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档案 | 艺术家:洪浩
万里不挑一
VOL.2
洪浩
Unparalleled collection Vol.2 Hong Hao
展期 Duration
3/18/2023-5/06/2023
地址 Venue
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层202
NO.202, 2nd Floor, Sea World Culture & Arts Center, Shenzhen
· 洪浩简介
· 年表梳理
· 文献节选
Hong Hao
自三十年前的成名作《藏经》系列开始,洪浩以敏锐的艺术直觉与恰当的距离感保持着对当代社会的冷静观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员,洪浩的艺术探索与时代价值体系的变化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在认识与表达层面与社会变化保持实时的共振。
无论是洪浩早期作品中针对全球格局下本土文化价值及身份认同的思考,还是延续至今的对于消费社会的档案学式的研究,均反映出艺术家冷静而节制的美学趣味,并在持续三十年的创作探索中构建出一套稳定而自洽的价值认定系统及视觉系统。洪浩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即频繁地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亮相,他的作品也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及艺术机构广泛收藏。
洪浩196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因儿时身体不好的缘故,他一直需要控制自己来避免过量的运动和激动的情绪,并且由于当时的娱乐活动较少,洪浩只能利用绘画来消磨时间而获得乐趣。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我们看到他的作品时,会感受到一股安静又理性的气质。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洪浩与王友身、毕建锋、陈淑霞、王虎等人一同创办了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在当时,学院内日复一日的理性训练与“八五新潮”新气息同时交织,新鲜课程的引导使他们从迷茫中逐渐响应自由思想,经由摄影课程来重新观察世界和尝试不同的自我表达。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们”,他们在以摄影作为创作媒介的过程中开始重新审视摄影、艺术与自我追求的关系。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创作出了一系列和传统主流摄影完全不同的作品。这群年轻人凭借摄影作品走出了校门,与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摄影年轻艺术家进行交流,为当时中国的摄影界带来了一股新鲜而前卫的思潮。
洪浩从80年代末开始通过丝网印制创作《藏经》系列,并持续创作至2000年。“藏经”意为收藏经典。艺术家以重新撰写和绘制一本旧书为出发点进行制作,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孙子兵法以及世界地图,而其中世界地图的大部分内容被艺术家篡改。洪浩在笔记中描述道:“书是个有机可乘之物,它给人以既定事实的‘真实感’,一种先入为主而圈出的地界让你随心遨游”。艺术家通过改造世界地图等被权威所定义的内容和概念,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世界可能性的视角。
洪浩在我的印象中是属于具有智性品质的艺术家。这种智性品质是指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与中国80年代艺术家的人文关怀过于沉重和理性不同,又与当下年轻的新新人类的激进、 偏执相异。他的创作并没有延续启蒙传统的老路上去展开批判,而是趋向于使用后现代主义的方式进行戏谑和戏拟,在轻松的戏仿过程中达到对现实生存的质疑与批判。在表现语言的运用上也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和自由把握各种媒介的能力。
——收录于冯博一所写
《镜中之境与像外之象 - 关于洪浩的艺术创作》
"洪浩在附中时期便接触到了摄影,并在后续版画学习的同时也持续地研究摄影创作中独特的语言规律和美学体系。在《请Mr.Hong进入》和《我所认识的Mr.Gnoh》中,洪浩试图把中国正在兴起的消费社会中的虚拟化生活加以典型处理,不仅将虚拟感放大,尤其是也将自我的形象化妆、置换到他特殊营造的场景空间中,以凸显出其中的生动性和荒诞性,从而表达他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深刻关注。《请Mr.Hong进入》也在2009年正式被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馆藏。
请Mr.Hong进入 Mr. Hong Please Come In
洪浩 Hong Hao
材质:数码输出照片
Medium:Digital c-print
尺寸 Size:76 x 66cm
1998
最具代表性的档案式项目《我的东西》系列,为洪浩通过扫描生活物品进行的研究与反思,这样持续了十几年的创作过程逐渐形成了他对消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艺术家通过不断的排列、转换和组合对象,将他对中国人的消费状态转化为可视的图像。
洪浩作品展览现场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
在今天,“我们文化体系的整体建立于消费之上”,广告和传媒艺术化地赋予物品以“热情”,同时,赋予潜在的消费者以购物的冲动,在热烈动人的广告面前,观众觉得自己存在了,被“个性化”了,觉得自己又一次‘发现’了自己。而洪浩以中性、冷淡的态度排列出他周遭的物品,这样的物品排列结果,既没有让观众觉得自己存在,也没有觉得自己被“个性化”,也没有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了新发现--洪浩避开了“反广告”的暗礁(“反广告”当然是更好的广告),和公众的热情保持了机智的距离。
——收录于胡昉《非热情之物》
"
洪浩《我的东西》系列在成都首届双年展展览现场
