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书】《朗读者》|一段相差21岁的不伦之恋的叙事主线背后的拷问。
小说以一段相差21岁的不伦之恋为叙事主线,用洗练的文笔和设置悬念的形式,重构了二战时纳粹的罪行与残忍,展现了人性深处的痛楚与伤疤
核心书摘:
小说描写15岁少年米夏和36岁汉娜的惊世爱情为叙事主线,用洗练的文笔和设置悬念的形式,重构了二战时纳粹的罪行与残忍,展现了人性深处的痛楚与伤疤。
小说出版后,就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国际文坛的强烈反响,施林克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德国“世界文学奖”的获得者。
“世界文学奖”对《朗读者》的评价是:“以文学上的精打细磨同时引人入胜的形式,表述了对德国历史的拷问,具有高度精神上的独立性和人性上的理解力,并将其融汇在强大的叙事中。”
关于作者:
本哈德•施林克,德国洪堡大学法学教授,也是一位真正的法官。写侦探小说并拿到德国侦探小说奖。1995年,《朗读者》横空出世,一跃成为《纽约时报》头号畅销书,有史以来第一本非英语小说登上榜首。
学什么:
1、灵与肉:在不伦之恋中获得僭越的快感
2、罪与罚:在坚守尊严中落入幽暗的深渊
3、救与赎:在绝望无奈中走向生命的解脱
一、灵与肉:在不伦之恋中获得僭越的快感
1、不伦之恋
1958年二月底,15岁的米夏埃尔因为黄疸病,在床上躺了将近3个月。
去年10月初,米夏埃尔在放学的路上呕吐不止。他靠在车站街一栋大楼的墙上,用手捂着嘴,想尽力把嘴里的呕吐物都咽回去,但那些恶心的黏液,还是顺着指缝喷了出来。
米夏埃尔两眼发黑、双腿发软,眼瞅着就要摔倒在地了。这时,一只强有力的手抓住了他的胳膊,把他扶到了街边的一座院子里。
出手相救的人,是一个略显粗鲁的中年女人,她打开院门旁的水龙头,帮米夏埃尔清洗了脸和手,然后以命令的口吻说:“小伙子,去把那只水桶拿来!”
女人接过水桶来到了街边,用桶里的水把米夏埃尔的呕吐物都冲进了地沟。等女人回到院子,看到米夏埃尔还在哭,就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安慰说:“别哭了,小家伙,我送你回家。”
在这个中年女人的怀里,米夏埃尔闻到了女人新鲜的汗味,他情绪稳定了下来,停止了哭泣,并在女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家中。
经过精心调养,米夏埃尔病愈了,母亲建议他去感谢一下人家。于是,米夏埃尔手持一束鲜花,来到了他的救命恩人——施密茨女士的家。
施密茨女士把米夏埃尔带到了厨房,她刚才正在熨衣服。腼腆的男孩,像背书一样,把感谢的话说了出来,之后就想溜之大吉。看他要走,女人放下熨斗说:“你等一下,正好我也要出门,一起走吧。”
男孩在楼道里等女人,门开着一道小缝,女人在厨房里换衣服,男孩的目光在女人丰满的身体上来回游移。
女人在套丝袜的时候,感觉到了男孩灼热的目光,她把脸转向了男孩的眼睛。男孩十分羞愧,红着脸跑出了屋子。
一个星期后,男孩又站在了女人的家门口。女人刚好下班回家,她身上的制服表明,她是一名有轨电车售票员。
发现男孩后,女人并没有生气,而是疲惫地说:“小伙子,下面地下室有两只铁桶,你帮我提些煤球上来,好吗?”
男孩迅速地跑下楼梯,等他再次回到屋里时,坐在餐桌旁的女人不禁笑了起来,她指着男孩说;“小伙子,快看你现在的样子!”
男孩照了照镜子,看着自己黑乎乎的脸,也和女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你得洗个澡了。”说完,女人走到浴缸前放水,看到男孩儿衣着整齐略显紧张地站在身边,她对男孩说:“你想穿着裤子洗澡吗,小家伙?放心吧,我是不会看的。”
热水炉发出低沉的鸣叫,空气中弥散着一丝暧昧的气息,男孩躺在浴缸里,下体在热水的刺激下,慢慢兴奋起来。过了一会,女人拿着浴巾走进来,对男孩说:“过来!”
