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住院医生日记2》|精确诊断来自全面分析。

今今乐道·阿乐 品卷一族
2024-12-10


《住院医生日记》系列全部是医生日记,是一线医生们用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大家奉献的宝贵经验。编著者希望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给全国医务工作者带来启发。《住院医生日记》第一部出版之后大受欢迎,所以就有了第二部。第二部书稿是从近4000篇医生日记中精挑细选400多篇编撰(zhuàn)而成,它如实地展现了临床医学的种种故事。我们今天要读的是《住院医生日记2》的上篇。

这些医生,来自不同科室、不同研究领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治疗病人和分析病例,能让大家接受经验与教训,也能从中找到共鸣。这里有急诊医生的临危不乱,有内科医生的思维缜密,如此种种,殊途同归。至关重要的是,医生只有仔细分析、全盘考虑,才能做出最精准的诊断与治疗。 

一、病因里藏着刑事案 

那是2003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急诊科接收了一个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值班的吴医生按照常规,让护士准备好床位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10分钟后,患者被送来了。吴医生初步检查,发现患者有自主呼吸和心跳,看起来情况还不错。但是,认真检查后才发现,患者全身肌肉时有不自主的抽动,而且还有强直性痉挛(jìng luán)。 

难道是缺血缺氧性脑病?吴医生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尽量确定病因,好帮助进一步复苏治疗。 

这个男患者27岁,是本地人。这天早上吃了女朋友买的皮蛋瘦肉粥,大概过了5分钟,就出现了抽搐、口吐粉色泡沫痰的症状。女朋友赶紧叫人,联合朋友一起,用出租车把患者送到了医院。在路上,患者就出现了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从发病到抵达医院共15分钟,从呼吸心跳停止到抵达医院5分钟。还好,急诊科成功进行了初步的心肺复苏。 

入院体检时发现,患者浅度昏迷,面部肌肉、四肢反复痉挛性抽搐(chù)。抽搐时颈部强直,缓解后颈部无抵抗感。心率136次/分,没有病理性心音或杂音,入院后心电图正常。吴医生还追问了患者的女朋友,女友说患者没有器质性疾病史。 

面对复杂的检查结果,吴医生开始仔细地分析病因。难道是癫痫(diān xián)大发作?可是心肌酶学指标异常升高,特别是两种肌钙蛋白的升高,与癫痫大发作的特点不大相符。难道是暴发性心肌炎或者恶性心律失常?可是心肺复苏后还有抽搐,四肢肌张力高等等也不好用心肌炎解释,心电图也没有异常。 

还有一种可能是食物中毒,因为在发病前患者确实吃了东西。可是这里面有两个大问题:一是从进食到发病,时间太短,症状也不太像有机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二是女朋友也一起吃了东西,没有发病。 

忽然,吴医生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而且这正好是他最近在研究的课题:毒性强,起效快,而且心肌酶学指标异常升高,这很可能是毒鼠强的中毒症状。 

毒鼠强中毒的潜伏期为数分钟到半个小时,毒性为氰化物的100倍以上,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癫痫样抽搐发作。毒鼠强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会直接作用于周围神经细胞,使外周各部位骨骼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跟癫痫比较,毒鼠强的特点是中毒者心肌酶学指标明显异常,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会有明显升高。 

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吴医生马上向上级汇报,并且按照度毒鼠强中毒来治疗患者。经过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5个小时后,毒物分析证实,吴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患者的女朋友一口否认了投毒行为,但在警方介入调查下,还是证实就是患者女友因为情感原因投毒。如果不是吴医生仔细的专业判断,患者的生命无法保障不说,犯罪的人也会逍遥法外。

二、令人难忘的头疼 

2007年9月的一天,轮到沈医生去门诊值班。他遇到了一位头疼的病人,这病堪比疑难杂症,让他十分难忘。 

病人是个25岁的男青年,来的时候就一脸痛苦的表情。病人告诉沈医生,自己左侧头痛已经5天了,痛得受不了。来的前一天发作得格外厉害,还有点发烧,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而且他之前来过门诊,按照医生的诊断,口服了尼莫地平等药物,但一点疗效都没有,头反而更痛了。 

头疼得这么厉害,病人就去做了头颅CT,没发现什么异常。沈医生检查了一下,病人体温37.5℃,脉搏、呼吸、血压都正常,颈软无抵抗,病理反射阴性。病人边接受检查边抱怨,自己从来没痛成过这样,现在已经根本痛得睡不着觉了。 

