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哪里?

今今乐道·越读者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娜塔莎之舞》从俄罗斯文化的起源讲起,详细解读了欧化和本土的俄罗斯文明有着怎样的交集和分裂,以及俄罗斯文化演变的过程中,那些伟大的作家、诗人和画家都有哪些过人之处,帮助你理清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与内涵。书中指出,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在于,相互矛盾、对立和冲突的文化现象可以并行不悖。


适合谁读

· 进取者

· 对俄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

· 想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历程的人

关于作者

奥兰多•费吉斯,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费吉斯教授毕生致力于沙俄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著有《俄国农民与内战》、《俄国革命解说》、《耳语者》、《人民的悲剧》、《古拉格之恋》等多部作品,是当今英语世界俄罗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获沃尔夫森奖、NCR图书奖,并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等,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

学什么?了解独特的俄罗斯文化

你是否了解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历史?你是否读过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你是否又了解俄罗斯的文学巨匠?你又是否知道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有什么紧密的联系?

《娜塔莎之舞》是一本辉煌炫丽的俄罗斯文化长卷,梳理了俄罗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探索了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以及“文明”和“本土”之间的对抗,揭示了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你还会发现

· 俄罗斯的教堂艺术;

· 为了促进学习西欧文化,俄罗斯采取了那些强硬措施;

· 哪段时间是俄罗斯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

一、萌芽:俄罗斯文化的最早起源

文化作为与人类共同进化的产物,是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我们今天要说的俄罗斯文化,是世界诸多文明中起步较晚的一个,9至17世纪,属于它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化被称为中世纪时期,属于拜占庭文化与蒙古文化的混合体。

据史料记载,公元882年,瓦良格人奥列格征服基辅,并把统一的国家中心转移到这里,基辅罗斯诞生了。基辅罗斯是古代俄罗斯最早的封建国家,在这个国家中,大公、王公构成了统治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构成了被统治阶级。

到了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把东正教定为国教,同时也接受了作为东正教载体的拜占庭文化,史称“罗斯受洗”。

咱们以前读《罗马人的故事》时讲过,拜占庭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当时的基督教分为东西两派,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自称“正教”,意思是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因为地处东方,所以又叫“东正教”。“罗斯受洗”这个事件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俄罗斯开始走上文明之路。

在那之前,俄罗斯在欧洲人眼中,是个没有文明的异类蛮族,直到加入东正教后,俄罗斯才算是加入了欧洲文化的大家庭。举个例子来说,9世纪以前,俄罗斯人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唯一的精神产品就是口头文学,而口头诗歌是流传最广泛的样式。其中以《壮士歌》最为著名,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当时基辅罗斯的大公和一些战斗英雄的歌颂。

接受了基督教以后,基辅罗斯有了统一的文字,还开始发展教育。比如说,10世纪的时候,俄罗斯人用基里尔字母,也就是古俄语,来书写宗教书籍。又由于宗教发展的需要,贵族和神职人员必须得识字,当时基辅罗斯就在索菲亚大教堂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大型图书馆,又在诺夫哥罗德为神职人员的子弟,设立了一所可容纳300人的学校。

俄罗斯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到11世纪的时候,基辅罗斯的文化水平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当时西欧国家的平均水准。

除了文字和教育的影响,对基辅罗斯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教堂艺术了。教堂艺术是集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而且教堂的用途和功能非常广泛,不仅用于宗教仪式,也常常用于接待外国使者或者举行市民大会。

可以说,伴随着拜占庭文化的传入,俄罗斯进入了欧洲文化体系,俄罗斯的文化也开始了全面的发展。从拜占庭传入俄罗斯的不仅有艺术、文学、教育等表层文化领域,还有涉及到社会深层次文化领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的文化史,在接受东正教240年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就是东方蒙古的入侵。

122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窝阔台当上了蒙古大汗,如同他的先辈一样,他决定为蒙古继续开疆拓土。公元1236年,窝阔台派术赤[zhú chì] 之子拔都,统帅15万大军,出征伏尔加河,由此吹响了拔都西征俄罗斯的号角。

先锋官速不台是拔都麾下的一员大将。他出奇兵攻下了俄罗斯的不里阿耳城,并于冬天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接着蒙古军队就像冬天的寒风一般,横扫了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和卡卢加,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占领了北俄罗斯公国。

1238年3月,在伏尔加河支流附近的茨纳河之战,蒙古大军摧毁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二世率领的俄罗斯军队,大公战死。到了1239年初,拔都大军拿下俄罗斯十余个城市,向基辅公国首都诺夫哥罗德前进,并最终在1240年冬打败了基辅公国。