男孩从浴缸里爬出来,背对着女人,女人用浴巾把男孩的身体仔细擦干,之后就把浴巾扔在了地上。男孩不敢动了,女人离他非常近,他的后背触碰到了女人的乳房,女人上前搂住了男孩,一边抚摸着男孩坚硬的下体,一边喃喃地说:“你不就是为了这事才来的吗?”
男孩的脸又憋红了,他呼吸急促,不知道说什么好。
女人感觉到他的紧张,把他的身体慢慢搬转过来,男孩被女人袒露的身体瞬间征服,不禁脱口而出:“你……你好美啊!”
“我的小伙子,你在说什么呀。”女人一边说,一边轻轻吻着男孩的嘴,男孩似乎有点害怕,但当他闻到女人诱人的体香时,一切就变得自然了。两个人相拥着来到了床上,发生了关系。
2、精神食粮
那一次之后,男孩发现自己爱上了女人。在随后的几天,男孩每天都逃掉最后一节课,跑到女人家里,和他沐浴、做爱,然后又匆匆穿上衣服离开。
有一天,激情过后,男孩问躺在怀里的女人:“你叫什么名字?”
女人疑惑地看着男孩问:“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个?”
男孩说:“我知道你的姓,但是还不知道你叫什么。”
女人笑了起来,说:“哈哈,这没什么不对,小伙子,我叫汉娜,今年36岁了。你呢?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感到奇怪,他本以为汉娜早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名字,因为他每次去汉娜家,都把写有名字的课本放在餐桌上,难道是女人没注意到?于是男孩回答说:“我叫米夏埃尔·贝格,你可以叫我米夏。”
汉娜说:“哦,米夏,我的小伙子叫米夏,你是个中学生吗?多大了?17岁吗?”
汉娜把米夏说大了两岁,这让米夏感到有些自豪,他用力地点点头。
汉娜对米夏说:“17岁,多好的年华呀。我也是17岁的时候来的柏林,先是在西门子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女工,21岁又参了军,战后又做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事。”
汉娜翻了个身,看着米夏问道:“那你在学校里都学什么?还学母语吗?”
米夏回答说:“当然学啦,我们上课时会念课文,有时候还会朗读戏剧,比如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听到这里,汉娜眼睛一亮,她说道:“米夏,你读给我听听吧。”
米夏说:“你自己读呗,书就在书包里。”
汉娜腻声说:“你的声音很好听,我更喜欢听你读,而不是自己读。”
第二天,米夏又如约而至,当他准备吻汉娜时,汉娜却躲开了,她说:“你得先给我朗读半个小时!”看得出来,汉娜不是在开玩笑,米夏只好拿出书来,给汉娜读了半小时的《阴谋与爱情》。
因为要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米夏的性欲在朗读时消失了,但是朗读过后,汉娜会给米夏沐浴,此时米夏的欲望又回来了。
就这样,朗读,沐浴,做爱,然后在一起躺着聊天,逐渐成了他们每次约会的固定程序。
汉娜的爱在不断滋养着米夏,不仅让他青春期无处释放的荷尔蒙得到了排解,“朗读者”的身份,还让他克服了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障碍,由一个内向青涩的男孩,变成了一个自信成熟的男人。
3、不辞而别
不久,复活节到了。米夏对父母说,要和同学结伴去温普芬等地玩几天,事实上他说了谎,和他一起旅行的是汉娜。
整个旅行很甜蜜,汉娜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米夏,包括在乡村客栈登记,以及在菜单上挑选什么饭菜。但是在阿莫尔巴赫,他们还是发生了一次争吵。
那天早上,米夏醒得很早,他想把早餐端上来,还想给汉娜买一支玫瑰花。他在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写着:“亲爱的汉娜,我去买早餐了,一会儿就回来。”
哪知道,等米夏回来时,他发现汉娜半裸地站在房间里,她脸色惨白,愤怒得直发抖,她厉声说道:“你怎么能一声不响就走了呢?”
