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姐姐播种记|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幸福是什么》主题课 绘本《花婆婆》
“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装满了种子,她一面散步,一面撒种子。她把种子撒在公路和乡间的小路边,撒在学校附近、教堂后面、撒在空地和高墙下面,只要她经过的地方,她就不停的撒种子,这里撒一点儿,那里撒一点儿。
……
第二年春天,那些种子几乎同时开花了!原野上、山坡上开满了蓝色的、紫色的和粉色的鲁冰花。它们沿着公路和乡间小路盛开着,明亮地点缀在教室和教室后面,连空地上和高高的石墙下面,都开满了美丽的鲁冰花。”
——绘本《花婆婆》
四位故事姐姐就像花婆婆一样,在两个月里,在126个一年级孩子的心中,一路撒播故事的种子。
孙丽莎 江焱 陈铭绯 李雨辰 摄影/廖细雄
采访/文|廖细雄
编辑|Mutian 廖细雄
受访者|李雨辰 孙丽莎 江焱 陈铭绯
图|故事姐姐提供课程资料
三年来,微澜图书馆各个分馆对于绘本课的实践并不少。
北京5馆到第6个学期才有机会尝试,四位故事姐姐10月底成立了绘本小组,每一堂课都用心的选择主题,认真的课研,记录反馈,不断改进丰富,课堂时而安静时而热闹,为期两个月,陪着四个一年级班级的126个孩子进行了一趟丰富的故事之旅。
本文来自于馆长和绘本小组的四人访谈,跨度两周,期间去过两次现场,正式访谈前后加起来超过12个小时,对话中,谈话的焦点很容易从绘本课聊到图书馆具体的孩子以及个人,从图书馆实务聊到教育理念,从流动儿童困境到公益等其他种种,要感谢各位绘本姐姐其中的坦诚分享。
写作的才能并不足以支撑要表达的野心。在呈现上,尤为纠结,本文重点摘录了对话中与绘本课密切相关的部分,主要摘自某个值班日完成后,补采的一次与李雨辰比较正式的仅关于绘本课长达3个小时的交流。
Part 1
成为微澜志愿者 ~绘本组成员
雨滴姐姐李雨辰
李雨辰参与了微澜各种各样的行动,除了绘本课和分馆值班,她参与多个分馆的整备,疫情期间电话热线,十一期间798YoungDays “艺术市集”以及西单食宝街“赞物市集”的线下推广,微澜分享会,也是2020年微澜北京年会主持之一。
2019年12月,李雨辰看到了朋友李亚楠在微澜图书馆服务经历的分享,进而加入微澜。
李雨辰报了位于石景山区鲁谷大街附近离家最近的北京3馆,测试完,值班赶上快期末,馆里最后一周开馆,只还不借,李雨辰没有赶上期待中的借书盛况。她在日志里这样记载:“一中午有些喧闹的图书馆安静了下来……我心里暗自庆幸,这样的不太忙给了我这个新人一个很好的适应期;可又有点儿遗憾,想早点儿看到那样求知若渴的场面。”期末她值了三次班,还没来得及和孩子们建立太多的联系,学期就结束了。
疫情的到来,学校没有如期开学,也没有期待中的春节后的开馆。2020年2月,微澜开通了针对四五六年级的疫情期间电话热线,李雨辰报名参加了,2到3月间,她给20多个孩子打了电话,这一过程打破她自己对孩子的刻板想象。李雨辰说,“每个孩子不一样,家庭也不一样,他们和我们身边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可能因为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有的孩子会更成熟一些。对孩子们一个比较共同的感受是,如果有人可以尊重他们陪伴他们,是他们比较渴望的。”
8月,微澜多个图书馆因为学校腾退,不得不撤馆。李雨辰参加了几次整备工作,她带着孩子去了远在昌平的新1馆安装书架,那一天是孩子的生日;也参加3馆的扩馆工作,从23馆运来的大部分图书送到了3馆,学校校长同意把一间库房腾出来,3馆的面积扩大了一倍,这多少令人兴奋,但开学后的开馆并不顺利,3馆到9月中旬才正式开馆。李雨辰终于可以体验开馆盛况,她取消自己既定的行程参加第一日的开馆,在日志中她这样记载“开馆啦,孩子们果然如资深馆员介绍的,如飞鸟投林一般扑了进来,沉寂了那么久的空间下子就被欢闹填满啦,没法制止也不想制止,就让他们再开心一会儿吧,再欢庆一会儿吧……感慨还来不及抒发,就被一声声‘阿姨借书’打断了……”
一波三折,3馆开馆前后也就1个月,10月份因为学校不断面临各种检查,图书馆突然闭馆,李雨辰坦诚,“一个东西在的时候不觉得,没有了还挺不适应的。”持续的值班,已经成为习惯,不想间断。她后来报名了好友孙丽莎家所在的28馆;当她们约好去28馆值班时候,因为疫情防控原因,限制志愿者进入学校数量,后来也遭遇闭馆再也没有开放。去28馆值班受阻的当日,李雨辰决定去微澜5馆值班。
3馆后来短暂的恢复过开馆,需要入馆志愿者做核酸检测,李雨辰第一时间做了检测;除了周二到位于朝阳区的5馆上绘本课外,她几乎不错过3馆每一个允许开馆的日子,“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多一次是一次”。
柠檬姐姐孙丽莎
“第一天值班,雨辰问我什么感受,我说,挺累的,但是很赋能。我自己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吗,我一直从事的是教育……教育是啥,就是点点滴滴。”
孙丽莎是李雨辰的研究生同学兼好友。
孙丽莎一直从事与儿童教育有关的工作,2006年毕业后,进去了一家有名做少儿英语教育公司,她在市场部,主要工作就是给小学生组织各种各种的活动,后来去一个跨界亲子游和素质教育服务平台公司做了两年。再后来她辞了工作,和老公去美国一起去呆了半年,回国后,准备要孩子,就没有继续工作。因为闲不住,她重新回到教育行业,在备孕期间和好朋友自己做了公司,主要给中小学提供科学、心理方面的活动课程。她坦言公司小,什么都要亲力亲为,除了生产短暂的中止工作,她一直在工作。疫情后,2020年春季学期半年,学校没有开学,课程无法实施;下半年,开学了,但校外课程进入学校还是很难,公司事务少,时间很多,她说,“在家里呆着就很慌。特别慌,考教师资格证也是因为这个。”
一次和雨辰打电话,聊到雨辰在做什么,“我一开始以为,就是做一个图书管理员,因为不想在家里呆着,就想有个事情做,就这样过来了。过来微澜后,我总共去过两个分馆,第一个是3馆,但第一次值班之后,因为10月底我要考教师资格证,有两周没有去值班。到11月我再回来就直接来的5馆,来5馆之后,给我的感觉会不太一样,除了有绘本课,我看到那些(征文、《孩子的权利手抄报》等)活动会很兴奋,好好玩啊。会想,原来在图书馆可以做这么多。”
