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狂欢》|科技已成为财富划分的新标准。
核心书摘
《科技的狂欢》阐述了自网络诞生以来,科技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生活:从互联网改变人类行为方式,到电子商务的成熟开启新零售时代;从谷歌开创广告投放新模式,到脸谱网、Ins打开社交新大门;从大数据引发隐私边界反思,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火遍全球;从人工智能便利人类生活,到挤压人类工作机会……
在梳理了科技发展脉络之余,硅谷思想家安德鲁·基恩无情地指出:科技已成为财富划分的新标准。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或被碾压,取决于你对科技的理解与见识。如同作者所说:“伴随着网络的繁盛,愚昧和低品位,个人主义和极权统治也大量涌现。”
关于作者
安德鲁·基恩,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硅谷思考家、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栏作家。著有《网民的狂欢》,曾引起国际轰动,被译为17国语言。安德鲁·基恩对互联网引发的经济、社会、道德、法律等问题的反思,引起世界各国政要的关注。
本书鲜知
学什么?在科技狂欢的时代人们究竟从中收获了什么
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还是被碾压,取决于对科技的理解和运用。这一是一轮科技的嘉年华,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以新为美,以颠覆为尊。但在文津图书奖获得者安德鲁·基恩的研究中,它却是历史的又一轮重复。这个世界没有变得更新鲜。如果把科技革命当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谷歌、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垄断企业就像极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那些跨国企业。
这本书用大量的笔墨分析了这个时代最知名的巨型科技公司的“恶”,而且这些恶,一点也不少于19世纪工业革命中第一批暴富者的恶。安德鲁·基恩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科技狂欢对于这个世界收获的是不是幸福,互联网不是答案,至少现在不是。
你还会发现
· 数字时代的挑战;
· 互联网的起点与流行;
· 人工智能的威胁。
一、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
1、互联网的货币化
网络发明之初,可以说是厌弃资本的。互联网在战争中举全国之力被研发出来,目的是方便信息传递,战胜敌人,保卫国家;战后则主要用来服务于学术交流,所以说互联网的初衷就是无私奉献。
万维网的发明者伯纳斯·李甚至强调,他所发明的万维网和浏览器,仅用作学术交流,不能靠收费来获取利益。
“曼哈顿计划”的组织和领导者,被科学界称为“信息时代的教父”的范内瓦·布什在他那篇著名的论文《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中(这篇论文发表于1945年,范内瓦在论文中提出的诸多理论准确预测了二战后到现在数十年计算机的发展,后来的计算机领域先驱们大都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我们熟悉的鼠标、超文本等计算机技术的创造也都是基于这篇论文),表达了一种更纯粹的对科技的乐观态度,他甚至认为网络是救世的解药,是能让一切更好的终极答案。
然而从1991年第一个网站(万维网)上线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互联网的发展似乎和初代计算机科学家设想的并不一样,技术越来越先进,服务却越来越昂贵。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为每个人量身定做资讯内容,然而生活不仅没有更方便,反而还有点让人糟心。
APP出现了杀熟现象,当你多次购买某种商品时,看到的售价可能会比首次搜索这个商品的人贵上许多。而杀熟现象也不是某几个无良商家的伎俩,而是互联网公司普遍在用的营销策略,近期的热播剧《庆余年》的额外收费事件,就是互联网商业的典型缩影,有人为了追剧在视频平台充了VIP,本以为可以愉快追剧了,但万万没想到,拥有版权的视频平台竟然同时推出了“V-VIP”服务,会员只要再付50元,就可以提前看6集电视剧。
那互联网是如何从厌弃资本的属性,变成了资本的帮凶的呢?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 20 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网络还没有投入商用,一直是大学或政府研究部门的科研成果,仅限学术研究和政府部门使用。但随着互联网逐渐被世界认识,它的商业能力也逐渐凸显出来。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发展起来后,美国政府就关闭了免费的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把互联网主干的运营权交给了商业互联网服务商。
当互联网从免费的学术交流,变成了资本的手段,互联网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这还仅仅是互联网本身的转变,真正让技术和资本结合的,是“网景”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的合作。
