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为什么艺术家擅长用右脑思考?
核心书摘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一本教我们基础绘画技能并激发大脑创造和想象潜能的书。本书先是带我们探索了绘画的秘密,告诉我们绘画是人类独有的感知技能,优秀的画家在绘画时往往运用的是右脑模式。作者之所以告诉我们这个秘密,并不是想让外界去了解绘画,而是想帮助更多的人去理解艺术思维并开启右脑潜力。书中详细的说明了训练右脑模式的方法,也告知我们如何借鉴艺术家的思考模式去提高创造力。如果你想开拓思维模式,激发大脑的潜意识和创造力,那《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于作者
贝蒂·艾德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她最初对于绘画的贡献及她的作品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赞扬,曾受到《洛杉矶时报》、《西雅图时报》、《读者文摘》、《时代》杂志等深度报道。
本书鲜知
学什么?学会用艺术思维开启大脑潜力
中秋前夕,很多人在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看到马云穿着皮夹克,梳着脏辫,拿着电吉他演唱《怒放的生命》,本以为这位成功的企业家会以演讲的方式告别他的阿里巴巴,没想到最终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是一个“放荡不羁”的马云。他在最后一刻都在向我们展示他的“独特”、他的“创造力”以及他的“思想”。
马云的成功绝非偶然,也并非只是靠努力和聪明的头脑,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艺术思维和对市场的“敏锐度”,所以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产品特殊,更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这一切皆要感谢他的“右脑”,也就是往往被常人忽视的“大脑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才是打破常规突出重围的工具。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告诉我们如何借鉴艺术家的思考模式,帮助人们用艺术的方式开启大脑的潜意识。艺术家想要创造出新的“艺术品”,就会从很多的角度去创造艺术,让自己的作品“独特”,从而变得有价值。创业也是一样的,除了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还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优秀的画家习惯运用右脑模式;
· 为什么临摹颠倒的画可以开拓人类的潜意识;
· 为什么艺术家看事物的角度更加广阔。
一、绘画的秘密
首先,我们来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绘画的秘密。
1.绘画是人类独有的感知技能
关于绘画的第一个秘密我们要讲的是绘画是人类独有的感知技能。
科学家们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曾经针对人脑的视觉感知能力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准备了6对母子的单人照,一共12张照片,然后邀请40位实验对象将母亲和孩子的照片进行配对。
其实这个任务相当复杂,因为人脸的相似度很高,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两个耳朵,大小、形状也很类似,即使是人工智能,很多时候都很难进行人脸识别。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40位实验对象都顺利地把6对母子的照片匹配起来了。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类天生具有强大的视觉感知能力,只是我们不是专业的画家,平时很少注意这一点而已。
那么这种视觉感知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吗?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科学家特意训练猴子和大象学习绘画,结果发现,虽然这两种动物也可以画画,但它们画不出自己感知的内容,它们只会模仿。所以绘画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感知技能。
2.优秀的画家在绘画时用的是右脑模式
绘画的第二个秘密我们要说的是,优秀的画家在绘画时用的是右脑模式。
作者贝蒂·艾德华曾经在美国洛杉矶的维尼斯高中教了几年素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即使她非常用心去教学生,学生也的确都在努力地学,但总有些学生学不会素描。
更让她想不通的是,有的学生很长时间学不会素描,但在有一天突然就像佛家讲的“顿悟”一样学会了,当贝蒂问他们怎么做到的时候,学生除了说“感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了”之外,别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至于怎么个不同法,没一个人能描述得出来。那时候贝蒂就想,难道绘画真的靠天赋吗?这中间没有一点可言传的技巧吗?贝蒂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但始终不得其解。
直到1968年,美国的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贝瑞博士发布了对人类大脑功能的最新研究,贝蒂的谜团终于解开了。罗杰·斯贝瑞指出,人类大脑拥有双重思维模式。
一种是注重语言表达、分析和逻辑性的左脑思维,另一种是注重形象感知和刺激性的右脑思维,而且左右脑之间并不存在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为此,罗杰·斯贝瑞博士提出了大脑的“偏侧性”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后来,又有很多科学家经过研究验证了罗杰·斯贝瑞的理论。比如,人类学家汤姆斯·格莱德温就发现,欧洲水手和特鲁克(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水手在太平洋上驾驶船只时所用的思维模式就非常不同。
欧洲水手在启航之前会定好方向、经度、纬度,并详细计划每一个到达地点的预计时间和线路。这就是左脑思维。而特鲁克的土著水手在航海前不做任何计划,也不需要指南针、六分仪、地图等任何航海工具,他们只会在航海中根据太阳和风向来判断船只的行驶方向。这就是典型的右脑模式。
