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灵大会 | 青年说:青年学者都在纠结啥?

二岳初 读芯术 2019-12-26


全文共4686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看过读芯术近两天的推送都知道,前几天在上海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图灵大会。

 

听完大佬们的演讲,看完会场上的黑科技,我们是不是该聊一聊与我们最相关的话题——

 

很多同学面临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窘境,不知道是选择继续在高校做研究,还是加入实力雄厚的企业,亦或加入时下最in的创业潮流?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发展路径?


别着急,今天读芯君就带你去未来新(Da)星(Ka)论坛,与美女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张兰一起,看看他们面对人生路口,是如何做出抉择的——




Part 1: 进大学VS进企业,听他们讲述当初是如何“脑子进的水”?



开个小玩笑。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大学老师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极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自由的工作氛围……但与此同时也承担着很强的科研压力以及各种职称评审、论文发表……


那么这些业内杰出的青年学者们,他们是如何踏上这条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的呢?


王京涛:我就不信你们毕不了业!


 

人物小档案:

谷歌的高级研究科学家。研究方向包括感知移动界面、智能用户界面、交互式机器学习和教育技术。曾为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助理教授。获得了微软Azure的研究奖,谷歌教师研究奖,以及AICE创新教育奖。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王京涛提到,他在伯克利读博期间的导师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同时也是个“无所畏惧”的老师——没有什么研究内容是他不愿意去尝试的。六十多岁的年纪,还保持着强烈学习愿望和热情。

 

“我想试一试,我能不能和导师一样,六十多岁的高龄还能保持好奇心。”

 

另一个支持他成为老师的原因,是在读博的过程中大概有一半的朋友中途退学了,并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这些人虽然现在在工业界做的很出色,但是我相信,在选择退学的时候,他们心理是有失落感的,如果我成为一名老师,我能不能更好一些。”正是出于对“博士很难毕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自信,使得他毅然决然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傅洛伊:好的老师影响自己一生

  

人物小档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副研。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届ACM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了28篇具有代表性的CCF-A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共有11篇第一作者论文和2篇ESI热门论文。

 

“我上了一门王新兵老师的无线通信课,让我真正进入到了科研这个王国,开始领略到做科研这件事情是非常美妙的。”一门课一个老师,有可能就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你领悟到科研之美,刺激自己的求知欲。当她意识到科研对她来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之后,她的迷茫和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了一大半。

 

“我的博士生导师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去各个高校当大学老师,将科研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受业于恩师,自身也应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才会不断进步。


杨磊:不应该在大树底下乘凉了,要学会独立

 

人物小档案:

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助理教授。曾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他分别于2004和2014获得了西安交大的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在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如MobiCom、MobiHoc、SenSys、TPDS等等。他在MobiCom’14获得了“最佳论文奖”,在MobiHoc’14获得“最佳论文奖”等,获得2014年“ACM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他称自己是“土博”——本科到博士都是就读于国内高校。那为何他没有选择去工业界或者投身创业大军呢?是因为一句话深深影响了他:从统计概率上说,凡是从学术界到工业界的都很容易,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了工业界,未来再转到学术界很难。

 

“我之所以去了香港,是因为觉得自己到达一定阶段了,需要独立去做科研了,自己去锻炼一下,不应该在大树底下乘凉了,要学会独立。”独立的科研能力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是一名优秀的高校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独立思考学科内部的核心矛盾与突破方向,带领团队为自己和团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完了他们这些选择投身于学术界的理由,是不是又对正处于工业界青年精英们很好奇呢?

 

或许,在你的想象中,下图就是他们的成长轨迹——

 


这依旧是个小玩笑。

 

话不多说,来听听看他们为何这样选择——

 

王昊:百度十年,转身B站


人物小档案:

毕业于南京大学。加入bilibili后,负责主站技术中心 PGC 产品,B 端产品。曾历任百度基础架构部架构师,高级技术经理,网页搜索部副总监,移动应用部总监,是百度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早期开创者,推动了百度分布式存储技术的自研,应用。也曾是移动搜索、手机百度等重要产品的负责人。

 

