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时斋说诗》连载十一:中国诗圣的襟怀

王国钦 千家诗词 2022-01-14


(本书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连载(十一)


中国诗圣的襟怀

——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起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人民尊称为“诗圣”。诗圣,诗歌之圣!多么崇高的称号!那么,杜甫为什么会被推崇为“诗圣”呢?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好吗?是因为他的诗诸体咸备、登峰造极吗?是因为他的诗记录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吗?当然,这些都是他所固有和具备的!但是,仅仅具备这些还远远不够。从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可以得知:杜甫之所以成为一代诗圣的关键,正是他无比宽厚、无比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首先让我们谈一下《望岳》:

     《望岳》是一首山水诗,也是杜甫现存一千四百余首诗中最早的一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当诗人漫游东岳泰山写下这篇千古绝唱时,年仅二十四岁。全诗在对泰山的钟灵神秀进行出神入化的描写之后,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雄奇壮美的河山胜景,激发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豪情——诗圣在青年时期的襟怀,在这里表现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敢于藐视一切艰难困苦的凛然气概!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年轻的诗人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却都落第了。尤其是第二次参加的制举,本来就是奸相李林甫所搞的一次所谓“野无遗贤”的骗局,也难怪像杜甫这样的人才考而不中了。后来,他还曾旅居京华长安十年,交结权贵,投诗赠文,企望能被引荐从仕。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诗人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诗圣在壮年时期的襟怀,在这里表现为踌躇满志、一展宏图的政治抱负。尽管时代的局限使其抱负中难免存在“忠君”的成分,但他并非一味盲目地“愚忠”,而是决心要实现辅佐朝廷、重整纲纪、“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这是十分可贵的!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有意以大量赡美华丽的语言,来渲染唐玄宗、杨贵妃、杨国忠等人的骄奢淫逸,以反衬出他们的种种丑恶行径。声声慨叹,字字悲愤,诗人对当朝统治者们的荒淫生活进行了辛辣讥刺。若是“愚忠”,诗人是不会如此以诗“犯上”的,这也正表现了诗圣不凡的胆识和无畏的品格!

      安史之乱前夕,唐王朝内部尖锐的政治斗争,已反映为突出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先被任命为河西县尉,后又被改任右卫率府兵曹,职责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官定后戏作》)杜甫当真是“怕趋走”、想“逍遥”吗?非也!安史之乱发生时,诗人正自长安赴奉先县探亲。谁知回家团聚的他却刚好遇上自己的小儿子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其家庭境况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即使这样,诗人得知安、史叛乱后,毅然决然地满怀爱国热情,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太子李亨而去。路上被捕,后又逃出长安再奔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其间的艰险与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就在凤翔,诗人被授予左拾遗之职,虽只八品,但却清要。然而,也只不过几个月,杜甫即被唐肃宗打发回家了。诗人一腔的忧国忧民之情、报效国家之志终于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此后,八年的安史之乱,腥风血雨更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的严酷现实,使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人,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感叹——面对如此破败的江山,诗圣在中年时期的襟怀表现为忧时忧国、厌战爱民的复杂情感。“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洗兵马》)正是怀着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诗人写下了大量控诉内战苦难和反映爱国精神的不朽史诗,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等。而当战乱终于结束,朝廷平叛胜利之时,诗人立即咏出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生平第一快诗”,爱国精神和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于今读来,仍觉令人情感激荡,似乎自己的青春也要“鼓翼而飞”了(霍松林语)。

     热爱人民,关心人民,亲近人民,在杜甫那“诗圣的襟怀”中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喜雨》),若非关心农民和农事者,是不会如此渴望甘霖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不言喜而喜雨之情溢于言表;“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两句,表现了诗人与普通邻翁的友善关系;而《又呈吴郎》,则是诗人煞费苦心写出的一首劝言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为了寡妇打枣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小事,诗人却于平凡中深刻地揭示了陷人民于水火的社会根源,这不是杜甫忧国爱民伟大怀情的自然流露吗?