洪浩《藏经》系列在首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政纯办是“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简称。洪浩、肖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在2005年创立“政治纯形式”概念,并以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工作。政纯办面向世界,聚焦精神世界的建设,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等等纯形式化,模糊界限,将思考、讨论、足迹、享乐和思想等形成形式,构筑“政治纯形式”概念。
政纯办成员
洪浩(左1)
左图:洪浩《藏经》系列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右图:北京泰康空间收藏洪浩作品
洪浩作品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并于同年作品被馆藏
洪浩开始了《负部》系列,该系列呈现的是物品另一面的形态,它与我们平常的熟悉视觉相违。因为我们在看一件东西时,更多是看它的表面或正面,以来获得这个物品的信息,如功能、属性、审美等。但物体的底部同样是这个物体的一部分,如若缺少这部分的认知,对一件物品就可能没有完整的认识,而是只有部分的认识,而这部分,正是被我们忽视甚至不愿看到的。
洪浩是一个把社会关系和形式理解为自我意识延伸的出色艺术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的版画到最近的影像扫描,他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自我认识艺术形式。这个形式是一种当今时代的信息与个人日常使用的物品收集和排列的形式。艺术家通过对它们的再次使用把这些信息和物品的形式和意义颠倒了过来。他的自我意识从这种颠倒中被释放了出来。这种自我意识是我们理解当今自我的一个重要内容。
——冷林
"洪浩把个人的精神体验与对社会系统的认知构成一种互为关系。根据艺术家本人的描述,2011年开启的系列《就势》中他收集了大量有关我们自身系统里的纸制品,如:票据、表格、合同等,并将其翻过来,利用空白面作为作品的纸媒,去拓写另一面的文字或依据另一面的板式来描摹他人的手迹以及实物的边缘。洪浩尝试给原物添加某种精神的成分,使其呈现出一种两面性并形成相互就势的局面,同时让那些已经失效的原物具有了另一种新生的可能。
它是一个“观心”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拓写书籍、文件上印刷体的字,在这个过程里始终会让人保持一种约束和节制“无我”状态。写字或者说书法,实际上是心路流露出来的痕迹,在书写中如果你的心意太重,想要达成完美的欲望太大,都会在书写过程中体现出来,反映在审美上就是不舒服。但如果让你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的“松”,更多地对自身的行动进行关注和感知,反而写的更好。对自我认识的清晰度决定了处世的方式和态度。
——洪浩
"就势的“再生”系列作品
©洪浩 Copyright©Hong Hao
作为艺术家,洪浩以冷静的观察透视着中国当下社会的消费欲望和权威意识,并以特有的形象化手法解析着消费社会,因此获得2013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该奖项旨在奖励在艺术领域勇于创新且取得杰出成就的艺术家。
政纯办迈向第九个年头,他们在中国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了一系列以中国社区中常见的建设设备为原型的作品,他们将所有设备刷成政纯办特定的蓝色,并提出了极具中国式的号召全民健身的口号。该作品也入选了2014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展。同年,政纯办在广州和纽约时代广场号召数百人一同清洗公共空间。
左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政纯办:全民健身”展览现场
右上:《同做一件好事儿》,广州,2014
左下:“政纯办:全民健身”,纽约军械库,2014
右下:《同做一件好事儿》,纽约,2014
V&A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洪浩作品——《我的东西之一》(My Things No. 1),它不仅仅直观展现了当今社会让人瞠目结舌的消费能力,更让我们认真考虑如何构建一个更可持续的世界。
同年度洪浩《我的东西》系列在英国伦敦V&A博物馆中国馆展出
《有边》系列呈现出了“边界”的概念。在现实里,各种东西的区别都在于它们不同的边和形状,东西的边界划分出物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人们认识一件事物最初也是来自它的边缘边界,通过这种区分才会进一步再认识某种事物的特质。《有边》系列一开始的目标只是一个材料的效果实验,但材料摆放过程中的下意识行为却成就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内在审美状态。
洪浩作为10位合作艺术家中唯一的中国艺术家参与设计了DIOR LADY ART #2——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艺术家设计的两款手袋分别融入了《藏经》和《我的东西》系列中的元素。在过去的20年创作中,洪浩一直在尝试超越传统媒介所带来的局限,并采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来呈现自身的观念。与Dior的合作让艺术家的观念能被呈现在一个更被大众接触并熟悉的领域,同时经由手袋包这一具有强消费象征的媒介实现艺术家一直以来对消费主义的观察与反思。
Dior晚宴在洪浩展览现场举办
政纯办以艺术小组的身份参展深圳坪山美术馆的“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项目。他们的个展“团结就是力量”作为“九层塔”的第一个项目成为一个开篇。个展邀请建筑师王子耕一同创作,以“筒子楼”的展览结构呈现出五种集体主义的空间形式。
《四季》独立于之前的系列,创作于疫情期间,是洪浩对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回应。空白、崭新的画布被置于室外,一年四季,风吹雨打,自然的侵袭在画布上留下痕迹。大自然是这幅画作真正的“作者”。洪浩还准备了一个日记本,从画布被放置在室外的第一天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尽可能的不间断。
