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拼实业》|一支没有穿军装的产业部队,是如何帮助美国赢得二战的?

阿瑟·赫尔曼 品卷一族
2024-12-10

美国在二战的胜利得于实业,即来自兵工厂熔炉的淬炼。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拼实业》揭开了一个秘密:战场的背后是实业的较量。这是长期被忽视但又极其重要的战争因素。本书围绕美国实业界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威廉·克努森与亨利·凯泽,讲述了私营企业在战时爆发巨大的生产力,迅速将美国军队装备成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正是那些被战争动员起来的民用工业,以及在军工生产中得到锻炼的普通男女,让美国在战争中唱响了凯歌,并为战后长达30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的繁荣不仅带动了世界的发展,同时在冷战中拖垮了以国营军工为实业主体的苏联。

关于作者

阿瑟•赫尔曼,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作家,著作风靡欧美,在传统精英社会有广泛的影响。很多在政界、军界、实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他忠实的读者,舆论认为他的著作对美国国策有相当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甘地与丘吉尔》(入围普利策奖)、《麦克阿瑟传》等。

本书鲜知

学什么?一支没有穿军装的产业部队,是如何帮助美国赢得二战胜利的

《拼实业》是一本有关二战中那些不为人知或已被人遗忘的英雄们的故事。不过,这些英雄不在战场,而是在后方。全书围绕那个时代美国实业界两位重要人物——威廉•克努森和亨利•凯泽,讲述了在他们以及更多志士仁人的组织下,美国企业在战时爆发出巨大生产力的故事。全书既是两个做出历史性贡献的重量级人物的奋斗故事,也是那些平凡的男男女女组成的产业大军的奋斗故事。

你还会发现

·美国备战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罗斯福是怎样扩大军备生产的;

·美国让民品工厂转产军品的方法。

一、何以制胜

1940年5月10日,德国在欧洲西线,突然发动闪电袭击,只用了不到30个小时,就打败了荷兰和比利时。紧接着在5月14日,德军坦克部队进入法国,整个欧洲都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颤抖。欧洲战场的变化让远在4000英里之外一直隔岸观火的美国坐不住了。

20世纪30年代初,当欧洲极权国家与民主阵营的摩擦日渐升温的时候,美国却始终保持着政治中立状态。美国之所以不愿意卷入战争,主要是因为国内糟糕的经济状况让他们自顾不暇。

1933年罗斯福开始执政时,他面对的就是一个烂摊子:高达25亿美元的财政赤字、25%的失业率、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近三分之一,经济大萧条让美国的制造业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

另外,当时美国的军队实力也极度萎缩,美国陆军已经从20年前的全球第4,缩减到仅有2万人的规模,名列第18,勉强能超过抵抗了德军几天攻势的荷兰。而美国空军的前身陆军航空队也只有大约1700架飞机,全部士兵还不到2万人。

严酷的现实提醒罗斯福总统,他必须要在军事备战上采取一些行动,否则美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2、战争是实业的角力

罗斯福要做的事情,就是迅速扩大军备生产,把美国庞大的民用工业转向为战争服务,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迎接可能到来的战争。

无论什么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就是两条,一是人,二是装备。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指挥官的战略战术和士兵的战斗意志,而装备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实业发展状况,所以我们在回顾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看到最多的一个口号就是“实业救国”。

虽然当前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实业仍然决定着一国的兴衰,美国以一国之力打压我们的中兴、华为等大型实业企业,背后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制造业上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总之,无论古今中外,实业都是真正的强国之基,是国与国之间实力较量的最终筹码。

罗斯福想要开启战时生产,他必须要召集一批工业界人士,让他们来制定一项武装备战和军需生产的计划。1940年5月30日,威廉·克努森接受罗斯福总统的邀请,进入美国国防顾问委员会,并于1941年1月出任新成立的国家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开始领导美国的工业备战生产,一场实业与军备的隐形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实业是强国之基

