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这回事》|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被人高呼“万岁”的回忆录和小说课。

今今乐道·卓雅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写作这回事》是一本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的人生回忆录。他把这本书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回忆他和写作的点点滴滴;后半部分,是分享阅读、写作的经验和技巧。这位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手把手地教有文学写作志向的青年要准备好哪些写作的装备,怎样“关门写作,开门改稿”。

关于作者

斯蒂芬·金,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斯蒂芬·金声名鹊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其作品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

本书鲜知

学什么?跟着斯蒂芬·金学写作

1997年底,斯蒂芬·金开始创作《写作这回事》这本书,但在1999年6月的一天,他在散步中遭遇车祸,髋部粉碎性骨折,膝盖以下碎得像“一只袜子里装满了小石子”,而这本还没写完的《写作这回事》差点成了斯蒂芬·金的盖棺定论。

在鬼门关转了一遭之后,斯蒂芬·金终于又忍着剧痛,拿起笔,写下了这部穿越生死的著作。2000年,《写作这回事》出版,美国《娱乐周刊》大声欢呼:“Long live the King!”这话一语双关,既是恭祝斯蒂芬·金体健笔健,又是为他的才华振奋高呼。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和写作的渊源、故事,也解读了斯蒂芬·金总结出来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你还会发现

·  斯蒂芬·金最想感谢的一个人是谁;

·  斯蒂芬·金再写作中总结出来的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  为什么说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工作。

一、和写作的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斯蒂芬·金和写作的那些事儿。

斯蒂芬·金和写作发生联系,首先要感谢一个人,就是他的母亲。

大概一年级的时候,斯蒂芬·金患上了链球菌咽喉炎,这本是小毛病,但后来逐渐恶化,不得已,斯蒂芬·金休学了一年。

那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斯蒂芬·金都是在床上渡过的,他读了大概有6吨重的漫画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尝试自己写故事了,而创作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斯蒂芬·金把《战斗的凯西》一字不落地抄在本上,偶尔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加一些自创的描写,比如把“他们在一间房子里安顿下来”改成“他们在一间充满诅咒的房子里安顿下来”。

最后,他把那个连抄带编的故事拿给母亲看,她简直太喜欢了,斯蒂芬·金从来没有在母亲脸上看到过那种神情,母亲问斯蒂芬·金故事是不是自己编的,斯蒂芬·金低着头说是从一本连环画里抄来的,母亲看起来有点失望,她把本子还给斯蒂芬·金,说:“你自己写一个吧,那些《战斗的凯西》之类的漫画书都是垃圾,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自己写一个吧。”

后来,斯蒂芬·金真的自己写了一个故事,他的故事里有四个魔法动物,它们开着一辆破车到处乱跑,还帮助小孩子。它们的头目是只大白兔,开车的就是它。故事有四页纸,斯蒂芬·金用铅笔写得整整齐齐,然后拿给母亲看,母亲停下手里的活,一口气把故事读完了,看得出来她喜欢这个故事,所有好笑的地方她都笑了。

看完之后,她问:“这个不是抄的?”斯蒂芬·金点点头,母亲说:“这故事都能写进书里了”。以前谁也没有说过这样让斯蒂芬·金高兴的话,他又自信地写了三个故事,母亲用每个故事两毛五的价格把这四个故事都买去了。四个故事,两毛五一个,是斯蒂芬·金做写作这行赚到的第一块钱,后来,再赚钱就没那么容易了。

斯蒂芬·金的稿子总被无情地退回来,每次遭到退稿,斯蒂芬·金就会把稿子钉在墙上,到他十四岁的时候,那钉子已经承受不了太多退稿的重量,他只得换一个大钉子,继续写。

十六岁的时候,斯蒂芬·金收到了第一封手写的退稿信,这封信来自《奇幻与科幻》的编辑,他在读了斯蒂芬·金的故事《老虎之夜》之后,在信上写了一句话:“故事不错,不适合我们,但确实不错。你有天分,继续来稿。”这几个字是用钢笔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字尾还拖着大团的墨渍,但就是这几个字,驱散了斯蒂芬·金写作的阴霾。

过了差不多十年,斯蒂芬·金卖出去几本小说之后,又在一堆手稿里发现了《老虎之夜》的稿子,他重新写了这个故事,又重新寄给了《奇幻与科幻》,这一次,他们买了这个故事。斯蒂芬·金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当你取得一点成功之后,杂志就很少对你说“不适合我们”这样的话了。

