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句子读出品质——统编三上《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叙事
这是彭文峰会,主要发布统编语文教学叙事、儿童阅读推广(朗读录音)、统编课文朗读等。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一
开篇我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7课,一个粗瓷大碗。(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一个粗瓷大碗”
我接着问: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这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现在在博物馆里。”
我肯定学生,是的你知道了这个碗属于谁,现在在哪儿。我顺势板书:赵一曼。
我接着问,说到赵一曼,你对她有哪些了解?
“她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治委员。”
我肯定她预习的很认真。知道了她在战斗时候的职务。那么“东北抗日联军”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东北的抗日的战士们联合起来的一支部队。”
我肯定她明白了“联军”的意思,顺势教学续写了“联”就是联合的意思,联成同盟就是——联盟。
【课堂妙招】借助资料来介绍当时的职务,让学生通过具体资料的了解知道当时的背景形式。并且补充资料出示: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十八万日伪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并且请学生读好“东北抗日联军”。
我接着说:赵一曼是当时的“团政治委员”。在部队里的地位很高哦。谁来读好它。
两位同学读完之后齐读。
刚刚这位同学讲到,这只粗瓷大碗在博物馆里,这个博物馆可不一般的博物馆,而是——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名字有点儿长,谁来读好他。我请了两位同学读,接着齐读。又接着问:你觉得这个博物馆里会有些什么呢?
“打仗时候用得手枪。”
“大炮、飞机,跟打仗有关的。”
“那种很古老的电话机,发信号用的。”
【好课的细节】是的,大家说道的这些东西都陈列在这个博物馆里。我顺势出示了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品。陈列就是像这样把物品有规律的摆放出来让人看。谁来读好陈列。我请了一排同学读。接着讲,在这个军事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只普通的粗瓷大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为什么要把这只碗放在博物馆?” “这只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是啊,要知道这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碗走进这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我出示了第一小节,同学们齐读。
二
我肯定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得到位,第一小节读得流利通顺。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个故事里除了赵一曼,还有谁?
“通讯员。”
我告诉同学们,通讯员是经过组织的、经常为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线索、采写新闻报道的编外新闻工作者。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创设情境: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默读,要求我们不出声、不指读。现在我们化身为当时的那个通讯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赵一曼和粗瓷大碗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事情?
由于前期已经经过了预习,因此我给了学生3分钟时间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请学生站起来回答。
“赵一曼没有碗吃饭,通讯员给他一个大碗,赵一曼让他还回去。”
赵一曼为什么要让通讯员把碗还回去?
“这个碗是战争结束后拿到的”
我们可以说这是通过战争“缴获”的,所以怎样说更加完整?
“赵一曼没有碗吃饭,通讯员给他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让他还回去。”
我再次跟同学们强调,在概括内容的时候除了简洁,还要做到准确、完整。接着请学生交流第二、第三件事,同学们说得都比较顺利——
“赵一曼倒掉通讯员给他盛的高粱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三
原来一只小小的碗承载了这么多的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感受到赵一曼是个怎样的人?我让学生先自己读读课文,再跟同桌说一说。
交流时,一位学生这样说:“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里可以看出通讯员找碗很不容易,可是赵一曼确立刻要求他把碗送回去,可以看出她是很有原则的,她自己都没有碗了,还说要还回去。
我表扬他说话有理有据,能够抓住关键的句子来说出自己感动之处,同时体会赵一曼的人物形象。
是啊,通讯员是“连忙送”,我顺势板书:送。刚刚我们也知道了这个碗是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结束后获得的,可见这个碗来的不容易。可是赵一曼面对这只碗却说——“请你还”,我顺势板书:还。赵一曼为什么要把这好不容易得到的碗送回去?