艺术家在绘画时是像特鲁克的水手一样在进行右脑思考,所以他们很难说出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如何观察的。
而大脑的左右脑组织结构最外在、最明显的标记就是用手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右脑控制左手,左脑控制右手,也就是左撇子的人更擅长右脑思维。我们熟悉的很多艺术家、发明家就都是左撇子,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在我国古代,一直对左撇子很不友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以“右”为尊,古代官员如果被贬也是叫“左迁”,而不是“右迁”;在朝堂上,也是右丞相的地位要比左丞相的地位高;在寻常百姓家,左撇子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病。因为整个社会都比较忌讳左撇子,所以我国史料对这一块的记载也几乎是空白的。不过,我们仍能从史料中找到一些被迫成为左撇子的人,比如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高凤翰就是其中一个。
高凤翰是个少年天才,天资聪慧,19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中了秀才,但他的好运也在考上秀才之后就差不多到头了。第二年,高凤翰去济南参加乡试,没中,后来又两次赴考,全部落榜。
直到雍正五年(1727年),44岁的高凤翰才受到胶州知州黄之瑞的推荐,以画家的身份参加了“贤良方正科”的特别考试,考取了一等,之后才有机会得了一个“修职郎”的八品小官,被派到安徽歙[shè]县任县丞。
但得官容易,为官不易,才当上县丞没多久,高凤翰就在官场派系斗争中,受诬入狱,经历一番磨难,好不容易才沉冤得雪,这一折腾,把高凤翰当官的兴趣都折腾没了,于是他干脆辞官,到扬州以卖字画为生了。
但高凤翰的不幸并没有因为他远离仕途就结束,正当高凤翰准备靠书画开启一种新生活的时候,他的右手突然患了麻痹症,不能再作画,这让高凤翰备受打击,官没了,右手又不能动了,但人总得活、总得有来钱的道儿吧,所以高凤翰没办法只能尝试用左手写书法。
尽管是同一个大脑支配的,但左手却不像右手那么听使唤,写出来的字,也和高凤翰原来的字大相径庭,甚至大有桀骜不驯之势,但就是这种不驯服的笔触,让高凤翰发现了一个新天地,这不正是他一直苦苦追求而不得的天趣和老辣吗?平时,右手太听话、太理性,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没想到最后却是左手成就了高凤翰。
后来,高凤翰用左手写下了草书《窗夜·纸帐生虚白》,风格有了质的飞跃,连高凤翰自己都不相信这是出自他之手,所以落款的时候,他还特意加了“左手”二字。无奈的左手书画为高凤翰打开了一个艺术的新天地,他的书画作品因“巧拙互见、纯朴天真”,并带着几分稚气的墨趣而大受欢迎,他也因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由此可见,善用左撇子的右脑模式更容易让人表现出创造性和艺术感。但作者贝蒂·艾德华也在书中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把用手习惯从右手改成左手就能够开启右脑模式。那有没有什么练了就一定有用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开启右脑模式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二、开启右脑模式的方法
开启右脑模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向大脑提供一项左脑不能或者不想完成的任务。作者贝蒂·艾德华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在绘画中锻炼右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考验的不是绘画功底,而是思维模式,所以即使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人,也能用这些方法启动右脑模式,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说。
1.临摹颠倒的画
你可能会注意到,即使是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一旦颠倒过来,你也不容易识别。比如你对自己的字迹很熟悉,但把它们颠倒过来,你也很难分辨出它们是什么字。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感知到事物的顶部、底部和边线,并且希望看到的事物能像平时的一样“正常”。当一个图像被颠倒放置的时候,所有的视线线索就和脑中已有的记忆不符,这时候,左脑就放弃了思考,它识别不出颠倒的事物,而右脑就暂时掌控了我们的思维。
所以,我们可以用临摹颠倒的画的方式来切换到右脑模式。你可以放点音乐,给自己至少40分钟画画的时间,然后你需要把要临摹的画倒着放,在开始画画之前,需要提醒你的是,在没有完成画之前一定不要把画摆正。因为把画摆正会让你一秒回到左脑模式,这是我们在练习开启右脑思维的时候最忌讳的事情。
之后,你就可以照着那幅颠倒的画开始绘画了,从底部、顶部或其他任何地方开始都可以。不过,作者贝蒂·艾德华建议我们先从细节开始临摹,先不要去画整体的轮廓,因为如果在临摹的时候,轮廓画得有任何细小的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内部的细节放不进去。
在临摹画的时候,不要尝试弄清楚那幅颠倒的画是什么,你现在画的这部分对应到那副画的哪部分,只需要复制那些线条就可以了。
当这幅画到了某一个阶段,你的画作看起来非常有趣,或者你觉得它像是一幅令人惊叹的、正在一点点拼好的拼图时,那你就是在真正地作画了,那时候你就成功切换到了右脑模式。
作者贝蒂·艾德华曾要求自己的学生用临摹颠倒的画的方式来启动右脑思维,结果惊奇地发现,学生们倒着画的作品要比正着画的作品好得多。如果不信,你也可以自己试试,对比一下。
2.画纯轮廓画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通常情况下,小孩要比成年人更会画画,这和大脑的发育有关。婴幼儿的左右脑其实并没有进行清楚的分工,直到10岁左右,孩子的语言系统才会逐渐发育完成,左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如果到了10岁,一个孩子画的画还偏幼稚的话,就会受到周围人的打击。渐渐地,他就会失去了绘画的信心,从而放下画笔。
我们在儿童时期画画的经历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符号,当我们成年之后再开始绘画,这些符号随时就会被提取出来,也就是说,即使你成年了,但你的画画水准依然停留在儿童时期,这个过程是左脑占主导地位。
