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学校学习空间蓝皮书》发布!新型学习空间可以这样建设

因专注而专业的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3065

读完共需

8

分钟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编写的《未来学校学习空间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对新型学习空间建设的优秀案例进行梳理,从贯穿历史的视角,总结不同学习空间的特点、组成、形态、教育功能及发展趋势等,为学习空间变革提供参考。



新型学习空间通过技术与设备的支持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相连接,助力学习者突破学校围墙的限制,开展各种自主、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世界各国对于未来学习形态积极的探索中涌现出一批极具特色和想象力的未来学校,它们通过可见和不可见的空间设计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面向未来的教育走进现实。

历时约一年,经历初期编写、修订、专家委员会审阅和再修订的过程,《未来学校学习空间蓝皮书》终得以完成。

 《蓝皮书》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 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及未来学校的内涵、特征,并从理论与现状调研的角度阐述了学习空间建设的重要价值。


第二章 国内外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学习空间的变革趋势和变革动力,总结了新型学习空间的设计理念和范例。


第三章 未来学校学习空间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未来学校整体空间设计取向与原则,及整体空间的设计要素,并对典型学校的设计案例进行解读。


第四到七章 学校教室空间、校园过渡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等各类空间的建设及案例。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学校空间建设。


  以下为《蓝皮书》核心观点


01    

知识未来学校的五类典型空间建设


蓝皮书梳理了不同类型的教室,走廊、屋顶等过渡空间,“亲自然”理念下的绿色空间,不同类型的网络空间,丰富多元的非正式学习空间等五类典型的空间建设。


(1)教室空间


教室正在从隔离走向开放,从整齐划一走向灵活弹性。教室形态更加多元,包括常规教室,兼具功能功能性和体验性的主题教室,突出学科情境的学科教室,以及注重实操的实训教室等。在教室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布局设计、空间功能划分、弹性空间、光照、色彩、温度、声音等方面,还要在空间中合理配备相关技术与装备。


(2)过渡空间


校园过渡空间是易被忽视的一类空间,常见的过渡空间有走廊、屋顶空间等。在校园空间设计时要关注过渡空间在体验探究、生活休闲、交流讨论、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以教育教学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对过渡空间进行充分开发,以提高空间的利用价值。


(3)绿色空间


自然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回归自然是教育的大智慧,因此校园环境的设计要关注其“亲自然”性。在设计时要将自然植物、美育、自然教育课程等完美融合,让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成为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的载体,为全学习生态校园建构更多学习赋能场域。


(4)网络学习空间


作为物理学习空间的有效补充,网络学习空间在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过程记录、互动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时要注意体现出网络学习的个性化、开放性、联通性、交互性、灵活性等优势特征,做到与物理空间中的学习有机融合。


(5)非正式学习空间


非正式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越发受到重视。非正式学习空间要关注其开放性及与真实世界的连接。要创设开放的、丰富而多元的情境,支持学生直观、具体地观察、体验、探究、学习、合作等,通过与正式学习空间的结合,真正实现学习空间的延展。


02    

学习空间中的五类技术


《蓝皮书》从交互支持、协作支持、教学管理、数据分析、学科工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未来学习空间中的技术。


(1)交互支持技术


交互支持技术可以增强互动的多样性和即时性,实现基于手势识别的交互、互动讨论、远程交互、沉浸式交互。常见的支持交互的设备包括平板电脑、点阵笔、眼动仪、机器人交互设备和3D体感交互设备等。

  

(2)协作支持技术


协作支持技术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常见的支持协作的设备包括纳米书写墙、白板、移动式桌椅、无线投屏终端、安装有协作支持软件的设备等。

  

(3)教学管理技术


教学管理技术可以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状态进行感知管理,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助力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技术包括以环境传感器支持下的环境感知、智能手环支持下的学生学习感知为代表的各类新技术,如人脸识别、NFC、可穿戴设备、移动端模拟白板等。

  

(4)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是未来学习空间的核心模块,基于数据分析技术,将使计算机应用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常见的分析技术包括文本分析、语音分析、笔迹分析、草图分析、动作与手势分析、情感状态分析、神经生理分析、眼睛注视分析等。


(5)学科工具技术


学科工具将静态抽象的知识信息以动态交互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师生提供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教学和学习辅助,并提供自主体验和探究的机会。常见的学科工具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编程等各个学科。


03    

5G赋能学习空间的五个场景

  

5G技术凭借难以比拟的巨大技术优势,正在成为新型学习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技术, 5G与学习空间融合,将大大拓展了学习空间的作用范围和辐射界限。


(1)5G赋能基础设施升级


基于5G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校园网络传输方面的屏障将被打通。借助于5G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将全面升级,学校将变成万物互联、智慧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


(2)5G赋能教学内容


VR/AR技术通过自然的交互方式,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传统教材无法实现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而5G技术将扩展VR/AR的教育应用,极大改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

  

(3)5G赋能远程课堂


基于5G网络支撑,可以使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远程课堂实现高效平稳的互动。通过快速稳定的“5G通道”,在安全可靠、稳定持续、响应速度等方面,带给师生全新的使用体验。

  

(4)5G赋能学习诊断


5G与人工智能教育结合,可以实现课堂情感和课堂行为的识别与分析,并辅助课堂考勤、学业诊断、个人成长档案等,通过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实现更精准、个性化的学习诊断。


(5)5G赋能校园管理


5G技术可在校园管理的视频监控、校舍安全、校车管理、安消协同、室内外环境监测、能耗监控、数字班牌、智能签到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智慧管理服务。


04    

未来学校学习空间建设的五个建议


目前的学习空间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想要更好地以学习空间的建设支持学习方式的转型,建议:

  

(1)依据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改善学习空间的人性化和舒适度


在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中更多地对学生的性格年龄特征做出有针对性地前瞻式预设和事后反思式调整,营造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学习环境。

  

(2)不盲目追求华丽吸睛的建筑,不盲目追求高配置的教育装备


空间设计、技术装备配置等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实现学习空间与学习活动的匹配契合,要避免一味追求华丽的外在而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3)在学习空间建设中大力加强技术设备的体系化建设


实现数据的多场景贯通,通过发掘数据的价值,使得数据深度应用于学习、教学、育人、评测、教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教育业务环节。

  

(4)学习空间要与课程建设相融合


通过将无形的知识与文化蕴含于有形的学校物理空间中,使校园中的建筑设施、花草树木均可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实现空间即课程、处处可育人。

  

(5)未来学校的整体空间设计要融入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引入节能环保相关的设计思路,降低学校的能源消耗,同时使学校空间成为开展节能环保教育的生动场所。


关注“ClassIn 教育信息化”,后台回复“蓝皮书”领取《未来学校学习空间蓝皮书》相关资料(含优秀案例)。

本文来自于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由“ClassIn 教育信息化”编辑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