沈医生也没法确定病因,他只能写下“头痛原因待查”的情况,让患者住院治疗。颅内感染,还是偏头痛?沈医生分析来分析去,没法肯定。 

入院以后,病人做了非常详细的检查。腰穿提示脑脊液压力、生化、常规都正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五官科医生给患者检查,也排除了眼、耳、鼻部疾病的可能。检查了这么多项,还是没有具体的结果。于是医生们暂时按照病毒性脑膜炎给予治疗,可止痛效果很差,病人的头痛还是来势汹汹。 

这一下,头痛的不只是病人了,医生们更加一个头两个大。再深入检查,连什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颈椎X光片等都做了,可病人的病因还是没有着落,所有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病人头痛得睡不了觉,医生们也快头疼死了。还好,病人入院后的第3天,指向答案的线索摆在了医生眼前。病人左侧额面部及左侧眼睑(jiǎn)部位出现了红色丘疹,散在分布,成簇状,不融合,有的已经变成水泡,触摸起来疼痛明显。这是带状疱(pào)疹。连同沈医生在内,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了三叉神经的分叉。 

怪不得病人头这么痛,却检查不出问题,因为从源头上来说,病因不在颅内。发现了病因一切都好办了,医生给予病人抗病毒、止痛的一系列处理,保护眼膜,适当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十多天下来,病人的症状明显好转,顺利出院。 

造成头痛的原因很多,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针对性检查,一般都比较容易明确诊断。可这个病人折腾了这么久,做了大量拉网式检查,最后居然是个带状疱疹。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不说,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沈医生想,如果医生能够再仔细一些,耐心地观察病情,是不是解决问题能够更快更好呢? 

小小的头疼,让沈医生明白了谨慎与耐心的重要性。

三、顽固性高血压? 

2007年9月,杨医生收治了一位75岁的退休老师。 

患者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史,这次因为肺部感染入院。肺部感染控制后,患者出现了高血压的情况,血压波动在190/110毫米汞柱左右。医生给开了多种口服降压药并逐渐加量,血压下降还是不明显。 

一到测血压的时候,患者就不停地问血压是多少,有没有降下来。一听说血压还比较高,患者就说自己头晕、难受。患者的老伴更着急,追着医生,一个劲儿地问怎么办、怎么办,血压这么高出问题怎么办。 

杨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仔细地检查,发现没有气促、心悸(jì)、双下肢水肿等,心衰控制还可以,考虑可能是因为糖尿病、肾病或者高血压肾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于是改用微量泵静脉泵入硝普钠。 

果然,患者的血压马上降下来了。可是奇特的是,一旦停用静脉用药而改为口服药,血压就又上升了。杨医生考虑,这里面不排除有精神因素的作用,于是又加用了艾司唑仑(也就是舒乐安定)片。可是,血压还是没有明显下降。再次改用微量泵静脉泵入硝普钠,血压又能控制住。只要停用微量泵,改口服降压药,血压又升高了。 

怎么静脉用药效果很好,一换成口服降压药就没有效呢?杨医生百思不得其解。 

仔细考虑了很久以后,杨医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口服的降压药,患者到底有没有吃呢? 

于是,杨医生赶紧去询问患者的护工,有没有让患者按时服药。护工的回答是:患者的老伴不让护工喂药,都是她亲自喂。杨医生再追问患者的老伴,是否按时按量喂了药,患者的老伴却支支吾吾,不愿意正面回答。杨医生再三追问,她才含含糊糊地说“都吃了”。 

杨医生觉得,自己应该已经找到顽固性高血压的答案了。 

找了患者的子女单独谈话以后,杨医生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原来,患者的老伴以前经常让子女买另一种降压药,长期以来给患者吃的都是那种。老伴觉得这种降压药效果很好,但实际上从没有监测血压。 

这个老伴在退休前也是老师,喜欢自以为是、自己琢磨。她觉得医院治得不好,有转院的念头,所以她就没有给患者吃医院开的药,而让患者吃以前子女买的药。 

真相大白,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杨医生让子女好好监督患者服药。果然,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控制良好,后来顺利出院。 

面对情况复杂的临床,医生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甚至要考虑除了病情和治疗以外的状况。想要对病人有益,必须多考虑一些,考虑全面一些,才能更好地保证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拆书人:阿乐)

《住院医生日记1》|好医生必须是多面手。

《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医生的战争与成长。

《协和医事》|协和成为医学家摇篮的秘密。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