米夏对汉娜的行为感到诧异,他说:“汉娜,我给你留了纸条呀。”
“什么纸条?我根本就没看到!”汉娜依然一脸愤怒。
米夏把早餐和玫瑰花放在桌子上,想拥汉娜入怀。可汉娜却怒斥道:“滚开,别碰我!”说完,她就用扎连衣裙的细腰带,对着米夏的脸抽了过去。
米夏的嘴唇被打得流了血,一股血腥味弥散在房间里,汉娜扬起的手臂没有再打下来,她扔下腰带,痛哭起来。
过了许久,汉娜的眼皮哭肿了,面颊和脖颈上也泛起了红斑,她无助地站在原地,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看着米夏。
见米夏没有反应,汉娜就走了过来,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拳头捶了一下米夏的肩头,然后就紧紧依偎在米夏怀里。
“小家伙,你读点什么吧!”汉娜嗓音沙哑地说。
于是,米夏拿出了艾米多夫的小说《一个饭桶的生涯》,接着上次读的地方开始朗读。汉娜一边听米夏朗读,一边反复端详着米夏裂开的嘴唇,并且轻轻地触摸它。
不知不觉中,夏天到了,米夏和汉娜的恋情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危机。
此时的米夏升入了高中,有了新的社交圈子,他的学业又上了一个台阶,开始阅读《奥德赛》《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
然而汉娜的情绪却变得阴晴不定,米夏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得到的只是一顿训斥。直到有一天,汉娜的压力仿佛突然不见了,她又变得像从前一样了。
那天,他们朗读完《奥德赛》后,汉娜对米夏说:“小伙子,让我来给你洗澡吧。”
“好啊。”米夏高兴地回答。
夏日的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汉娜在浴缸里加了些薰衣草精油,然后帮米夏洗澡。汉娜没有穿内衣裤,这让米夏很兴奋,他们做爱时,米夏能感觉到汉娜在尽力满足他。
完事后,汉娜说:“去找你的朋友们吧,小伙子。”他们像往常一样告别,可是第二天,汉娜却消失了,她的邻居告诉米夏,汉娜搬走了。
米夏又去了户籍管理处,工作人员说,汉娜注销了柏林的户籍,到汉堡去了,她似乎是故意没有留下地址。
二、罪与罚:在坚守尊严中落入幽暗的深渊
1、法庭重逢
米夏用了很长时间,才习惯了没有汉娜的日子。他原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遇见汉娜了,但7年后的一次庭审,却让他们再次重逢。
此时的汉娜,作为纳粹时期的集中营看守,坐在了被告席上;而米夏则作为法学院的高材生,坐在了旁听席上。
庭审那天是星期四。在一栋略显阴郁的古旧建筑里,微弱的阳光透过刑事审判厅的玻璃,照射在窗前端坐的检察官身上。身披黑袍的三位法官和六位陪审员,则坐在大厅的正上方。
被告席在观众席的前排,所以汉娜是背对着米夏而坐的。当汉娜被叫到名字,从庭外走到被告席时,米夏立即认出了她。
汉娜穿着一身灰色的短袖连衣裙,后背挺直地坐在那里,此时,法官发问了:“汉娜·施密茨,1943年秋天,你是自愿加入党卫军的吗?”
汉娜回答:“是的。”
法官接着问:“当时西门子公司给你提供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你为什么还要参加党卫军?”汉娜沉默不语。
见汉娜不说话,法官继续问道:“汉娜·施密茨,从1943年秋天到1944年春天,你一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任职,之后,你又到克拉科夫郊外的一个小集中营担任看守,直到1945年冬季,以上这些是否属实?”
汉娜面无表情地说:“全部属实。”
法官说:“你在克拉科夫集中营担任看守期间,是否对犯人进行了区别对待?是否有自己保护的人?这些人都是一些年轻的姑娘,这些是事实吗?”