2020年洪浩在新系列《物境》中,将研究对象转至了古代材料。洪浩并不对物体本身赋予过多的特殊性,在他看来,古代的碎片作为材料,在当下所代表的仅是不同时代语境下们的消费观念。相对于物本身而言,他更注重的是作品反映出的创作观念,其中包含着他的创作过程、个人体悟与消费行为的立意反思。
佩斯画廊呈现洪浩2020年新系列《物境》。
万一空间「万里不挑一」特别企划第二期展出了艺术家洪浩近年来的系列作品,并直观地呈现了他创作所使用的工具、还原了工作室部分的原始状态,以此呈现出时常出现在洪浩生活、创作中而未曾被大众所熟知的模样。
“
公共收藏(部分)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UK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Canada, Ottawa, Canada 加拿大国家美术馆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Fukuoka, Japan 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
Gwangju Art Museum 韩国光州美术馆Queensland Art Gallery/Gallery Of Modern Art, South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
Hong Kong M+ Museum 香港M+博物馆
The United States Embassy in China, Beijing, China 美国驻华大使馆,北京City Hall of Issy, France 法国Issy市政厅Annie Wong Art Foundation, Hong Kong, China 香港梁洁华基金会
The Guy & Myriam Ullens Foundation, Belgium 比利时尤伦斯基金会UBS Bank Switzerland, Hong Kong 香港瑞银集团
文献(部分)
《关于展览的展览》,巫鸿,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6
《摄影作为艺术》,苏珊·布赖特(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中国当代摄影艺术》,顾铮(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我们是政纯办》,政纯办、马修·柏利塞维兹,Blue Kingfisher Limited,2011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巫鸿(主编),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2010
《中国新艺术三十年》,吕彭、朱朱、高千惠,Timezone 8 Limited,2010
《20世纪中国艺术史》,吕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当叛逆沦为时尚》,张朝辉,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的100位艺术家肖像》,高名潞(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中国当代艺术访谈录》,艾未未(编辑),Timezone 8 Limited,2002
洪浩
Hong Hao
洪浩生于1965年,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北京。艺术家擅长使用摄影、版画、拼贴、录像装置和绘画来探究我们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恰到好处的距离冷静地观察着当代社会,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洪浩的艺术探索与时代价值体系的变迁紧密相连。洪浩的作品被众多公共机构收藏,包括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和香港M+博物馆等。
Hong Hao was born in 1965 and graduated from the Printmaking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Beijing in 1989. He currently works and lives in Beijing. Specializing in the use of photography, printmaking, collage, video installation and painting to explore our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consumer culture, the artist calmly observes contemporary society with keen artistic intuition from the appropriate distanc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oneer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Hong Hao's artistic exploration is closely tied to the changing value system of the times. His art works can be found in numerous public collection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White Rabbit Gallery, The British Museum,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Hong Kong's global museum of visual culture(M+), etc,.
「万⾥不挑⼀」系列企划
Unparalleled collection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