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

其他

看来不吃早餐是万万不可了!我国学者Cell发文:早餐缺失竟会诱导上皮脂质过度吸收,增加代谢疾病风险

你今天吃早餐了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不吃早餐”似乎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每天清晨,闹钟响起后的匆匆忙忙,让许多伙伴在赶时间的慌乱中舍弃了这一天中极为重要的一餐。有小伙伴可能要说,少吃一顿早餐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能顺便减减肥。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危机。近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王迪课题组、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研究员刘琬璐课题组等的研究人员,在顶刊Cell发表了一篇题为“A
2024年10月28日
其他

奶茶真“谋财害命”!10万人数据:每天一杯奶茶,或使患这种癌症风险翻倍!还致肥胖和痛风

不知道你是否是这样?在工作、学习有点累的时候,嘴就闲不住,最想喝点甜甜的饮品,给心和嘴带来双重满足~最近,霜降已过,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天气渐渐转凉,一杯热乎乎的奶茶成了许多人温暖心灵的选择奶茶——无论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奶茶店,还是各品牌秋季新口味的推出,都似乎非常适合给这初秋带来一丝丝甜蜜的慰藉。但人们在享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来浅浅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时,往往忽视了奶茶很可能是个隐形的“健康杀手”。为什么这么说呢?抛开植脂末以及淀粉小料不谈,即使有“无糖”的选项,其实大部分人在点奶茶的时候,还是会选择“七分糖”或者“半糖”,不然奶茶不就失去灵魂了?正是这个添加糖,出大问题——不仅使人“疯狂发福”,还增加多种疾病风险!Nature:奶茶长胖的机制找到了!果糖使肠道绒毛增长40%,促进营养吸收果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的甜味剂,也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一种成分,常常被添加在奶茶中作为重要的“甜味来源”。从历史上来看,人们目前消耗的果糖量达到顶峰,当然代价也很明显——肥胖症和癌症发病率的激增。那么,奶茶中的果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诱发肥胖的呢?Nature上刊登的Dietary
2024年10月27日
其他

你爱敷面膜吗?它到底有没有用?华西医院最新研究:敷面膜时间是关键!<25分钟对皮肤有益,可以提高皮肤水分、减少红斑并激活AQP3

在这个“强调精致”的时代,面膜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护肤必备品。无论是忙碌一天后的自我犒赏,还是周末放松的小仪式,一张面膜总能带来瞬间的舒缓与满足。图片来源自:千库网然而,网上关于面膜的评价总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面膜必不可少,敷面膜可以帮助皮肤补水保湿、延缓衰老;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敷面膜是智商税,坚信面膜只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也有人抱怨,敷面膜反而导致皮肤问题频发,甚至“烂脸”......那么,敷面膜到底有没有用呢?你每年又会花多少钱在面膜上呢?(不卖面膜,纯科普,可安全往下阅读~)其实,随着全球面膜市场的稳步增长,面膜的年增长率已达到8.5%,毋庸置疑,其已成为护肤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关于面膜使用的正确方法,很多人却知之甚少。社交媒体上的各种“专家”建议五花八门,从敷半小时到过夜,甚至有人提倡连续敷几天几夜。这些误导性的信息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面膜,反而导致了大量的不良反应案例,包括红斑、刺激性皮炎和过敏接触性皮炎等。为了科学地解答这些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中心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面膜和不同的佩戴时间对皮肤生理的影响。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面膜使用的最佳时间,还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避免了因错误使用面膜而导致的皮肤问题。
2024年10月26日
其他

你今天喝了几杯水?研究表明:喝水量与全因、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存在 L 形关联,女性每天最低水周转量约为3 升,男性则约为3.5 升

在这个蔚蓝星球上,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生命在这里孕育并繁衍。对于人类而言,水是最重要的生命源泉之一,在成年人的体重构成中,水就占据了50%-70%,而缺水对我们而言则是致命的威胁。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喝水”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文化和习惯。例如,我们所习惯的那句“多喝热水”或者“多喝水”。似乎,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没有什么小毛病是喝水解决不了的。确实,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物质、排除废物等等。但是,水真的喝得越多就越好、越健康吗?答案并非如此。过度饮水同样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可能导致水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那每天究竟喝多少水才算是健康的呢?喝水与人类的死亡率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图1:文章标题为了解释喝水背后的科学问题,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2024年10月25日
其他

这一国人的发现改写了教科书!cell子刊:线粒体竟有第14个基因编码蛋白质,其在调节哺乳动物早期发育及生育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线粒体一直被誉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因为它能够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ATP,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不仅参与细胞呼吸、调节代谢,还在细胞凋亡和信号传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对维持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稳态至关重要。通常认为,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有13个基因编码蛋白质、22个基因编码转运RNA(tRNA),还有2个基因编码核糖体RNA(12S
2024年10月24日
其他

熬夜=爆肝被实锤了!最新研究:存在睡眠不足、经常失眠、睡觉打鼾和白天犯困问题的人,新发严重脂肪性肝病风险增加19-37%

睡眠到底有多重要?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被证实会影响健康。然而,睡不着,睡不好,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通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在我国,当下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倪婧等人在Diabetes,
2024年10月23日
其他

坚持每天1-2杯,不仅减肥还有益代谢!Nature子刊:仅3个月,喝对酸奶,能显著改善血糖稳态和脂肪肝!