斯蒂芬·金的第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是《魔女嘉丽》,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斯蒂芬·金最艰难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结婚了,妻子塔碧在甜甜圈店工作,斯蒂芬·金在洗衣店工作,他经常开着一辆别克车往返在家和洗衣店之间,车的传动系统已经有了问题,但他没钱修,而且因为交不起话费,家里也没装电话。

洗衣店的工作让斯蒂芬·金觉得恶心,他每天要往机器里塞进去、拖出来很多衣物,比较好的是旅店的床单,最让人忍不了的是饭店的桌布,那些桌布脏得让人想吐。在饭店,人们一般都会点龙虾,等摆放过龙虾的桌布运到洗衣店的时候,就已经臭气熏天,爬满蛆虫了,当把桌布往洗衣机里放的时候,蛆虫还会顺着胳膊往上爬,好像那些混账东西知道马上就要被煮了。

后来,斯蒂芬·金在学校谋了份英语老师的职位,但工资依然不高。那段时间,斯蒂芬·金把《魔女嘉丽》的手稿寄给了双日出版公司,习惯了被退稿的斯蒂芬·金很快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他照常教书、带孩子、做饭、写小说。一天午后的第一堂课后,学校的传呼器响了,办公室的老师问他在不在,说他太太打来电话找他。

斯蒂芬·金知道家里没电话,每次妻子塔碧都会给两个孩子穿戴整齐才肯带着孩子们去邻居家借电话,这一次塔碧会打来电话,斯蒂芬·金只能想到两个原因,要么是孩子们摔倒摔断了腿,要么就是《魔女嘉丽》卖出去了。

斯蒂芬·金心跳得很快,他接起电话,塔碧在电话那头上气不接下气地念了一份电报:“恭喜,双日正式接受《魔女嘉丽》,预付金2500美元可否?”

那天晚上,斯蒂芬·金和塔碧躺在床上彻夜未眠,塔碧问斯蒂芬·金如果双日成功地卖掉了《魔女嘉丽》的印刷权,他们自己能得多少钱。

斯蒂芬·金说:“马里奥卖《教父》的时候,据说得了四十万美元,我觉得《魔女嘉丽》的价钱远远到不了那么高,我猜能卖个六万美元就很不错了。”最终,《魔女嘉丽》出版了,定价是四十万美元。

后来斯蒂芬·金想起创作《嘉丽》的那段岁月,说:“我太太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塔碧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怀疑的话,她的支持是我生活中难得坦然接受的一份好礼,每当我看到有人把处女作献给妻子的时候,我总会面露微笑,心想:有人了解这感受。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工作,有人相信至关重要。他们不需要发表演讲,通常只要信任就够了。”

二、斯蒂芬·金论写作

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斯蒂芬·金和写作的故事,他的故事远不止此,也远比我们写到的精彩,遗憾的是,今天时间有限,无法给大家一一呈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买一本书读读,相信你会被斯蒂芬·金的智慧和故事感动的。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一起看看斯蒂芬·金在写作中总结出来的技巧和方法。

1、斯蒂芬·金的工具箱

斯蒂芬·金的爷爷是个木匠,爷爷有个工具箱,工具箱有三层,三层都装有精致的小抽屉,里面分门别类地装满了各种做木工要用到的工具。有一次,斯蒂芬·金帮姨夫修一扇坏了的窗户,姨夫拖着巨大的工具箱走到窗户跟前,然后拿起一把螺丝刀把窗户上的八个螺丝都拧下来,把旧的那扇窗户取下来,再把新的装上去。

窗户装好以后,把螺丝刀递给斯蒂芬·金说:“行了,放回去吧。”当时的斯蒂芬·金想不明白,为什么整个过程只用到一个工具,却要费那么大劲把工具箱都搬过去?