“总之,十几年一直在做教育,对孩子的感情可能不太一样。但说来奇怪,有点矛盾, 我自己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但是很愿意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我年轻的时候,每次做活动,也会给孩子们讲故事,但很限于在那个过程中,交流会相对比较少,但是现在,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知道孩子的内心其实挺丰富的,以前可能是自己也不懂,也年轻,可能觉得自己也是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情感没有达到一个成年人的程度。现在主要是怕给不了他们最好的,很愿意和他们在一块做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可以做一些事情,让自己觉得踏实。我没有呆着,我除了对家庭有贡献,我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我也为别人做了事情,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小家,还挺高兴的。”
豆豆姐姐江焱
5馆绘本课的起源是江焱的提议。
江焱说,第一次走到5馆学校操场的场景,她曾在梦里见过。
江焱家住北京工业大学附近,平日里,她会和家人一起到学校散步,学校有逸夫图书馆,但不对校外人员开放,不过,江焱并没有觉得失落,暖心的她反倒想,如果自己有能力了,也可以到乡村去捐建一个图书馆,她笑谈,“这个想法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后来在朋友圈得知微澜图书馆的存在,她很兴奋地和她老公分享,她老公说,“挺好的,就在身边,省得你要往边远山区跑。”
江焱出生于乡村,在加入微澜之前,她说自己一直认为,北京最不缺的就是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通过微澜她才知道身边还有流动儿童这样一群孩子,“我不需要去建图书馆,就可以身体力行,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去办理借阅和服务。刚开始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后来慢慢想为他们做得更多。”江焱说。
值班的每一日,她一早送完孩子,就坐公交直接来图书馆。9月15日9点半,第一次到图书馆的她,看到课间想鱼贯而入的孩子,江焱却害怕了。
“他们那么多人,我一个人,我觉得我是个弱者,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当时其实挺紧张的,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们,是一个很懵的状态,然后他们随便推门,我就赶紧把门锁上,告诉他们,现在还不可以,我第一次来,什么也不懂,还不能进来,11点才开馆,等另外一个阿姨来一起开馆,现在不可以。就把他们挡在外面了,我自己就一直站在门口挡着,好多孩子就会继续问,‘我可以进来吗,阿姨。’我继续说‘不可以进来。’就我自己一个人,我就完全不敢开门。”
很难想象,是这样的江焱,其实是个阅读推广人,也是她首先提出要在5馆实践给孩子们讲故事,后来还走入课堂。
江焱再次值班是一个月之后,那一天她和馆长一起值班,在了解5馆的诸多过去和现在之后的这一夜,江焱激动得整晚没有入睡,在图书馆可以为孩子们做更多,需要做更多一直激励着她。
与江焱关于绘本课的两次单人访谈,基本偏离了绘本课本身,而是从她怎么样主动的融入到图书馆,主动的行动,以及教育观念和我们面对棘手的孩子问题等多方面展开了,这些,本文暂时不做呈现。
猫姐姐陈铭绯
陈铭绯去过很多分馆,她最早在北京12馆服务,一直持续到12馆被拆。她也去过许多其他分馆体验和支援,比如23馆的开馆第一天,也曾去北京3馆、28馆进行整备服务;12馆关闭后,她也去过21馆,最后,她选择了留在5馆服务,12馆的孩子们都在这里。平日里,陈铭绯会认真用图像记录孩子们在图书馆认真阅读的各种场景,她很少表达自己对12馆的不舍。对待孩子,总是冷静,温和的坚持原则,让孩子们练习承担责任,纠正行为,她不去指责。她固定在值班人数最少的周五值班,即使在学校只上半天课的9月30日也没有缺席,一直到加入周二的绘本课,才不得不做调整,她总是support别人,在后面默默的。
一对一采访的时候,第一次听她安静的叙述对孩子们的观察、理解;她的愤慨、担忧和心疼;她在5馆和12馆的不同体验。这些,本文也暂且不谈。
陈铭绯是最后加入绘本小组的,和其他三位不一样的是,她的孩子已经成年,在上大学。
她有丰富的公益实践经历,公益长久以来是她生活的日常,也是繁忙紧张工作后的一种放松。她坦言,在公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也是她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视野外有益的拓展。
9年前开始,她就会坚持每个周末有一天去做义工,有一段时间做的是临终关怀,坚持了多年。有一天陈铭绯突然意识到,自己做的大部分志愿项目,都和老年人有关,就想多做一些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当年,能找到和参与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不是特别多。最开始做希望之家的月捐人,帮助孤儿,也会隔三差五的去看一看孩子们;后来因为媒体曝光捐款的走向不明确,经过调查,陈铭绯停掉了捐款,并开始对去向不明的捐款保持谨慎,决定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她后来在顺义后沙峪的孤儿院做义工,并一直坚持,养老中心和福利院,疫情后全部进行了封闭管理。
陈铭绯之前在外企工作,后来压力太大辞职了。15年辞职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虽然并不轻松,但时间上不再受限于朝九晚五,工作日也可以腾出来。2018年底,她留意到徒步群里王晨关于微澜的分享,做了了解,就报名加入了。王晨是微澜最早的志愿者之一,2017年末就有参与5馆整备和值班。