相信不少人和小编一样,是酸奶的“死忠粉”——早餐给自己做个水果燕麦酸奶碗,好看、美味又健康;饱餐之后,不得喝杯酸奶解解腻;闲来无事,忍不住来杯酸奶作为加餐......若你要问小编为啥要喝酸奶?原因很简单,好喝呗!谁能拒绝一个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东西呢?当然啦,酸奶不只是美味的“花瓶”,长期喝酸奶真能带来不少健康益处!坚持饮用酸奶
2024年10月22日
其他

为什么说要「遇事别往心里去」?多项研究证实:焦虑和愤怒会加速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线粒体功能

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健康——你可能已经开始注意饮食、定期运动,甚至购买昂贵的护肤品、保健品来抵抗岁月的痕迹。然而,你是否意识到,真正影响你健康和衰老的,不只是这些生活方式问题,还有那些常见但易被忽略的情绪波动?例如,工作、学习不顺心时的烦躁、与领导、同事或者朋友交谈不快时的郁闷、与家人闹矛盾憋的一肚子火气......图片来源自:千库网如今,科学研究揭示出情绪不仅仅影响心情,它们实实在在地改变身体的运作方式,令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增、细胞衰老加快,甚至影响大脑最核心的能量系统。焦虑、愤怒、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像健康的隐形杀手,潜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悄悄加速着疾病的发生与衰老的进程。焦虑与抑郁: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推手2024年,JACC
2024年10月21日
其他

你知道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吗?最新研究:HIIT训练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坚持6个月,大脑受益至少五年!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记忆力变得不再那么可靠,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逐渐不如从前。虽然老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谁又愿意轻易接受这样的变化呢?幸运的是,有一种“神奇”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抵抗这一进程——那就是运动!海马体,作为大脑中掌管空间信息处理的核心区域,对于我们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认知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抵御大脑衰老的重要防线。那怎样的锻炼方式可以让我们这块“大脑肌肉”也获得益处呢?近期,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团队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能够在健康老年人群中显著提升并长期保持海马体依赖的学习能力。本研究发表在Aging
2024年10月18日
其他

你身边的他是不是也这样,每天蹲好几次厕所?多项研究:男性、女性生理结构不同,女性更易患肠易激综合征,而男性则更易得直肠癌

女:“我收拾好了,准备出发吧。”男:“等一下!我先上个厕所。”女:“我去刷碗,你擦一下桌子吧。”男:“稍等,我先蹲个厕所。”以上的对话不知有多少人感到十分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会感叹男性的肠道很特别,但凡要出门,总要先上厕所、出门在外,也似乎能随时随地“有屎意”;而另一方面,女人却被便秘和宿便困扰,以至于有些针对女性的养生品会以清宿便为卖点。图:生命时报微博发起的一项3万人参与的网络调查。图片来源自微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背后其实是男女在肠道方面的差异。从生理结构上看,男性与女性的肠道确实存在细微差别,比如女性的结肠通常比男性长一些,加之子宫等盆腔器官的存在,有时会对肠道造成轻微压迫,这在理论上可能会增加女性便秘的风险。反之,男性则每日排便次数相对更多。其实不光是肠道,男女的整个消化道都有所不同。比如男女的食道结构就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男性的食道直径普遍偏大,这一特征可能对他们的吞咽机制及反流疾病的易感性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女性的胃容量相对较小,这不仅与她们整体较为娇小的体型相协调,也相应地限制了胃部的容纳空间和对大量食物的消化处理能力。(男性吃得多,所以可能普遍拉得更多)而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其结构特性。例如,雌激素在平滑肌组织的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进而对胃肠道系统的肌肉张力和收缩性能产生调节作用。此前有研究显示,女性较小的胃容量不仅限制了她们的食物摄入量,还使得她们在餐后更容易感受到强烈的饱腹感。此外,由于女性胃部的壁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导致胃酸分泌量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化效率,特别是对于蛋白质和某些特定矿物质的吸收而言。胃容量小和胃酸分泌减少的双重因素,共同导致了女性消化速度的减缓以及胃排空时间的延长。这不仅让她们在餐后更容易产生饱腹感,还可能引发腹胀、不适等胃肠道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胃大小和容量在其生命周期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受到怀孕、月经期间的激素波动以及绝经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怀孕期间,激素的显著变化可能导致胃部放松,进而对胃排空速率产生一定影响。男女之间在消化道上的这些差异对于生理健康和疾病有着显著的影响。女性更容易患肠易激综合征最近由意大利的研究团队发表在《欧洲内科期刊》上的一篇题为“Gender-specific
2024年10月17日
其他

父亲和母亲分别给了我们什么?研究表明:人的线粒体DNA仅来自于母亲,主要影响后代身高、寿命和疾病风险,而父亲的饮食会影响后代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开玩笑地讨论自己是“随了妈妈的眼睛”还是“脸型长得像爸爸”,这些家族特征让我们不禁好奇:父母到底分别遗传给了我们什么?其实,遗传的故事远不止于外貌上的相似,科学研究正在揭示:父母的遗传贡献以一种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深远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我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哪些独特的遗传物质?父亲的生活方式如何悄悄塑造了我们的健康?科学成果表明,遗传不仅仅是基因的简单传递,甚至连父母的生活习惯、饮食、乃至孕期的环境,都能深刻影响我们的一生。人的线粒体DNA只来自于母亲首先,母亲的线粒体DNA(mtDNA)在我们的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几乎所有的线粒体DNA都来自母亲。近日,发表在《Science
2024年10月16日
其他