“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东西。”
【好课的细节】是的,毛主席曾说过,红军战士“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我出示当时的大字报,赵一曼就是把这条纪律记在了心中。面对艰苦的生活,艰苦到没有碗吃饭的生活,赵一曼心中牢记这条原则,因此她说——(此处我以引读为主)“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可是战斗都已经结束了,往哪里还呢?——于是,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课堂妙招】读到这里我进行了小结:从送碗还碗这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发现赵一曼是一个遵守纪律、纪律严明的人。(板书:纪律严明)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读一个故事,抓几处关键句,说一个感受,从而感悟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最后我让同学们齐读2——4小节。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另外两件事情,说说让自己感动之处,体会人物品质。
第二位学生交流到:赵一曼倒掉通讯员给他盛的高粱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因为她自己都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粮食了,当时肯定是非常饿的,可是她还是把这碗饭还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我感觉她是非常的关心身边的战士的。
我同样肯定她能够抓住句子,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品质。接着引读——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因此,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我顺势板书:盛。瞧,这就是高粱米饭。
【好课的细节】此时,通讯员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我让学生自由回答——“政委好久没吃米饭,再这样下去怎么受得了。”“政委事事抢做在前,我们怎么能不照顾好他。”同学们你们看,战士们心中装着赵一曼,因此给她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可是,当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她又会想些什么呢?我还是让学生自由回答。“这肯定是病号灶盛来的饭,我要是把这饭吃了,受伤的战士可怎么受得了啊。”“战士们都好久不吃饭了,好不容易有这些饭,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吃了?”“这些战士每天都这么辛苦,应该把饭给他们吃呀。”
你们和赵一曼想到一起去了。赵一曼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心里装的是身边的战友。于是她——引读: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我顺势板书:倒。
【好课的细节】我深情讲述,这一切都被炊事员老李看在眼里,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炊事员老李之所以含着泪花是因为什么?请学生说一说。“他被赵一曼那种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品质感动了。”是啊,被心里时刻装着战士的赵一曼感动了。请学生读读5,6,7,8小节,读出感动,读出品质。
第三位同学交流。
“赵一曼把她的婉给七班做菜盆了。可以看出赵一曼还是时刻装着战士们。”
原来如此,我们齐读了9,10小节。
我追问,这里的“丢”是真的把碗丢了吗?我顺势板书:“丢”。
“没有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战士们去“侦察”的,发现碗做了七班的菜盆。”
我肯定同学们会读书,时刻围绕文章思考。并且解释:侦察就是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在这里就是到处打听。原来,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接着我问为什么通讯员要说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因为他心里装着战士,有好的东西肯定想着战士,之前还把搪瓷缸子给过新战士。”
是啊,通讯员忙着给她找,顺势板书:找,她在忙着“丢”。赵一曼心里装着战士、关心战士、爱护战士,愿意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四
【好课的细节】回扣课开始的问题,追问: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这个粗瓷大碗要放在军事博物馆了吗?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只碗,还代表着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爱护、代表着她舍己为人,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是啊,她只是万千战士中的一位,拥有这样品质的战士还有很多,说说你知道的这样的战士。 “朱德” “黄继光” “董存瑞” 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我们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和老师一样,沉浸在感动中。其实关于赵一曼烈士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爱阅读的同学,课后读一读文章《我的母亲赵一曼》。爱看电影的同学,可以看看电影《赵一曼》。当然,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赵一曼成长、求学、和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一
开篇我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7课,一个粗瓷大碗。(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一个粗瓷大碗”
我接着问: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这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现在在博物馆里。”
我肯定学生,是的你知道了这个碗属于谁,现在在哪儿。我顺势板书:赵一曼。
我接着问,说到赵一曼,你对她有哪些了解?
“她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治委员。”
我肯定她预习的很认真。知道了她在战斗时候的职务。那么“东北抗日联军”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东北的抗日的战士们联合起来的一支部队。”
我肯定她明白了“联军”的意思,顺势教学续写了“联”就是联合的意思,联成同盟就是——联盟。
并且请学生读好“东北抗日联军”。
我接着说:赵一曼是当时的“团政治委员”。在部队里的地位很高哦。谁来读好它。
两位同学读完之后齐读。
刚刚这位同学讲到,这只粗瓷大碗在博物馆里,这个博物馆可不一般的博物馆,而是——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名字有点儿长,谁来读好他。我请了两位同学读,接着齐读。又接着问:你觉得这个博物馆里会有些什么呢?
“打仗时候用得手枪。”
“大炮、飞机,跟打仗有关的。”
“那种很古老的电话机,发信号用的。”
二
我肯定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得到位,第一小节读得流利通顺。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个故事里除了赵一曼,还有谁?