这时候,姨夫才说:“我不知道过程中需不需要别的工具,万一到了我发现还需要别的东西呢?最好把工具箱带在手边,不然碰到意料之外的问题,没准备的话很容易气馁。”

这话给了斯蒂芬·金启发,他认为,每个写作的人,也应该有个自己的工具箱。爷爷的工具箱有三层,写作的工具箱也至少得有三层。

最常用的家伙,要放在工具箱的最上层,写作的基本素材是词汇,对于词汇,最关键的就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不要特意去改进它。在斯蒂芬·金看来,写作最糟糕的做法之一就是粉饰词汇,这就好像给宠物穿上晚礼服一样,宠物难受,看宠物的人也难受。如果你想表达的是“约翰停了上大号的工夫”,就绝对不要用“约翰停留得太久,时间足以完成一次排泄行为”。

斯蒂芬·金说,礼仪风纪检査团也许不喜欢“屎”这个词儿,但谁家的孩子也不会跑到妈妈跟前,说妹妹刚刚在浴缸里“排泄”了。他会说的可能是“便便”、或者“噗噗”,但恐怕最可能的,还是直接说“拉屎”。

而要想让你的文字传达出现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就得实话实说。小说是要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人们真实的言行,无论是甜言蜜语还是污言秽语,都是人物表现的索引,重要的不是通过礼仪风纪检查团的考核,而是这些话是不是生动,听起来是不是对劲。

工具箱的第二层要放的是语法,这里的语法当然不是要搞懂上学那会学的所有的句子组成和词语用法,而是要记住几个关键的点。首先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只有两部分,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取任何一个名词和动词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句子,比如岩石爆裂、云漂浮、小明崇拜等。

这些句子简单,却可以为写作提供一个安全网,如果你害怕在一堆非限定性从句、同位语从句、主从复合句等复杂的修辞中迷失的话,就记住“岩石爆裂、云漂浮、小明崇拜”这些词吧,抓住这些简单的词才能在写作中站稳脚跟。

在语法上,斯蒂芬·金强调尽量别用被动语态。因为被动语态会让句子看起来更冗长、更模糊不清、更没有“自信”。

举个例子,“尸体被从厨房搬走,放到了客厅沙发上。”这句话的主语是“尸体”,为什么要拿“尸体”做主语呢?听起来就有点奇怪,斯蒂芬·金真正喜欢的表达是“有人把尸体搬出厨房,摆在客厅的沙发上。”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把读者放在心里,读者是更容易接受主动语态的,因为被动语态会让信息的接收者感到费劲。

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斯蒂芬·金为我们构造的工具箱的第三层,这层里面放的是副词,斯蒂芬·金给我们的建议是“少用副词”。

拿“他用力地关上门”这句话举例,很多人在写作中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但扪心自问,这个“用力地”是不是真得说出来?你可以争辩说这种表达能够反映关门人的心情,但别忘了上下文的关联。

在真正的写作中,在写“他用力地关上门”之前,一定会有足够多铺垫的文字来表达关门之前的事情;在“他用力地关上门”之后,也会有足够多交代情节的语句,这前后的铺垫都能反映出关门人当时的心情,这样来看,那“用力地”是不是就多余了呢?

在写作中,最常用到副词的地方就是在对话界定的时候,也就是用副词修饰“某人说……”的时候,我们用三句话来举个例子:

“把它放下!”他叫道。

他哀求:“把它还给我吧,那是我的。”

“别傻了,阿金尔。”乌特森说。

这三句话里的“叫”、“哀求”和“说”分别是用来界定对话的动词,很多人在写类似的语句的时候,总喜欢加入一些副词,比如:

“把它放下!”他威胁地叫道。

他凄惨地哀求:“把它还给我吧,那是我的。”

“别傻了,阿金尔。”乌特森鄙夷地说。

你会发现,加了副词的句子反而比前三句没有副词的句子在表达上要弱得多,因为语句本身就已经表达出了情绪,再加上副词,只会觉得多余,而且拖长了说话和情景的节奏。

所以,斯蒂芬·金才说:“凡人皆错用副词, 写‘他(或她)说’才是王道。”

2、关门写作,开门改稿

在斯蒂芬·金看来,好的故事至少要写两稿,一稿关起门来写给自己,二稿敞开门来写给读者。第一稿写完时要认清自己的书说的是什么,而第二稿就需要“言之有物”的“物”更加明确。古人常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宋代诗人吕本中也有言,“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清人李沂更是直接说:“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昔人谓‘作诗如食胡桃、宣栗,剥三层皮方有佳味’。作而不改,是食有刺宣栗和青皮胡桃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通过修改和润色,有瑕疵的玉可以变为散发着洁白光泽的美玉,普通的瓦砾可以成为珠宝。以前人们说:“作诗就像吃胡桃和宣栗一样,剥三层味道才更好。”而写作却不改、不润色,就像吃有刺的宣栗和青皮的胡桃一样,难以下咽。