中老年人爱上刷手机该不该阻止?最新研究:社交媒体或成中老年人的“心理良药”!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降低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症发生率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智能手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玩具,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加入到刷手机的大军中来,用手机观看直播、浏览新闻、甚至熬夜看短视频、挑战各种手机小游戏等等。这种现象既让人感到新奇,又不免引发担忧:长时间使用手机是否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最新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hangwei
2024年10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人类寿命已达“天花板”?Nat Aging | 尽管医学进步,但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正在放缓

得益于更健康的饮食、医疗进步和许多其他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在19世纪和20世纪有了大幅增长。然而,根据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人类预期寿命在20世纪增长了近一倍之后,在过去30年中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0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2024年10月14日
其他

谁做饭谁遭罪?最新复旦大学研究:吸入烹饪油烟可在3天内引发肺部和肠道炎症,而长期暴露则会破坏肠道菌群!

家的味道是什么?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厨房里的“烟火气”,它不仅代表着美味的佳肴,更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每个人家里,可能都有一个负责掌勺的大厨,他们不仅控制着全家人的胃,更是家庭幸福的守护者。无论是早晨起床后的早餐,还是忙碌一天后的晚餐,亦或是周末的家庭聚餐,这些大厨们总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时间和心血,让家人享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但我们不知道的是,“烟火气”之中,藏着难以察觉的健康“刺客”——厨房里那呛人的油烟,也会默默伤害这位大厨!此前,《中国食品工业》期刊发表的《烹饪油烟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1]指出烹饪油烟中含有的多环芳烃有高度亲脂性,很容易渗透进入皮肤,诱发皮肤炎症,促进黑色素的形成,同时还会增加皮炎、湿疹以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或者加重症状。但是,除了这些以外,作为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厨房烹饪油烟(COFs),其还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让“大厨”的肺和呼吸道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近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al
2024年10月14日
其他

运动太难坚持?哈佛大学最新研究:「五天晒网两天打鱼」同样能降低264项疾病风险,效果等同于天天坚持!

运动,可谓是投资自己最简单且最有价值的方式。据WHO最新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种强度的同等组合。换算下来,每周5天,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快走或骑行,便可达标。不过,对于众多宅男宅女或都市打工人来说,找到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坚持下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明天开始我一定坚持运动”的flag自从立下之后,就是为了打脸的。平时工作已经够累了,下了班还要举起杠铃、迈开步伐、挥汗如雨?真的太难了。工作日下班后只想瘫着,周末“抱抱佛脚”猛猛锻炼,这样的运动模式带来的健康益处会不会大打折扣呢?别担心!近日,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上最新发表的研究给大家吃了一剂定心丸——只要达到指南推荐的锻炼水平,即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至高强度运动,无论是均匀地分布在一周内,还是集中在周末进行,都与超200项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其中,关联性最强的是心脏代谢相关疾病,比如:高血压。所以,可别再给自己找借口了!不管是不是周末抱佛脚,只要“抱”起来就能和疾病说“拜拜”。doi:
2024年10月13日
其他

1月猛吃720个鸡蛋?哈佛医学生用自己做试验,发现“颠覆性”结果:胆固醇不升反降20%!鸡蛋吃几个最健康?

Norwitz亲自吃蛋,在一个月内狂吃了720个鸡蛋,相当于每小时就要吃1个。计算下来,他每日摄入的胆固醇高达4800毫克,相当于某些国际指南建议量的16倍左右。图源:Nick
2024年10月12日
其他

我们每日所需的营养真的没有那么多!多项研究证明:适度「保持饥饿感」不仅能减肥、促进健康,还能延年益寿!

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因为食物选择过多而陷入过量摄入的困境,忽视了适量与节制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科学研究开始逐渐揭示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我们每日所需的营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适度的饥饿感反而可能成为延年益寿的秘诀。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无论是佛教提倡的“过午不食”、道教推崇的“辟谷”,还是现代营养学中的间歇性禁食,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通过控制饮食,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能有效延缓衰老过程!节食与长寿的背后机制“过午不食”是佛教修行中常见的饮食习惯,认为这有助于减少欲望,保持身心清净。2022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Circadian
2024年10月11日
其他

睡睡醒醒太磨人!最新研究:碎片化睡眠会损害认知、代谢能力,补充这一物质或能改善睡眠质量和代谢水平!

