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救赎,从史上最强大的Mate手机开始
今日晚间8:00,华为mate 40系列新品发布会如约举行,发布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mate 40 RS保时捷设计版四款手机产品。
外界对这场发布会期待已久。“9·15”禁令生效以来,华为面临的艰难局面越发清晰:包括台积电、高通、三星等半导体供应商目前已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在麒麟芯片存货用一天少一天的情况下,市场上传出华为出售荣耀的消息,以断臂求生。
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一改往日在社交平台高调的行事作风,发布会前夕,关于华为mate 40系列,他公开对外的声音小了许多。他上一次公开对外发声,还是在8月7日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峰会上,直言华为麒麟芯片在9月15日之后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
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可能是最后一版搭载麒麟芯片的华为mate 40系列能不能打?直面发布不久的iPhone 12系列,mate 40是否有一战之力?面对当前窘境,华为如何安然过冬?在这场发布会中,我们可以窥见答案。
“史上最强大的华为Mate系列。”华为对mate 40这一麒麟绝唱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华为此次发布的四款系列机型,全系配备90Hz高刷新率,支持66W有线快充。至于为何没有配备当前主流手机厂商都已搭载的120Hz高刷新率,余承东表示,对华为来说做到120Hz刷新率并不难,不上是为了平衡功耗、电池续航等使用体验。
在历来是华为强项的拍摄水平上,mate 40系列的一大亮点在于,搭载了业内首款自由曲面镜头,配合华为防畸变的算法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拍摄画面畸变问题。
在核心硬件部分,全系搭载全新5nm 5G SoC麒麟9000处理器,华为官方表示,这颗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达到153亿,比苹果的A14多出30%。
在售价上,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mate 40 RS保时捷设计版起售价分别为899欧元、1199欧元、1399欧元、2295欧元,23日零点起开启预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mate 40系列手机产品之外,华为在这场发布会上还发布了华为Watch GT2保时捷版本、头戴式耳机FreeBuds Studio等五款手机融合产品。
当下的华为正值多事之秋,芯片断供带来的影响已经引发连锁反应,mate 40系列供货减少、荣耀品牌被传出售,华为的手机业务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而即便是剥离荣耀品牌,华为也不得不面临芯片难以为继的局面,存货消耗殆尽之后,华为怎么办?即便华为能够打通新的芯片供应商,但斡旋之中错过的市场,又当如何弥补?
IoT可能是华为消费者业务唯一的出路,但目前,华为的IoT建设或许远未到独挡一面的时候,单纯依靠融合硬件产品的出货,很难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新的增长引擎。
2018年华为在欧美市场遭遇重挫,当时华为尚能通过大举攻入国内市场予以应对,也正是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发力,华为得以在手机市场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据IDC数据,2019年全年,智能手机中国整体市场出货量约为3.7亿台,同比下滑7.5%。具体到市场份额,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仅华为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达到38.3%,较2018年份额提升11.8个百分点,而包括小米、OV、苹果在内的其余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但华为如今面临的境况显然比当时更加严峻。“9·15”禁令几乎扼住了华为的咽喉——不仅斩断了华为麒麟芯片的自研与市场应用,甚至封堵了华为采购其他高端处理器芯片的退路。而这种“无芯可用”的局面,对华为带来的影响势必深远且难以正向解决。
首当其冲的便是子品牌荣耀,本月以来,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分析称华为将出售荣耀手机业务为始,市场上不断有荣耀即将出售的消息传出。路透社近日便报道称,华为当前正试图重新调整业务重点,将旗下中低端定位的荣耀品牌手机部分业务出售,后续将专注于定位高端的华为手机。
