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一对话 | 俞菲尔: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增加多维度体验

W.ONESPACE 万一空间
2024-08-31





「载玻片
三人展


Slides

Trio Exhibition


陈国宝、约翰内斯·博西西奥、俞菲尔

Chen Guobao, Johannes Bosisio, Yu Feier


展期 Duration
2/10/2023-3/14/2023

地址 Venue
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层202
NO.202, 2nd Floor, Sea World Culture & Arts Center, Shenzhen






国画的手感与西画的表现方式结合,这一特殊而自我的创作手段为俞菲尔的作品带来了非常独特的面貌。俞菲尔笔下的物象渗透出一种冷凝的,饱含力量的特殊质感,水墨和宣纸并未建构在她的作品里,但传统材料观念的结合又恰恰是塑造艺术家今日创作中特殊视觉性的重要元素。

创作对于俞菲尔而言也是一场有关精准和力量的实验,艺术家以凝视为核心,用冷静的笔触展示了她在研究中的观想和体悟的“神”,以及实验中贯穿始终的对物的研究剖析。通过一倍乃至高倍的观察,这些物件样本呈现了艺术家在创作中逐渐剖白自我乃至“理”的过程。





·

ONE TALK‍‍‍‍‍‍‍‍‍
万一对话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下文为万一空间与艺术家俞菲尔的原创采访。内容由万一空间整理,并经受访者校核。

W = 万一空间

Y = 俞菲尔


1. 您一直学习生活在杭州,这座城市对您有哪些影响?
Y:我从出生起就一直在杭州,由于少时病痛导致并不想离家太远。居住在有灵气的地方能给自己充电,并且能保持专注高效创作的工作状态。具体而言,杭州有灵气且浪漫,就像能够看一棵树的美好,远看、近看、触摸和闻嗅间都有不同感受。宏观而言,西湖边的山带来自然的气息,人文气质也是杭州很重要的一环。

艺术家工作室

©俞菲尔 Copyright©Yu Feier


2. 日常生活状态和节奏如何?如果有空会旅行么?什么样的地方会给您灵感?

Y:我节奏很随机,需要很多间隔的空隙来调整自己整体创作的节奏。我平时会看各类不同的书,比如数学理论类的《结构是什么?》、人文社科类的《祛魅-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嬗变》、日本漫画家安西水丸的《青の时代》……看了书后有时会情感充沛,有创作的冲动,但是会警惕这种冲动,避免创作变成自我感动的发泄,也许会在适当消化过之后再作呈现。

《青の时代》(左)

《结构是什么?》(右)

©俞菲尔 Copyright©Yu Feier

我也努力保持日常涉入优质信息的习惯,不限媒介,文字、影像、声音等等尽可能多看看。也会定期整理和消化积累的网盘跟相册,还会在电子游戏里面精神散散步,调整调整节奏。

旅游最近几乎没有了,最多就去附近看看水库。以前远距离旅游的话我很喜欢台湾绿岛,去过好几次。这是白色时期关押政治犯的地方,现在改造成旅游景点了。我在岛上吹风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对当时被关押者的想象,关于他们身陷囹圄下的野心与不甘,他们的理想、情感、家人和信念交织在一起,这会给我带来很深层的感动。

绿岛(中国台湾)
©俞菲尔 Copyright©Yu Feier


3. 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创作的习惯么?

Y:
Step1:安排好一组在同个系统框架下的稿子;
Step2:准备做底色、打格子-同时进行多张作品;

©俞菲尔 Copyright©Yu Feier

Step3:放一段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或画另一组稿子;
Step4: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继续完成这一组;
Step5:以此循环往复,像在几片田里种着不同植物的感觉。
水桶1/3 The Bucket 1/3(局部)
俞菲尔 Yu Feier
材质:木板油画
Medium: Oil on wood
尺寸 Size:60 x 90 cm
2022

4. 您作品中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物件,例如杯子、烛台和硬币,这些东西都是具有光泽感的日常之物,因此请问您为何热衷于描绘身边日常之物?
Y我会下意识选择简单日常的物体,是一种出于直觉的动作,以此来追求极致的效果。日常的物有着自然生发的感觉,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结果。我想要画面呈现可控的厚积薄发的感受。与其选择那种一下子给人视觉冲击的美感,在观感上我喜欢营造出一点点撕开、逐渐碾压过去的重量感。

©俞菲尔 Copyright©Yu Feier

这种对物的“记录”和“再现”可以被称为一种凝视的手段:在绘画时,并非仅仅在感受物体,更多还有物背后的流动感,在感受这些意象背后引申的虚幻、流动的意义、神秘的回音与物件所创造出的幻想。我尽量避免用语言把这种幻想和感受焊死。画完后,也需要另外一段时间重新沉淀对她的感觉,再回过头来整理、感受能量。也要花一段时间去忘掉她,重新认识她。所以创作一张作品往往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感受对象的过程。