睡不了整觉?这大概是每个经历过夜晚辗转反侧的人都能深刻体会的烦恼。每次满怀希望地闭上眼睛,心中默念:“这次一定能一觉到天亮吧。”然而,没过多久,又在半梦半醒间睁开了眼。这样的夜晚,一次两次或许无妨,但若成为常态,那真是让人遭罪!长期的碎片化睡眠不仅让人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更可怕的是,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从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到头痛频发,甚至还会损害身体的代谢能力。那有没有什么缓解的办法呢?近日,一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发现,长期具有碎片化睡眠的小鼠葡萄糖代谢和认知能力受损,而醋酸盐可缓解碎片化睡眠小鼠的血糖紊乱、认知障碍和炎症。该研究题为“Acetate
2024年10月9日
其他

动脑使人不愉快,但亚洲人是「天选之子」?最新研究证实:脑力劳动与负面情绪之间存在强烈正相关性,但这种不愉快感在亚洲地区较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与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着“斗争”。无论是工作中的项目报告、ppt汇报、学习中的课程作业、考试,还是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新闻、热点信息的阅读、理解,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动脑思考。这种持续的脑力劳动是否令你感到疲惫不堪?想要放空自己,什么都不用思考?又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脑力劳动其实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和满足感?(毕竟,还是有非常多人热衷于在休息时间进行下棋、打牌、剧本杀等需要动脑的智力游戏)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近日,来自荷兰Radboud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心理学期刊Psychol
2024年10月8日
其他

锻炼上强度反而更容易生病?多项研究证实: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抑制免疫系统并引起多项人体血液生理指标变化,乳酸堆积或成罪魁祸首?

一般我们都认为做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身体素质好了,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不过如果你关注一些职业联赛,可能会产生疑惑。比如像NBA的球员,个个身体素质超群、肌肉壮硕,但有时却会被呼吸道感染,甚至脚趾感染之类的疾病打倒,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天天运动,明明身体那么结实,应该免疫力超强才对啊?其实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免疫力反而会减弱。对于这个违反直觉的现象,科学界早有研究。1.
2024年10月6日
其他

国庆出门猛猛搓几顿?但研究发现,在外吃得越多,寿命越短!3.5万人大样本:每天≥2次在外就餐,全因死亡率增加49%!

大家现在还会期待国庆节的到来吗?如果说学生时代期待国庆,是期待能暂时脱离书海有7天的休息,是期待父母制定的出行旅游计划,是期待阖家团聚在外的一顿大餐......而现在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足以作为节日的“特有”。由于繁忙的工作以及高速的生活节奏,一天三顿在外就餐的打工人也不占少数。当然,过节聚餐可能更甚,和朋友家人一起顿顿大餐,国庆7天涨五斤的指标轻松get。众所周知,经常在外吃是真不好。但“不好”到什么程度?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学者惊人地发现:与几乎不在外就餐的人相比,每天≥2顿在外就餐,全因死亡率增加4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该研究发表于Journal
2024年10月5日
其他

你近视吗?现在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近视!研究表明:餐后立即看手机/电脑或显著增加近视风险!原因是:胰岛素升高伴有巩膜缺氧...

在这个“看”世界的时代,无论是通过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还是平板设备,我们的双眼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视」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年轻一代中更为普遍。(文章稍长,请耐心阅读~)据最新研究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球近视的患病率已显著上升,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4亿人!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率尤为突出,高达约三分之一。1.
2024年10月4日
其他

哺乳动物竟可以用屁股呼吸?研究斩获「搞笑诺贝尔奖」Cell子刊:通过肠道通风可以改善呼吸衰竭!不知今年真「诺贝尔奖」花落谁家?

国庆佳节的到来,除了享受为期一周的悠长假期外,对于科研界的朋友们来说,还有一项年度盛事值得期待,那就是即将揭晓的“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奖项不仅是一年之中的重要话题,更是生物医学领域内最受瞩目的荣誉之一。不知今年究竟谁能获得这份高达1100万瑞典克朗(约715万元人民币)的丰厚奖励呢?在正式的诺贝尔奖公布之前的一到两周,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同样引人注目的奖项——“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2024年10月3日
其他

别烦社交!「社牛」长寿且脑容量大呢!50万人数据研究:孤独会缩短寿命,即使每月一次亲朋好友相聚也能降低死亡风险!

在这个十一假期,不知道你会选择与家人、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还是会更倾向于独自一人享受无人打扰的宁静?在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下,这样的选择似乎映射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孤独感的加剧,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更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孤独感似乎逐渐扩大与深刻。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我们突然意识到,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知己变得越来越难;向父母袒露心声、向伴侣倾诉烦恼,甚至是与挚友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都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直接。面对这样的困境,一部分人开始积极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案,而另一部分人则选择退缩,将孤独视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交关系的缺失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它还可能带来诸多严重的后果。01.
2024年10月1日
其他

「枸杞泡水」到底灵不灵?科学研究证实:枸杞子不仅可以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增加能量消耗、增强产热功能,还能抗衰老、强筋健骨!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这句话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调侃。随着健康养生观念的提升,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枸杞水俨然成了许多人日常保健的“标配”。(你爱不爱喝枸杞泡水?快去文末投票哦!)图片来源自千库网那么,枸杞真的这么神奇吗?其实,枸杞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更有记载它“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的功效。而如今,科学家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枸杞的神奇功效。最新研究表明,枸杞多糖(Lycium
2024年9月30日
其他

运动时长 or 运动强度哪个才是关键?最新研究:高强度比长时间运动更能带来健康益处,并且将高强度活动集中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更有效