马克·安德森是互联网时代第一个通过自身技术能力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在和吉姆·克拉克合作之前,马克·安德森是美国计算机安全协会的一名兼职技术员,工资只有每小时6.85美元。
在兼职期间,安德森发现万维网的发明者伯纳斯·李的网络浏览器对不会编程的人来说非常难操作,因为伯纳斯·李的浏览器,其实就是一个编程界面,对没学过编程的普通人来说,就像天书一样难懂。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名叫“马赛克”(Mosaic)的图形化浏览器,马赛克浏览器摆脱了编程界面,它用各种图形代替功能键,也不需要使用者有编程基础,所以马赛克浏览器一经推出就大受追捧。
从此互联网走下学术神坛,让普通人也能方便使用。1993年,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全美国的网站数量也只有50个,但在马赛克浏览器发布一年后,网站数量就增加到了1万个。
吉姆·克拉克可以说是资本的代表。1994年4月,吉姆·克拉克出资 300 万美元,由马克·安德森提供技术支持,俩人联合创办了网景公司。
之后,吉姆·克拉克还投资创办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其中许多公司后来都成了互联网巨头,比如著名的SGI、Netscape、Healtheom等,因此,吉姆·克拉克也被称为“互联网点金者”。吉姆·克拉克在自传中说:“让公社去死吧,网络就是生意。”
在当时,使用网景公司的浏览器服务是要付费的,但是人们对互联网的热情仍然让网景公司在成立仅仅18个月就成功上市,吉姆·克拉克最初投资的300万美元变成了6.33亿美元,马克·安德森也从IPO中获得了5800万美元,成为互联网第一代年轻大亨。
看到网景公司的成功后,许多青年才俊都想复制安德森的传奇,在互联网世界里捞上一把。从那时开始,互联网就已经被货币化了。
2、“赢者通吃”法则
在“网景”之后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是亚马逊。亚马逊主打一站式购物、可追踪物流,让人们体验到网上购物的便捷。但作者基恩认为,它的本质其实并没有表象那么美好,因为亚马逊代表的是“赢者通吃”法则。
作为平台,亚马逊会从网站的每一笔交易中获利,说是收保护费也不为过。不仅如此,亚马逊还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压榨供货商。刚开始,人们都觉得亚马逊是图书产品的最佳销售渠道,但随着公众的认可和依赖,亚马逊推出了“小羚羊项目”,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对员工说:“亚马逊要像猎豹追羚羊一样靠近小出版商。”
换句话说,他们想消灭所有不同意亚马逊定价和支付要求的小出版商,强制小出版商接受更低利润、甚至是毫无利润的定价。
而放眼我们国内,这样大平台欺压小货商的例子也不少。2019年11月,微波炉厂商格兰仕把天猫告上了法庭,起因就是格兰仕在入驻天猫后,又开始接触拼多多,强势的天猫要求格兰仕必须在两个平台里二选一,而格兰仕没有及时做出回应,于是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在天猫上,就无法通过关键词搜索到格兰仕的任何产品了。
互联网创立之初,人们以为互联网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人人都会变得富有,但实际上,互联网带来的是更极端的两极分化,也就是互联网寡头和普通人的两极化。
就拿追剧来说,一开始人们选择上视频网站追剧而不是看电视,是因为网上资源多而且还没有广告,但现在追剧得先购买网站APP的会员,不然其他地方还真看不到。
在买了免广告的会员后,还要享受会员定制版广告,如果是遇到热播剧,你还得追加“投资”,每看一集再多付几块钱,所以你发现了吗?普通人根本没有选择,想追热剧,想在被别人剧透前获得第一手的观影体验,你就只能被动接受付费的规则。
实际上,只有互联网寡头才有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让用户付费的方式、付费的额度,甚至是让用户付费的时间,而普通人就只能接受寡头提供的选项。我们好像已经被吃定了。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任何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会经历“赢者通吃”这个阶段。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镜子,在刚刚被发现和发明出来的时候,都有过“赢家通吃”的局面。
1600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和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结婚的时候,欧洲各国纷纷派特使到法国进献奇珍异宝,当时,威尼斯共和国国王赠送的礼物最受新娘青睐,这个礼物是一面镶嵌在奢华镜框里的、只有书籍大小的玻璃镜子,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么一面小镜子在当时可是价值连城,折算下来,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欧元。
为什么一面镜子会那么贵呢?这就和今天我们要讲的“赢家通吃”法则有关系了。
