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圈所实习后,我选择去了基层检察院 | 生活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法律求职 Author 职问旗下


在最近一次基层公检法的培训交流会上,发现自己被称为“姐”了。以前来还都是小X小X的叫,原来我已经工作六七年了。


更意外的是,遇到了一位同校本科师妹,新被分配到我们隔壁县的公安。我以为她是跟我当年一样通过定向培养政法干警项目才来的基层公安,她说是她自愿的。


我不禁非常好奇,还有女孩自愿离开一二线城市,到一个非常不发达的县城做公安工作吗?


她说,有呀,我觉得基层公检法才最需要高材生去服务的。


算一算,我当年定向培养项目的五年服务期早就满了,我不还是自愿留在了在了基层嘛。


在基层工作的这几年,真的是一段宝贵而难忘的经历。



- 01 -


2010年帝都闷热的夏天,我拖着箱子坐上345路快车,和本科生涯挥手告别。


在这个偏僻的政法学府读完本科岁月,离别时竟然如此不舍,四年来的一幕幕在我眼前不断重播。


春天时考研落榜,随后犹豫了很久应该二战还是工作。


出身公务员家庭给我带来的求稳定的观念,让我不敢轻易尝试二战;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谁知道第二年还能不能考上,是否又要蹉跎一年?


上海某政法院校的政法干警研究生招录名额被父母的同事热情推荐给了我,说是定向就业。当时根本没有想这么多,一看到可以有研究生学历,就很开心同意了。


解决读研问题,对我这个还不想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简直太好了。


我火速去报考了,也幸运地考上了。说实话,这种定向政法干警,大多都是男生,女生报考的还真不多。


老老实实签了合同,五年的基层服务期。


当时并不知道五年是什么概念。然后我就拎着箱子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随着延伸的风景从北方回到南方读书了。


在上海松江的两年,比本科过得还要快,时间一眨眼过去,我这才意识到,我该去定向就业了。


当时还是有点遗憾的,定向就业就意味着下基层,往往都是分配到某县法院甚至中西部偏远地区。


我老家在一个中部省份,离长三角很近,我也不想被分配到中西部去。


和当初解决读研问题一样,这次我又被幸运之神眷顾了。


我被分配回了老家,在省南某县城,风景秀丽,离我家坐火车才两个小时。


五年就五年呗,研究生毕业我才24岁,五年之后我才29岁,我还可以跳出去回省城做律师或者法务之类的,也不是说一辈子就在基层的县城了嘛。


如果实在不行,就违约辞职,大不了赔违约金,趁年轻,我的路子还很多的。


离开上海的那一刻,比当年本科毕业还要不舍。


此去基层,与一线城市灯红酒绿算是告别了,实习过的上海中心大厦和附近的罗森、711便利店依然令我怀念。



- 02 -


到了基层的工作是真的需要一个适应期的。


和北京上海的律所办公室的流程完全不一样,接触的案件类型和层次也完全不一样,真是从头学起。


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和以前实习时动辄为高大上央企外企提供合同审核之类的红圈所的工作相比,现在面对最多的是缺乏法律常识的民众。


刚到县检察院的时候,同事们总是夸我高材生,毕竟基层法院里大家学历确实普遍不高,作为少见的五院四系本硕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实话说,我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优越感的。


但是很快我就被基层法院的很多工作搞的头很大,发现自己果然还没有脱去学生气呢。


基层最大的问题是案多人少,作为单位里出名的新来的高材生,在民行还没待几个月,就被拉去兼职了案管和研究室。


屁股还没坐热就已经去了公诉岗,直接顶上了书记员的活。我还没完全适应检察院的工作,几个案子就甩给了我处理。


人人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没人手把手教你,真是全靠自己摸索实践。


这时候我才发现,再好的学校毕业,在学校里的学习依然是太浅了。


第一次询问第一次出庭什么的,全都是自己边学边干,不懂的就趁空去问问别人,竟然迅速建立了信心,完全没有什么忐忑或者庭上出丑的事情。


可能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我的工作获得了周围人尤其是领导的认可,很快就放我去独立办案了。


我自认能力还不错,虽然也有过很理想化书生气的观点,但是大量接触案件之后就比较有条件让自己的法律理想与现实磨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基层是真的承担了最多的实际工作,接触到的案件类型很全很广,只要你肯用心,是最能接触实务的地方了,简直是迅速学以致用。


与之相比,大学期间参与的法律诊所真是不值一提。


甚至以前在高大上的红圈所实习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那时甚至感觉自己在从事商事工作。


我迅速找到了一个法律人的自我认同感。



- 03 -


在这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和我一同走定向基层就业的同学们不少都已经支付违约金,离开了基层,或者去了二线做律师法务,或者已经直接转行不再从事法律行业了。