艺术家工作室
©俞菲尔 Copyright©Yu Feier


5. 在您以往的作品中,很多的构图和题材元素都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您所追求的吗?
Y是直觉的选择。我在选择创作对象后回头看才发现有很多平衡的物像,这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我一般作画周期长,需要花时间拿捏和把握画,在画面上打格子的这种重复性动作也是一种吐纳。画之前需要感受,画中要忘记,所以我工作时要调整相应的节奏。留足够多的间隙,会有效帮助我忘记之前画的感觉,以此来做调整,忘记后再画会刷新绘画的感觉。我的创作也是分析和反省自己的过程,而非结果导向的。

6. 您在作品中描绘人与物时会有相同/相异之处吗?
Y:将“人”当成“物”去画,画人的时候会感受他有如同物一般的“光泽度”和型,身体上仿若山脊的感觉和带有高棱的结构会具有特殊的高点和型感。人和物其实没有区别,都是对象而已。物和人都是一种“存在”,他们“存在”着。
无题(蚊子)Untitled(The mosquito)
俞菲尔 Yu Feier
材质:布面油画
Medium: Oil on canvas
尺寸 Size:60 x 120 cm
2023


7. 您读书时的专业方向一直是国画,请问您在学习中国画中对其理论研究的理解部分是如何转移到对当下绘画创作的理解上的?

Y:“合适”对我来说很重要。国画是我的第一口奶,是跟墨汁渗透纸张一样渗透到我骨髓里的东西,也多少在我创作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仅从一个“创作者”的⻆度出发时,创作不应被分门别类。我虽然是国画专业的,但不代表着这会成为一种束缚,所以我一直都在尝试各种材料媒介、在做符合我自己的表达。我尊重传统,更不想忘记尊重自己的感受。
艺术家创作媒材——木板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8. 您有尝试过在很多不同的材料上作画,其中最特别的是蜂窝板,为什么反复选用这种材料呢?
Y:学习国画专业让我最喜欢墨水渗透在纸张上的感觉,有种入木三分感,油墨在纸面的渗透感让我变得对画面敏感,像墨汁和生宣,这能激发我的绘画兴奋感,渗透的手感会放大绘画时的造型敏锐度。我曾经尝试了许多材料,如木板、摇粒绒、亚克力等,不同材料会给我不一样的绘画体验,例如亚克力的笔触很光滑、阻力小,容易画得更飞;而在与我当下相契合的蜂窝板上作画时这种“渗透感”仿佛给画面作了特殊的加持。
艺术家创作媒材——蜂窝纸板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9. 您在创作中如何平衡东西方艺术双重滋养的这种状态?
Y:东西方对我而言是一个伪命题,身处在高速的信息时代,我习惯了网络连接下的信息互通,这让我无法区分二者权重。作品对我来说都是“人”的表达,我认为“⻢琳·杜⻢斯(Marlene Dumas)和任伯年的距离”并不会比“中国各代的画家之间的距离”更大,我对这种地域划分方式并不敏感。与之相交更吸引我的是艺术家的气质,他们灵魂深处的东西,也是画人的“神”,这种气质是拥有着“共性”的。


10. 您日常练习中还会临摹国画吗?有特别喜欢哪一件作品吗,为什么?

Y:基本不碰,这对时间精力的需求太大。我在本科毕业后一段时间有在反复看宋画,尤其是山水,感受到画中更接近自然灵性的状态,我认为还是需要一定阅历才能更加理解这些画。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荆浩的《雪景山水图》都有一种凝聚、虔诚、沉静、享受、杀气的重量感和沧桑感,它们像一块巨石缓慢压在身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也有相同的气质,这很吸引我。我觉得这归因于他们画画的动机,他们画面中的虔诚实则在反映一种深刻的畏惧、敬畏和依赖。


11.在您评价喜欢的古画作品中有出现“神秘感”,“畏惧感”,“杀气”,“重量”等词语,为什么会喜欢(画中)这样的特质?

Y:我认为是一种天生的审美取向,就像有人更喜欢红色,有人更喜欢蓝色。

无题 Untitled
俞菲尔 Yu Feier
材质:木板油画
Medium: Oil on wood
尺寸 Size:60 x 60 cm x 2p
2022

12. 有很多人评价您的画,冷峻、有杀气,跟很多女性艺术家不同,您怎么看待这种评语?您眼中男性艺术家与女性艺术家的视角会有怎样的区别?