那古人有什么好的改稿方法吗?其实古人修饰诗文,最主要的也就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搁置法,第二种是吟诵法。搁置法说白了就是冷处理,在完稿后暂时搁置,以后的几天内反复修改。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就说:“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

唐彪认为,文章的问题一般写作的时候是不容易发现的,如果当时就能发现,也就不会那么写了。这话很有道理,所有的作者在刚写完文章时,思维还在原稿里,难以自拔,也就很难发现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用“读者”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稿件,才会看得更透彻。据说,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第一句“环滁皆山也”,就是欧阳修冷处理得来的。

而吟诵法,顾名思义就是大声朗读。诗也好、散文也好,写出来就是让人读的,古人在成文之后,总要有声有色地吟诵一番,这样很容易发现文字和语法毛病。

欧阳修为韩琦作的《相州昼锦堂记》,第一稿中有一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后来欧阳修又送去第二稿,韩琦仔细对照了一番,发现二稿只不过加了两个“而”字,变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粗看,并没有多大区别,但读起来就很不一样了,原稿中没有“而”字,读起来就显得太过急促,给人一种有气但气不足的感觉。有了这两个“而”字,节奏就变缓了,读起来沉郁有力,更符合韩琦衣锦还乡的整体氛围。

由此可见,对于写作来说,修改和润色是很重要的,但遗憾的是,我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润色方法大多针对诗歌和散文,那小说和其他文章应该怎么进行修改呢?斯蒂芬·金在书中给出了一个润色的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这个公式的核心就是“删”。

最先可以考虑开刀的,就是各种场景布置。很多时候,读者因为一本书“太闷”就会把它束之高阁,而这种“闷”可能就是作者太沉迷于自己的描述能力,而把推动情节的节奏放缓了造成的。斯蒂芬·金在书中特意强调:“一蔬一饭足以果腹,并不比一顿大餐逊色。”

其次可以考虑删的是背景故事,斯蒂芬·金希望我们记住两点,一是人人都有过去,二是这些过去大半都很无趣。读者更关心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留住正在发生的、或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有趣的部分,过去的部分尽量减少笔墨,把漫长的人生故事留到酒吧里讲吧。

对于修改文稿,斯蒂芬·金也提醒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让自己休息休息,这期间甚至可以写些新东西。需要歇多久因人而异,但斯蒂芬·金认为最短得有六周。如果你在看你的稿子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而不是完全记得的感觉的时候,就差不多了,然后尽可能一口气读完它。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体会到斯蒂芬·金说的“奇异而愉快”的感觉。既能认出这本书属于你,又像是在读别人的作品。如果是这样,就充分说明,时机已到!这会让你更舍得对这部作品下手,因为,要干掉别人的作品总是更容易的,而要删改自己的作品相当困难。

总结

以上就是《写作这回事》的主要内容,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和写作的渊源、故事,也解读了斯蒂芬·金总结出来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本书的结尾,斯蒂芬·金写道:“这本书最好的部分可能就是一张特许证,它告诉你: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写了,你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干杯,再满上。”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266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卓雅)

相关阅读:

《文案发烧》|围绕认知、情感和行动三要素进行文案创作,先模仿再创新。

《我的广告生涯与科学的广告》|“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事”,是广告从业者奉行的根本原则。

《突破: 挖掘情绪触点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最值得信赖的信号,就是客户的情绪触点。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商务文案的写作过程就是逻辑思考的过程。

《小说课》|教你如何三分钟讲好一个故事。

《故事思维》|什么样的故事能打动听者的心。

上次推送:

《重新认识你自己》|行动是当下最直接的表现,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它必定属于现在。

《赢》|读懂这本书,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只有简化自己的生活,才能为你的人生找到焦点。

许晓辉分享:《消费时代的品牌营销策略》3/12&4/12

【行走日本系列】《日本四季》|生活中的日本民俗。

【诺奖文学】《莫失莫忘》:活在正常人之外,又必须为正常人牺牲自己。

战国策·西周卷2|在团队中,有效沟通才能保证团队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调整说明,今天小编非常敬重的一位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因故辞世,特别推出科比自传《曼巴精神》,共同体会激情、目标感、自律三合一的曼巴精神。

今天的同时推送:

《曼巴精神》|总有人要赢,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诺奖文学】《伯格的女儿》(上)|看她们的故事,如同欣赏从春天到秋天的花。

【行走日本系列】《京都如晤》|信札里的京都日常。

战国策·秦卷6|多听内行的建议,要尊重和信任内行,而且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