     为了躲避战乱,早已遭贬罢职的杜甫,带领全家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远离中原的蜀都平原。在许多亲友的资助之下,诗人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著名的杜甫草堂:“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堂成》)不料,次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场秋风裹着秋雨,无情地将茅屋吹破,同时也催成了杜甫一首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一开始便单刀直入、劈空而来,写肆虐的秋风咆哮着卷起草堂上一重又一重的茅草,飞飘过江,又零乱地抛撒在树林或水塘。惨淡经营的草堂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诗人的心情该是如何痛惜而焦急啊!

     不仅如此,被秋风吹散的茅草,更被南村的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即便是唇焦舌燥的严词呼喊,他们却也毫不理会。在这里,诗人并非真正将孩子们指斥为盗,而是以其特殊的幽默之笔,为全诗的主旨打下了一条伏线:诗人的心急如焚和群童的“对面为盗贼”,都是因了生活的穷困。否则,孩子们是不会这样“公然抱茅入竹去”的,而诗人则更不会为此而“唇焦舌燥”并“倚仗叹息”的!于是,诗人的“归来倚仗自叹息”,便不仅仅是诗人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叹,而且是对普天之下无数贫困者的“同病相怜”了。

     事情的糟糕还不仅仅如此:“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可想而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秋雨之夜,对于“自经丧乱少睡眠”的诗人来说,该是如何的长夜难眠啊!

那么,在这样一个屋破雨漏的不眠之秋夜,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的思绪,并没有局限在自己个人的恩怨得失,也没有拘泥于一座茅屋的残破漏雨,而是推己及人,由自己的不幸遭遇联想到了处于同样境况中的“天下寒士”。诗人从个人切身痛苦中体验出来的这种思想感情,伟大而宝贵,真诚而热切:“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正是因为这样改变现状和济世救人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这样牺牲个人和幸福他人的思想境界,晚年的诗圣才更由衷地显示出他感人至深的博大胸怀,这首诗也才具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当然,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上,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士并非少数。但是,能够像杜甫这样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始终如一地忧国忧民者却不很多。尤其是在个人命运多舛、朝不保夕的困苦境况之下,尚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国为民而忧乐,则使人尤感敬佩之至!

     人间要好诗,诗品即人品!综观诗圣杜甫的全部诗歌,其作品如串串珍珠般闪耀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我们认为:学习杜诗,不仅要学习他娴熟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继承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疾恶如仇、包容天地的伟大情怀。

 

《知时斋说诗》

目 录

(点击红色标题,阅读往期精彩)

 

说言志

 

“诗言志”之言在“当下”

诗词:诉说不尽的“红色情结”

“不学《诗》,无以言”

    ——漫谈“以诗反腐”及提高个人诗词素养之途径

中华诗词是汉唐民族语言文学的艺术英华

    ——中华诗词纵横谈系列之一

中华诗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华诗词纵横谈系列之二

走向新世纪的中华青年诗词

    ——中华诗词纵横谈系列之三


 

说经典

 

《离骚》导读(一)(二)(三)

千古一唱:《胡笳十八拍》的双重艺术主题

中国诗圣的襟怀

    ——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起

感受重阳

    ——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毛诗

 

诗词:该如何对待毛泽东?

平仄人生“高大上”,“毛氏唱和”尽奇观

    ——从策划编辑《毛泽东诗词唱和》说起

人间至爱,荡气回肠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欣赏

可叹的幼稚,可贵的真诚

    ——重读毛泽东写于1958年的《七绝·刘蕡》

《毛泽东诗词》副编八首作品介绍

 

说名家

 

胡适和他的七首“白话词”

透过时光隧道,复活历史瞬间

    ——读《行中吟·马凯诗词选》

一支公仆生花笔,多少诗人未了情

    ——陈奎元《蓝天白雪集》读后

珠联璧合传佳话,樵韵龙吟柳影双

    ——序蔡厚示、刘庆云教授合著《双柳居诗词》

令人惊讶不已的《丑牛集》

    ——读郑欣淼作品《丑牛集》

爱国情怀军旅意,正声雅韵最悠扬

    ——略论李文朝将军诗词风格

 

说鉴赏

 

倾听地震中诗歌的声音

    ——感读《让我们不要遗忘》及其他地震诗文

行走在官员和诗人之间

    ——热荐尹宏隽诗词和他的《寸心集》

今古满江“第一红”