汉娜犹豫不决地说:“是的,不过我认为我不是唯一一个……”
这时,一位检察官站了起来,他向法官提议道:“法官阁下,我认为现在有必要传唤证人出庭作证,这位证人就是当年克拉科夫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不一会儿,一位犹太女人被领到了证人席,她对法官说:“当年,我和母亲一起被关在那个小集中营,为了控制人员数量,每个月都会有人被送到奥斯维辛处死。据我所知,有一个女看守因为长得强壮,外号叫‘牝马’,她每次都会挑选一些弱不禁风的姑娘,然后给她们特殊关照。其中一个姑娘和我说过,她们的工作就是给女看守朗读,但当她听腻了之后,就会抛弃这些朗读者,把她们送到奥斯维辛去。”
证人离开后,法官继续问汉娜:“汉娜·施密茨,刚才证人说的话,是否属实?”汉娜再次沉默。
见此情景,法官又问检察官,是否还有问题问被告,检察官说暂时没有了,于是,法官拿起法槌,敲击了一下后,说道:“现在休庭。”
汉娜转过身,正准备向外走。突然,她发现了坐在旁听席的米夏,汉娜表现得很冷静,她目光坦然地看着曾经的情人,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米夏的脸,在汉娜的注视下变成了赤红色,他仿佛如芒在背,变得坐立不安。看到米夏的窘迫,汉娜掉转目光,跟着法警走出了审判厅。
几个星期后,刑事审判厅再次坐满了人。这一次,检方找到了新证据,他们在党卫军的秘密档案里发现了一份报告。
报告中说,在1945年冬季,克拉科夫集中营附近的一座教堂在空袭中变成了火海,而教堂里还关押着300名犹太人。汉娜指使其他四名女看守,把教堂大门锁住,眼睁睁看着这300人葬身火海。而这份报告的作者,竟然就是汉娜·施密茨。
法官拿着报告的副本,问汉娜:“火灾发生时,你为什么不把教堂的门打开?”
“我们……我们已经……”汉娜似乎在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词,她说,“我们找不到其他办法,我们对这些囚犯是负有责任的……我是说,我们不能让她们逃走。”
汉娜停止了语无伦次的辩解,她知道自己会越描越黑,她突然把目光对准了主审法官的脸,问道:“如果是您,您又会怎么做呢?”
主审法官沉默了片刻,他摇了摇头。之后法官让法警把那份报告副本递到了汉娜面前,问道:“这份报告是出自你的手笔吗?”
汉娜看了看报告,回答说:“不是我,我没有写过。是谁写的报告,这很重要吗?”
听到汉娜的话,一名检察官起身对法官说:“法官阁下,我认为有必要请一名专家,来鉴定一下报告的笔迹,看看是否是被告施密茨的亲笔。”
汉娜突然变得非常紧张,她一会看看法官,一会又低头望着那份报告发愣,然后她忧虑地对法官说:“鉴定我的笔迹吗?你们……你们不用找什么专家了,我承认,那份报告就是我写的。”
2、发现真相
米夏一直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注视着接受审问的汉娜,每场都不落。尘封的记忆和庭审现场的各种证据,像一块块拼图素材,它们在这位法学高材生精明的头脑里,逐渐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米夏可以肯定,这个喜欢听他朗读,却对他课本上的名字熟视无睹,看菜单时神色惊慌,只点和他一样菜的女人,其实是一个不会读写的文盲。
汉娜之所以一步步成为纳粹的帮凶,除了卑微个体对极权主义的无力抵抗,更重要的是,她想掩盖自己是个文盲的秘密。
米夏也终于明白,当年他们一起去旅行时,汉娜发现字条时为何会发怒,她是害怕自己出丑;汉娜又为何会不辞而别,因为电车公司想培养汉娜成为一名司机,但这样同样也会暴露她的秘密。
同样的,当年在西门子公司,她本可以当上主管,但还是因为不识字,她只好去集中营当了一名不需要读写的看守。直到现在,已经站在了法庭上,但她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尊严,宁可面临终身监禁的重罪,也不愿意当堂承认自己是文盲的事实。
米夏在心里问自己:“难道,承认自己是文盲,真的比当杀人犯更丢脸吗?难道坦诚自己是文盲,真的比坦诚自己是罪犯更可怕吗?”他非常迷茫,决定去父亲那里寻求帮助。
米夏的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他平时都在家工作,只有讲课时才到大学去。在充斥着雪茄味的书房,米夏见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父亲。
父亲正在批改学生的论文,看见皱着眉头走进来的米夏,他放下手中的钢笔,把手放在椅子扶手上,缓缓地问道:“米夏,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米夏有些迟疑地说:“父亲,我……我想向您请教一个有关个人、自由和尊严的问题。”