那时候,线上培训和测试流程还没有建立起来,和毅桦取得联系后,陈铭绯就到了12馆值班。“一开始没有什么概念,完全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有一天只有自己一个人报名值班,毅桦临时跑来支援。一看到毅桦和孩子相处,我立马就找到感觉了。她和孩子说话,既不是一本正经,也不是说什么都顺着孩子,该说孩子的时候笑眯眯地说一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她也不太像个大人,挺好的,我很喜欢这样,就这样坚持下来。”
“那时候我有自己的一点想法,除了工作,做义工,还有时间放在国内国外的徒步,所以那时候没有保证每周一次,但只要在北京,就会每周去一次。没有特别的想法,我自己的工作让我自己几十年下来很紧张和辛苦。我自己有个毛病,一旦要做什么事情,就会经常琢磨这个那个。”
只要开始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也不会轻易开始一件事情。这样的陈铭绯,当李雨辰主动向她发出邀请的时候,她接受了。
后来谈到每周二固定的绘本课是否给陈铭绯带来压力时,她说压力不是时间上的,有一点,“我发现他们三个年轻人,都是年轻的妈妈,和孩子们接触得心应手,讲故事也是他们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而我孩子已经上大学了,讲故事是老早以前的事情了。但也不是不可以讲,就是觉得他们讲可能更得法,但也不是真的有特别大的压力,毕竟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然后我们四个人特别有意思,虽然他们三个人很有经验,我们总是周一开视频会议,讨论一下新的绘本内容,相互提建议,他们三个人非常谦让,但该表达的都会表达,脑筋也特别好。李雨辰像个大姐大,hold得住场面,挺好的。”
而其他三个觉得正是陈铭绯的人生阅历,可以给到孩子们不同的东西。就这样,四个故事姐姐,带着126个孩子,进行了2个月的故事之旅。
Part 2
在微澜,与人的接触
和书的交流同等重要
“感谢有你”主题课 绘本《妈妈让我卖茄子》
细雄:如果只是参加图书馆值班,对整个微澜项目的了解,其实是很有限的。
雨辰:我2020年10月第一次去市集地推,没有前期的培训,我按自己理解的点去向别人介绍,我们是一个开在打工子女学校的图书馆,我们给孩子提供免费阅读,也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如果他们意愿,就会到展室里了解。所以,我觉得不一定要他/她完全了解微澜这个项目,他/她才会来,这不是一个必要条件。
细雄:持续参与呢?
雨辰:持续参与的话,认可这个项目是有帮助的。如果有更多的机会对微澜和新公民计划有更多的接触和认识,给人更多的点可以来判断这个项目,那人可能会更坚定的去做,或者有其他想法。
细雄:“认可项目”,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吗?
雨辰:信任。知道在做什么、为何而做,就会有更多信任。我自己发朋友圈,别人问我在做什么的时候,我会说我在做志愿者。我特别感谢一个朋友,当我问她知不知道微澜和新公民计划的时候,她提醒了我,就是公益和慈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之间很紧密。我问区别在哪里,他说,“慈善,是完全把东西捐出来;公益,是可以有收入的,但是要让更多人从中获益,并且把慈善捐来的款和物资运用到很好的点上去,公益注重的是这个。”我后来发现,很多人认为公益就是慈善,就是去募捐,去给钱。
细雄:现在你们,其实也是在捐赠,但捐的是人,是服务、时间、专业的技能。
雨辰:对,我理解的是志愿服务。
细雄:服务的捐赠。这和你以前去福利院做义工有区别吗?
雨辰:有很多区别,也有相同的点。去福利院虽然提供的也是服务,陪伴和支持,但福利院很多孩子不是说我们陪伴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自己在那边遇到的一些志愿者,去过几次以后有点畏缩,因为太过心痛了,帮不到这些孩子更多。在微澜有一点好,就是更多元的孩子,他们在爸爸妈妈身边,虽然也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希望更大。有的时候真的就是讲一个故事,聊几句天,推荐一本书,真的就可以给到孩子更多实质的对未来有影响的帮助。
细雄:怎么判断在行动中有给到孩子支持和带来影响?
雨辰:从孩子各种各样的反应中可以判断,孩子会非常珍惜我们给予的尊重和肯定,虽然他们不会说,但从他们的行动可以反映出来。比如上一次给到鼓励,下一次来到身边,就为和你交流一下。挺好的。
细雄:但也有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对孩子好了以后,孩子可能频繁地过来互动,有的志愿者会谨慎这种依赖。
雨辰:你是说界限吗?
细雄:对。
雨辰:可能会有。
细雄:你怎么看?
雨辰:我觉得要给到孩子一些边界。比如我们曾谈到孩子来抱怨的时候,比如孩子抱怨老师不让他们来借书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和他一起抱怨老师,说他老师不对。我自己的原则是,给到他们正常生活之外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去打破或冲击他们现有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那是他们大部分时间的状态,尤其在学校,大部分学习在教室完成,老师也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升学的压力,老师有,学校也有很多的规则,用来约束老师,而孩子的主要学习在班级环境里实现,所以,我不会为了显示我们是支持他而顺着他的话说,会客观去评价,引导孩子更客观的理解,小一点的孩子可能要忽略。
细雄:这是要非常谨慎地对待的。
雨辰:是的,这个边界很重要,其实在图书馆,这里有很多给孩子体验的东西,这里是开放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与人的接触和与书的交流是同等重要的。
细雄:与人的接触,可以多聊一点吗?
