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口腔疱疹,为何治疗不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儿科严医生
01
疱疹性龈口炎Vs疱疹性咽峡炎
虽然都会出现发热、口腔疱疹、口腔疼痛、进食障碍,但相比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龈口炎患儿的这些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也更痛苦。
这两种病还有其他区别,对比如下:
其实,从病名也可初见端倪:疱疹性龈口炎侧重“牙龈病变”,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咽峡疱疹”。
这两种疾病的口腔病变特点以及家庭常规护理措施,可点击学习《如果孩子发热伴口腔疱疹,你应该了解...》
有点麻烦的是:疱疹性龈口炎所特有的牙龈病变往往稍晚才出现(可能在病程的2-3天左右,甚至更晚),早期诊断并不容易。
所以,对家长和医生而言,如果患儿出现发热伴口腔疱疹,就要密切观察疱疹的分布和牙龈的变化。
另外,有些病史对诊断也有价值:比如,近日家庭其他成员有发生唇疱疹(单纯疱疹病毒再激活导致),那么孩子就要高度警惕疱疹性龈口炎。
02
尽早识别的意义
尽早识别疱疹性龈口炎就是为了尽早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不但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而且能降低传染性(减少排毒)。
对于疱疹性龈口炎,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关键时间节点是出现症状的96小时内。
这里的症状指的是最先出现的异常表现,比如口周或口腔疱疹,或是发热。
如果距离出现症状的时间已过96小时,再口服阿昔洛韦就无明确的获益,除非患儿本身存在免疫功能受损(患免疫缺陷病或目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可放宽服药指征。
如果符合使用阿昔洛韦的指征,那么就要尽快治疗。
03
疱疹性龈口炎治疗建议的更新
口服阿昔洛韦方案比较麻烦:每天5次,连服5-7天。
高频率服药就是为了以稳定的血药浓度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毒血症,从而缓解症状。
每天5次服药,在儿科少见。这对患儿和家长来说有相当的考验。
好在,UpToDate的建议在2021年8月做了更新:先每天5次,如果症状改善(病变愈合、体温正常),可减少至每天3次,连服5-7天。
所以,我本人也据此调整了治疗方案,效果同样很好,值得推广。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