这正是父亲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位撰写过黑格尔和康德研究专著的哲学家,父亲开始从人的主体性讲起,并引申出了一大堆深刻的哲理。
父亲最后总结道:“总之,米夏,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我绝对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可以代替别人做决定。个人的尊严嘛,远远比可能获得的幸福重要得多。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是的,父亲,谢谢您的教导。”米夏若有所思地答道。
事实上,米夏在找父亲之前,是想去找主审法官说明真相的,但是他犹豫了,他明白,自己与汉娜的爱是无法获得现实世界的认同的。
他原本就不想参与到汉娜的案子里,更不想让这段不伦恋情曝光,他去找父亲谈话,不过是想寻求某种权力的宽恕和支持,让自己的负罪感更小一些。
是的,他做不到,他无法给予汉娜爱的承诺,因为一旦他说出真相,他就要承担不可承受的严重后果,包括家人的失望,周围人的鄙夷,还有他的大好前程,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这年六月底,汉娜被判处了终身监禁。
三、救与赎:在绝望无奈中走向生命的解脱
1、寻求救赎
时光飞逝,米夏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见习法官。没过多久,他就结婚了,妻子格特鲁德是他的大学同学。
不久,女儿尤莉亚出生了,一家三口住在市郊的一栋三居室里,日子幸福而美满。然而,米夏却再次陷入了情感危机。
与格特鲁德在一起时,米夏总是忍不住把妻子和汉娜进行比较。每当他和妻子拥抱接吻时,米夏都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他还是忘不掉汉娜,他试图摆脱这种妄念,但汉娜对他的影响,却从未消失过。
终于,米夏和格特鲁德在尤莉亚5岁时离婚了,夫妻俩都无法再忍受下去,离了婚,两个人都仿佛轻松了起来。之后,米夏试图再次建立婚姻关系,他总想找一个像汉娜一样的女人,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当年,米夏背叛了汉娜,他明知汉娜的无辜,却没有为汉娜辩解。汉娜彻底从米夏的生活中消失了,而米夏也受到了惩罚,他失去了“回归”的港湾。
汉娜入狱8年了,米夏的心灵却仍在“漂泊”之中。为了救赎自己,米夏选择重拾“朗读者”的身份。
米夏找来录音机,他又重读了一遍《奥德赛》,并且录了下来,他担心汉娜对《奥德赛》可能已经失去了兴趣,于是,在录完《奥德赛》后,他又给汉娜录了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奥地利剧作家施尼茨勒的短篇小说。
做完了这些,米夏打听到了汉娜服刑监狱的地址,他把录音机和录音带一同邮寄给了汉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米夏定期为汉娜朗读,他在录音带里没有介绍自己的情况,也没有问汉娜的近况。他只是打开录音机,朗读书中的内容,再把录音带寄给汉娜,仅此而已。
四年之后的一天,米夏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监狱的信,信是汉娜写的,只有一句话:“我的小伙子,最后一个故事特别好。谢谢你。汉娜。”米夏看着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字体,心中充满了喜悦。
自从第一封问候信之后,汉娜就不断寄信来,每次总是寥寥几行,或者是一份祝福,或者是一份谢意,或者是对一本小说中的情节评论几句。但是米夏却从来没有给汉娜写过回信。
2、覆水难收
米夏从未想过汉娜会有出狱的一天。他想要维持这种以录音带为纽带的交流方式,这使得汉娜既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
米夏知道,他的这种做法对自己是最舒适的,同时这也很自私,但他无法再往前多走半步,直到汉娜入狱的第18个年头,米夏收到了监狱长的一封信。
信上说,汉娜再过一周就可以出狱了,监狱长问米夏是否能过来探视一下汉娜。米夏给监狱长回了信,他同意去探视汉娜。
这是米夏在汉娜入狱后第一次探监,他在大门口接受了狱警的检查,然后走过一道道铁门,来到了一块生机盎然的草坪。
远处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女人,她一脸深深的褶皱,一副笨拙的身躯,米夏心里充满了疑惑:“天啊,这是汉娜吗?”