Y:我认为“男”“女”的区别就像我刚聊到的“东方”“西方”的区别一样,是一个伪命题,我不认为人可以被简单的划分为男和女,就像艺术家不应该被简单地划分为国画画家、油画画家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例,每个人身上的“阴”和“阳”的比例各不相同,只不过在社会上束缚下,男性往往把自己改造的更“阳”,女性往往把自己变得更“阴”,以此来满足环境对自身的期许。而创作是与之相反的过程,它让人更靠近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比例是怎样的。

如果说女性艺术家的典型是温婉、清新,那只不过刚好这些特点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典型”而已,“冷峻”也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也会成为另一个“典型”。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13. 您绘画中的色彩在整体冷静的感觉下,好像隐约带着些许暖色,在疏离的感觉中又有着生活感的迹象,这样的氛围是您想传达的吗?

Y:我一以贯之的逻辑在于可控的作画,也想通过对这种冷暖的把控去调节一个宏观的视觉上的节奏。并呈现一点点逐步散发的力量感,这样的力量是非常动人的。我喜欢艾历克斯·科尔维尔(Alrx Colville)和巴尔蒂斯(原名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Balthasar Klossowski)的作品,其画中氛围的力量感很打动我。对我来说做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做实验的过程,一个有关精准和力量的实验。


14. 聊到绘画动机,那您的动机是什么?

Y:创作是一种精神食粮。如果说日常的酒足饭饱维持着肉体的新陈代谢,那么创作支持着精神的新陈代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 (或许可以说信仰),它外化成不同的主体存在着,创作、塑造、供养了这个信仰,为生命提供不竭的热情,以此打败虚无。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15. 作为一名年轻艺术家,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以及暗藏于下的新时代传统文化再译、消费文化、信息、科技发展等问题? 
Y:警惕异化:在这种状况下,能保持始终警惕、克制地做事,花时间凝视、消化和沉淀作品。我告诉自己时刻警惕两个层面的异化:微观层面上,语言、阐释对作品的异化会影响到最原始的观感;宏观层面上,警惕喧嚣环境对人状态的异化。就如同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作为写作者,对词语、文字的疑心很重,文字具有歧义,需要谨慎使用。我希望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一个克制冷静的旁观者的状态,能让自己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疑心、对思维模式化的疑心。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16. 如果不做艺术家的话,您还有设想自己会从事什么职业吗?

Y:我曾经在广场上录过环境音,大妈们跳舞聊天的声音,在画画的时候播放会给我很特别的感觉,引发有很多对生活的想象。平常也会听有声书作为一种白噪音,里面有一些片刻听取的断章取义的字词也带来突然的灵感。对我而言体验游戏、看电影、阅读,甚至认识新朋友,都是增加生命体验的方式。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增加更多维生命体验,所以如果不画画的话,也许会从事书籍、游戏电影等艺术范畴内的其他行业吧。






展览相关阅读












俞菲尔

Yu Feier



俞菲尔199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本科硕士先后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浙江杭州。作品曾参与国内多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群展,例如今日美术馆、台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

俞菲尔的研究和创作聚焦于对物象的气质提取与精神性探索,古典书画论的审美观念与⻄方绘画的表现方式相结合为她的作品带来了独特的面貌。艺术家将冷凝与平衡的质感在笔触叠加间渗透于蜂窝纸板中。无论是特写的人物肢体亦或是物件局部,均呈现一种独特的锋利气场,疏离感与冷静的旁观者姿态使画作本身有着被多重解构的可能性。在这场有关精准和直觉的实验中,艺术家凝视、吐纳与感受剖析自我的过程,而其创作也在虚无与现实碰撞间显化着她一贯观想和体悟的“神”。

Born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in 1995. 

Graduated from the Chinese Painting Department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and a master's degree. S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Zhejiang. Her works have participated in group exhibitions of many domestic art museums and art institutions, such as Today Art Museum, Taizhou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and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Yu Feier’s research and creation focus on spiritual exploration and temperament extraction of objec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ith the expression of Western painting brings a unique look to Yu Feier's artworks. The artist permeates the honeycomb cardboard with condensed and balanced textures in an overlay of brush strokes. Feier’s close-up subjects have a unique sharp aura, whether they are human limbs or partial objects, and her sense of detachment and position as a calm spectator make the paintings themselves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deconstructed in multiple ways. In this experiment about precision and intuition, the artist completes the process of dissecting herself through gazing, breathing, and feeling, and her creation also manifests the "spirit"(神)she has always contemplated and comprehended between the collision of nothingness and reality.





万一空间是由三位90后艺术从业者在深圳创立的艺术空间。其诞生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在后疫情时代涌现对艺术与生命的全新思考。空间致力于消解当代与古代的边界,融合美学研究逻辑下的现当代与古代艺术,构建一个不同国家、时期和形式的艺术在同一语境下共容的场域。

W.ONESPACE is an art gallery founded in Shenzhen by three Generation Y art practitioners. It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and life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pandemic era. W.ONESPACE aims to mel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esent, future and the past by mixing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art under the logic of aesthetic research, thus bringing together ar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forms to interact and express in unity as ONE.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万一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