1、“生产天才”威廉·克努森

20世纪初的时候,只有20岁的克努森从丹麦移民到了美国。他从船厂的掌铆工做起,一点点积累自己的本领,成为一家汽车配件公司的生产主管。后来,克努森因为给福特汽车公司生产配件,引起了亨利·福特的注意,并邀请他加入福特公司,一路做到了生产经理的位置。

1921年4月,因为与福特在经营理念上的冲突,克努森离开了福特公司,并于第二年加入了福特的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在通用汽车公司,克努森凭借出色的能力,带领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在很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而雪佛兰系列的成功,也让通用公司反超福特,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汽车企业。

在当时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可以称得上是工业生产的标杆,罗斯福之所以会选中克努森来主持军工备战,也正是看中了克努森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影响力。

美国金融家杰西·琼斯评价克努森说:“他具有一整套从钢铁和飞机发动机到化学品和家具制造的知识,这些知识如同百科全书一样渊博。他的头脑里似乎有一张整个美国制造业的全景图,还有管理所有公司的首脑的电话号码。”

2、引入规模化生产流程

克努森备战生产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引入规模化生产流程。

所谓规模化生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流水线生产,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装备,比如飞机、卡车或者机枪,全部拆解成单个的零配件,然后把这些零配件分包出去,最终再回到流水线上进行还原组装。

受汽车生产的启发,1940年6月12日,克努森召集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巨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军备生产碰头会。在会上,克努森提出,他要把汽车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移植到军工生产上,全面引入规模化生产。他同时强调,军备规模化生产不仅要速度,还要精度,也就是说,所有的零配件规格都要高度精确,这样就可以在任何一条流水线上组装出完全合格的新装备,从而极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和战斗性能。

3、扩大工作母机的生产

克努森开启军工备战的第二步,就是扩大工作“母机”的生产。所谓工作母机就是制造机械零件的机床,它主要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镋床等等。工作母机可以为各类装备加工零配件,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摇篮和基石,所以叫“母机”。克努森的做法是用大额订单刺激母机生产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能。

在克努森的建议下,美国停止了一切工作母机的出口,工作母机的产量也翻了一番,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辛辛那提机床公司平均每17分钟就能制造出一台新机床。可以说,工作母机的大量生产,为美国国防生产迅猛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克努森的推动下,美国的所有军工生产企业全面启动,开足马力生产,以战斗机为例,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国就生产了各类型号的飞机接近9万架,是动员前产量的几十倍,其它各类武器弹药更是数不胜数。这是美国甚至盟国打赢二战的最重要基础。

三、民品工厂的力量

1、善于抓住机会的亨利·凯泽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希特勒对美国宣战,美国开始了在欧洲大陆和太平洋战场的双线作战。

美国参战后,克努森再次召集全美工业企业老板在汽车之城底特律开会,他拿出了一个战时军需品生产目录,让与会者认领生产任务,以福特和通用为代表的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公司,拿下了总额1000亿美元中的70%。

政府高额的军备订单,吸引了许多民品生产企业加入军工生产的队伍,在这些分包商中,亨利·凯泽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亨利·凯泽是德国移民的后代,他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24岁时来到美国东部,从一家五金店的销售员做起,最终成长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作为建筑承包商,凯泽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就是主持建设了胡佛水坝,这让他成为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

2、凯泽的技术创新

 1940年5月27日,英国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速度,英军几乎丢弃了所有的重型武器。为了帮助英国盟友,美国生产了大量重型装备,可装备生产出来了,运输却成了大问题。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德国设计了一套专门针对盟国船只的“狼群”战术,大量击沉盟军的船只。而且当时美国的五大造船公司都已经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根本无力再提高产能。毫无造船经验的亨利·凯泽大胆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只用了两招就彻底解决了盟军造船产能不足的问题。

第一招是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作环境。他开出了每周60美元的高薪,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人均工资的两倍。不仅如此,他还在船厂周围配套了餐馆、电影院、学校和医院等设施。优厚的条件吸引了很多人,凯泽造船厂的工人达到了8万人,很多人甚至横跨整个美国来投奔凯泽。