河南一家荣耀省包的产品负责人也对字母榜表示,“荣耀卖身应该是确切消息,目前潜在资方包括四家国企与一家外企,总出资金额大概在300亿左右。”这项交易一旦达成,荣耀将完全脱离华为体系。
当前,华为品牌与荣耀品牌之间的矛盾在于,除华为高端旗舰P系列与mate系列采用华为自研麒麟芯片之外,在荣耀的产品线里,搭载麒麟芯片的产品也不在少数,比如荣耀V系列以及数字系列。
据砍柴网报道,来自华为上游供应链的消息透露,华为交付给台积电的麒麟9000芯片订单是1500万颗,但受生产时间所限,这批订单最终只完成了60%左右,交付量在880万颗左右。
这样的供货量对华为来说并非好消息,要知道,去年mate 30系列发布后,余承东曾公开表示,上市仅仅60天后,全球出货量便已超700万台,同比增长75%。
麒麟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优先供应华为系产品自然是更好的选择。而华为系与荣耀系之间的矛盾也将变得愈发不可调和,禁令之下,同属华为公司的荣耀子品牌,也面临着芯片断供的危机。
更何况,以芯片断供为起点,庞大的销售体系下,荣耀面临的是下游经销商货源不足导致的营收下滑甚至停滞、三四线城市毛细血管渠道收缩、以及友商的加速布局和挖人等复杂的局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明是河南某荣耀省包的一名渠道经理,他告诉字母榜,近两个月,荣耀的变化很明显。
从9月份开始,荣耀整体的供货量开始持续收缩。整个9月份,荣耀整体的供货量减少了30%-40%,对应华为在乡镇渠道收缩了将近30%。
这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状况,“现在利润跟之前相比减少了一半,不亏钱但也只能维持正常经营。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之前除了基本的运营成本,会在渠道促销方面有另外投入,但现在这部分预算基本砍掉了。”王明告诉字母榜,目前整个公司每个月的基本运营成本在150万左右,他们压力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9月份,荣耀甚至没有对手机业务进行任何指标的相关考核,在王明的印象里,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另一边,友商早已伺机而动。他们一边迅速弥补荣耀在乡镇市场的空缺、一边用抬高工资的方式,挖角仍在荣耀销售体系内的任职员工。
王明所在的省包公司,直接触达区域经销商的员工是一线业务代表,他们主要负责荣耀在某一区域的供销以及渠道管控,这部分人群是友商“挖人”行为的重点。
“从9月份开始,友商的动作就很密集了,他们会直接打电话给一线业务代表,基本每天我们公司员工都会收到十几个电话,他们的挖人方式就是在原有底薪基础上上调工资,一般在2000左右。”王明告诉字母榜,目前河南两大省包已经被挖走了十几个业务代表,这些人对华为不构成太大损失,因为被挖走的很多人业绩并不出色,但对友商来说,荣耀原来的业务员有资源、有经验、懂渠道,还是有可用之处。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字母榜9月份找到王明的时候,他对荣耀供货量减少的事实虽有所担忧,但仍然对荣耀抱有期待,他当时告诉字母榜,荣耀整体的存货足够,只是为了拉长战线在做选择性调整。不过近日对字母榜提及10月份的供货量时,他坦言荣耀的供货量仍然处在近乎减半的状态,言语之间透露出些许无奈。
对当前以“求生”为核心诉求的华为来说,出售荣耀或许真的是更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郭明錤此前在分析中提出,荣耀独立之后,购买零部件将不再受禁令影响,荣耀手机业务也能得以保存。
相对于存在感并不强的mate 40,Mate 40 Pro与Pro+,是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
6.76英寸的OLED屏幕、90Hz的刷新率、2772 x 1344像素的分辨率、沿袭P40系列的“药丸”开孔设计、双扬声器,这些常规升级在这两款产品上全部具备。
这两款手机最大的区别来自于外观。其中,Mate40 Pro采用玻璃材质面板,提供白色、黑色、银色、绿色(夏日胡杨)和黄色(秋日胡杨)五种配色。Mate40 Pro+则拥有黑色和白色的陶瓷材质后壳,同样沿袭华为P40 Pro+的设计思路。
在核心硬件部分,全系搭载全新5nm 5G SoC麒麟9000处理器,其晶体管数量达到153亿,比苹果的A14多出30%,这意味着,华为mate系列能够保持更低的功耗。
GPU方面,麒麟9000芯片配备全新的ARM Mali-G78 MP24,这是全球首个拥有24核心的移动图形处理器,相对于骁龙865+,性能提升52%。整体的能耗比也比骁龙865+有最低25%的提升。
谈及此处,余承东还隐隐对标了苹果一把,他表示,“不像某厂商刚刚才推出第一代5G手机,华为已经是第三代了,在现网测试中,上行比其他的5G技术快2倍。”
他还表示,随着相关技术的再次升级,华为mate系列能够做到使用36个月之后依然不卡顿,流畅性只比最开始下降2.5%。
影像系统,依旧是华为这场发布会的重中之重,全系产品摄像头均采用了星环设计。