历史上第一面玻璃镜子大约是在1507年被威尼斯人发明出来的。聪明的威尼斯人把锡和水银的合金涂抹在镜子背面,从而制造出了第一面镜子。这在当时可是个新鲜玩意,而且制造工艺除了威尼斯人,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还都没有发现。于是威尼斯人打算垄断制造镜子的技术,把制造方法当成最高机密。
按照当时威尼斯的法律,不管是谁,只要把制造玻璃镜子的秘密泄露出去,就会被判处死刑,政府为了垄断这项技术,还下令把所有的镜子工厂都搬到一个叫穆拉诺的孤岛上,派了军队在四周设岗放哨,不准任何闲杂人等进出。
这样一来,“赢家通吃”的局面就形成了,世界上除了威尼斯,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制造出精美的镜子,于是镜子的价格飞涨。但即使是这样,王公贵族们依然争相购买。据说,钟爱奢侈品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还因为买威尼斯镜子一度使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后来,驻威尼斯的法国大使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密信,信中命令他想尽一切办法收买几个威尼斯的镜子技师,偷运到法国去。法国大使费尽心机,总算完成使命。1666年,法国在诺曼底建了第一个镜子工厂,从此,威尼斯对镜子工业长达150多年的垄断才总算结束了。
镜子技术的困境其实和互联网的困境一样,真正的技术其实都掌握在个别寡头手里,他们才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网上的一则广告多贵、一面镜子能飙到多高的价格,基本都是那些寡头说了算,“赢者通吃”可以说是每一项技术都会经历的过程。
二、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
以上我们讲了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讲讲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
1、为新特权阶级服务的新封建社会
在社交软件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人都争相在软件上展示生活、发表看法。有人预测,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第二次文艺复兴,即使赶不上文艺复兴,至少也能实现文化平等。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美好,作者基恩在书中指出,社交软件带来的,是一种“新封建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拥有关注就是拥有权力的特权阶级。特权阶级享有发声权力,而普通人要想让别人听见自己的声音难如登天,赢者通吃的法则再次应验。网络内容越丰富,少数热门内容取得的成功越大,其他内容就越会默默无闻。
微博常常因为明星恋爱、分手、官宣、产子的新闻被挤得崩溃,但屠呦呦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袁隆平的水稻试验田又创亩产新纪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复飞等等,这些真正重大的、能造福后世的新闻,却很少有人问津。
2、社交的繁荣和群体性孤独
过去,文化代表着节制和谦逊,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幻觉中。据易中天回忆,第一期的《百家讲坛》是央视编辑三顾茅庐、费尽唇舌求了无数人才请到他的,因为之前找的其他教授都觉得上电视台录节目是不务正业,不利于学术研究,人人都退避三舍。
放到今天呢?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曝光率,是流量,于是,网红店铺、网红教授、网红景观纷纷涌现,“网红”两个字俨然已经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成为网红之后,就更好了吗?好像也没有,很多人还为此焦虑起来了。因为网络上的东西和内容并不真实,每天在互联网上说要支持你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在网络上耗费的精力越多,就越会感到孤独。
总结
以上就是《科技的狂欢》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这本书中,作者基恩认为,一场狂欢之后,需要的是彻底的反思。互联网并没有让社会更平等,反而是加剧了这种不平等;互联网的经济秩序也和旧日并无差别,工作机会和社会繁荣没有随之而来,互联网被亚马逊、谷歌等寡头垄断,科技已经成为财富划分的新标准。
其实这是一本引发我们对科技冷静思考的书,它最大的意义也是引导我们能够意识到这场科技的狂欢,至于“如何做”的问题,其实书中并没有过多地提起,但明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读的新书《治愈未来》,将会给出一些应对“数字危机”的建议和方法,如果你感兴趣,明天来和我们共读吧。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276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张萌萌)
《赤裸裸的统计学》|为你彻底揭开了统计学、大数据和数字的“神秘面纱”。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