提到运动有益健康,相信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是: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才是“有效运动”。这种看法导致大家往往都更注重运动时间,认为“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运动,都不会被认为达到了运动效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最近由Fabian
2024年9月29日
其他

你是哪一派?「发烧马上吃退烧药」or「熬一熬,让身体“自愈”」研究表明:发烧并非一件坏事,它是一种有利的免疫机制

我们许多人从小就习惯发烧了吃退烧药,甚至久病成医,一发现自己体温升高,就熟练地吃下对自己最有效的“药下烧退”牌退烧药。而另一边,许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你如果发烧了,去找医生开药,那么他们大概率是让你自己回家扛过去;如果伴有呼吸道症状,那最多再开一些感冒糖浆之类的,而很少会给你开退烧药。医生的这种做法自然是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发烧本身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免疫机制。发烧能够调动起身体的应激反应近期,在《发现·免疫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题为“Deciphering
2024年9月27日
其他

压力有害身体,但竟能促进精子活力!Nature子刊:压力会改变附睾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提升精子的线粒体呼吸能力和活动力

近年来,来自科研圈一个扎心的冷知识是男性Y染色体越来越短,其包含的基因数目已经由1600万年前的1500个降为目前的50个,这引发了一系列对于男性遗传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新冠的大流行给当下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压力,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疾病,其中对于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压力会对男性生殖健康产生影响,
2024年9月25日
其他

午睡并非总有益,血压高者需警惕!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患者,超过30分钟的午睡或是首次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首次缺血性中风

你是否也有过“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的经历?可以说,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公司上班的打工仔,再到退休在家的老人,午睡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午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默认的“白天小睡”时间。午睡的好处已无需赘述,每个人都能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它的益处。短暂的午间小憩不仅能够缓解上午累积的疲劳,还能让人在下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然而,午睡并非毫无弊端,午睡的时长、频率以及哪些人群更适合午睡,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午睡的双刃剑效应此前,有研究指出,午睡的频率和时间十分关键。过于频繁的午睡可能与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当午睡时间超过60分钟时,死亡风险可能会上升30%,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可能增加40%。相反,若将午睡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则不会出现上述负面效应。(你是否“中午不睡,魂归床畔”?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午睡会导致高血压风险升高12%,中风风险升高24%,且午睡不宜超过60分钟)那么不同人群的午睡时间与疾病之间是否也会有所关联呢?高血压患者午睡时间与中风风险的关系近日,由Jinhong
2024年9月24日
其他

咖啡真是不简单!Nature子刊 | 我国科学家发现高血压患者经常喝咖啡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宁夏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健康记录数据发现,一些经常喝咖啡的高血压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可能低于不喝咖啡的人。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0日发表在Scientific
2024年9月23日
其他

目睹他人不幸,使我们更加坚强?最新研究证实:观察到同伴受难后,小鼠表现出更坚韧的行为特征,大脑侧缰核血清素释放或为关键

目睹他人不幸,使我们更加坚强?最新Science研究证实:观察到同伴受难后,小鼠表现出更坚韧的行为特征,大脑侧缰核血清素释放或为关键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例如,每当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家庭,或是那些在自然灾害中失去家园的人们,亦或是在与家人、朋友的交谈中听到他们分享的“不幸”事情时,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更加珍惜与感激自己现在稳定、安宁的生活。然而,这种对他人苦难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情感层面,它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我们自身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变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近期,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erotonin
2024年9月22日
其他

爷爷锻炼竟能增强孙子智力!J Neurosci最新研究:与运动相关的认知益处不仅能从父母遗传给后代,还能跨代!

运动带来的益处,几乎是人人皆知的话题。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减重、增强免疫系统、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还拥有提升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神奇效果,让我们的大脑更加灵活和敏锐。此前,已有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于认知能力的正面影响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1]。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运动益处甚至能为跨后代的智力发展打下基础,即使他们从未亲身经历这些锻炼。近日,J
2024年9月20日
其他

别熬了!仅熬夜4天,死亡率就高达80%!Cell: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睡眠不足免疫崩溃”的机制,深层原因在这儿....

人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加快,“拼命十三郎”们只能舍弃睡眠时间,转而投入996甚至007的“社畜”工作中。除了繁忙的工作压缩了睡眠时间外,一个更常见的现象是“报复性熬夜”——白天被各种琐事儿缠身,只有当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时间才开始属于自己,接着就是“无止境”的熬夜。当从手机中“缓过神”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睡不了几个小时又要搬砖了!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人的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至1点,比2021年向后推迟了1小时。此外,一项针对中国职场青年的报告显示,超五成职场青年每天在12点之后才睡觉,甚至有13%的要熬到凌晨2点后。不过,正如大家调侃得那样“晚上不睡,白天崩溃”。崩溃的不仅是精神,还有身体的方方面面!早在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熬夜(包括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定义为2A类致癌物。除此之外,熬夜还会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92%;增加海马体中抑制神经元活动,破坏记忆巩固;甚至于死亡!去年,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团队进一步发现,睡眠不足免疫崩溃并非“耸人听闻”——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后果,甚至诱发死亡!在长达4天的熬夜之后,生物体表现出严重的炎症反应,约有80%死亡。具体原因在于,睡眠剥夺会增加大脑中前列腺素D2(PGD2)的水平,而穿过血脑屏障的脑源性PGD2外排的增加,会诱发循环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细胞因子风暴综合症,给外周免疫系统带去严重的病理后果。DOI:
2024年9月19日
其他