“通讯员。”
我告诉同学们,通讯员是经过组织的、经常为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线索、采写新闻报道的编外新闻工作者。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创设情境: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默读,要求我们不出声、不指读。现在我们化身为当时的那个通讯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赵一曼和粗瓷大碗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事情?
由于前期已经经过了预习,因此我给了学生3分钟时间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请学生站起来回答。
“赵一曼没有碗吃饭,通讯员给他一个大碗,赵一曼让他还回去。”
赵一曼为什么要让通讯员把碗还回去?
“这个碗是战争结束后拿到的”
我们可以说这是通过战争“缴获”的,所以怎样说更加完整?
“赵一曼没有碗吃饭,通讯员给他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让他还回去。”
我再次跟同学们强调,在概括内容的时候除了简洁,还要做到准确、完整。接着请学生交流第二、第三件事,同学们说得都比较顺利——
“赵一曼倒掉通讯员给他盛的高粱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三
原来一只小小的碗承载了这么多的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感受到赵一曼是个怎样的人?我让学生先自己读读课文,再跟同桌说一说。
交流时,一位学生这样说:“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里可以看出通讯员找碗很不容易,可是赵一曼确立刻要求他把碗送回去,可以看出她是很有原则的,她自己都没有碗了,还说要还回去。
我表扬他说话有理有据,能够抓住关键的句子来说出自己感动之处,同时体会赵一曼的人物形象。
是啊,通讯员是“连忙送”,我顺势板书:送。刚刚我们也知道了这个碗是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结束后获得的,可见这个碗来的不容易。可是赵一曼面对这只碗却说——“请你还”,我顺势板书:还。赵一曼为什么要把这好不容易得到的碗送回去?
“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东西。”
最后我让同学们齐读2——4小节。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另外两件事情,说说让自己感动之处,体会人物品质。
第二位学生交流到:赵一曼倒掉通讯员给他盛的高粱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因为她自己都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粮食了,当时肯定是非常饿的,可是她还是把这碗饭还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我感觉她是非常的关心身边的战士的。
我同样肯定她能够抓住句子,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品质。接着引读——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因此,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我顺势板书:盛。瞧,这就是高粱米饭。
你们和赵一曼想到一起去了。赵一曼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心里装的是身边的战友。于是她——引读: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我顺势板书:倒。
第三位同学交流。
“赵一曼把她的婉给七班做菜盆了。可以看出赵一曼还是时刻装着战士们。”
原来如此,我们齐读了9,10小节。
我追问,这里的“丢”是真的把碗丢了吗?我顺势板书:“丢”。
“没有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战士们去“侦察”的,发现碗做了七班的菜盆。”
我肯定同学们会读书,时刻围绕文章思考。并且解释:侦察就是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在这里就是到处打听。原来,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接着我问为什么通讯员要说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因为他心里装着战士,有好的东西肯定想着战士,之前还把搪瓷缸子给过新战士。”
是啊,通讯员忙着给她找,顺势板书:找,她在忙着“丢”。赵一曼心里装着战士、关心战士、爱护战士,愿意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四
【好课的细节】回扣课开始的问题,追问: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这个粗瓷大碗要放在军事博物馆了吗?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只碗,还代表着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爱护、代表着她舍己为人,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是啊,她只是万千战士中的一位,拥有这样品质的战士还有很多,说说你知道的这样的战士。 “朱德” “黄继光” “董存瑞” 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我们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和老师一样,沉浸在感动中。其实关于赵一曼烈士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爱阅读的同学,课后读一读文章《我的母亲赵一曼》。爱看电影的同学,可以看看电影《赵一曼》。当然,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赵一曼成长、求学、和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六上教学叙事
第七单元统编六上《22文言文二则》教学叙事以读促悟,放飞想象——统编六上《23月光曲》教学叙事想象表演 体会京剧之美——统编六上《24京剧趣谈》教学叙事第八单元初识鲁迅,初见闰土——统编六上《25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深度理解,再识闰土——统编六上《25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叙事探寻“好”迹——统编六上《26好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再度寻“好的故事”之美——统编六上《26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我”眼中的鲁迅——统编六上《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叙事
五上教学叙事
统编五上第5-8单元教学叙事汇总
课文朗读录音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复习资料:
新书介绍:
那人那课那文——写在彭峰新书《五年级如何教得更精要》前面|顾文艳朋友,《五年级如何教得更精要》已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