凯泽的第二招是学习克努森,把汽车工业流水线的装配技术迁移到了船只生产上,并由此引发了一场造船业的革命。

他把造船的所有工序都重新分解,变成一个个小型的模块,模块生产出来之后再统一焊接起来,这样一来,每个技术工人只需要掌握一门简单的技术就可以了,这就大大节约了培训工人的时间和成本。另外,凯泽和他的工程师们用焊接的方式来取代铆钉,这也大大提高了造船效率。

凯泽把自己造出来的货轮称为“自由轮”,并统一编号。用这种方法,凯泽把造船周期从220天减少到了95天,但他还是不满意,他继续改进工艺,逼迫自己的团队深挖潜力。结果,第230号“自由轮”只用了43天就下水了。他们的第440号“自由轮”更是创造了4天15小时26分的造船记录,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

3、民品兵工厂的胜利

可以说,在二战期间,生产线变得和战线一样重要。盟军胜利的隐形武器就是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在大规模、高消耗的持久战中,经济实力更强、生产能力更强的国家,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1941年到1943年,在美国实业大军的努力下,美国的武器装备产能暴增了8倍,盟国在1943年的武器产量是轴心国的3倍还多。

在整个二战期间,所有同盟国军队的装备有三分之二是美国生产的,其中包括8.6万辆坦克、250万辆卡车、50万辆吉普车、28.6万架军用飞机、141艘航空母舰、8.8万艘海军舰艇、5600条商船、260万挺机枪和410亿发子弹,当然其中还包括原子弹。美国也因此被称为二战时“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经过战火的洗礼,美国的实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也得到巨大拉升,在1940年时,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还只有 997亿美元,到了1945年,美国的GDP已经达到2119亿美元。战争还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潮,有近2000万人移民美国,进入各种工厂工作,战时军备生产甚至让黑人和妇女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总之,实业帮助美国打赢了二战,还为这个国家的战后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以上就是《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美国之所以能够赢得二战,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美国强大的军备生产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美国在二战中生产的军备除了装备美国军队,大批军火物资还援助了苏联、英国、法国、中国等广大盟国,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为同盟国在战争中扭转局面创造了条件。所以,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期间高度评价美国,他说:“我们要为美国的生产干杯。没有美国生产的武器,我们将输掉这场战争。”

而这一生产奇迹的发生,离不开美国的实业大军。实业始终是强国之基,与其说二战是同盟国与轴心国在战场上的比拼,不如说是在实业尤其是军备制造领域的较量。

不仅如此,二战中受益于军事工业的发展,美国实体经济全面复苏,同时,欧洲和亚洲各国却深受战争之害,这一涨一消之间,使得美国迅速拉大了与其它国家的实力差距,让它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编辑:王岳)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为你,耶路撒冷》(上)|犹太人凭什么能赢?

《为你,耶路撒冷》(下)|用尽全力,冲出围城。

《中国制造2025》|企业想不在发展中被淘汰,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

《注定一战》|“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病夫治国》|疾病对一个人决策的影响力有多大?

《第三帝国的兴亡》(上卷)|是谁造就了希特勒?

《五角大楼之脑》|美国五角大楼的决策都是怎么做的?

上次推送内容:

《悲欣交集》|如何认真地过完这一生?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如何让用户嗨?

【严选好书】破碎的大张伟,凭什么值得你们一直怀念?

《细节营销》|如何抓住客户?

【严选好书】《三十而已》百万大单的真相:别只看到运气,还要看到底气。

本次推送:

《拼实业》|一支没有穿军装的产业部队,是如何帮助美国赢得二战的?

【严选好书】纵欲式消费,让你变得如此失控。

《万科30年稳健的企业管理》|如何让“新欢旧爱”不离不弃,你得学刘备。

【严选好书】做到这四点,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精英消费:新时代的精英消费者研究及销售秘诀》|中秋节的夜晚,你想过怎样打动他的心吗?

下次推送:

《什么是民粹主义?》|如何正确认识被滥用的“民粹主义”一词?

【严选好书】人生最大的捷径,是读书。

《好斗》|企业应如何建立一套良性的斗争机制?

【严选好书】没有野心的人,活成一潭死水。

《清单革命》(基层医生版)|让清单意识走进临床医学。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