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熵|每天产生5万多吨快递垃圾,都去哪儿了?
导读:每年有超2000万吨快递垃圾被我们产生,且随着订单量增长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加。面对巨量的垃圾,我们该怎么办?推广循环包装取代一次性包装还有多远?
待分拣的快递 图源网络
目前快递企业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快递垃圾,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包括不再进行二次包装、胶带瘦身、填充物减量化、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低克重高性能的纸箱,以及推广循环包装、循环中转袋,等等。
2022年3月,摆脱塑缚发布一份名为《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之快递企业包装减量及绿色循环行动评价2021》的报告,对11家快递企业上述包装减量行为进行整理。
其中提到,在“不再二次包装”方面,顺丰速运(002352.SZ)和苏宁易购(002024.SZ)的物流表现最为优异,接近100%;京东物流(02618.HK)也以入仓优惠政策,激励上游品牌商企业推行直发包装、减少二次包装;
在采用瘦身胶带方面,顺丰速运、申通快递(002468.SZ)和苏宁易购物流实现瘦身胶带近百分百覆盖;
在填充物减量方面,包括京东、顺丰、韵达(002120.SZ)在内的7家企业,有提供充气型缓冲物或已减少快递填充物使用。如顺丰速运在其官网公开充气袋等缓冲物的详细尺寸及收费标准信息;韵达速递在内部发布填充物管控文件,对充气型缓冲物提出适用要求;
在新技术新材料方面,快递公司主要采用研发环保包装材料、开发新型包装容器、建立智能打包系统三种方式。如顺丰速运与供应商联合开发绿色可降解胶带、纸浆模塑缓冲材等环保材料;京东物流通过智能打包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商品的规格尺寸“量体裁衣”,减少纸箱、缓冲物等包装耗材的使用。
上述报告不仅整理了各快递企业的减量措施,还对此进行评分。对未公布相关减量措施的快递企业,该项目得分为0。11家快递企业中,京东、顺丰、ems得分排名前三,而申通、百世、极兔则排名最后三位,其中百世和极兔未公布任何包装减量措施。
财熵向韵达及菜鸟方面询问关于快递减量的措施以及未来的计划,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解决包装问题,除了对快递包装本身进行减量,还在于观念的转变。
秦鹏教授认为,减少快递包装垃圾,在于使消费者、快递公司和电商商家等参与快递产业链的各方,都不主张对快递的物权,将快递箱作为一个共享的容器,在物流体系中循环。“快递包装物具有共享物品的潜在性能,若能从生产、流通、终端消费等过程有效阻断它演变为生活垃圾的可能,便可有效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
按照这种思路,循环包装,几乎是解决快递包装这个难题的答案。赵洁玉也认为,循环包装是快递垃圾的解决办法之一。她对财熵表示,“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大量包装材料的消耗,可循环快递包装箱,能够很好地解决包装材料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2017年开始,京东、苏宁等电商、物流企业,陆续提出各自在循环包装方面的目标。
京东物流在2017年推出“青流计划”,称将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探索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推出循环包装“青流箱”。提出预计到2020年,京东将减少供应链中一次性包装纸箱使用量100亿个。
苏宁在2018年11月在海口发布“青城计划”,试图规模化应用共享快递盒、无中纸面单的活动。称到2020年,将在全国100个城市落地青城计划,总计投放20亿个绿色循环包装产品的绿色包装。
此外,顺丰推出了“丰多宝(π-box)”可循环包装,中国邮政推出了“漂流箱”。
由于京东拥有自营的电商业务,在循环包装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国内电商、快递企业的前列。段艳健向财熵介绍了京东循环包装的情况:“京东物流在2014年开始研究循环包装应用模式,并于2015年开始批量化投放运营,目前在常态化使用的2C循环包装有2个类型,分别是循环保温箱和循环青流箱,已经累积投放次数超过2.2亿次。”
目前京东物流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循环箱,主要有循环保温箱和循环青流箱两种。其中,循环保温箱代替的是传统的白色泡沫箱,主要用于生鲜业务。目前京东在生鲜业务中已经全面使用循环保温箱;循环清流箱则是用于普通快递的包装,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余个城市常态化使用。消费者在京东购买特定商品时,可选择使用循环箱。快递到达后,快递员与消费者当面交接并回收箱子。“依托京东物流正逆向一体化物流网络,对循环包装在末端环节进行回收,逆向返还至园区或仓库进行重复使用。”段艳健介绍。
除了面向消费者的循环包装,快递内部的循环中转袋,也可以减少快递垃圾。周将铭对财熵表示,“快递循环中转袋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底全网应用率已经超过90%。”
