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大杨晓哲:我们可能低估了教室联通的价值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技术 Author 杨晓哲


本文大概

1870

读完共需

12

分钟


作者 | 杨晓哲
来源 | 教育技术公众号


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态。

 

教室构成了校园物理空间中极其重要的基本单位。

 

一间间教室彼此分开,独立且互不干扰。


基于过往的技术方式,在物理阻隔的情况下,教室的确很难再用物理的方式重新打通相连。但基于新的技术方式,教室的联通变得可行且简单。

 

只需要在教室里安装一个简易的摄像头,抑或是很多教室互动白板上就自带有摄像头;再加上ClassIn(https://www.eeo.cn)等教学学习软件与平台的支持,教室与教室,甚至跨校之间的教室也可以相互联通。

 

教室的联通,意味着打破空间的阻隔,联通起时间的序列。也同时意味着,某些时刻对于本地是线下,对于另一地是线上的微妙转变与随时切换。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AI+OMO课堂实验校”项目,有几节公开课都采取了这种教室联通的方式。回顾课堂录像视频,在项目官网的“实践探索”栏目均可观看(http://omo.aiclassroom.net)。


表面上看是一种双师多师教育的拓展,实际上还包含着更多延展的意义。

 


2021年11月25日上午,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联动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广东荔湾实验学校,开展三地三教室联动课堂教学。以《我为城市代言》展开,通过来自不同城市的孩子们分享各自城市的照片与城市标语,进而进一步分城市分小组制作各自的城市宣传短片,再进行分组汇报展示。
 
空间不因联动而一致,而是在各自空间中展开学习;空间也不因远离而分割,而是在分享环节中进一步引发碰撞与情感共鸣。
 
这种联动如果长期开展,抑或每个学期有几个单元的学习以这种跨地域教室结对联动的方式,是不是正在让学生形成更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也让老师之间形成更密切更深度的合作。
 
教与学的深度跨区域结盟与联动影响。
 
不仅是因为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带来的联动价值,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在探索教室空间与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以及各种实地之间产生联动。
 
让真实情境不仅可见,还可以更多地产生交互,这是一种远距离的连接,是一种扩大边界的拟真具身学习。


2021年11月12日下午,上海市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学校、青浦区博文学校开展了三校联动的音乐课。三个不同空间的教室,四位老师的联动,学生人手一终端,持续50分钟的课堂课时设计,主讲教师的独立空间讲授与不同教室空间的自主学习活动,构建了一个课堂时空重叠的艺术新世界。
 
一位学生的展示不再仅面向自己班级的学生和老师,而是面向更多的群体,构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2021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联动不同校区,以及姑苏实验学校。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学生们人手一智能终端,通过大量跨空间的分段引导,愈发创意地鼓励学生们通过远程配对的方式,与远程伙伴组成线上协作小组,共同完成一次小制作挑战。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教室的音视频联通,而是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之间形成一种跨班级空间的小组协作。这种尝试更具挑战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广泛链接重组的新可能。
 
2021年12月3日下午,上海市南码头小学进行了一次尝试,探索技术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在本节课中,联动外国小朋友,分场景场内场外连线。


小学二年级的英语课,以驱动问题:如何为外国小朋友介绍我心中最美的校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基于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应用与表达。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们发问,促发真实的语言交流。在越发无限宽广的天地,让学生体验学习不止发生在教室,无处不在的学习可以持续生长。
 
不仅如此,不同学习者基于不同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是否也可以临时组成一个学习空间与学习教室?如果可行。他们可能身处同一个物理教室空间之中,却也可以加入不同的学习教室展开线上学习。这是教室空间的因需重组。

在不同类型,不同模块的课程实施方案中,制定“教室联通”计划,这将全面改变学校课程实施的形态,也将进一步改变学习生态。
 
越来越多的教室新联通仍在继续,充满了教师们探索的智慧。

教室联通不是为了统一步调,

不是为了统一教师讲解,

也不是为了占据时间与空间。


甚至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室联通恰恰应该:

减少控制,

给予更多异空间的自组织,

提供更多个人与小组的学习活动设计,

超越师生言语跨班级对话的形式,

增加更广泛的交互,

不断创设多样化学习参与体验,

增强人机交互的学习建构方式,

促进学生逐步主动产生更多选择与连接的可能途径。



从长远来看,我们可能低估了教室联通的价值。

至上而下的全球视野,核心素养,课程方案与标准,教材与培训,再到学校校本化实施,班级授课制。而教室联通所潜藏的潜能在于重构连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单位、组织、资源、关系、技术与方式的重组。

何以成立?连接大于本身。这仍然需要教育与技术更多投入、设计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正在寻找 “中国教育信息化100人”,对教育科技感兴趣或有意向投稿,可以添加我们微信:jiao2101708013,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教育部长怀进鹏:中国将加大人工智能教育政策供给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华东师大杨晓哲:课堂中的“大小黑板”


胡钦太:中国高度重视智慧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郭炯:如何理解信息化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