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中国女性地位变迁史
两千年中国女性地位变迁史
﹊
策划:先知书店
1896年,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参观了莫斯科盲童学校。当时,一个盲童听说有清朝的大官来,特意到李鸿章跟前,与他握了握手,然后蹲下来,摸了摸李鸿章的脚,把李鸿章搞的莫名其妙。
据这个盲童后来回忆,在当时俄国人的印象中,中国人都穿着裙袍,长着畸形小脚,这种奇特的形象,他早就盼着亲自检验一下。
这个盲童不知,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女性才被裹成畸形的小脚。
清末民初的狂儒辜鸿铭常说,“当我失去灵感的时候,就会把玩小妾的小脚,实乃我的兴奋剂也。”当时中国女性的地位可见一斑。
那么,中国女性是如何一步步沦落至此的呢?
回顾历史,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中国女性2000年地位变迁史。
▍春秋战国:
太后都可以随意改嫁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制定的“主流价值观”是“定贵贱,明尊卑”的周礼,女性被定为卑贱的一方。但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无法强制推行周礼。所以当时女性的实际情况是“卑而不贱”。
在婚姻与性方面,女性可以再嫁,舆论并不认为可耻。秦惠文王崩逝后,他的宠妃芈月,改嫁于义渠王并生育两子,但她依然受到世人称赞。《秦法》还有明文规定,如果丈夫与人通奸,妻子可以杀死丈夫;丈夫殴妻和妻子殴夫同等处罚。
▴影视剧《芈月传》:芈月与义渠王成婚
在职业选择和财产权方面,女性可以参与工商业。秦王嬴政就表彰过巴蜀杰出女商人寡妇清。而在楚国,女性甚至能参与政治,直接上朝议事。
▴寡妇清壁画
可见,女性地位并不是一直低下的。
但随着中国进入大一统帝制时代,女性地位开始逐渐沉沦!
▍两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非主流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提出“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女性的个人自由和财产权被极大的压抑。汉武帝大为赞赏,并将其推行为国策。
然而,政府强制推广的道德规范,并未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我们可以透过汉代名篇《孔雀东南飞》窥伺一二。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被焦家赶走后,当地太守马上派人迎娶,并下了巨额聘礼——这说明汉朝并不歧视再嫁女性。
当自由恋爱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殉情后,两家受到了强烈社会压力,并将他们合葬——这说明当时的社会观念并不认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见,儒家的价值观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并不大。但当时的女性已经丧失了财产权,开始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唐朝:
对女性开放包容,袒胸露乳成“时装”
郭建龙老师在《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书中写道,唐初实行的国策是“小政府、大社会”,取消了一切国有专营,民间经济活跃,自由市场繁荣。
不仅如此,唐代对女性也极为开放包容。
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被高宗立为皇后;而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本是他的儿媳。这些在今天看来尚属乱伦的行为,在唐代皇室看来却稀松平常。
▴电视剧中武则天形象
在民间,男女之间婚前试婚、改嫁、私奔,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唐朝,丈夫在写给前妻的诗中,有夸妻子离婚后依旧貌美如花的,有祝福妻子再嫁美满的;唐代畏妻之风盛行,“吃醋”之说也始于唐朝,主人公还是“贞观名相”房玄龄。
▴影视剧中的唐代服饰
不仅如此,唐代发达的自由市场,开放的社会风气,使得女性能自由从事商业。
唐初宰相马周的妻子是个体户出身;唐朝“船后”——俞大娘在丈夫死后,接管了生意,不仅贩卖茶叶还经营船运物流。
▍从两宋到明清:
“裹脚、童养媳、贞洁牌坊”泛滥成灾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政治上,皇权专制不断加强,清朝时达到顶峰。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的出现,让儒家的伦理纲常一步步束缚人们的思想。在经济上,官有专营范围进一步扩大,民间自由被极大压制。
从两宋到明清,官方不断强化宗法专制和儒家的伦理纲常。比如,官方大力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反对孀妇改嫁。两宋之后的《列女传》变成了《烈女传》,编撰者认为,妇女唯一值得旌表的品行就是坚守节操,其他的才能不值一提。
▴贞节牌坊
在此期间,贞节牌坊的数量大大增加,残害女性的缠足现象开始出现,被逼自尽或被残害的妇女更是数不胜数,且大多在14-30岁之间。妇女改嫁,在明清的律法中是重罪。
▴女性的“三寸金莲”
女性的经济自由也被剥夺殆尽,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为贤妻良母的“标配”。
▴童养媳
从两宋到明清,妇女地位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点,彻底沦丧为男性的玩物。
▍民国时期:高跟鞋、开叉旗袍
当时的女性比想象中的更美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开化和文明观念的传播,女人的权利的意识苏醒,开始反对缠小脚,开始剪短发、求学、自由恋爱,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开始追求幸福和个人自由......