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循环包装,仍属小众。“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循环快递箱(盒),虽然从2017-2018年就已经出现,但目前仍然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周将铭说,“据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9月的投放规模达到了978万个。即便按年循环次数50次计算,相对于国内千亿件快递单量的市场而言,占比仍然是非常低的。”
此外,不同快递企业对循环包装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除京东物流和顺丰等头部企业沉淀了些运营经验外,其它快递企业基本都是试点试水的阶段。”周将铭表示。
财熵向韵达及菜鸟询问关于推广循环包装的措施及未来计划,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消费者付出上千亿的成本,需求却仅是快递包装的“容器”作用,还增加了近百亿的社会成本。这不免让人想:如果快递纸箱能重复利用就好了。
快递纸箱能重复利用吗?摆脱塑缚对财熵表示,质量较好的瓦楞纸纸箱进行回收,作为快递包装二次使用有一定可行性,部分快递驿站有设置快递包装回收点,外观完好的纸箱会被二次使用。
公开资料显示,菜鸟驿站以及京东快递、顺丰快递的部分快递驿站,都有相关快递箱回收重复利用的活动试点。
段艳健向财熵介绍了京东快递的实践:“京东物流2016年启动纸箱回收行动,鼓励快递员回收并优先选用二次纸箱。快递员将消费者家中闲置的纸箱进行回收,快递站点会根据二次纸箱使用规范挑选符合标准的回收纸箱,在寄递业务中二次利用。”
不过,纸箱的重复利用实际效果并不算好。根据摆脱塑缚2019年的调查,得到重复利用的快递纸箱占比不到5%。
摆脱塑缚认为,纸箱回收利用受到一部分现实条件所限,“有些纸箱在拆箱过程中就被损坏,其次有些快递驿站并没有空间设置快递包装回收点。”
深圳大学副教授段华波对财熵称,纸箱难以回收重复利用是由于其收益过低,“如果回收的效益更高,更赚钱,不可能没有人做的。”纸箱相比其他能重复利用的物品附加价值太低,“纸箱不像别的东西,比如说自行车,我卖给二手商店后,商店就会在旧货市场再把它卖出去,因为它价值高,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如果自行车还能使用,二手商店不可能会直接把它当成废铁去卖。”
他认为回收快递纸箱理论上是可行的,亚马逊(AMZN.NASDAQ)在美国就有这种实践。但美国的情况与目前国内的情况仍有差别,“这种模式是值得鼓励的,亚马逊在美国的纸箱循环效率很高,因为他们的纸箱质量比较高,寄的时候费用就要高一些。另外就是他们安排有专门回收纸箱的人,还对纸箱进行一些设计,让客户能够简单地拆装便于回收纸箱。”
快递企业曾对循环包装的推广抱以厚望。京东曾提出,预计到2020年,京东将减少供应链中一次性包装纸箱使用量100亿个。但直到2022年,其也仅完成了2.2亿个。
循环包装推广的难度究竟在哪儿?
财熵与多位专家交流发现,逆向物流回收体系的建立,是推广循环包装的关键。即如何促使消费者在收到循环包装后,包装能及时便捷地回流至电商商家或快递企业。
京东物流在2021年曾在海南海口进行循环包装试点,共投放一万个循环青流箱。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段艳健对财熵表示,想要将循环包装规模化,仍然需要“打通末端回收问题以及逆向环节”。
赵洁玉告诉财熵,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建立仍存在诸多难题,“正向物流是由集中向分散的流通,而2C端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是由分散向集中,分散的物品回收、包装、处理因物品参差不齐、规格不统一、时效性较差,对于物流系统的运输和仓库管理运营冲击较大,较难做出准确预测和布局。”
她同时表示,与家电、废旧动力电池不同,快递循环包装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多数属于低附加值产品,带有资源循环利用的公益属性,因此对政府和市场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的基础设施(如土地资源)、激励机制(如资金、路权等)和管理体系具有依赖性。”
除了逆回收体系的建立,循环包装的推广还需要提高电商企业、快递公司、消费者以及快递员等多方的积极性,因为循环包装的推广涉及到各方切实的利益。
赵洁玉表示,对个人消费者而言,虽然绿色意识有提升,但行为习惯较难短时间改变;同时消费者了解可循环快递包装箱的参与方式和奖励机制的渠道不足,或参与方式需要以时间成本进行置换,因此参与感不强。对快递员来说,由于目前可循环快递包装箱仍采取快递员负责制,但快递员本身业务量多,较难投入大量时间成本去解决包装箱回收问题;而对于电商和快递企业而言,需要多方共同合作,目前由于包装箱与物流状态数据链接不畅,很难更大范围的实现调拨运营,提高其使用频次。
段艳健从从业者角度分析了各快递电商企业的障碍,称企业合作的难点在于:“数据系统打通,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需要多家快递企业共用一套调度平台,需政府统筹协调企业高层支持共享共用。”