与上述几位的发展道路不同的是,王昊在拿到硕士学位后就选择去了工业界。当时互联网发展刚刚兴起,他看准了市场,加入了百度,十年后转身去了B站。

 

谈到为何当初选择投身工业界,他认为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去企业工作。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很多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说到工作风格,学术界强调独立性,强调自由;而工业界强调团队,强调纪律与合作。所以,性格方面的特质也是我们考察自己适合走哪条道路的重要因素。

 

刘武:资源在手,天下我有

 

人物小档案:

北京邮电大学,兼任京东AI研究院资深研究员,ACM未来计算协会创始委员。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与计算机视觉,在IEEE CVPR、ACM MM、IJCAI、AAAI等一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获得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国际会议IEEE ICME 2016 Best Student Paper、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优秀奖等,并入选2017年微软铸星计划。

 

“读博还是很痛苦的,可以说博士阶段流的泪,都是你选择读博阶段脑子进的水。”但调侃归调侃,刘武认为博士经历对自己的提升是十分巨大的,为自己以后投身于工业界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对于博士毕业之后面临人生职业的规划,他开玩笑地将把工业界、国企、高校这三条道路总结为“钱”“权”“名”,他毕业后先在北邮任教,后加入京东,谈到为何加入工业界,他说到:“现在公司有很多资源是学校不具备的,如大规模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等。”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和资金的支持,他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更有利于自身科研成果的诞生。


Part 2:互动问答之

大厂到底招什么人?


相信进入BAT这类的公司一定是很多同学的目标,但是明明投了简历为何石沉大海?又或者压根没敢投?为什么拿到offer的不是我?到底如何才能得到HR的青睐?

 


到底这些大公司想招什么样的人才?


究竟是怎样的履历才能让HR眼前一亮?

 

我们找权威人士来发声——


 刘婷婷:当你有了选择权后,企业才会给你更好的机会


人物小档案:

目前供职于腾讯。她进行了工业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项目,并引领了全球顶尖大学和学术组织合作的战略和执行。在加入腾讯之前,她曾在IBM担任UR项目的高级经理。她目前是IEEE产业参与委员会的成员。于2004获得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

 

她认为,针对这次论坛的“三通道选择——高校、企业、创业”,其实只有自身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才有三通道的选择权。“从人才招聘的角度讲,国内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走的比较靠前的企业,是真的期待同学们能够安下心来,把研究和核心能力做的足够扎实,这样选择的权力才会交到你的手中。

 

当我们自身有了选择的权利之后,企业才会给你更好的机会。其实不必纠结于这三通道的选择,因为每个通道并不是一条“不归路”,“可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来回切换的。”但这一切的前提和核心,是我们自身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赢得这些选择权。

 

作为京东AI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的刘武还补充道:“我希望看到的简历一定要有亮点,比如发表过一些厉害的会议,或参加过一些比赛拿过很好的名次,要么就是在一些项目中产生过很大的价值,有亮点更容易拿到offer。”

 

Part 3:互动问答之

如何突破科研小白?

 

是不是总是纠结于如何寻找研究方向?常常苦于毫无思路与创新点?投的论文总是石沉大海屡发不中?

 


此处心疼各位同学三秒钟……

 

为了能够让大家摆脱科研小白的身份,以正确的姿态步入科研正途,大会还请来了一名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的小哥哥为大家指点迷津。

 

此处应有掌声——


马云飞:从小的方面突破,以点带面

 

人物小档案: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博士后,与Fadel Adib教授合作。在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之前,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学位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

 

马云飞强调,在做科研的时候一定不要去追求大的课题,一些技术上的突破往往要从小的方面开始,以点带面从而调动整个领域的发展。有些同学不注重从“小”做起,片面追求宏大,堆砌空中楼阁,表现出“空泛化”倾向。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出第一篇论文的时候,要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一开始可以选择投一些不太热门或者B类的会议,专家会针对你的论文给你一些意见反馈,比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看问题会看得更深远、更本质。

 

同时身为博士生导师的王京涛指出,首先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了解你喜欢并且擅长做什么。每个人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的特质,一开始可以接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导师,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点。不同导师之间的指导风格天差地别,有些老师偏向于让学生自己发挥主动性,但这样就不太适合被动型的学生,所以要想清自己最需要哪种形式的帮助。