雨辰:在图书馆,接触的不只是同班同学和老师,还有其他年级和班级的同学,还有穿着同一种围裙的不同面孔的志愿者,他们可能在同一个问题的处理上,态度和方法会不一样。就会发生孩子向一个志愿者抱怨另一个志愿者或老师的情况,或者老师。接触到不同的人,既定的标准会有偏差,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想一想,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别人的意见。
细雄:引导,提醒他们想一想。
Part 3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为什么选择绘本课
《幸福是什么》主题课 绘本《花婆婆》
李雨辰:看一本即使是桥梁书,文字量不大,对很多孩子也会有压力。绘本的优势在于,它呈现的内容可以很丰富,即使看不懂文字,孩子们也可以翻得很开心。
我第一次上绘本课,毅桦提议的,问我紧不紧张,我说还好。其实第一次进课堂也是紧张的,趁孩子们没有注意的时候,默默的,偷偷深呼吸几次,但是声音一出来就没问题了。不像到5馆来,一开始就上绘本课。如果没有3馆的体验,我可能不一定会上。来5馆也是毅桦推荐的,说开馆稳定。在3馆上课的时候,老师一直会在班,不太敢把孩子直接交给我们。
孙丽莎: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包括大人其实也喜欢听,我自己的孩子出生1岁开始就给她讲故事,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学校,我们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没准孩子就因为这个故事来图书馆了,从这一个故事开始,他就想看下一个,就把阅读之旅打开了,可能就需要这样一个敲门石的东西;我们就是给孩子们去讲故事,来图书馆,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江焱:我一直喜欢看书,但是那种文字特别多的书我经常看不完。后来有了孩子,开始给他买绘本,我会和他一起看。绘本一口气可以看完很多本,很有成就感。绘本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深的寓意,每次看完,我都有很多收获。
孩子出生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去看关于宇宙、恐龙这些方面的书,后来因为孩子喜欢,陪着他看,慢慢发现这些方面的知识还挺有趣的;随着知识的边界越来越宽,孩子要问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想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后来因为情怀自己开过一个绘本馆,最开始是觉得家里绘本太多了,不想浪费,但实际开起来,90%的绘本都是新买的,孩子们舍不得,他们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选择尊重。绘本馆经营了大半年,因为家里各种状况,就关闭了。
对我来说,微澜有一点像我的梦想乐园。如果可能的话,从一年级开始,陪他们六年,我觉得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今天的课程,花婆婆把鲁冰花的种子撒得到处都是,我觉得很幸福是,可以把阅读,故事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陪他们一起长大,可能他们现在体会不到什么,但是长大后的某一天,也许突然想起某个瞬间,就挺好的。
陈铭绯:图书馆的主旨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绘本课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图书馆。比如我们在商量绘本课主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考虑到,比如有的孩子,他进图书馆是不会遵守规则和纪律的。现在正是他们学习纪律和秩序最好的阶段,所以在下一学期的绘本课主题中,有一个主题可以是“遵守秩序”。还有像类似X同学,我只是拿他举例,出于一些原因,他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被6个家长围着,教导他们许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那也是我们可以做的,不管家庭和学校讲没讲,我们可以讲。我就会提议绘本课有主题“安全和自我保护”;这就是说任何事情要有一个主旨,围绕这个主旨,分叉。
细雄:之前聊过我对绘本课存疑,是因为我对它特别有期待现在这种或者更深入的方式去实施开展。5馆有条件允许孩子们一整个中午一个多小时都呆在图书馆,他们可以自己随便翻,那我之前是在讲故事和他们可以都来图书馆在众多的图书中间自己随便翻之间做一个选择。
雨辰:我不完全同意你对绘本课有更高的期许。很多孩子,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还有意识的缺失,在孩子最需要亲子阅读的时候错过了,对孩子的阅读培养以及亲子交流都会留下遗憾。我当时希望去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是可以弥补亲子阅读的缺失,虽然不是父母亲子阅读,但单独有人来给我讲故事,而不是给我来上课,这是有差异的。
在图书馆人多,嘈杂环境下,如果我去给一个孩子推荐一本他没有看过的书,或者给他讲故事,让大家安静的听,很难成功。但是在班级里讲故事,提供了一个氛围,让我可以呈现给他一个他没有接触过的,觉得不感兴趣和没意思的东西,而且我是专门讲给你听的。与其亲子阅读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通过亲子阅读来培养阅读的兴趣,促进孩子和爸爸妈妈的交流。
尤其是小时候,比如给三四岁的孩子讲故事,正是语言爆发期,也是意识的萌发期,故事中的片段、词语,内容就会嫁接到孩子自己生活里面去。知识层面其实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多的综合的表达、交流、观察、感受、组合能力。一二年的孩子,他们可能已经过了最好的那个阶段,敏感期不是最好的,但如果有一个土壤,哪怕只要有一个点,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
我在3馆和5馆两个馆都看到,只要讲过的故事,孩子们就能用心的去看,甚至有的时候能经受一些诱惑,有一种平静,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看,我仅仅花十几分钟讲的一个故事,就会有这么大和多的影响,就很激励。这就是你问的,花时间去准备,值得吗?值得啊,要不我可能躺在床上翻翻小说就过去了;也是之前你问我的,有付出吗,有啊;累吗,累啊;能坚持吗,至少目前还可以。
细雄:我之前一直觉得有些孩子没有课外阅读经历和经验,去尝试打开一本书很难;一些孩子到二三年级,去打开一本依旧很难,怎么样可以让他/她去打开一本书,总是很困惑。现在貌似有了答案——你们。
努力创造表达空间
《幸福是什么》主题课 课后问答
细雄:引导,提醒他们想一想。
雨辰:是的,这也是绘本课,为什么我们会努力的创造表达空间。
细雄:你们之间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怎么引导孩子的表达,你们是怎么达成共识的?