逆循环回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仍然是个新话题。但对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以德国为例,其在包装回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1991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规。在后来的三十年里,德国包装废弃物的法律不断得到完善,这些法律的出发点主要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包装的生产厂家以及相关利益方需要为包装的后续回收负责。
为此,95家德国包装生产商、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垃圾回收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在1990年联合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绿点,绿点接受企业的委托,对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在送到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
包装生产企业需要向绿点缴纳回收费用,费用按照企业的生产量以及包装回收难度而定,消费者则被要求将这些绿点包装放入特定的垃圾桶。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包装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还促使包装生产商在包装设计时就考虑回收问题。
促使包装生产商与消费者参与循环回收,是德国制定的多项规定。如法律规定包装生产商需要达到一定的回收率,而消费者则被要求按照所扔的垃圾按量按类付费,同时德国对一些包装采取押金回收制,这也促使消费者主动回收包装。
德国的经验在前,我们所要解决的便是如何促使各家企业合作,以及如何激起消费者参与包装回收的意愿。
段华波认为,推动循环包装需要靠市场的力量,“因为不能做这个事情(循环包装),让行业都有意见。”即降低推广循环包装的成本,以及增加一次性包装的成本。
在降低推广成本方面,段艳健认为,应该将快递包装标准化,使循环包装能够在不同企业之间流转与共享,“以标准模数600×400作为设计基础,同时取消包装版面定制。”还应成立类似于绿点的机构,“搭建三方循环包装共享服务平台,结合以租代采方式,实现企业使用和循环包装管理分离的共享模式。”并让社区参与进来,“建立循环包装调度中心,循环包装调度中心作为中转站,链接社区共享回收站和物流企业,实现社会化循环包装资源快速调配,提高循环包装最大化周转效率。”
在增加用户使用一次性包装成本方面,应该推广类似于德国的更精细化的垃圾收费的做法。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毛达对财熵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是解决快递垃圾的重要办法,可以促使企业有所行动。“从双碳目标来讲,对各行各业是有总量控制的,包括交通运输行业。碳总量控制光靠种树吸收是不可能的,所以快递垃圾不可能无限增加。双碳目标最后一定会倒逼到消费领域,进行一些合理消费的控制,或者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在保持服务和产品不减少的情况下,碳排放和资源消耗不增加。”
赵洁玉也认为,双碳目标是促进个人消费者积极参与循环包装的办法。她表示,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碳市场不断开发新模式来推进碳资产管理,如“碳普惠”。这使得循环包装带来减碳效果,可以激励消费者参与包装循环,“消费者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箱,本身就会减少瓦楞纸箱(7.1吨CO2e/吨)和透明胶带(2.77吨CO2e/吨),会产生减碳量。如果有权威可循环快递包装箱碳普惠项目方法进行减碳量核算,将消费者减碳量与碳积分和碳金融进行融合,对于推进快递包装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目前多个地方、平台已经在进行“个人碳账户”方面的尝试。今年8月,北京个人碳账户“绿色生活季”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骑行共享单车、购买绿色家电、驾驶新能源车、去指定商超打卡等方式获得绿色碳减排量。获得的绿色积分还可以在兑换商城中兑换到美团30天畅骑卡、电影院代金券、停车券等商品。
平台方面,今年8月,阿里巴巴(09988.HK)正式发布“88碳账户”。这是国内第一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其中就规定用户在菜鸟驿站进行快递纸箱回收可以获得碳积分。
碳账户的积分在未来或许还能交易,这进一步增加了碳账户促进用户回收快递行为的可能性。2019年,北京市交通委与高德地图合作,用户在高德地图等App上以公交、轨道、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积累碳减排量可以兑换公交卡、代金券或将碳减排量捐赠给环保公益活动。这些奖品并非由高德补贴,而是由高德将这些碳减排量放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2021年,高德地图上总计有2.45万吨碳减排量达成交易。
目前来说,碳排放的探索仍处在初期,循环包装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双碳目标,让快递垃圾的难题得到解决变得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