其中,Mate40 Pro 沿用潜望式光学变焦结构,实现 10 倍混合变焦和 50 倍数字变焦,Mate40 Pro+ 则是实现了 20 倍混合变焦和 100 倍数字变焦,从超广角到超长焦基本上实现了全焦段的覆盖。
在视频方面,后置镜头实现了实时视频 HDR 以及超级运动防抖,前置则是实现了前置慢动作、前后双景录像和前置 4K 等功能。
一大亮点在于,mate 40 Pro+搭载了业内首款自由曲面镜头,余承东表示,配合华为防畸变的算法技术,这一镜头能够有效解决拍摄画面畸变问题。
发布会结束的第一时间,华为Mate 40 Pro DxOMark榜单出炉,华为mate 40 Pro以前置相机104分、后置相机136分的成绩登上榜首。
可以看出来的是,作为华为的传统强项,mate 40系列这次在摄像水平上一如既往保持了高水准,但相对于此前iPhone 12系列的改变而言,提升幅度并不大,华为的领先优势,正在被苹果缩小。
任正非此前曾公开表示,华为一定要走利润高的高端手机路线。在他看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只是辅助产业,目的就是赚钱,负责输送资金,好助力运营商业务在全球冲锋陷阵。
华为2019年年报显示,消费者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673亿元,同比增长34.0%,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首次过半,高达54%。
如今,华为手机业务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IoT或许是华为消费者业务唯一的出路。
字母榜此前在《华为这根绳上的蚂蚱》一文中就曾指出,从7月份开始,华为便有意识加大了对经销商在融合产品方面的考核比重,具体包括智能手表、手环等终端。
一位华为top364级别经销商下的门店老板告诉字母榜,“大概的考核方向是看我们单店手机融合产品的销量比重,具体考核细则不便透露,但当下每个门店会设置一到两个融合专员,每周会有两次线下培训。不仅如此,这批融合专员有一个固定的微信群,他们每天早上都要晨读,还要将自己介绍产品之类的演示视频放在群里打卡”。
不过他向字母榜透露,当下他所在的门店,平均每个月融合产品的出货量只能占到十分之一左右,华为的转型之路注定道阻且长。
客观来看,每一次网络制式的升级对行业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3G到4G,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手机终端App应用的繁荣,进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但5G时代,手机终端的链接范围更广,承载入口越来越多,带来的是万物互联与人工智能。
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品牌纷纷加速IoT布局,先后推出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产品,大多也是在备战5G。
不过就当下的市场布局而言,在IoT布局上较为完善的无非iPhone、华为与小米三家,硬件产品已覆盖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的融合产品。
相比之下,华为在AIoT上的战略布局显得稍晚,2018年底,华为正式推出AIoT生态战略,表示将从入口、链接、生态三个层面构建丰富的产品形态,以“HiLink+HiAi”作为支撑产品生态的技术使命;到2019年,华为提出“1+8+N”全场景战略,希望以此构建起牢固的终端消费者生态系统。
当下,在硬件生态上,华为已经具备相对完备的体系,终端产品已经覆盖到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多款终端产品。
但从竞争维度来看,华为的AIoT生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IoT开放平台接入的设备数来看,小米在AIoT布局更早,且大多采用“投资+孵化”的方式,构建起庞大的生态链圈,覆盖品类更广。
再从硬件生态的协同性来看,小米以手机为入口、以“小爱同学”为核心,已经搭建起协同性较高的生态体系。而苹果最早在推出智能手机之前,就已经在做电脑和平板此类终端产品,得益于其封闭的iOS生态,其对硬件终端之间的互联协同,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以上的优化。
分布式技术,被华为视作其IoT生态下的一项核心底层技术。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接受品玩采访时曾提到,“我们基于分布式技术的系统,不再是复制Android和iOS,因为他们俩本质是一样的:由App Store下载App到手机上来运行。但基于分布式技术,我们突破了单手机的限制,多设备连接成一个生态之后,设备会有新的定义,建立在此之上的生态开发与应用形态就变得不一样了。”
但目前,以华为手机、电脑、平板三方协同为例,在具体的协同方式上,最主要的连接还是体现在手机对电脑、手机对平板的交互操作,三者之间端对端的交互仍需完善。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