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新刊导读 | 园林体验的再理解——《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 探读(全文可下载)
园林体验的再理解——《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 探读
Rethinking Landscape Experience: Preliminary Reading of a Painted Album of the Garden of Artless Administration by Wen Zhengming
撰文
温子申
哈佛大学景观学硕士/纽约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建筑与景观设计师
(澳)冯仕达(FUNG Stanislaus)
悉尼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景观系讲师
全文刊登于《中国园林》2021-04期P30-35
长按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可阅读下载全文
本文引用格式:温子申,(澳)冯仕达.园林体验的再理解:《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探读[J].中国园林,2021,37(4):30-35.
摘要:通过关注园林画和园林诗文中的图文关系,提供了《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的初步探读,阐释了拙政园中多感官体验所形成的园林想象。分析起始于对三十一景中图文的整体阅读,并在接下来对其中五景展开精读。精读部分着眼于诗和文字在时间、感官和氛围上的互动作用,展现了文徵明通过诗画所构造的想象世界,重新思考了再现和指涉性在此《诗画册》中的意味。提出《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作为一种图文互补图景,呈现了多感官的园林体验,而非一种客观的空间建构。
关键词:风景园林;苏州园林;文徵明;拙政园;《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多感观体验
《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以下简称《诗画册》)是文徵明为拙政园主人王献臣绘制的名作,成于1533年[1-2]。近10年来,《诗画册》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巴黎索邦大学刘润恩博士论文中的大量拙政园历史考证已经说明,《诗画册》的图文不相符,并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3];韦秀玉从图像渊源角度分析了《诗画册》和其他画作的关系[4];鲁安东通过一系列图解(diagrams)展现了《诗画册》里各个场所的相对位置及暗含的游园路线[5];卜复鸣提供了《诗画册》里诗文的注释和白译[6-7]。
本文聚焦于《诗画册》唤起的园林体验。从上述学术成果出发,笔者推论出以下几个研究议题。1)既然《诗画册》不是客观再现,我们还能从《诗画册》中了解园林体验及其历史性吗?2)图像渊源的艺术史观点往往聚焦视觉体验,但园林体验牵涉其他感官,我们能否避免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ism),从而取得重读《诗画册》的动力呢?3)过往园林史受到感知保守主义(sensory-conservatism)的影响,声景、香景往往被独立研究,我们能否从《诗画册》中了解园林的多感官体验(multi-sensory experience)呢[8]?4)按园林图像和文献推敲平面布局,并用图解方式表达和分析时,对空间语法的关注往往淡化了对季节性及短暂性体验的意识,我们能否发展一种能揭示园林体验的季节性和时间性图解呢?
在此研究的初步分析中,本文提取了《诗画册》图文中的元素,并按图景中图文互动的线索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然而跟随这样的框架展开进一步更为详细的图文阅读时笔者发现,其实在每一张图景中,都不止一处感官被调动起来,因而每一景都不是单纯的声景、香景或水景,而成为一种多重感官作用下的丰富想象。倘若要想接近文徵明画作所呈现出的想象园林,需要建立起对于图文关系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认知。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是从图和文中分别提取要素再重新排布的过程,而是要像找线索一样在图和文字之间反复跳转。我们认为,文徵明的图景本身就是一种多维度和复合的感官世界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文字和图像中有限的几个要素通常兼具多重任务,通过彼此间相互关照而影响整个场景的想象营造。在这个过程中,抽离单个要素通常意味着整体性的丧失,进而无法体味其中的互动关系。
△图1 《竹涧》《小飞虹》《槐雨亭》《桃花沜》诗文与图解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绘)
可以把上文的工作归纳为3个维度。第一,就图解的应用并对比鲁安东教授的分析而言,我们强调了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各种意象(或元素)一一对应,从而发现其中虚实的差价。例如,诗文中“回波”“清吹”等要素让我们注意到图文2种媒体的差别,进而推动了对多感官体验的认识。第二,引进了“延时”空间(delayed space),这是一个舶来的概念,我们发现彼得·罗的论述提供了3种分辨。园林能从一个视点一目了然与否,激发记忆的元素是注意力的目标还是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关注点,时间性的体验是否关键[9]。这些分辨虽然不是《诗画册》直白表达的认识,却有效维护了图文互动的精读,让我们将人物和意象的不同时间维度展现出来。第三,排除了量化和全景的考虑。近期的拙政园研究,无论是对声景还是空间的研究都有量化的倾向,按目前对《诗画册》的认识,量化所带来的精确性并没有明显推进园林精读的能力。《诗画册》三十一景唤起的园林是一系列局部,不是它们对接无缝就有一个完整的园林,认知和全景之间是没有必然关系的[10]。
参考文献:
[1] 文徵明.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M].上海:中华书局,1919.
[2] Kerby K. An Old Chinese Garden: A Three-Fold Masterpiece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M]. Shanghai: Chung HwaBook Co., 1923.
[3] Liu R E. L'allégorie de 'l'incapacité': La culture du jardin du Jiangnan dans la Chine impériale tardive, l'exemple du Zhuozhengyuan: Jardin de l'activité politique d'un incapable[D]. Paris: Université Panthéon-Sorbonne, 2011(1): 178-184.
[4] 韦秀玉.古雅空间: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7-151.
[5] Lu A. Deciphering the Reclusive Landscape: A Study of Wen Zheng-Ming's 1533 Album of the Garden of the Unsuccessful Politician[J].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2011, 31 (1): 40-59.
[6]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注释[M].卜复鸣,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 潘逸炜,冯仕达.拙政园书目[EB/OL].
https://harvard.academia.edu/StanislausFung/Chinese-gardens.
[8] Fulkerson M. Explaining Multisensory Experience: Comment on Kevin Connolly's "Making Sense of Multiple Senses"//Consciousness Inside and Out: Phenomenology, Neuroscience, and the Nature of Experience[M].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 365-373.
[9] Rowe P G. Delayed Space: Particularizing the General//Fardjadi H, Mostafavi M, Carl P, et al. Delayed Space: Work of Homa Fardjadi and Mohsen Mostafavi[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4: 3.
[10] 纪圆,秦仁强,黄顺.文人山水园林的观照与流眄:基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的全景式复原[J].中国园林,2016,32(9):87-93.
相关阅读
中国园林·新刊导读 | 诗性与意义的景观:一种“事件”而非“事物”的视角
-END-
《中国园林》新媒体部
编辑 排版 | 张茗科
校对 | 李旻
审核 | 金荷仙
▽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微店选购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