从公元1240年到公元1480年,蒙古这个游牧帝国对俄罗斯的统治恰好也是240年。这一时期,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走向,也改变了它的文化取向。

东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让俄罗斯文化不再是单一的、东正教的西方文化,而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综合体。东方文化的渗透包括很多种形式,比如,制度渗透,蒙古式专制的渗入,强化了原来的拜占庭专制制度,让俄罗斯的统治同时具有了欧亚两种专制形式的特点。

这一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的东方化,还包括了驿站制度、户籍制度、赋税制度、军事制度、行政组织制度以及思维观念的东方化等等。

另外,语言和生活习俗的渗透,让大量的蒙古语言渗入俄罗斯语言中,比如,俄语中的钱、税、海关、公家、驿站等词都是来自蒙语。俄罗斯人也开始穿上了蒙古人的靴子、长袍、圆帽,在生活上开始大量采用蒙古人的习俗。

所以说,蒙古统治在文化上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切断了俄罗斯与拜占庭的文化联系,俄罗斯的文化开始转向东方。从此,俄罗斯文化不仅具有基督教欧洲的特征,也具有亚洲文化的特征。

二、洗礼:俄罗斯文化的欧化运动

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段时间,是俄罗斯文化的近代时期。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全面的欧化,因为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开始了著名的彼得一世改革。

1682年,彼得一世即位后,大力推行西方化改革,引进西方先进的启蒙思想和科学文化。这场改革是俄罗斯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开始,其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俄罗斯,并在生产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俄罗斯。

举个例子来说,彼得一世效仿西方建立了现代化的海军,并在1701年在莫斯科开办了航海学校。俄罗斯科学院、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后来彼得一世还主持建立了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发展从此向欧洲看齐。

与此同时,俄罗斯上层创造了较为自由开放的学术研究环境,一大批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知名学者来到俄罗斯,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比如,英国学者安德烈·福尔瓦尔松、航海学家斯杰凡·格文和理查德·格雷斯都曾在莫斯科航海学校任教。

借此东风,又有一大批俄罗斯文艺界人士到欧洲去留学访问。比如,俄罗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特列季亚科夫斯基就被送到巴黎大学,第一批世俗画画家安德烈·马特维耶夫和米哈伊尔·阿夫拉莫夫则在法国和荷兰学习。

而且俄罗斯的报刊、杂志等出版业也异常活跃起来,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就出版了俄罗斯第一张印刷报纸——《新闻报》。

不仅如此,彼得为了促进俄罗斯学习西欧文化,还在生活习惯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措施。比如,彼得对俄国男人留长胡须很不满意,曾亲自动手把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大胡子给剪掉了。他还明文规定:剪掉胡子是全国居民的应尽义务。然而,这项规定受到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反对。

后来,彼得发现这一条实行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就修改条令,你想留胡子也行,但是必须要缴纳大量费用,并且还发给“交费留须”的人一个铜牌作为收据。留胡子的人,只要把这块铜牌挂在脖子上,就可以免于处罚。

不仅如此,彼得还进一步禁止制作、出售俄式服装,强力推广欧洲新式服装。很快,呢绒、丝绸坎肩、花缎子上衣、法式男装就在俄罗斯各大城市流行起来。

可以说,彼得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现代科学,对俄罗斯实行了全面彻底的西欧化改革,从而让17到19世纪的俄罗斯文化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让俄罗斯开始以一个军事和文化巨人的姿态,屹立在欧亚大陆之上。有学者称,彼得一世的文化改革是可以与“罗斯受洗”相比的历史事件。

但是,彼得的文化改革虽然对俄罗斯的经济、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彼得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把俄罗斯改造成西方国家,他只是想通过“西化”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而且,彼得一世是用东方的手段让俄国“西化”的,也就是说,彼得改革的结果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产生了一个矛盾的后果:一方面是上层贵族政治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欧化,另一方面是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处境进一步恶化。

这一结果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让俄罗斯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它拉大了俄罗斯社会上、下层之间的差距,也深化了俄罗斯上、下层之间的鸿沟。彼得的“西化”运动,还为俄罗斯国内斯拉夫派和西方派争论埋下了伏笔。

彼得一世去世之后,他的继任者,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我们以前读过一本书,叫《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书中讲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沙俄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称号的女皇,她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不亚于彼得大帝。

叶卡捷琳娜沿袭了彼得的做法,让俄罗斯社会更加迅速地接受西方文化。但是这种接受不是先前那样重器物、技术等物质层面,而是从西方文化的精神层面深入发掘其精髓为俄罗斯所用。