雨辰:我们是循序渐进的。每一次备课,大家都会聊一聊自己想在课程中呈现什么,不需要非常成熟完善的,都可以贡献想法;每次课前我们也会讨论,课后我们也会有一个小结,大家也会适当的提供反馈意见。我们还会夸一夸彼此,志愿者之间也需要彼此支持,互相支持才能真正支持到孩子。这也是志愿者服务和日常生活很不同的地方。我们几个也会聊到,在正常的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达成这种合作,但不是每一件事。但在这里非常纯粹,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更好的实践,也可以想怎么最大程度的帮助到孩子,不太会有计较。
丽莎:上了几次之后,我们就会想,不能单纯的讲故事,因为讲故事,父母就可以,虽然有些父母没有时间,但毕竟讲故事讲了就讲了,没有延伸;我们就讨论延伸做更多,一个是内容要主题化,绘本也可以从三本降低到两本,其中一本精讲。
听完绘本之后,孩子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会有什么样的启发,书的意义不就在此吗?所以后来的课程,就加了一些讨论的内容。
但问题很少,我自己当时觉得,这些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比较,在认知上,在知识面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不适合讨论太深的问题,我们在问题的设置上做调整,不会问特别深的问题。但是挺好玩的是,就是这些孩子的回答,有时候也会让我们“哎——”,这样的感觉。其中一个小男孩,在讨论你要感谢你身边的人,为什么,一年级的小孩子,想得很远,比如说我长大后,如果爷爷奶奶不会吃饭了,我要给她们喂饭,还要照顾三个弟弟妹妹。
成人的回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但小孩子的回答,干干净净的,心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从这些孩子的身上,我们也会汲取一些力量,你会觉得,就是这么回事,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复杂了,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很开心。两个月下来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和城市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没有太大的差别。
课程有了主题之后,我们也会增加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第四次课,我们开会准备的时候,就会加入音乐的元素,听故事的时候,加入音乐,欣赏,也是感受力的培养,我觉得感受力这种东西,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可以训练的,包括上次的课程幸福是什么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些课程,让孩子去体会,去明白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包括很多成年人,感受力也是比较差的,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他人的情感,都缺乏一些感受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也会尽量去丰富绘本课的东西,把这些东西给到孩子。
把你的耳朵借给我
绘本课课堂 摄影/绘本姐姐
细雄:上次体验你们的课程,你们彼此的风格很不一样,孩子的状态也不一样,差异很大。你讲故事的时候,我旁边的男孩子,一直在举手,没有点到他回答也从来不放弃;前面的女孩子,脱了外套身体扭来扭去,但是脑袋撑向前面,但他们其实有在听。有些孩子开始动作大的时候,看到柠檬姐姐走过去,轻轻拍一拍孩子的衣服,就像呵护自己的小孩子那样,孩子马上安静下来,看到是很感动的。豆豆姐姐是比较讲秩序,会拍拍手,然后说“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小耳朵,只把你的耳朵借给我,要尊重。”每次问到问题,她会走到孩子的身边,倾身低头,认真的听孩子讲,去帮孩子把声音放大,和孩子对话。孩子都会特别踊跃的举手,最后的放音乐的环节,有些孩子全程闭上眼睛,感受,这些对孩子来说,我觉得是很珍贵的。比如我自己很多时候很忙很累,但是走到窗前,对着窗外面,拍几张照片,抬头看3秒钟天空,可能就会被修复了,我觉得孩子他们有这种去感受音乐、图画、文字,能感受这些美好的东西,那么在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他自我修复的力量是很大的。你们在给他们创造这种体验,非常珍贵。
那天体验的时候我自己也一直在各种状态中调整,要观察你们的讲课,也要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但我自己又很想认真的听你们讲,一直在进去和跳出来之间的。你们自己讲课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雨辰:有的,就是我们讲课为什么会两个人,第一是另一个人可以帮助操作PPT,第二是我们不会要求孩子40分钟注意力都在,我们的板块也没有根据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切得很科学,故事有长有短,不听的时候,他们可以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当有孩子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像你看到的,会轻轻走过去,轻轻拍一拍他的背,或者微笑着看一看他,或者轻轻的叫一下他提醒他,孩子可以适当表达,只要不去影响其他同学。在这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们既能听故事,又能保持表达交流的欲望,而不是有压力去回答问题。举手是因为我们在开始上课会有一些小规则,当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只把你的耳朵借给我;比如说拍拍手,就是太吵,有的时候孩子么太兴奋的时候,安静下来很难,这时候我们会把课程停下来,拍一拍手,提醒影响到其他人了,课程也会停下来,先安静,再继续。后面几堂课其实就挺好的了,不需要一直强调。
细雄:“拍拍手”“只把你的耳朵借给我”是你们四个人商议好,提前和孩子们有约定的吗?
雨辰:是的,特别是前几次课,会作为一个模块放进课程里,是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我们也会征得孩子们的同意,他们同意后,大家就一起遵守,这也是一个让他们遵守规则的很好的方式,规则可以商议,一旦商议和制定,就需要遵守。
志愿者之间彼此支持才能支持到孩子
课后才有时间吃午餐的绘本姐姐们 摄影/陈铭绯
细雄:遇到想法上的冲突,你们是会各自选择保留自己的方式,还是会选择听某一个人的?
雨辰:会互相的包容,也有会有些既定的规则,在框架下,大家有足够的自由。既然要给到孩子拓展,那其实就不必在形式呈现上,逐字逐句的统一;就像你体验的,有的班级是放上音乐让孩子们静静的感受,也可以是边放音乐,边朗读,孩子们静静的听。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课堂小结里,会互相有一个支持和汲取。
细雄:你刚才聊的既定的规则是什么?
雨辰:就是有一个既定的课纲,比如过《幸福是什么》这堂课,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呈现什么,通过《幸福是什么》以及孩子的讨论来引入《花婆婆》这个故事,再通过花婆婆一生,来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幸福,再让孩子去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大主线是有的。
细雄:你们平常沟通的频次是怎样的?
雨辰:每次课程后都有一次文字小结。每一次新课之前做课研,会开视频会议。
细雄:搭档和负责的内容是固定的吗?