 

自己有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和导师进行交流。学术界特别强调创新性,你有一个好的想法,但很可能在学术界的很多人十年前就已经想到了,“看看你感兴趣的领域最新成果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不要闭门造车。”王京涛强调,很多同学都会有“想做什么别人都做过了,感觉一搜什么关键词都有”的情况,这就说明你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如果去细致的研究,也许会有创新的看法。

 

如果想不清楚做什么时,让你的导师推荐你几篇文章。你试着重现这些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很简单,但如果你去重现这个结果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马克思•韦伯将学术视为“一场疯狂的冒险”,在这其中必然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希望你们这些将要毅然步入这一“疯狂的冒险”的年轻学者,能稍多一些从容不迫和气定神闲。

 

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Part 4:互动问答之

高校OR创业,分别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人物小档案:

世界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长期从事高性能体系结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高速网络、操作系统、与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现任澳门大学副校长,曾任香港科技大学系主任、院长,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将近22年。2008年,他被评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此次论坛的特邀嘉宾、澳门大学副校长倪明选教授表示,选择去高校或者去创业,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人的性格。

 

倪教授表示,他带的近百名学生中,有一半在工业界,有一半在学术界,而据他的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要根据性格选择自己的道路。

 

倪教授特别提到了一个案例,他曾在港科大时带过一名博士,成绩优秀,研究成果颇丰,甚至比老师懂得还多,但非常不擅长与人打交道。

 

“毕业前,他的父亲来问我,孩子是不是应该到高校去?我回答说,你的孩子在大陆的高校是活不下来的。”

 

埋着头搞研究,当然很优秀,但是在大陆高校要想发展的好,不仅仅只是要求会搞科研。“后来他去了香港的一家投资公司做算法去了。这种公司不需要社交,你算法做得好,就够了。”这样,才是真正的人尽其用。


其实,大部分老师是很难单独创业的,找一个比你有商业头脑、经营头脑的学生去培养,教会他创新能力,让他去创业是比较合适的做法。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去创业,有的学生很擅长写编程,但自己去当老板就是死路一条。“我自己创过业,我的感想就是,我不适合当CEO。”

 

为什么这么说呢?倪教授表示,因为当老师的心态和当CEO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当老师,需要耐心、包容心,而当CEO则需要杀伐决断。

 

留言 点赞 发个朋友圈

我们一起探讨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推荐文章阅读

图灵大会 | 最前沿:独角兽公司的大佬们都在谈些什么?

图灵大会 | 新观点:AI盛世,其实我们离得还很远

图灵大会 | 大咖说:哪些技术即将改变世界?

图灵大会 | 黑科技:这几大亮点,我一次性给你说全了

图灵大会 | 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未来搜索将无处不在

想从事AI行业,读研还是工作?

不想被AI淘汰?毕业前你需要打造三种能力

从零开始,带你编写AI程序

不懂Python ,照样能入AI圈!

还好我长得安全,是这个世界最不该说的一句话

Siri 傻傻听不清?教你DIY提升TA的智商!

这份向母亲示爱(AI)的礼物清单,比康乃馨强一万倍!

机器学习第一步,从向量和矩阵开始!

你是否对区块链一无所知

这年头,你连吵架都吵不过AI了……

什么?这个大数据比赛既有奖金还能提供工作?!

学AI,连你的老师都那么拼,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大咖专访]CCF IT女性精英大会(二):具备“爱”的能力,敢于向权威挑战

CCF IT女性精英大会(一):勇敢说“愿意”,为自己发声

看BAT如何破解中国“缺芯”之痛?

有AI演员,还看什么小鲜肉抠图戏?

看啊,那个面试你的不是人!

学AI能救命?机器学习之父这样说

AI同传闹乌龙,先别急着嘲笑!

Facebook泄密元凶暴露?这个锅AI不背

AI也要讲道德了!英国开始行动

想吸引男神顺利脱单?交给AI吧

最全指南!如何准确找到适合你的AI实习?

取钱就朝ATM喊“给钱”?全靠声纹识别!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添加关注

读芯君爱你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