藏红花素竟能逆转衰老,延长寿命!最新研究:藏红花素通过提升细胞能量,延缓大脑和身体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逐渐退化,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紧密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肺功能减退、贫血和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氧气供应不足,引发慢性缺氧并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藏红花素(croceti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潜力。近日,印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Ajay
2024年9月19日
其他

神药“二甲双胍”究竟几分真假?多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降血糖、抗衰老,但也会诱发诸多副作用,例如肝中毒、乳酸中毒

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来发挥作用。二甲双胍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病情,近年来的研究还揭示了它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衰老特性。二甲双胍是不老神药?最近在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的题为“Metformin
2024年9月18日
其他

多笑笑!竟还能省眼药水的钱!中山大学最新研究:笑声运动可以促进面部肌肉放松,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干眼症等眼部疲劳不适

trial”,证实“笑的训练”对干眼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笑声运动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放松,进而可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干眼症等眼部疲劳不适!
2024年9月17日
其他

最延寿的运动是它!中山大学最新研究:久坐、步行、剧烈运动都“加速衰老”?但这种运动能抗衰老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早在近2500年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将“运动”与阳光、空气和水并列,可见其不可或缺性。不仅如此,运动还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是对抗岁月最好的武器。已迈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与他坚持锻炼是分不开的;在钟老看来,运动就像吃饭一样,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少坐多动”自然能够促进健康长寿,但选择运动方式很有讲究,并非所有的运动方式都好。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高水平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慢速游泳等)能够有效地延缓衰老,让人离“长寿老人”更进一步;但相反,如果过于剧烈的体育活动会导致相反效果。而这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的脂质。https://doi.org/10.1007/s11357-024-01329-3为了探讨体育活动、久坐行为与长寿/衰老加速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研究者采用了观察性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并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收集到了参与者的数据。两个暴露变量PA和SB由针对中国成年人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C)收集而来,包括:≥10分钟的步行、中度和剧烈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涵盖坐着和躺着在内的静坐时间。为了便于统计,每种活动类型所报告的每周分钟数,都根据其能量消耗被赋予了一个代谢当量(MET)的权重。MET是能量消耗的度量单位,用于描述不同活动相对于静坐时的能量消耗率,所以静坐的MET值就是1.0MET,而步行为3.3METs,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为4.0METs,高强度体力活动为8.0METs。接着,研究者将所有的数据都转化成了每周代谢当量分钟数(MET-分钟/周),以衡量个体的每周总能量消耗。最终纳入20,924名参与者。在平均15.0年的随访后,共有2991名参与者被归为“长寿组”。在这项研究中,“长寿”是指在随访或死亡时年龄达到或超过第90百分位数的参与者,该组的基线平均年龄为73.3岁,而剩下的17,933名是对照组,平均57.7岁。基础信息情况调整了混杂因素之后发现,与低PA的相比,中等和高水平的体力活动与寿命呈正相关。具体来说,体力活动达到中等水平,寿命延长的可能性将升高56%;而“升级”到高水平,长寿的可能性增加了66%。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运动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并不是任何运动形式都能带来延寿的好处——只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频率与持续时间与长寿呈正相关,每增加1小时的MPA能使长寿的可能性升高5%;但步行和剧烈运动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尤其是VPA,每增加1小时竟会使得长寿的可能性减少17%。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有哪些呢?生活中最常见的快步走或慢跑都属于MPA,游泳(较轻松)、骑自行车、跳绳、爬楼梯、瑜伽(节奏稍快)等等运动形式都可归为MPA。不同体力活动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相反,什么样的运动会“折寿”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PA、SB与衰老加速之间的关系,发现:每天较高的MPA频率与超过5年的衰老加速的风险降低2%有关;而较长的VPA持续时间与超过5年的AA风险较高相关,每增加1小时的VPA,加速衰老的风险将显著增加24%。运动虽好,但还是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VPA涵盖了动感单车、有氧舞蹈、HIIT、大重量力量训练等等,这种过高强度或过长时间的VPA反而会“折寿”,所以应当选择适当的MPA或者控制VPA的量。PA、SB与AA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限制立方样条图显示,PA水平越高,长寿的可能性越高,加速衰老超过5年的可能性越低。研究者观察到,当PA水平超过4000METs-min/周时,相当于每天步行1.5小时加上1小时的MPA(比如:打太极),体力活动水平对长寿和降低衰老加速有显著的有利影响。这个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好奇,为什么PA能够延缓衰老呢?众所周知,衰老是一个复杂的、多机制的过程,比如:炎症、氧化应激、生长因子表达、神经可塑性等等都有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有氧能力、肌肉力量和代谢功能,从而加速衰老。究竟是哪一环起到了关键作用呢?关联分析显示,PA与长寿、AA之间的部分关联由脂质介导。在PA与长寿之间发挥关键作用的是LDL-C,占比高达8.23%。而在PA对AA的影响中,甘油三酯、LDL-C、总胆固醇均发挥了中介作用,分别占7.81%、5.13%和3.37%。限制立方样条图最后,研究者还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发现:遗传预测的久坐时间与加速衰老呈正相关。换句话说,MR分析证实了久坐会加速衰老。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与大众认知一致,久坐会加速衰老,而恰当的体力活动能有助于长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平时选择体育活动是有讲究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延寿”效果最好;但相反,剧烈运动会适得其反导致“折寿”。研究者表示,VPA可能会增加肌肉骨骼的并发症,或者加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在老年人中并不适合进行VPA。坚持每日运动固然重要,但平时选择体育锻炼的时候,还是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逞能!无独有偶。先前,由美国哈佛大学T.H
2024年9月15日
其他