雨辰:不固定,每次课分不同的模块,我们会分组,组队以后,每个人负责具体一堂课里面的不同的模块。这些模块也可以分开独立使用。
细雄:也就是说,其实你们每个人都掌握所有的模块,一个人也是可以独立上一堂课的。
雨辰:是的。另外,一堂课里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分开来单独使用,我在3馆试验过。
细雄:你们课前的课研会花多长时间?
雨辰:会花一周左右的时间,首先要熟悉绘本,再准备各自分到的内容模块;确定新主题的第一周周一会开视频会议。做PPT的同学要负责扫描,处理文件,花的时间会更多一些。如果仅仅是准备讲故事本身,那么有两天,每天花费一两个小时的课外时间,就可以准备好。如果没有时间的话,问题的设置可以其他人来。
细雄:给孩子们的问题是通过商议后统一的吗?
雨辰:会先商议,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减问题,最后再统一,不过最后的呈现也会根据课堂状况进行筛减。不一定把所有准备的问题都抛出来,我们设置的问题是层级递进的,有的时候,如果孩子的反应越过了其中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直接问下一个。
细雄:这需要随机反应。
雨辰:有课堂的随机应变。
细雄:这个对你们来说是挑战吗?
雨辰:还好,我们没有把这当成一个负担。现在挺好的一个状态是,大家真是有什么事情,提前说一下,其他人就会主动去承担。这种互相支持挺好的,就能推着事情一直往前走。
细雄:一直往前走很重要吗?
雨辰:我自己其实是不做特别长远的一个flag,能做一个学期就先做一个学期,能做一年就做一年,把规划做好,另外,万一做不了,也不纠结;另外一个,只要在做,我就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全心投入的事情去做,不去做过多的预设。
绘本课以及5馆的绘本课
“收集秋天的颜色”主题课 绘本《田鼠阿佛》
细雄:3馆的课程也会进行充分的沟通吗?
雨辰:没有这么多的沟通。3馆的课时不太固定的,志愿者也不固定,也没设置固定的主题。
细雄: 对孩子没有那么多引导和交流的时候,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雨辰:我自己的风格是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不过多解释内容。解释一定是带着我个人的理解,绘本最大的魅力不是靠文字呈现,而是少量的文字结合大量的图,整幅面的图,这是和漫画的差异,甚至是两幅面或者更多,用图更多的去展开。通过讲故事或者我的朗读,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体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探讨某个主题,然后自己再借这本书看一看,这是我希望看到的第一层效果。图画是不可能通过课程的一次讲解来生动完整的呈现的,我尽量少的去解释绘本中文字以外的东西,除非影响到连贯性,我会做一点补充。在故事讲完以后适当的开展一些讨论,讨论后他们自己再去看这些书,等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也欢迎他们有反馈,当然,现在反馈的量不是很清晰。
像5馆这种集体的呈现,对孩子们很有帮助,但是会给志愿者一个感觉,门槛比较高,会是一个成体系的、有固定的团队的、不能随便进入,可能让其他人望而却步。
在3馆,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约到了时间,那么当天值班的志愿者,即使她没有计划去讲故事,她也可以尝试随机拿故事书去讲,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有一些延展。这也是一种模式,只要能持续,就可以激发孩子们来图书馆,孩子们他们肯定会先找课上听过的故事。我觉得馆藏有没有,有多少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知道到图书馆来找书了,就会由这一本过渡到下一本,慢慢的过度到桥梁书,文字多一点的。
只要我们穿着围裙去讲,他们其实就会知道图书馆的阿姨或者姐姐,老师来了,他们听过,就可以来借书。
细雄:你第一天来5馆就在图书馆里讲了故事。
雨辰:是的,不过肯定和到班里给孩子们讲故事不太一样,孩子是来了又走,很多的干扰和选择,没有必要一直听故事,但也有一直听得。但那一天给了我很多启示,平常都是我选了故事给孩子们讲,但那天有孩子拿了绘本过来要我讲,更像是亲子阅读,更是一个讲故事的氛围,孩子和你的交流就会更放松。任何环境和状态,孩子的反馈都是很珍贵,给到人启发。
后来再上课我们就都有一点临场发挥,有天有个班太安静了,前一个班特别闹,《香蕉是什么颜色的》有点像艺术欣赏书,孩子们特别愿意说,秩序会比较乱,时间过很快,突然换到一个安静的班,时间就富余了,这时候不能干坐着,就灵机一动,让孩子们来介绍自己和分享,我觉得挺好的,后来猫姐姐和豆豆也会有一些临场发挥,这时候我们就会交流,包括闭上眼睛听音乐,也不是一开始设定好,就是上课还富余三分钟,就想出了这个主意。但是有的班级,投影坏了,豆豆就做了很多扩展的素材,包括捡树叶什么的。这是特别多样化和灵活的一个状态。
细雄:这是一个自然生长,慢慢生发的状态,提前设计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效果,根据实际慢慢的积累,这个比较符合5馆的特质。
雨辰:你的风格是会不断把事情推进,你会表达你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能毅桦的风格是你要做什么,我默默支持你,但不会那么主动推动你。每个人风格会不一样。这也是我会做各种参与,去观察你们全职人员的相处模式。虽然你会说,是大家的微澜,但是,毕竟,你们是项目的推进者,是最基础的生发,会决定项目的走向。这是我最开始的想法。
细雄:我一直觉得微澜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是每个人的微澜。我还记得,我问你们,是不是可以告诉孩子们绘本的一些基础的信息,比如说作者,出版社啊,这样孩子来找书有一个线索,我记得你们给了我一个回复,时间上做不到。这时候我觉得绘本分类很迫切,后来5馆做了绘本分类。你们会向孩子推荐吗?
