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有效的减肥方式竟是「抖腿」!Cell子刊:每天“抖腿”270分钟,消耗能量翻一番!

Swagpp 生物谷 2024-03-24

生活中有这样一项“运动”,你可能每天都在做,但往往是无意识的进行,说不定正在看这篇文章你,也在进行着这项“运动”——没错,那就是「抖腿」!


抖腿,又称shaking your leg(s),堪称世界上最多人进行的“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2/3的人有抖腿习惯。比如,小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两边的同事正在以相同的频率抖动着腿。毕竟,对于众多久坐的打工人而言,抖腿可算是一天中为数不多的“运动”了。


什么?你质疑小编在无中生有?抖腿怎么能称为运动呢?没读过这篇研究的你就OUT了,事实上,抖腿的“能量”远超你的想象!


来自美国休斯敦大学的研究学者Cell子刊i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抖腿”真可谓是一项极为有效的坐姿减肥法:坐着抖腿(注意是上下抖,不是左右抖时,通过激活小腿后侧的比目鱼肌,不仅能使局部的氧化代谢水平有效提高2-3倍,甚至能极大地改善全身脂质和血糖平衡,其效果堪称胜过其他运动及间歇性禁食。


有人笑侃道“每一个爱抖腿的人心中都有一台缝纫机”,那这项研究简直是无数心怀“缝纫机”人的福音。我抖得哪里是腿,分明是在抖掉脂肪啊!


DOI: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2.104869


伸手摸摸小腿后侧,你首先探到的是腓肠肌,而在其深层的便是本研究的主角——比目鱼肌。比目鱼肌是维持人直立的主要肌肉之一,虽仅占人体重的1%,但要能正确激活,潜力无穷。


于是,研究者开发了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比目鱼肌俯卧撑(SPU)”。即参与者呈坐姿,前脚掌不动,双脚的后脚跟尽量向上抬再放下,循环往复,以激活比目鱼肌。说白了,不就是上下抖腿嘛,这我熟!


图源:University of Houston


久坐,早已成为当代人的常态。为了增加研究的普适性,研究者选取了25名日常久坐的参与者,平均每天有10.7(±2.1)小时处于坐姿状态,且有氧心肺功能一般。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进行累积270分钟的SPU,休息间隔不超过4min。长达4.5小时的抖腿?听上去有点夸张?但整体来看,参与者并未出现疲劳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比如抽筋、关节疼痛或肌肉酸痛等现象。


得到的结果令人意外!270分钟的SPU收缩,使得参与者的身体总能量消耗率从平均0.93(±0.04)METs提高到2.03(±0.08)METs,即能量消耗显著增加了118.28%!


SPU收缩对代谢率及糖原使用的影响,图来源于[1]


以上提及的“总能量消耗率增加”不过是表象,更厉害的还在后面:持续的SPU收缩,进一步提高了参与者全身的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并导致VLDL-TG水平的显著下降。换句话说,抖腿并不是单纯增加能量消耗这么简单,还有改善身体代谢的“奇效”。


具体来说,在摄入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3小时后,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最多可减少52%-60%。即SPU收缩改善了参与者的葡萄糖耐受性,减少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此外,SPU收缩还增加了参与者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氧化水平,显著提高108.3-195.8%,甚至使比目鱼肌一跃成为全身碳水化合物氧化的最主要组织!


CPU收缩增加了血糖代谢水平,图来源于[1]


由此可见,“抖腿”还真是个坐着燃脂的“美差”!不仅没那么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能量消耗,还能双倍提高全身的脂质及血糖代谢水平,从根源上起到改善的效果。


如今,不断有研究指出,久坐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例如每天久坐超过12小时死亡风险增加38%[2]、每天坐超10小时,痴呆症风险将激增[3]但工作、学习的久坐真的难以避免!正如本文研究者强调的,“这是一项独特且重要的研究”。在“越来越多慢性病归因于久坐生活方式”的今天,该研究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平时没有空锻炼?不如将“抖腿”引入日常的生活中,悄悄“卷”起来吧!


熟读本文,下次再有人嫌弃你抖腿,就拿出科学证据来反驳他!


参考文献:

[1] Hamilton MT, Hamilton DG, Zderic TW. A potent physiological method to magnify and sustain soleus oxidative metabolism improves glucose and lipid regulation. iScience. 2022;25(9):104869. Published 2022 Aug 5. doi:10.1016/j.isci.2022.104869

[2] Sagelv EH, Hopstock LA, Morseth B, et al. Device-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tim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fou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r J Sports Med. 2023;57(22):1457-1463. doi:10.1136/bjsports-2022-106568

[3] Raichlen DA, Aslan DH, Sayre MK, et al. Sedentary Behavior and Incident Dementia Among Older Adults. JAMA. 2023;330(10):934-940. doi:10.1001/jama.2023.15231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来源 | 梅斯医学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精彩推荐:

1、「16+8 还不够」Nature子刊:超十万人队列研究显示,早餐早于8 AM+晚餐早于8 PM更能减少肥胖、糖尿病风险

2、「不止是配角」上海交大研究团队经6万中国男性随访12年调查发现:这种超级食物具有保肝防癌奇效

3、科学设闹钟,助力无痛早八!最新研究表明:闹钟响后再贪睡30分钟可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认知功能

4、速速自查,这五点你做到了没有?Med:四个队列+28年随访调查发现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谢物特征以及其与死亡率和寿命的关系

5、努力运动能获得“快乐水”自由?超10万人长达30年的研究表明:含糖或甜味剂饮料,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运动也无济于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