    ——序路尚挺先生专题唱和集《满江红》

序《诗路花雨》

序《鹿岗花雨》

序《悟金集》

序宗礼兄《曹雨诗文选》

序《半空斋吟草》

旧体新声解意多

    ——赏读陈廷佑先生绝句《看爹娘遗像》

追梦,我们共同的人生目标

    ——序孔祥敬先生最新诗集《追梦》

我想和朋友一起行走

    ——序张僧诗集《十月的行走》

《河南当代诗词选》导读

 

说创新

 

度词:为“自度曲”正名的最佳选择

    ——度词新词问题答疑系列之一

度词:当代诗词创新中的技术革命

    ——度词新词问题答疑系列之二

新词:一步到位的当代诗词新品牌

    ——度词新词问题答疑系列之三

衣宽终不悔,精彩理新妆

    ——序宋斌先生《衣宽堂诗联书印》

诗词创新:自编“教材”第一人

    ——序刘鸿岐先生《学习诗词快捷门》

关于新词是否“去格律化”问题给齐遂林先生的复函

 

说入史

 

试论“诗词入史”及与新诗的和谐发展

    ——兼与钱理群、王富仁、王泽龙、陈国恩等教授商榷(修订稿)

大名穿越来千古,广厦当归老杜魂

    ——“诗圣杯”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海内外诗词大赛筹备、征稿、评 

    选工作报告

 

说诗话

 

让当代诗词更具艺术尊严

“推敲”元旦

戊子桃花诗话

春风又绿大河南

    ——特别关注:“大河之南”论坛倡导“大河诗风”

通许一醉

以诗歌的名义记住今天

《河南诗人》周岁华诞纪念

胸怀·胆识·眼光

诗人和诗

优秀男人在手中

 

说诗法

 

“诗词”与“书画”

    ——说写诗

“三大要素”与“一诗两制”

    ——说平仄之一

“平上去入”与“阴阳上去”

    ——说平仄之二

“声韵”与“押韵”

    ——说声韵之一

“新华诗韵”已呼之欲出

    ——说声韵之二

“入韵”“不入韵”的四种句式

    ——说律绝之一

从律到绝的四种“截取”句式

    ——说律绝之二

“变通”“拗救”及“避忌”

    ——说律绝之三

常见的“语法”与“修辞”

    ——说对仗之一

特殊的“形式”与“避忌”

    ——说对仗之二

“古绝”“古风”与“歌行”

    ——说古诗

“词牌”“词谱”与“填词”

    ——说诗余

 

附  录

 

雅颂重辉千古事,风骚更上一层楼(王国钦)

    ——“新纪元中华诗词艺术书库”总序

“知时斋丛稿”自序(王国钦)

《羽帆诗选》序(王国钦)

羽帆诗社的擎旗者,度词新词的开创人(姜红伟)

    ——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参与者、羽帆诗社

    第一任社长王国钦访谈录

 

后  记





作者简介:

      王国钦,笔名溱洧、好雨,网名溱洧泱泱、好雨当春,号知时斋主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创新研究会执行会长,《天下诗林》主编,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知时斋丛稿·守望者说》《知时斋丛稿·歌吟之旅》《知时斋说诗》《知时斋诗赋》等。




精彩回放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

《知时斋说诗》

 王惠玲诗词精选

殷国利诗词精选

蒋淑玉诗词精选

邵红霞诗词精选

田素东诗词精选

高海生诗词精选

姚泉名诗词精选

何力诗词精选

石艳萍诗词精选

罗芳诗词精选

当代诗词选评

范仲淹的三滴眼泪

浅谈咏物诗词的立意 

说说诗词中的飞雁格

孤狼《微诗话》第一期

酒诗酒赋酒对联,醉了人间

谈谈诗词中通感的修辞手法

专家,被各种诗赛脱光裤子裸奔



诗论大观,大观天下诗词


 《诗论大观》,是以发表诗词、诗论为主的微诗词平台。下设诗论大观,诗评大观,诗话大观,联话大观,诗词大观,楹联大观,以及新诗大观,散文大观等栏目,敬请关注!欢迎赐稿!

投稿邮箱:44348553@qq.com

《诗论大观》唯一编辑:狂野孤狼(郑万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