雨辰:对,这件事情很好。因为让孩子自己到那么多绘本里找主题是很难的。我们可以适当分类,相关的放在一起。但不一定需要告诉孩子,孩子也能在喜欢的书籍旁边找到其他喜欢的。规则太多,对孩子难免是一些限制。
我在3馆第一次上绘本课,是毅桦带着我上的。当时对绘本的介绍我觉得挺受用的,第一句话会告诉他们我是图书馆的雨滴,当时没好意思说姐姐,第二句是,这种书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叫绘本,图书馆有很多,欢迎你们来。然后切入到讲故事,听故事,孩子们不会排斥,孩子们都是比较欢迎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5馆,我们会叫“微澜故事会”,也是希望给孩子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而不是说上一门正式的课,即使是课外课,对有的孩子来说也是有压力的。
绘本课PPT 图/故事姐姐
绘本的借阅数据
完成大过完美
《幸福是什么》主题课 绘本《花婆婆》
细雄:我听过不同的绘本课。特别好奇一点,孩子们非常放松,这么多孩子在乱动啊,但是很快地,发现他们真的有在听,而且有的孩子真的对于问题能回答很准确,这让我很诧异。
雨辰:会有一些小技巧。你不需要告诉孩子这个你要记住,很重要,但你可能会着重的说某些内容。绘本本身也有一些小彩蛋,会不停的去强调他想要讲的事情。
你听过不同的绘本课,这次之所以感受比较大,可能是我们几个你熟悉,孩子你也熟悉,你会跳出去去观察他们,但你很快又会进入情境,你熟悉他们能很快的融入进来。去其他馆听绘本课,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孩子,你可能没有那么熟悉,是带着预期去的,注意力就会更多在预期上。
那天你的感觉,可能也是很多孩子的一个心路历程,就是听故事挺好玩的,听着就会担心我能听完吗,要坚持,要是听不完故事姐姐会怎么样啊,他们虽然不会问,因为担心,他们注意力又回来再听一会,但是对我们来说,唯一的挑战是,面对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状态的孩子,我们要持续去完成自己要完成的,这可能是有一点挑战的。
细雄:去课堂上讲故事还是很有压力的,比如我自己,一直没有信心可以去课堂上讲好一堂课,但是如果私下里和一个孩子聊,我相信可能比大多数人都能做得好一些。但是要我去课堂,还是比较难,当时进课堂对你们来说有挑战的吗?
雨辰:我后来去看聊天记录,我觉得豆豆一开始很紧张的。我自己也是有的,但紧张藏起来很重要。毕竟是讲故事的形式,氛围更重要,即使有一些孩子已经看过那本书,他还是会来听,还是会在课堂上有所收益。
细雄:所以,你们一开始并不是像现在这么自如。
雨辰:是的,我和丽莎在其他地方上讲台讲过,但豆豆和猫姐姐,他们可能也讲过故事,但不是这种形式。很棒的是,他们这种不熟练,没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作为伙伴,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每次都能很冷静的完成。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完成大过完美。
把整堂课完成下来,就已经很棒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叫夸夸组。我和丽莎参加过其他课程,每次上完课,总结的时候,大家互相夸一下,不足都是由自己来说,其他人不提,如果要提,也是用探讨的方式。我们把这个方式移接到绘本组里来。所以,那天你问,猫姐姐是不是有压力,我们都觉得猫姐姐可能是觉得很久没有接触这么小的孩子,但是在整个课程的环节,都能感觉到她其实是很投入,也很享受过程本身。
每次分工的时候,猫姐姐所有的任务都是最先完成的,她也能给到孩子们不同的呈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换组上课,在同一个组里同一个主题,也会变换要负责的模块,我们希望有不同的呈现,当然对同一个班级可能做不到。但我们自己换模块的时候就有更多的体验和反馈。
丽莎:我要分享一点,特别是来自孩子们的。上次我去上课,孩子们说,柠檬姐姐,下次可不可以四个故事姐姐一起来给我们上课啊。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特别大的鼓励,我们特别卖力的又准备又讲课,如果孩子们都不听,在那里玩,热情就很容易被慢慢的消耗掉。在课堂上,你能看到孩子们齐刷刷,没有一个人走神,都和你问好的时候,就觉得好有意思。有的时候小朋友会给我们画一点画啊,也很开心,我自己还没有说在某个点上,特别被感动,但我很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来自孩子的感谢
我们四个人现在都挺期待周二的,而且每周一固定的会开视频会议,来聊下一次的主题,课程设置的问题,已经形成了默契。周二上课之前,大家也会在课前再交流和鼓励一下,互相给点彩虹屁。这时候,团队的互相坚持,是容易让这件事情坚持下去,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可能比较难坚持。但又相对和谐的小团队,就很容易推进。
下一个学期怎么计划的?
“过年啦”主题课 绘本《北京的春节》 字/陈铭绯
细雄:下一个学期怎么计划的?
丽莎:如果学校能继续支持,我们还是期望下个学期能继续把课程做成系列的,两周一次,四个班,一周两个班级,每个月每个班级有两次机会,那么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内容设计。如果是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心理的内容,比如怎么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因为家长工作环境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需要传递给他们,我们都是一样的。去接纳自己的家人,接纳自己。
铭绯:我们一直在讨论,如果有更多的人来(上绘本课),大家压力就会少一点,比如谁家里有孩子生病,就可以有人替换。
细雄:一个持续性,成系列的课程,对学校来说是有期待的,也愿意把课时拿来分享。我想回到之前聊过的,就是你们做的这些事情,希望在微澜发挥更多的影响吗?之前亚楠,还有很多其他的志愿者,他们在图书馆已经开过绘本课,给孩子们讲绘本,我觉得很珍贵。第一是孩子们能受益,第二是大家也有实践的机会。可能会说偏了,我其实希望微澜有能力给到志愿者更多的支持,促进大家彼此去支持。说实话,靠微澜专职的几个人,大家的专业能力、精力和时间,都是不太够的,但大家彼此之间如果可以相互激发和促进、支持,就可以生发很多东西来。
雨辰:其实是可以的,那天聊过之后,我自己也想过,我们也讨论过。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需要一点水到渠成,别的馆首先要有这样的需求。5馆不管目前的状态是什么,最先是豆豆提供了这个想法,然后馆长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利用了学校的资源、课时,逐步的把团队组起来。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和起点,未必有这么好的效果。不管是我们走到其他学校去还是别人过来5馆,大家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大家还是有归属感,比如你是5馆,我是3馆,那么效果好不好,还是需要土壤去配合的,去萌发的。我们当然是希望的,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也有资料的积累。我们也在讨论,怎么完整的可以把资料积累下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馆,或者其他志愿者都可以直接拿来用,怎么做好的分享。
细雄:馆际交流挺重要的,总馆也需要做好这个桥梁工作。
收获和反思:志愿者是我的工作
一年级的孩子在图书馆 摄影/廖细雄
细雄:你现在会介绍自己是全职妈妈。
雨辰:我用了很长时间承认是全职(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总说自己还有点事,我以前做设计工作,很忙碌,不可能朝九晚五,带孩子这件事情不太可能或者说完全没可能兼顾。辞职后,很多年在我的潜意识里,我都和别人介绍自己是个设计师。
细雄:从怀孕开始的吗?