汉娜意识到有人在注视自己,她缓缓地把脸转向了米夏,很快就认出了他,汉娜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她上下打量着米夏。
当米夏走到汉娜身边时,汉娜略显疲惫地笑了:“我的小家伙,你长大了。”
接着,汉娜向前走了几步,握住了米夏的手。当米夏触碰到汉娜那双干瘪苍老手时,他仿佛遭到了电击,尴尬地把手抽了回去。
汉娜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眼神里的光也黯淡了,她垂下双手,又在长椅上坐了下来。米夏也坐在了汉娜身旁,他闻到了一股老年人身上特有的味道。
米夏似乎觉察到了汉娜的失望,他想补救一下,就挤出了一丝笑容,对汉娜说:“你就要出狱了,我很开心。”
汉娜淡淡地说:“哦,是吗?”
米夏不自然地回应道:“是的。我已经给你找好了住处,离我现在的住处很近。你……你看书看得多吗?”
汉娜看着米夏的眼睛说道:“还可以,不过,相比阅读,我还是更喜欢听你朗读。”
“下周……我下周来接你,好吗?”说完,米夏感到自己的手心开始出汗了。
“好。”汉娜收回目光,望着远处的草坪说道。
许久,米夏站了起来,汉娜也跟着站了起来,他们长时间凝视着彼此,最后,米夏轻轻拥抱了汉娜,告别离开。
第二天早上,汉娜死了,她在黎明时分选择了自缢。
监狱长对米夏说:“贝格先生,有件事我觉得有必要和您说一下,施密茨女士学会读写后,每次收到您的包裹时,都会问‘有没有我的信?’她说的是真正的信,不是那些录音带。您为什么从来都不给她写信呢?”
米夏被问得哑口无言,他沉默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监狱长递给米夏一份汉娜的遗嘱,上面写得很简单,只是让米夏把她的一些钱,捐给一个帮助文盲识字的犹太机构。
那年秋天,米夏把钱以汉娜的名义捐给了那个机构,并且收到一封回信。信中对汉娜·施密茨女士的慷慨表示由衷的感谢。
米夏带着那封信,开车来到了汉娜的墓地,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站在汉娜的墓前……
结语
以上就是《朗读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朗读者》的篇幅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却包含了多重主题,比如米夏和汉娜的爱情、关于二战中“平庸之恶”的反思,以及人性的尊严与自由。
在叙事手法上,作者施林克运用了多重的隐喻和互文,比如米夏和汉娜相差21岁的忘年恋,就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在原著中多次出现的《奥德赛》,也是男女主人公“漂泊”与“回归”的隐喻。
不仅如此,作者施林克还运用了侦探小说的写作技法,在《朗读者》中巧妙地设置了诸多悬念与伏笔,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避免了严肃文学的晦涩枯燥。
总之,《朗读者》的故事是丰富而深刻的,阅读这本书能够引起我们对罪责、战争、代际关系、人性的救赎等多重维度的反思。
我也希望今天的解读,能激发大家对这部小说的阅读兴趣,最好可以深入原著,去亲自体验这部佳作的妙处。
【编辑:张振】
相关内容:
【经典小说】《偷书贼》|面对家破人亡的悲惨人生,莉赛尔为什么要做偷书贼呢?
【诺奖文学】《女士及众生相》上|没有一个是坏人,他们只是遵守着欲望。
【诺奖文学】《女士及众生相》下|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杜拉斯传》|敢爱,敢恨,她从未放弃过抗争,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朗读者》
【企业那些事】咖啡新贵Manner能否走出瑞幸的影子
《清教徒的礼物》(萌版)
【炳泽诗话】我赌七点前不下雨
【党建读书会】133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党建读书会】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企业那些事】和府捞面惊现死老鼠,600元跨省代购只为一杯奶茶,喜茶估值暴涨400亿
《不确定世界理性选择》(萌版)
【炳泽诗话】吸烟者
【党建读书会】1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
【党建读书会】1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