可以看出居住环境很普通。”我总结:“住得简陋。”王轩齐同学说:“‘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可以看出老人吃得不讲究。”我总结:“吃得简单。”孙涵宇同学说:“‘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可以看出老人生活很简单,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除了正常的吃睡外就是种树。”我总结:“条件艰苦。”彭天瀚同学说:“第三自然段中说与老人一起种树的老汉已有五人离世了,自己的老伴也去世了。自己一个人拒绝女儿的邀请,一人住在山里,应该是很孤单的。”我总结:“十分孤单。”二听完同学的解读,我引导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总结:“这位老人生活单调,忍受同伴和老伴的离世,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甘愿独守这片青山。这就是晋西北的小环境,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老人的生活吗?”根据同学回答,理答后我板书:小环境孤苦。我过渡:“虽然环境艰苦,但老人始终不愿离开,是因为——”再次引导同学关注并朗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我引导同学思考:十五年如一日,这位瘦小老头在晋西北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一生,此时此刻,你们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坚强勇敢、不怕苦难”、“热爱土地胜过生命”、“无私奉献”……我根据同学的回答,将老人的品质板书在黑板上。三我引读:“我们在村口和老人告别,看着老人的背影,作者不禁鼻子一酸,他想——”课件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个东西。他是真正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同学们读完,我提问:“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青山不老’的意思了吗?课文又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了吗?”张逸渲同学说:“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他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精神就像青山一样,会永远青翠,充满生命力。”徐鑫宇同学补充:“其实不仅这片青山会永远绿意盎然,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会代代相传。老人的精神和这青山一样是不会老去的,将永存于世。”……同学们的解读很充分,领悟到了文章题目的内涵。我鼓励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这位老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我出示图片并过渡:“在采访中,作者给这位老人留了张影。这是老人的背影,老人望着眼前的这座青山,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觉得老人的心中会想些什么?他当时又是怎样的姿态和神情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同学认真思考,提笔书写。我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想象作业。张一澜同学:“当老人浑浊的双眼看到眼前的这片青山时,眼眸中闪耀着不一样的光彩。他布满皱纹的脸颊,粗糙干裂的皮肤,仿佛都在绽放着光彩。当他欣慰地微笑时,那笑容在阳光下灿烂得像一朵明媚的花。”施梓墨同学:“老人双目尽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皱纹布满了脸颊,岁月沧桑抵挡不了他植树的执着。他看着自己种下的一片片树林,眉眼舒展,畅快地提起手边的烟袋深深地吸了一口,眼睛望向更远处,好似有更多的期盼。”同学接二连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肯定他们走进了老人,品读到老人内心最柔软处的坚强与执着。我过渡:“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老人一样守护青山绿水的英雄吗?”我鼓励同学讲一讲课前收集到的守护青山的英雄故事,通过课件展示向同学补充“野人”张侯拉、吕梁“植树英雄”乔建平、沙漠中的农家女——殷玉珍等人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简单谈一谈看完故事后的感受。最后我总结:“多少无名英雄在为我们的青山绿水默默奉献,我相信他们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会由我们延续,让我们同做护林人,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和同学一起再读课题,将“青山不老”牢记心间。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您好!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彭文峰会202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