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律所PK传统律所,青年律师到底该怎么选?
上周,一位在公司化律师事务所执业2年多的律师朋友,向我发来了一个灵魂拷问:
“你经常帮别人出主意,也帮我分析分析?是继续待在公司化律所发展还是到传统所去?”
也就是说,这位朋友问我的问题是——何去何从?说实话,一时间,我真不知道如何回复。因为,这个问题不简单。
经过2天的思考,我回复她,还是留在公司化所。同时,给她打了2个小时电话来说明。
朋友纠结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下面,是我的思考,也和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补充一下这位朋友的背景信息。 她毕业于XX政法大学,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跟了一个传统所的大牌A律师。
因为大牌,自然也没什么可以让她独立承办的案件,更没时间教她一些具体的实操方法。
她认为A律师有学识、有专业、有风采,但自己的小困惑,仍然不敢去问,自然也什么都学不到。 在跟随A律师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她基于自己家里的资源,也有了一些不是很高质量的案源。这些都没有办法找A律师,所以,她有了和同所其他律师合作的机会。
她合作过两位律师,一位是做婚姻家事比较多,有教师背景的中年女律师B,一位是什么案子都接,什么当事人都敢忽悠,曾在北深执业过的男律师C。
B和C的路数完全不同——
B对待当事人细致入微,加之教师的经历,只喜欢做案子,在谈案方面,没太大兴趣,也不作过多承诺;C恰恰相反,善于包装,好像什么案子都不在话下,自己完全不懂的业务,也敢给当事人许诺。然而,有意思的是,B的案子真没C多。
这位朋友与B的合作模式是,她来接,B来做。与C的合作模式是,和C一起去谈,自己做,C再出庭。
就这样,在毕业2年多的时间里,前前后后做了小20来个案子,既目睹了A\B\C的不同招法,也沉淀了自己的职业底色。
她认为,自己成不了A,也觉得B会有瓶颈,更觉C不靠谱。所以,内心对于职业的另一个倾向选择是,去公司化所(像公司一样管理经营的律师事务所)。
她很优秀、可塑性强,也很习惯公司化管理,在公司化所,每天固定早晨会、晚汇报,每月出庭有时20多次,拿固定薪资。早出晚归,临睡觉前忘记写日志,还要起来补写。因为,内部规定,没日志就没工资。
高傲的律师光环,她早已不顾及,客户随叫随到,领导随叫随到。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公司化律所好牛,同事好牛,能学到好多东西。
可是,2年多了,她开始动摇。
主要原因在于,她发现,原来不如自己的律师,都挣得比自己多。自己其实也有大把的资源,却都无法变现。
而且,越来越只会做这一类案子,出来后不一定适应大杂烩的市场,怎么办?
她的困惑,我很能理解。不仅律师,换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
本质上就是两个问题:
1.对于工作,我该选择「稳定低收入」还是「不稳定高收入」?
2.对于自己,我该考虑「兴趣」还是「能力」,选择「专精」还是「通博」?
首先,对于工作,
我认为,稳定性和收入不是最重要的,以下三点才重要:
01
行业趋势
法律服务行业有没有趋势,毋庸置疑,我们都非常笃定,未来十年一定是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这个行业内,什么样的律所是趋势?是包干制、传统提成制,还公司化律所?一定会是像其他行业,注重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律所才会是行业趋势。
02
头部收入
我请这位朋友判断了一下律所的「大佬们」,是公司化所的大佬收入高还是传统所的大佬收入高?她不加犹豫地回答,前者。
同时,朋友认为平台越大,级别越高,收入的涨幅越是递增的。只要舞台在增大,前途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03
以终为始
很多知识类服务的职业,如律师、医生、研究员等,最黄金的年龄是「50」岁。
所以,我问她,如果,从后往前推,假设后边的运气不济,有一个天花板在50岁的时候等着你,那个时候,你仍然能够保持“来之既战,战之必胜”的状态,靠的是什么?