雨辰:怀孕之前就在家了。当时还会做一些事,但因为要孩子这件事情,基本上不可能完成(设计工作),后来就少了。我第一次承认和写自己的职业是自由职业者,也是在微澜。
细雄:为什么微澜能让你承认这一点。
雨辰:我觉得我在微澜是越来越坦然了,我来做服务,我个人没有那么重要,现在比较坦然的接受这个状态很重要。一开始还有个认知,我如何写我的简介,是会影响到是否可以加入到这个志愿者组织里来的。以前参加的志愿服务,都是朋友介绍的,是有熟人的。
细雄:当时你是很肯定自己能帮到孩子,但担心全职妈妈会影响你的录取?
雨辰:可能我当时还没有完全的承认自己是一个全职妈妈。我也确实是SOHO的状态,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完成工作。
细雄:持续服务的话,困境还是会有,在微澜做志愿者也没有收入。
雨辰:是的,我也在尝试把自己的工作和微澜兼顾,但不太可能回到设计行业。
细雄:从志愿者,到故事姐姐,以及市集,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对微澜的了解,对你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雨辰:是循序渐进的,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样,一开始就是觉得这件事情很好,可以到图书馆服务,可以参与。刚才说到全职妈妈问题,我自己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和别人说我在家全职,或者在做一点SOHO,主要陪娃,和别人说这一点,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为你之前都是职业女性。之前也有很多人建议我去做一些工作,一是没有兴趣,另外,也确实不太想告诉别人我的工作是这个或者那个。这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执着,现在和别人说我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当然也有一个过程,现在会很坦然的去说,甚至很主动的去说,我觉得第一是我愿意做这件事情,而且,也能帮助到别人,更主要帮助到我自己。进入以后,大家的付出都是自发自愿,没有人去计较,甚至收获往往超出自己的付出。首先是孩子们给到我们的反馈,不管是孩子们的感谢,还有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那种光,也有我们给的一些能量,就特别有成就感。特别是自己有年龄相仿的孩子,会给到自己很多启发和反思。比如为什么对其他的孩子可以那么温和冷静,对自己的孩子容易起急,这种反思很宝贵。
细雄:反思意味着什么?
雨辰:我相信很多志愿者都是有反思的,不断的有反思才会有困扰,做得不好或者后悔。以前都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但是在图书馆里,你有机会同时面对很多的孩子,他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状态,他们在图书馆很放松,有很真实的一些呈现,包括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呈现,就会看到很多在日常生活里看不到的一些面。当用另外一个身份,不是家长、老师,而是一个朋友会有很多惊喜和看见,那么也会期待在和自己孩子互动的时候他能有这些东西。
细雄:可以这么理解吗,就是你和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也看到了自己孩子不在你面前的一些其他的状态。
雨辰: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一点,我也可以用对待这些孩子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许他能呈现出的这些孩子在我面前呈现的状态,也可能更好,因为我们相互了解。所以我会努力提醒自己,反思,或者是不断的有调整。
细雄:我很好奇,你真的还需要反思?
雨辰:需要的,总是有很多纠结的。
细雄:之前也有志愿者的小朋友会问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对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会不同。
雨辰:我们家孩子还观察不到这些。但是他很开心和我一起完成,比如去图书馆或者市集。我当时来微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也是想告诉孩子,虽然妈妈主要在家里陪你,但是也有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空间和工作,我始终和他说志愿者是我的工作,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初衷,我希望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有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事情,你也需要为自己的事情去努力。还有给予和获得是孩子可以自己体会的,说并不一定管用。有的时候他会问,你去图书馆可以见到毅桦阿姨吗?他和毅桦搭过两回书架。平常在家里,他也会拿几本绘本,然后走到我们面前,说,你们给我讲讲吧。我一直很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
细雄:这些是在微澜后发生的吗?
雨辰:以前就会。我很多的反思都是在学心理学之后发生的,但是微澜给了我机会应用到更多的孩子身上。我之前在福利院做志愿者,很多条件限制了他们,很单纯的去接触、玩、陪伴,但更多的心灵交流不太能发生。这些在微澜,在图书馆是很容易发生。
孙丽莎 江焱 陈铭绯 李雨辰 摄影/廖细雄
我们的对话,有关绘本课,但更多的是关于彼此以及如何理解,理解孩子,理解他人。也感动于在公益的过程里,故事姐姐们的家人对他们的支持,她们和图书馆的孩子们分享了宝贵的,本来可以和自己孩子,以及其他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她们每个人都把来微澜服务当成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份很重要的工作,这一点特别令人感动。
许多的对话,是每一个微澜参与者的心声;他们,也是3年多来,几千位微澜人的代表,其他部分较为完整的对话,我们也会发布在微澜社区。
也期待在微澜,彼此之间,有更多的对话和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