「延迟退休」但身体已老毛病不少?我国学者营养学顶刊:低炎症饮食可降低慢病共存风险,减缓慢病积累,延长慢性无病生存时间

这两天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无疑是「渐进式推进延迟退休」了!图源:网络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40岁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78.6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更是指出,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实现80岁的目标,而目前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的退休标准,改革确实有据可依。但是话说回来,对于满身班味儿,被上班吸干精气,每天都自嘲盼望退休的脆皮打工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无比向往的退休生活又离自己远了一步。不得不提的是,寿命的延长≠生命质量的提高,寿命越长生存时越容易受到三高一糖等慢性疾病的困扰,而且目前,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现象日益普遍,预防多病共存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对于延迟退休的我们来说,更应该重视身体健康管理,尽量降低慢病发生风险,毕竟无病一身轻,身体健康才能在退休后更好地游山玩水呀!近日,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领域顶刊The
2024年9月14日
其他

【9月25日直播预告】解锁单细胞奥秘,洞察生命微观世界

单细胞分析——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揭开生物组织的神秘面纱。它不仅能够表征复杂的组织类型、识别稀有细胞群,还能揭示基因间错综复杂的调控关系,乃至跟踪细胞的命运轨迹。10x
2024年9月14日
其他

你站起身来会容易眼前发黑吗?研究表明:直立性低血压患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的风险会升高,且症状出现得越早,认知衰退风险越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血压就像是身体的晴雨表,它告诉我们心脏泵血和血管压力是否正常。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从躺着、蹲着或坐着突然站起时,感觉头重脚轻,眼前发黑?这种情况就是直立性低血压在作怪!那么,什么是直立性低血压呢?直立性低血压,也称为姿势性低血压,是一种人们姿势改变时发生的血压下降现象。通常情况下,当我们从坐或躺的位置起来时,身体会自动调整,使心脏加快跳动,腿部和腹部的血管会收缩,以帮助血液返回心脏并维持稳定的血压。但在一些人身上,这种调节机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够灵敏或者响应速度较慢,导致血压下降得比正常情况下更多,从而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那直立性低血压是不是个健康问题呢?此前,有研究发现:直立性低血压可能是神经系统出现问题的一个早期信号!这意味着,通过观察直立性血压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提前识别出那些处于痴呆高风险的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延缓疾病的发展。直立性低血压或增加未来痴呆症风险!在2023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高血压》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rthostatic
2024年9月13日
其他

“下半身”或许真的可以思考?研究表明:睾丸竟是最像大脑的器官,基因高度相似,共享13,442种蛋白质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大工厂,大到系统器官,小到组织细胞,各部门通力合作,员工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整个工厂的稳定运作。大脑作为工厂中的领导层,是神经系统的总控中心,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而雄性性腺睾丸则是工厂的人力资源部,其主要功能有二:产生精子和合成分泌激素(以睾酮为主)。无论从形态、结构、功能来说,大脑和睾丸都大相径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推翻了人们的常识,发现人脑和睾丸不仅存在着紧密联系,竟还有很多相似处。早在2003年,我国学者便通过计算机分析发现,在人体的17个组织中,人脑和睾丸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相似性最高。这意味着,或许男性睾丸在人类物种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睾丸与大脑有着众多相似基因在这个有趣而惊人的发现后,更多学者开始探究大脑和睾丸的关联。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Rosalind
2024年9月11日
其他

你的「性格」决定幸福感?最新研究证实:生活满意度与人格特性之间具有显著且稳健的关联,情绪稳定、外向且尽责的人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常常主动或被动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幸福感”成为了衡量个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你觉得目前的生活让你感到幸福吗?)在这一趋势下,人们对于“幸福感”的定义也愈加多元化,例如,有的人追求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认为规律有序的日子才是幸福生活的本质;与之相反,有些人却恰恰渴望过一种冒险、富有挑战性的日子,对他们而言,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那么,在这样多元化的追求背后,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对于“幸福”的感知呢?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对“幸福”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呢?其实,我们的性格在这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近期,来自爱丁堡大学、塔尔图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在心理学期刊J
2024年9月10日
其他