我也犹豫过好几次,要不要离开县检察院,去我更喜欢的南京做个律师或者其他工作。但是这里也给过我好几次实在的成就感。


我大学时期曾许下的最大的理想是法律实务,而很多实务问题都是基层才会碰见,基层才是真的急需解决路径。


譬如某年省院想搞一个涉农犯罪调研,省院将全省数据汇总后交给了我们基层公检法的科室人员写,因为省院完全没办过涉农案件调研,他们写容易完全脱离实际,而我们就有着丰富的细节数据。


刚开始独立办案没多久,我就遇到过案件中定罪量刑的争议,我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出庭支持公诉获得了法院判决支持,我这个新人竟然显得气势十足。


很快就去参加公诉人的省级评优竞赛,获得过优秀辩手。第一次写调研文章,就直接被上级法院采用表扬了。


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每次都在我心头激荡起满足的涟漪。


最荣幸的就是成为了第一批司法改革中入员额的检察官。在司法责任制改革中,为了提高人员效率和整体素质,改变了检察官评选的要求。


按照上级的说法,以前任命检察官就是熬资历,没有限制,现在有名额限制,是考试和考评结合式选拔,一般会优先照顾老同志,但也是优先任命一批真正办事的年轻人。


才入职没几年的我,竟然成了第一批入员额的检察官。


我承认,我感到我作为一个学了数年法律的学子的梦想忽然得到了圆满,工作获得了高度肯定,我的职业成就感在那一刻从我心头炸裂了简直。


至今想起来还有点小小的虚荣。



- 04 -


不得不承认,基层工作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失落之处。


说没有心理落差是不可能的,从刚入顶尖法律学府时的一腔热血,到如今在琐碎的法律事务中奔走,有几点落差之处还是想提醒有意愿下基层的师弟师妹,要慎重考虑好。

首先,基层工作真的繁忙且模式化,很容易使人程式化。


我除了刚到单位那两年承担了几次省院的调研课题,后来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系统学习了,也就在市检挂职时写过一些统计分析类的东西。


其次,基层提升空间很小,无论是现实职位还是精神追求。


就像在中央部委的基本都能保底处级退休,但是地方上连混到处长都很难,是一个道理。从基层起步,如果有高升梦想的,那真是路途漫漫。


也很难有什么大案要案,去满足你名垂法史的理想,那都在高院和最高院这些地方。


第三,到基层会发现,懂社交或政治都比懂法律更有用。


没有多少案件是真的有多大的理论争议,你永远是在搞平衡,甚至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都比办案本身更受重视。


出去培训学习这些好事,基层的机会总是很少。我也很苦恼基层法院冗杂的行政事务,在市里挂职了一段时间,相当于新人期,行政事务占据了大量时间,一个比我早进单位许多的同为五院四系的前辈,连基本的案件程序和罪名都快忘光了,真有点把原专业荒废了的意思。


另外,基层永远更想要男生。


很多琐碎的活确实很辛苦,男生在吃苦耐劳上实实在在比女生好使多了,同样的报考基层工作单位,男生总是优先录取的。



尾 声


五年期已经结束了,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离开基层单位,去一个更大的城市寻求发展。我想大概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每一步都是你无法预测的。


我的命运真的恰恰好好在这里有这样一步。


就我本人所走的定向基层培养而言,违约不仅要付违约金,而且再也不能报考公务员了。


我是个求稳定的人,这对我而言风险很大。


我曾想过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遴选的方式离开基层,但是从我工作的次年开始,公务员开始有了服务期的要求,不允许报考了。


我也想过五年期满后出去当个律师,这样挣钱毕竟是更多的。


结果第二年公务员培训时遇到了一个本科校友,一场互帮互助的培训下来,一年后成了我的老公。老公在市法院,我如果做律师怕有法官家属回避的影响。


也开始经历生子育儿的关卡,产假令我错过了好几次省里的公诉人评比等活动。


作为女生,人生的路途真的越来越让位于家庭了。留在基层大概是我注定该有的一步。


我的校友老公也曾在一线城市红圈所从事了三年律师工作,然后回了这个小城市的中院当了一名普通的法官。他觉得做一名小地方的法官,他觉得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


就像我在五年服务期满的时候,写的日记里说的:


“我觉得基层是社会生活最前沿的阵地,残酷又不乏温情。相比快节奏的大都市,给从象牙塔出来的我们足够的适应期成长期,你来得及学习,还犯得起小错。


但是基层应该只是临时停靠点,汲取了足够经验教训就应该往更远更广的地方去闯闯,你可以撞得头破血流回来疗伤,也可以历尽千帆后回归。


我愿意为基层服务奉献,扎根是一种选择,向更好更广的地方发展也是一种选择,只要是自愿自由选择的就业方向就好。”


法律求职原创,作者:tiantian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好文

下载:律师实务常用数据及公式

律师申请微信支付交易明细证明开具指南

女律师:我的第1001次崩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