18 世纪的西方是思想启蒙的时代,思想家们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俄罗斯统治者与上层知识分子,是启蒙运动的热情支持者,叶卡捷琳娜女皇非常崇拜启蒙运动领袖,大文豪伏尔泰,她以伏尔泰的信徒自居,并且说:“我的行为方式与思辨能力均为研读伏尔泰著作的结果”。

总之,17世纪末到19 世纪初,俄罗斯走在了全面西化的道路上,俄罗斯上层统治者更注重学习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探究欧洲文化的内部精髓并理性思考俄罗斯文化的优劣。全面的欧化改革并没能引发俄罗斯社会的急速西方化,反倒引起了某种程度的文化裂变。

主要表现为接受西方文化的统治者和上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在文化上的疏离,而且“文明”和“本土”的争论在19世纪开始愈演愈烈,成为影响俄罗斯文化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三、辉煌:俄罗斯文化的文艺复兴

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这段时间,是俄罗斯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在这短短几十年中,俄罗斯文化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天才人物,比如: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柴可夫斯基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巨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与这些巨人同时涌现的,是一大批思想巨著、艺术精品和科学发明,比如《战争与和平》、《死魂灵》、《罪与罚》、《万尼亚舅舅》等等,这段时期堪称是俄罗斯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还经历了许多动荡与变故。1812年拿破仑大举入侵俄罗斯,俄国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战争中,冲在最前线的是农奴而非贵族,这让一大批中层军官的思想开始产生动摇。

卫国战争胜利后,1825年12月14日,爆发了由中下级军官和农奴组织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这之后,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强了对思想的管控,俄罗斯思想界陷入空前沉寂与反思时期。

到了19 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确立,俄罗斯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到这场工业革命之中,资本主义在俄罗斯开始缓慢发展。

1861 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可以说,1861年农奴制度废除,这一解放运动不仅解放了农奴,更加解放了俄罗斯文化,这段时间俄罗斯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社会良知的俄罗斯知识分子阶层最终形成了,他们开始在文化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中国人都熟悉的世界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急速发展,让阶级矛盾也急速激化。历史的进程,动摇了俄罗斯人的旧有思想观念,也促使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托尔斯泰开始抛开上层贵族的传统观念,转移到了农民立场上来,成为了农民阶级的代言人。

处于世界观转型期的托尔斯泰,不赞成纯艺术派的观点,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他还曾和纯艺术派的代表人物屠格涅夫辩论,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通过自己的笔从道德教育的途径,来改善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人们之间的关系。

对西方文化日渐失望的托尔斯泰,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他开始着手研究中国的古典哲学和民间创作,尤其关注中国古代先贤们的伦理思想。托尔斯泰坚持的三条伦理原则: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全人类普遍的爱,其源头都是出自中国古代思想。

其实,俄罗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53年,也就是清顺治十年时,当时沙皇政府首次派贵族巴伊科夫出使中国。到了康熙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75年,俄罗斯又派外交官斯帕法里率领使团到北京,并且受到了康熙的隆重招待。所以,托尔斯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并非无源之水。

比如说,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就是从老子的《道德经》里得到的启发。从1871年开始,托尔斯泰就开始大量阅读和研究中国的老庄、孔孟之道,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他还与人合作翻译过《道德经》,尤其对老子学说中的“无为”思想非常欣赏。

老子以水比喻放弃暴力,如《道德经》第八章就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表面上看着很“弱”、“不争”,但它“利万物”,这是水的特性。

实际上,水的本质是强大的,洪水所到之处那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所以水是最有力的。对老子思想心领神会的托尔斯泰,在1884年3月的一篇日记里还谈到,应该像水一样以“不争”的方式去抗恶。

除此之外,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俄罗斯哲学等等都达到了世界学术领域的高峰。比如世界级文豪、伟大的安东·契诃夫,其作品就已经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主题触及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思想的丰富深刻,艺术上叙事与抒情的有机结合,总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契诃夫的代表作《套中人》,揭示了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保守势力的猖獗和虚弱;《醋栗》批判了蜷缩在个人庸俗中的无聊与猥琐。

这一时期俄罗斯思想界更为突出的表现,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争,这也是俄罗斯形成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开始。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始,有关俄罗斯文化归属之争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而西方派对欧洲文化的痴迷与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批判,更加深了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对俄罗斯文化归属的深入思考和争论。