1915年,民国司法部制定了《婚姻法》:禁止“早婚”“重婚”,允许“离婚”。尽管男人纳妾现象还很普遍。但这毕竟是1000年以来,女性在婚姻中首次拥有权利。
▴民国时期的穿旗袍的女性
不仅如此,中国的女性知识分子开始大量涌现——“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名动上海滩,不染烟火气的传奇作家张爱玲;萧风凄雨中苦苦挣扎,最终无奈早凋的萧红……
▴民国才女:张爱玲与林徽因
时隔一千多年,女性企业家再次出现,比如,上海百乐门公司董事长,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盛爱颐。
在中华民国短短38年历史中,被压抑千年的女性,开始重获自由。
▍“革命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
延安时期,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有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
1949年后,在货币、电影和宣传海报上,都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女性形象,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出镜率最高。
“劳动人民最美”,是当时的审美观。像民国那种身穿旗袍、凹凸有致的柔美形象很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与男性比肩”的劳动女性、革命女将等形象。
· 扛枪的女民兵
当时的女性“不爱红装爱武装”,宣传画报里最多的就是“女民兵”形象,她们扛着枪,总是一副慷慨激昂、积极备战的姿态。
▴女民兵
· 劳动妇女
挑担的“铁姑娘”、戴草帽的女农民,还有身穿工装的女工人。为了证明自己在劳动上不输于男性,她们的形象通常是皮肤黑里透红、肌肉强壮有力。
▴人民公社中的女农民
· 样板戏和影视剧的女主角
革命年代讲究“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不能施与仁慈,因此,样板戏里的女主角几乎都是立场坚定、嫉恶如仇、声色俱厉。
▴《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
▍改革开放:从逐渐融入现代文明
到“女权主义”的兴起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文明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女性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无论是婚姻家庭,还是在企业界、学术界和公共生活领域,女性都开始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中国社会学家李银河,王小波的妻子
但是,在许多地区,女性仍然难以摆脱被物化的结局——某地农村彩礼甚至按女孩学历标价:中专10万,本科15万。
▴某地农村彩礼
另一面,随着经济的转型,城市化率的提高,中国的人口问题日益显现,计划生育政策如同摇荡的钟摆,让无数女性痛苦不已。
最近几年,呼吁保护女性合法权利的“女权主义”思潮兴起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一些极端者却走向了反面,将女性的权利问题,异化为性别权利的剧烈冲突。
▍女性地位的变迁,是文明的缩影
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看似复杂,实则是因为对现代文明基本价值的理解仍存在偏差!
鸦片战争后,自由、平等的观念虽然已经传入中国;但是直至民国,由于传统宗法专制的根深蒂固,民主法治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不彻底,很多中国人仍然没有婚姻自由,财产自由,处境悲惨。
两千年的女性地位变迁史,也是中国社会文明开放的变迁史。
不难发现,女性的权利问题,首先是人的权利问题。要从根本上保护女性基本权利,需要推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即从身份走向契约。它至少包括:
· 保护财产权:当私有财产权得到保护时,才能真正获得经济独立。
· 减少管制:取缔各种限制人口迁徙、资本流动的管控制度,推动城市化,让每个人在开放的社会中自由发展。
· 改变观念:制度和法律应以保护人的自由为最终归宿。
......
袁伟时老师在《迟到的文明》中总结为:
“要真正维护人的基本权利,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而其基础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教育、法治的高度发展和健全。”
如何才能向现代文明转型,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袁伟时老师作品集《迟到的文明》《晚清大变局》《文化与中国转型》点击链接,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已绝版)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