你的静息心率是多少?四国研究揭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维持正常且较低的静息心率更能长寿!而其长期升高,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每分钟的心跳次数(BPM)来衡量。它是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工作情况。静息状态下,成年人正常的心率范围一般在60到100次/分钟。心率不仅仅是心脏跳动的简单数字,它直接反映了身体健康状况的许多方面,例如:静息心率较低通常表明心脏功能良好,能够更有效地泵血,意味着心脏不需要快速跳动就能满足身体的需求。相反,静息心率过高可能表明心脏承受了额外的压力,可能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人体运动时,心率就会随之升高,用以供给肌肉更多氧气。众所周知,定期锻炼可以降低静息心率,这也是因为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使它每次跳动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举个例子,就好像一个能力素质较高的人,其工作会更有效率,对于心脏而言,就是能在更少的跳动次数下满足更多的机体需求。所以通常情况下,运动员由于心脏功能更强,静息心率会普遍更低。此外,心率也会对情绪和心理状态做出反应。例如,当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害怕时,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身体进入了“战斗或逃跑”模式,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因此,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心率长期升高,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2024年9月9日
其他

原来人的衰老始于「步态不稳和手部力量变弱」!最新Lancet子刊揭示:步态功能和手部力量的衰退比认知能力下降早发生近十年!

衰老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命历程,它伴随着不可逆转的身体机能退化,例如,从一开始的皮肤弹性变差、体力下降,到渐渐的步伐变迟缓、四肢不再灵活有力,再到记忆时常“短路”......这些种种,都是身体逐渐衰老的信号。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不禁会问: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我们会先感到行动不便,然后才是记忆模糊?有没有办法提前预知这些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来自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The
2024年9月8日
其他

睡够时间≠良好睡眠,「睡眠规律」才延寿关键!研究发现:睡眠变异性、睡眠不规则性越大、补觉和社交时差越多,生物衰老越明显

伴随着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人们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对于那些经常加班到深夜的打工人,或是因为心事重重、或是热衷于夜晚打游戏或刷手机的人来说,熬夜、睡眠不足和睡眠不规律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也许不少朋友会想,这也没办法啊,平时少睡的觉,我过两天或者周末再多睡一会儿补回来不就行了吗?然而,睡眠时间不固定,休息日再补眠,真的能“填满”失去的睡眠吗?实际上,睡眠-觉醒周期的稳定性,即睡眠规律性,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规律的睡眠模式不仅不能有效补偿缺失的睡眠,反而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不,近日,来自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在睡眠研究领域知名期刊Sleep
2024年9月7日
其他

助长寿饮食来了!最新研究:这么吃,中国人能延寿6.2-6.3年!

“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吃什么”“怎么吃”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寿命。想要扛得住现代社会的高压力和快节奏,改变饮食模式、培养健康膳食显得尤为重要。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不夸张地说,能够直接与寿命“挂钩”。英国统计数据显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每年超过75,000例的过早死亡,其中有近17,000例死亡归属于15-70岁年龄组。此前,《柳叶刀》上曾发布的全球饮食领域研究调查了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分析显示,2017年不健康饮食导致了1100万人死亡和2.55亿人伤残调整生命年。对比发现,钠摄入过多、全谷物以及水果摄入过少是导致折寿的“罪魁祸首”。饮食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之相反,如果能够培养健康的饮食模式,或能帮助“脆皮”当代人找回“丢失的寿命”!近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公布了一种“长寿优化饮食”模式——这种模式有多“神”呢?如果我国人群在40岁时从典型的中国饮食模式持续调整为长寿优化饮食模式,女性和男性的预期寿命将分别延长6.2年和6.3年;而如果能更早地进行转变,比如20岁就开始饮食调整,预期寿命将延长6.5-7.1年。长寿优化饮食模式到底该怎么吃呢?从典型中式饮食转变到长寿饮食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别急,且听小编慢慢道来。doi:
2024年9月6日
其他

「吃得咸」损伤免疫力但能增强抗癌能力?两项研究:高盐饮食可以增强T细胞的抗癌能力、抑制肿瘤生长,但对身体的影响弊大于利!

盐,这味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对于美食文化悠久深厚的中国来说,其在餐桌上的地位几乎不可动摇。无论是提鲜增味还是腌制保存,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科学膳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控制盐分摄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克以内,以往的诸多研究也表明,过量摄入盐分是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及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因此,通过采取低盐饮食,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降低罹患上述疾病的风险。不过高盐对身体的影响可不仅限于心血管和电解质平衡。让我们展开来详细说说!一.
2024年9月5日
其他

「喝酒吃错菜,酒香少一半」我国院士团队发现:花生白酒是绝配!花生中的吡嗪类化合物可以增强白酒风味中的曲香、谷香和陈香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酒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饮”与“食”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既有美酒,怎能少的了佳肴呢?不得不提的是,每逢过年过节,只要喝酒,那必不可少的下酒菜必是“花生米”。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喝白酒时会喜欢食用花生?花生会提升饮酒体验吗?看似习惯性的食物搭配,究竟蕴藏着怎么样的奥秘呢?今天,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答案。近期,来自孙宝国院士团队的孙金沅等研究人员在食品类Top期刊Journal
2024年9月4日
其他

生小孩很容易嘛?1.8万中国产妇真实生育数据:我国妊娠并发症发生率25.04%,生育多胎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

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伴随着喜悦与期待,但在这份幸福背后,隐藏着种种挑战。在古代,生孩子绝对算得上是一场冒险,甚至可能是一场生死离别。幸好,随着现代产科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出现与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都大大降低,但生育对于女性健康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究竟生小孩会对母亲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通过国内外多篇研究来给大家科学分析一下。01.
202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