她回答是:专业、经验、资源,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每5年换一个律所,还有3次机会,专业、经验、资源,你希望先沉淀什么?她的选择是专业。
其实,这就是”以终为始“考虑问题的逻辑了。
先考虑50岁的样子,就明白关键不是当下要赚多少钱,而是进入合适的发展轨道。只要有助于进入事业的快车道,稳定和收入,其实都不是问题。
其次,对于自己,
兼顾「兴趣」和「能力」,先「专精」,后「通博」,多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和朋友讨论的过程中,我问她,你是学理科的,为什么会选法律专业?后来为什么做律师?
朋友回答,单纯觉得研究案例很有趣,自己还特别喜欢关系简单、数字多的案子,而且,从小就喜欢和人争来争去。
在这个简单的回答里,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有兴趣,二是有天分、有能力。
01
兴趣,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因子
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是能让你不吃饭、不睡觉也愿意花时间的,找到兴趣非常重要。如果你选择感兴趣的事儿作为职业,不容易感到工作辛苦,也更容易做出成绩。
很巧合的是,目前她所在的律所,把法律服务也打造成了可批量的”产品“,所以,类型案子特别多,关系特别简单,数字计算特别复杂。好在,她丝毫不觉得吃力。
我认为,这就是兴趣所在。
02
天分和能力,是职业选择的不可忽略
有的人,凭着一股拼劲儿和对梦想的坚持,就能感染身边的人一起奋斗,做与众不同的事,让年长30多岁的投资人都可以无比信任,这是典型的具备从0到1的能力。
而我就不一样,我更关注细节,有足够的耐心,对一些微妙的变化会有较深刻的认知,因此,我知道自己也很典型,可能不适合从0到1,但具备从1到10的能力。
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适合守业。同理,天分和能力的不同,能让有的人适合市场,有的人是适合销售,有的人适合服务。
朋友说,“我的天分,更多表现在现场调解或是庭审,总能不让自己吃亏”。
“从你个人来看,对那些关系简单、数字复杂的类型案件感兴趣,在与客户沟通、对手争论方面有天分。理想上,有没有能够让你长期保持这种状态的律所?” 她想来想去,发现最接近的就是自己所在的这家律所。
道理很简单,公司化律所的特点是,有品牌、有产品、有分工、有协作、有管理制度,像公司一样经营。同时,朋友所在的这个律所,推出的「行业化法律服务产品」也是自身兴趣所在。
她可以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且有能力和天分把它做好,越来越“专精”。一旦坚持下来,就会在职业赛道里呆得持久,职业的修养也会不断加深,未来会遇见更多可能。
所以,对于朋友而言,留在公司化律所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
我敢肯定,下一个5年,朋友会再次遇到瓶颈。
那时,我的这个逻辑就不一定成立了,再次考虑选择「专精」还是「通博」?也许,朋友会想:要不要学一点「管理」,向综合管理岗过渡,去挑战驾驭更大的盘子呢?
最后,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1.当遇到职业瓶颈时,首先,要分析自身的纠结究竟是什么?几乎无一例外,对于工作,是选择「稳定低收入」还是「不稳定高收入」;对于个人发展,是考虑「兴趣」还是「能力」,选择「专精」还是「通博」;
2.选择工作,稳定性和收入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记得看行业趋势,看头部收入,懂得以终为始;
3.对于个人职业规划,首先,努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分析在这个兴趣上,是否有「天分和能力」。其次,早期先「专精」,后再考虑「通博」。
记住,任何时候,都要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者:亚哲 来源:哲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熊猫法律星球
-往期好文-
1、段子没有的你都可以在裁判文书网看到2、面对不合理的辩解,律师该怎么应对?3、如何高效学习法律?这五本书让你脱胎换骨4、律 师 白 嫖 转 移 法
5、法学生求职指南(律所版)6、替 罪 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