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是清华大学在职时间仅次于梅贻琦的校长,73年的人生中,有25年属于清华...... | 园子里的人

2018-01-07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聊聊园子里的那些人#


清华大学,从1911到2017,历史中走来,多少鸿泥雪爪、雁过长空,百年间的园子,蓬勃而又富有诗意。


清华园里的人物风情,大时代的定格瞬间,虽是管中窥豹,也能为你再现曾经的、现在的园子里的那些人。



今天来讲讲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蒋南翔先生。



蒋南翔同志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

—— 陈云


在迄今为止清华历任校长中,在职时间最长的,除了梅贻琦,就要数蒋南翔了。自1952年到1966年,蒋南翔在清华园度过14个寒暑。如果再算上在清华求学的时光,他73岁的人生中,有25年属于清华。他是清华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校长,并长期兼任党委书记。



学生领袖
“不平静课桌”点燃学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三省,炮口直指华北。


1932年,蒋南翔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他是个质朴寡言的青年,好像还有点腼腆。在同学们眼里,他长年穿着一件灰布袍,喜好国乐,闲时拿一把二胡,闭目独奏一曲《平沙落雁》。


但他却成了北平城内爱国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清华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学生也被逮捕。蒋南翔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成为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主编进步刊物《清华周刊》。



把22岁的蒋南翔推上时代前台的事件,是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运动”。当时清华、燕京两校响应北平学联号召,准备组织大规模游行请愿。


蒋南翔躲进清华学堂地下室的印刷车间,花了两三个晚上,写出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亲爱的全国同胞,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篇文章在12月9日的游行队伍中变成传单,贴满了北平的大街小巷。“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点燃了全国学生的爱国热情。
12月10日,北平学联决定实行总罢课。12月16日,学生们再一次走上街头,抗议国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这一天发布的《北平市大中学生示威宣言》也出自清华学生蒋南翔手笔。


1935年《清华周刊》总编辑蒋南翔(前中)与工作人员合影



务实校长
边干边学见习生


抗战胜利后,蒋南翔被中央派驻东北开展青年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这一时期他的工作,仍然离不开高等院校,离不开母校清华。


1952年11月,蒋南翔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清华校务委员会主席。他没有立即到校上任,先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到鞍山、抚顺、大连等地考察。在这些建设中的国家重工业基地,蒋南翔初步了解了新中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为有人问过他:“你是中文系出身,现在要搞工业大学,行吗?”蒋南翔说:“我边干边学,学成一个工业大学的学生总该可以吧?”


1952年的最后一天,蒋南翔终于回到了他曾热血激荡的清华园,这年他39岁。


初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


在新校长欢迎会上,他说:“我没有学过工程,自己不懂业务,但可以作为一个见习生。清华是一个有基础的学校,这里许多先生是我的老师和学长,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果然,此后的很多年里,学生们经常看到蒋校长提着一个黄布书包走进教室,坐在后面听课。甚至到上世纪60年代初,年过五十的蒋南翔,还坚持到无线电系做实验,每周一次。


蒋南翔到清华时,正值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刚毕,清华、北大、燕京成立了三校建委会,统筹校舍建设。由于当时刚刚结束“三反”运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设也都强调因陋就简。蒋南翔摇头,认为学校建筑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在他主持下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主楼,仿效莫斯科大学主楼风格,高十层,总面积七万多平方米,1966年完工,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物。


蒋南翔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佩戴奖章



政教之道
给干粮更要给猎枪

蒋南翔的治校之道很容易总结,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总结经验的高手。


比如“给干粮,更要给猎枪”,这句话出自蒋南翔在1962年一次研究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说,如果学校给予学生的只是一些“干粮”,那么“干粮”总是要吃光的;如果给学生的是“猎枪”,学生就可以自食其力,将来就不会发生饥荒了。这个比喻,实质上和“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异曲同工,要求学生既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比如“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这句话也是在强调清华培养的人才,必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线需求服务。从1958年开始,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一部分毕业设计,就要求结合实际的生产或科研任务进行。那年水利系全体毕业生接受北京市委托,承担了密云水库的设计工作。七座大坝和副坝、两条隧道、两条溢洪道及两座水电站,水利系师生在4个月内完成设计任务,顺利验收施工。时任水利系党总支书记张思敬感慨道:“蒋校长这是把过去毕业设计的‘假刀假枪’变成了真刀真枪。”