要想让画画水平有所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左脑模式切换到右脑模式。所以作者贝蒂·艾德华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开启右脑模式的方法,来绕开那些儿童时期就建立起的符号,这个方法就是美国艺术家科蒙·尼可雷德斯提出的画轮廓画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在绘画时,想象你正在触摸那些形状。
具体该怎么做呢?你需要准备绘图纸、铅笔、计时器。首先你要看着你的手掌,如果你经常使用右手,那么就看你的左手,如果你是左撇子,就看右手。我们以画左手为例,把你的左手手指握起来,这样掌心就会形成一堆皱纹,你现在就是要画这些皱纹。
把计时器调到5分钟,定时间是为了让你在整个画画的过程中不去想时间,因为在意时间本身就是左脑模式的功能,会对训练右脑模式产生影响。
接着你需要用眼睛盯着你的掌心,另一只手把你看到的掌心的皱纹画下来,眼睛每移动一毫米,你的铅笔就移动一毫米。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在画皱纹的时候眼睛要一直盯着皱纹,一定不能低头看你画的画,尽管你很好奇“盲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子,但计时器时间没到,就要忍住低头看画的冲动,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
当计时器的时间到了,回头看一下你的作品,你可能会发现它都称不上是作品,充其量也就是一团乱七八糟的线。但是在刚才画画的过程中,你已经成功地进入到了右脑模式,因为整个过程你都在抵抗左脑的思考模式。
这种画皱纹的纯轮廓很明显是左脑模式的“拒绝任务”,它讨厌这种毫无用处、令人厌烦的信息,当你执意专心致志地要做这件事、接收这种无意义的信息时,左脑就会暂时罢工,这时候右脑就“上班”了,所以你成功地进入了右脑模式。
当然,除了你手掌上的皱纹,其他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纯轮廓画法的对象。比如一根羽毛,一张树皮或者是一捆头发。这种绘画方式能让我们找回孩童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发现万事万物的美。
三、如何借鉴艺术家的思考模式,重获创新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如何借鉴艺术家的思考模式,重获创新力。作者贝蒂·艾德华在书中指出,一个人要想获得艺术家一般的创造力,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个是记忆力,另一个是想象力。
我们先说说记忆力。这里的记忆力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死记硬背的机械的记忆力,而是调动右脑模式的图像记忆。十九世纪的法国艺术家艾德加·迪卡斯就有一套训练记忆力的方法。
他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画好模特,就把模特搬到地下室去,让学生们跑到地下室去研究模特的姿势,记在脑子里,然后再跑到七楼去作画,这种训练的方式非常折磨人,学生们必须牢牢地记住模特的样子,并像快照一样存在脑海里,才有可能画出来。其实这种记忆的方法不只适用于绘画,其他很多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能用到。
通过图像记忆把这些信息放进我们的脑子里,形成潜意识,一旦需要的时候,这些潜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变成我们平时所说的“灵光乍现”,所以要想拥有灵感和创造力,培养图像记忆力必不可少。
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培养想象力。作者贝蒂·艾德华在书中把想象力称为是一种“对话”的能力,也就是通过“看”,让观察力和想象力产生碰撞,进而产生创意。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有一张弄脏的张,这张纸上的痕迹可以是泼出来的咖啡,也可以是掉上去的颜料,等纸干了以后,试着从“污迹”中看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用铅笔把想象的形状和图像画出来。
这种方法就叫“对话”,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达·芬奇图案”,据说达芬奇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就鼓励他们从城市的脏墙上看出各种形状。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艺术家一样的创造力,学会“对话”非常关键。
总结
以上就是《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艺术家是一群擅长用右脑思考的人,而这恰恰是我们普通人所欠缺的,想要培养右脑模式,可以尝试去临摹一些颠倒的画,去专心致志地画一幅纯轮廓画。除此之外,艺术家还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我们要想拥有像艺术家一样的创造力,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画家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家可以成为自然世界的知音,把你的眼睛叫醒,并看到可爱形态的语言,以及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绘画的确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但绘画的功能又不局限于此,我们之前在读《知识不是力量》这本书中有提到,单一的知识不是力量,多学科融合才是力量。绘画的目的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而是让人们学会重新看待事物,学会用右脑思考,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的第 2150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月亮猫)
相关内容:
《大脑的故事》|成为“最强大脑”之前,需要给它什么综合刺激?
《杜拉斯传》|敢爱,敢恨,她从未放弃过抗争,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
《面纱》|面纱揭开,爱情的真相与人性的冷漠将她的天真击得粉碎。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