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新刊导读 |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与人口迁移(全文可下载)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与人口迁移
Agricultural Exploitation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in History
撰文
韩茂莉 / HAN Maoli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全文刊登于《中国园林》2021-10期 P6-10
长按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可阅读下载全文
本文引用格式:韩茂莉.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与人口迁移[J].中国园林,2021,37(10):6-10.
摘要:东北地区经历2次农业开发,辽金时期与清代2次开发之间元、明300多年,东北地区再度恢复为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清代同治、光绪以来的内地移民将农业开发转为持续性的生产活动。全面农业开发之前,东北地区保持以森林、森林草原为主的环境特征,农业开发一步步用农田取代了原有的地理环境,并具有从南部的松辽平原向北部松嫩平原逐步推进的空间特征。
Abstract: Northeast China had experienced two waves of agricultural exploitation separately in the Liao-Jin period and in Qing Dynasty.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vegetation in this area once reverted to grassland or forest in the 300 years of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While more and more immigrants moved into this region, agriculture gradually became the major subsistence strategy since the Tongzhi-Guangxu period in Qing Dynasty. With continuous farming activities, the original forests and grasslands were replaced by farmlands, which brough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replacement first started from the Songliao Plain in the south and inch by inch expanded north to the Songnen Plain.
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人口迁移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period; Northeast China; agricultural exploitation; population migration
东北地区的历史上,大规模农业移民在辽金和清朝这两个时期最突出。辽金时期迁入东北地区的农业人口以中原地区的俘户为主,而清朝则形成以“闯关东”为主的人口自然迁移浪潮。伴随农业人口的大量迁移,东北地区原来的人文环境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的非农耕生产结构逐渐衰退、解体,非农耕民族的人口也渐渐被同化到农耕人口的行列中。
1
辽金时期以西拉木伦河为核心的农业开发
辽建国前东北区基本以非农耕生产方式为主,辽建国后将中原、渤海人口迁至西拉木伦河流域,并成为辽境内农业开发的主力。
辽代农业生产是建立在农业移民的基础上,他们的迁入地以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辽上京为主,辽中期留居上京地区的农业人口为34~35万。农田以插花式基本围绕乌尔吉木沦河、西拉木伦河呈环状分布。其中多数辽代聚落与现代聚落位置很接近,基本形成有黄土分布的地带才会有农耕遗址的现象。
金代东北区的农业开发中心具有从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即从西拉木伦河流域转向松花江流域。由金上京沿第二松花江至辽东一线,构成农业开发进程最高的地区。在农业开发中心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原辽上京一带则表现出农业生产的衰落。
2
近300年以来移民及东北地区的全面开发
近300年是东北地区人口快速增加、土地面积迅速扩展的时期。同治、光绪年间,大量河北、山东农民进入东北地区进行垦荒,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奉天增加600万人口,吉林增加470万人口。近百年内东北人口增加速度超过以往,1907年人口1445万,1940年为3945万人。人口分布具有南部多、北部少的特点,南部辽宁、安东、锦州、热河人口占全部人口的44%,中部四平、吉林、通化一带约占24%,北部及西北部占32%。随着人口增加,东北土地开垦面积进一步扩展,从1924年至1944年耕地面积拓展了近1倍,几乎大部分可开垦土地均被辟为农田。
此外中东铁路各段及其他铁路段农业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各省均值。
东北地区是中国东部全面从事农业开发最晚的区域,受地理环境影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渔猎、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农业开发均与内地持农耕生产方式移民进入这里相关。东北地区经历辽金与清代两次农业开发历程,辽金两代内地移民基本属于被迫进入草原的战俘,为了监管方便,农田均以插花形式分布在府州县行政建制附近。经元、明300多年,东北地区农业中断,清代进入东北的内地移民均为自愿,尤其同治、光绪以来的内地移民,将农业开发转为持续性的生产活动,并从交通干线转向全面开发,从南部松辽平原向北部松嫩平原逐步推进。在农业开发空间逐步扩展的过程中,农田取代了原有的森林、森林草原景观。
长按或扫描阅读下载全文
相关阅读
-END-
《中国园林》新媒体部
编辑 排版 | 李祥
校对 | 李旻
审核 | 金荷仙
▽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微店选购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