蒋南翔与清华大学1962届电机系毕业生在一起


应该说,蒋南翔的教育思想,把清华切实变成了“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他在1955年访问苏联归来后,向教育部提交报告,在清华开设核物理、工程化学、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专业,培育出的大量人才,日后都成为“两弹一星”事业的幕后功臣。


“红色工程师”之“红”,也出自蒋南翔的话,毕竟他是学生领袖出身,深谙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蒋南翔说:“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红色工程师、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求又红又专,这一点是绝不能动摇的。”他把“又红又专”解释为“一个肩膀挑政治,一个肩膀挑业务”,是为“两个肩膀挑担子”。


1959年,蒋南翔及学校负责同志审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


1953年,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园推行,即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政治辅导员,让他们延长一年毕业,以获得更多的政治锻炼。清华第一批政治辅导员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蒋南翔家中召开。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校领导都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2002年,中共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曾在清华学习,其中3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1979年,蒋南翔出任教育部部长。1987年,他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最后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提出:“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


伏案工作的蒋南翔



体育教育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在全国的大学校长里,似乎很少有人像蒋南翔这样爱好体育运动。早年他在清华读书时,擅长游泳、长跑和篮球。上世纪30年代,清华学生打篮球以凶狠著称,场上几乎无规则,撞、挤、压均可,人称“斗牛”,蒋南翔就是“斗牛”的高手。到他当了校长,仍坚信体育是清华之必须,于是有了那句著名的“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蒋南翔提出这一说法是在1957年11月29日,那天清华礼堂举行全校体育工作干部会,他说:“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马老是从1914年起就担任清华体育教师的马约翰先生,当时兼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1964年1月,在马约翰为清华工作满五十年的庆祝大会上,蒋南翔又道:“把身体锻炼好,同马约翰先生竞赛,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这句话便成了清华人至今不忘的座右铭,蒋南翔自己坚持每天下午跑步,还组织全校领导干部一起锻炼,队伍浩荡,成为校园一景。


1959年,清华女排获得北京市高校冠军,蒋南翔(后排左6)、马约翰(后排右6)等和队员们合影


让人遗憾的是,1988年1月,通过医院体检,蒋南翔被确认为胃癌晚期。几个月后,蒋南翔与世长辞。


遗体告别仪式上,彭真来看他最后一面,说:“我和南翔是老战友了,‘一二·九运动’时,我去清华就住在他的宿舍里。南翔同志为党、为革命艰苦奋斗一辈子,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对许多问题是认真考虑的,在问题没有考虑清楚以前,他不轻易讲话;考虑后形成的意见,没有充分理由,他也是不轻易改的。”


这或许是对蒋南翔性格的最好注解。


文源:新京报

图源:《清风华影》(第二版)

编辑:祁蕊



蒋南翔小传


蒋南翔在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1932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进校后不

久相继参加了进步的读书团体“三三读书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还参加了共产

党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积极进行爱国活动。1933年10月

加人中国共产党。1935年下半年,当选为清华学生进步刊物《清华周刊》总编辑和

清华大学暑期同学会主席,积极传播进步思想,推动清华同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同年8月,任清华地下党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不久接任党支部书记,并任北平

市西郊区党委委员。他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起草了清华大学救

国会《告全国民众书》,痛陈华北危机,吼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

的书桌了!”这一悲愤呐喊,对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产生过重要作用。


1937年7月,抗战爆发,他在济南、南京组织平津流亡同学会,开展群众工

作。翌年,他在武汉筹备和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学联代表大会,

主编《战时青年》杂志,并和杨学诚共同创建“武汉青年救国团”。1939年又奉调

去重庆,领导《战时青年》半月刊,并主编《新华日报》青年副刊《青年》;还列席

周恩来主持的南方局文委会议,参加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与活动。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奉命撤回延安,负责研究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运动。1942年,他积极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对后期出现的“抢救运动”大胆地提出了批评意见。1945年3

月,他对这场运动进行了认真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反思,并写成一份《关于抢救运

动的意见书》,表现出共产党员坚持真理的勇敢与坦诚。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北方局青委委员、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

书记、南方局青委书记、中央青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他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引导下,

