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书会】《解放战争·下》
《解放战争·下》(1948年10月~1950年5月)
从反攻决战到最终解放
1948年10月24日,新华社播发了济南战役共产党的战果:击毙、打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虏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同时,美联社则丧气地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济南战役的胜利是共产党反攻的序幕。自此,解放军稳扎稳打,不断推进战线,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今天要读王树增所写的《解放战争》下卷,从1948年10月济南战役胜利起,到1950年5月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讲述了国共双方的大决战与中国的重获新生。
一、辽沈战役
拉开国共双方决战序幕的第一座城市是山东济南,主要靠华东野战军。不过,解放军最扎实的军力实际上是东北野战军。1948年下半年,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在东北,国民党军队加上地方保安团队也有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这3个互不相连的城市内。
由于部分重要铁路被解放军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共产党切断,国民党军队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因此,共产党决定抓住有利时机,把第一次大决战的战场选在东北。
针对东北的情况,中共中央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法:让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然后各个歼灭。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林彪为书记进行统一指挥。
关于如何镇守东北,国民党内没有统一意见。蒋介石与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的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产生了矛盾。蒋介石多次要求卫立煌将主力从沈阳撤退到锦州,因为锦州是东北的“大门”,咽喉重地。如果守住了锦州,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就不能进到关内增援华北地区。
卫立煌却认为,一旦从沈阳向锦州进行撤退行动,就会给林彪带来战机,致使撤退中的国民党军遭到围歼。之前他就是靠着这个如乌龟一般不动如山的策略,让林彪抓不到实施运动战的战机,从而避免作战。所以,卫立煌拒绝执行蒋介石的撤退命令。
蒋介石对于卫立煌坚守不出、毫无作为的做法忧心如焚。他在日记中写道:“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20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可是,他拿卫立煌毫无办法。
时间在来回争执中流失,最后以蒋介石的妥协告终。蒋介石放弃了将沈阳主力撤至锦州的设想,只要求东北固守目前态势,再不失一城一兵。
可是辽沈战役打响了。1948年9月12日,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北宁铁路线上突然燃起大火。国民党军侦察机飞行员报告说,大批共军和百姓混杂在烟尘和烈火中时隐时现。东北野战军对山海关至昌黎间上百公里的地区,发起了自西向东的猛烈攻击,打了国民党军队一个措手不及。
半个多月,解放军就完全切断了铁路,孤立了锦州,而后的作战情况也都如中共中央之前的预计。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1周后,国民党军撤入关内,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历时52天,共产党歼灭、俘虏国民党军约47.2万人。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具有决战意义的大规模战役,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二、最后的和谈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国共双方进行了三大决战,也就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都以共产党的胜利告终。此后,除了太原、西安和西北的少数据点外,中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全部在共产党的掌握之中。
为了维持庞大的战争开支,国统区的经济已经完全崩溃。南京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在这个国家失去了信用,百姓只要手里落下金圆券,就得立刻去买能够买回的任何东西。
政府税收的逐年加重和强行抽丁扩军,迫使大量农民逃离家乡,土地因此荒芜,农村经济也被彻底破坏。经济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愈演愈烈,到处都是游行示威者。
为了生存,许多平民冲击米店和杂货店,抢夺生存物资。国民政府的信誉度下降到了最低点,就连蒋介石的亲信也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国民党内再没有任何人愿意在政府干活,就连内阁都险些组不齐。
面对这样的危机,众叛亲离的蒋介石却在谋划一件大事。他假意将政权交给代总统李宗仁,由李宗仁出头去和共产党和谈。
毛泽东则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表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力量和理由,并确有把握在不久的时间之内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为了更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共产党愿意和谈。
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毛泽东列出了8项和谈条件,如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等,简直是在戳国民党的心窝。当然,蒋介石也不会真的接受这些条件。他和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用政治手段迫使共产党军队停止在长江北岸,以争取时间缓解军事压力,重整军事实力,最终让国共双方划江而治。
1949年4月1日,国共谈判在北平正式开始。国民党方面确定的谈判原则是拒绝共产党的8项条件和渡江占领南京、上海的要求,坚持就地停战并划江而治的立场。共产党的态度则是无论如何,人民解放军都要渡过长江,而国民党军队决不能保留,必须一律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为了和平,毛泽东甚至对国民党代表团表示,可以不在和平条款中提出战犯的名字,而且共产党主动将渡江作战的时间推迟。国民党代表团最终没有接受,双方不欢而散。4月16日,国民党代表飞回南京。3天后,国民党致电共产党,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的和谈失败了,战争还得继续下去。
三、渡江战役
早在1945年抗战结束时,国共双方就曾进行过谈判,但和谈失败。在国民党政治与军事的双重压力下,共产党将分布在江南的抗日武装主力全部撤回了江北。从1945到1949年,长江以南都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存在。长江横在那里,对共产党来说,仿佛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qiàn)。
1949年春天,就在长江两岸油菜花盛开时,共产党人终于又一次来到了这条大江边上,准备回到锦绣江南。3月初到4月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已经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4月20日午夜发起渡江作战。
在此之前,国民党方面也安排了长江的防御措施。早在1月25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的第4天,他就前往宁波溪口召集亲信们一起研究长江防御的问题。蒋介石的观点是长江防御过于宽广,国民党军难以处处设防,必须择其重点,以南京、上海、杭州的三角地带为最后拱卫,并且坚守淞沪。
蒋介石将长江防线划分为两大战区:上海至江西湖口间800多公里的地段由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负责,湖口至湖北宜昌间近1000公里的地段由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负责。国民党要利用海、空优势与长江天险之利,将共产党拒止在长江以北。
按照蒋介石规划布置的长江防线,白崇禧老老实实地将27个师摆在了江防一线,又将13个师部署在长沙和南昌地区的纵深地带。可是,汤恩伯却将重兵部署在上海周围,显然有重上海而轻江防之嫌。即使没有足够军事常识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长江天堑守不住,背靠大海的上海又何以支撑?”
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对此提出异议,都被汤恩伯以“总裁的决定”为由拒绝修正。更微妙的是,蒋介石在部署江防计划的时候专门强调,不要把湖口以东的防御计划向白崇禧透露。说的直白一点,白崇禧原来属于桂系,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湖口方向到白崇禧所在的武汉,直线距离也就200多公里。如果解放军迅速突破江防,便可以从侧翼对白崇禧部队形成合围。白崇禧并不知道湖口那头的布防,他只是孤零零地将自己区区27个师的兵力摆放在了长达1000公里的江防线上。
到了最后关头,国民党军队仍在勾心斗角。果不其然,等到气势汹汹的解放军渡过长江之后,汤恩伯再着急忙慌地把上海的军队抽调来阻拦已经来不及了。4月23日,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6月2日,上海崇明岛解放,渡江战役全部结束。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结束。到1949年底,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归属解放军,国民党仅能掌控东南沿海岛屿及西南部分山区,国民党政权在12月7日迁往台北。等到解放战争完全结束,饱经沧桑的中国终于收获了和平。新中国独立建国,走向了国富民强的发展道路。(拆书人:言一)
相关内容: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小说】《田园交响曲》|如何理解爱与道德的关系?
【严选好书】用户不关心你的产品有多棒,只关心用你的产品自己有多棒。
《粘住》|如何提出有粘性的观点和创意?
【党建读书会】《解放战争·下》
下次推送:
【小说】《寻金者》|生命的“金”究竟是什么?
【严选好书】拥有好思维,才不会成为“猪队友”。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四象限谈判模式。
【党建读书会】《朝鲜战争》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