总之,俄罗斯的这场“文艺复兴”运动,为俄罗斯从封建阶段,越过资本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文化基础,也为一场酝酿已久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剧变:俄罗斯文化的新旧错位

时间进入20世纪,俄国进入了苏维埃时期。苏联时期的俄国文化,以鲜明的政治倾向为主要特征。

这个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以西方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的一次“西化”运动。但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西化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西化,这时期的俄罗斯,在思想上追求绝对的统一,在经济上追求绝对的平均,并且以共产主义为目标。

在苏维埃时期,新旧文化发生了剧烈的错位,所以在文化变革上也发生了剧烈的斗争,让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剧烈的起伏状态。

比如,在斯大林时期,国家实行的是铁腕政治,文化领域也同样受到了影响,苏联的科学、文艺都要求必须尽力贴近党和国家的政策。直到赫鲁晓夫当政后,苏联才出现了一系列的“解冻”。

比如,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描写强制劳动营的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正式出版,就是“解冻”文学的标志之一。这一时期,普遍的恐惧情绪逐渐被克服了,健康的精神文化氛围又回来了。

政府开始允许出版过去搁置的作品。比如,鲍·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6年完稿,这部小说记述了十月革命前后没落贵族的后代,原沙皇军队服役的医生日瓦戈医生的命运。当时莫斯科文学主流杂志《新世界》拒绝刊登,作者还被批判为“用诽谤的笔调来写十月革命”。

1957年,这部小说在意大利出版并引起国际文坛的轰动,作者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解冻”之后,这部小说顺利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帕斯捷尔纳克也被恢复了名誉。

同样的,一些流亡作家的作品也重新被评估了。比如说流亡海外的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卢津辩护词》,描写了一位俄国象棋手的悲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映射斯大林政府。“解冻”后,也得以在苏联国内介绍给普通大众。

总之,1917年的十月革命让俄国文化进入了苏维埃文化的发展时期, 也就是俄罗斯社会主义文化时期。十月革命不仅诞生了苏维埃政权, 同时也诞生了崭新的苏维埃文化。

40年代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也提高了俄罗斯文化的国际地位。当时的苏联被称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争相学习苏联,所以苏维埃文化, 不仅对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甚至对西方和第三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十月革命胜利开始,苏维埃文化同时被融入人类精神文化之中, 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尤其是卫国战争时期产生的一些文学家及其优秀作品,为人类文化史留下了不朽的名篇。

总结

正如20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中写的: “他们不可能处在精神生活的中间、文化的中间,他们的精神意向在于终极和极端。这是两个极——正极和负极,表示同一个终极的意向。”

的确,俄罗斯文化以其“双重性”著称于世,俄罗斯文化从本质上而言是“矛盾”的,其中常常是矛盾双方并存。而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就在于,相互矛盾、对立和冲突的文化现象可以并行不悖。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这本600页的大部头,为我们详细梳理了俄罗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从9世纪的萌芽经过17世纪的洗礼,到19世纪的辉煌,再到20世纪的苏维埃文化。

虽然作者的笔法和文化底蕴已经堪称惊艳,但是,俄罗斯这个欧亚巨人的历史和文化实在太过宏大深广,远不是这样一本书就可以尽述的,而我们的解读就更显浮光掠影,所以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书友,不妨把这本书买来精读。

别的不说,就是这本书中为我们罗列的俄罗斯历史上的那些文学巨匠,比如,契诃夫、果戈理、蒲宁、屠格涅夫、别雷、茨维塔耶娃、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索尔仁尼琴……等等,以及他们的经典名作,就完全可以填满一整面墙的书架,所以有人评论说,“《娜塔莎之舞》给读者提供的,是一条线索、一个角度、一种解释,使读者得以从一个全景的角度来理解这些孤立的文学经典,并透过文字的迷障去认识这些孤寂的伟大灵魂。”

当读过这本《娜塔莎之舞》之后,你再重读那些曾经读过的名著,比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戈医生》、《群魔》……可能你会对它们产生全新的理解。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414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越读者)

《娜塔莎之舞》金句: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基因,和它的战斗基因一样强大。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这本充满戏剧性且辉煌绚丽的文化长卷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了解俄罗斯文化。


相关书籍:

《断臂上的花朵》|为什么说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罗马人的故事》13/15:最后一搏|会利用并引导民意,才是绝顶的政治家。

《罗马人的故事》第4/15集:恺撒时代(上)|恺撒告诉你什么叫大器晚成。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蒙古征服客观上造就了欧亚世界的方方面面的融汇与交流。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放下过去的恩怨,真的能轻装前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