分别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彭真等的直接领导下,长

期从事青年工作,卓有建树。


抗战胜利后,他先任中共辽北分省委宣传部部

长,创办了《辽北群众》杂志;以后相继担任中共

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的秘书,哈尔滨市委常委兼宣

传部部长、市教育局局长,东北局青委书记,东北

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他还创建了哈尔滨市青年干

部学校(后改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并兼任校长,

为东北根据地建设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


1949年1月,他到中共中央青委工作,担任中

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在全国第一次

团代会上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章程的报

告》,并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后任团

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


1952年年底,他出任解放后清华大学的第一任

校长,开始了他从事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光辉生涯。

翌年9月,兼任北京市高校党委书记;1954年6月,

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1956年6月,当选为清华大

学党委书记。从I960年1月到1966年6月全国发

生“文化大革命”时止,他先后担任国家教育部副

部长与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和党组书记、党委

书记,仍兼任清华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他在清华

大学工作期间,坚持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要与我国实

际相结合,努力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积极探索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总结了 “真刀

真枪”做毕业设计,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和建设“三联基地”等经验,在高校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率先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一

批新技术专业和学科,使清华大学迅速成为全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科大学。他爱护

和关怀青年学生,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首创学生政治辅

导员制度;重视因材施教,提出“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的口号,促进

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和生活上爱护和关心教职工,

提出“要争取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和“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主张,亲自介绍

刘仙洲教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要求党员教师和干部“双肩挑”,同党外专家结合,

实现“两种人会师”,为清华培育了一支新老结合、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

他提出著名的“三阶段、两点论”的观点,继承和发扬了清华大学各时期的优良传

统和优良学风。蒋南翔在清华大学任校长13年半,表现出超群的治校才能。在他领

导下,清华大学的规模与水平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到1966年6月,教职工由1953

年的1200余人增加到5300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万人规模,比1953年增长两倍半;

在其任职期间,清华大学毕业生达1800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

业之士、治国之才”,同时提供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此外,校园面积由解放初期的

92公顷增加到212.5公顷,建筑面积由10万平方米增加到43万平方米,学校面貌

大为改观。蒋南翔的治校成就为日后清华大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在教育部、高教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主持起草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

行工作条例》(简称《高校六十条》)、《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简称《中学五十

条》)、《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简称《小学四十条》)三个工作条例,为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还领导了高等教育的调整和

改革,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创、理工农医教材的建设、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以

及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专业和学科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年动乱期间,蒋南翔受到长期的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复出。1977

年任天津市委书记,积极建议尽快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1978年任国家科委

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为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第一次全

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1979年2月,应全国儿十所高等院

校领导联名向中央要求,由邓小平同志提名,调任教育部部长兼党组书记。他重返教育战线,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力排干扰,拨乱反正,领导了商等教育

的恢复、调整与改革开放。他还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经五届人

大常委第13次会议通过,在我国首次建立了学位制度。这些工作使在“文革”中遭

到极度破坏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2年4月,蒋南翔在教育部退居二线,任教育部顾问。同年8月,出任中共

中央党校第-副校长,主持校务,协助校长王震领导党校工作。他主持创办了中央

党校理论刊物《理论月刊》。他为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鞠躬尽瘁,1986年1月,主

持全国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在会议过程中突发心脏病,住进北京医院。他在主持

党校工作期间,仍十分关心国家的普通教育亊业,侣议和参加创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当选为第一任会长,还主持创办了《中国教育报》。


他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一届四次全会增选为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蒋南翔一生发表了大量文章与讲话,已出版的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探索与实践》等书,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另有《蒋南翔文集》(上、下)面世。


1988年5月3日,蒋南翔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拓展阅读:

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开创者,却是中国最委屈的科学家...... | 园子里的人

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的他,竟然也是一位毒舌的熊孩子? | 园子里的人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这个人仍在高喊“我们不怕死!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相关推荐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清风华影》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清华名师大家照片集,本书收录了百年清华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中有重要影响的已故知名校友40人的照片共计900余幅,每人配以2000字左右的小传,展现了他们的清华情与人生路。


梅贻琦、朱自清、闻一多、周培源、吴晗、费孝通、钱三强、华罗庚、吴有训、赵九章、汤佩松……他们永远是清华人的良师益友,是治学为人的榜样。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