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31日开始,至今使用flomo84天,341个笔记,平均每天4个(还有一些在整理过程中删除了)。
大概看了一下,我在flomo记的东西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将来需要查看的,备忘性质。
2. 只是写下来,事件节点或情绪抒发。
3. 写作素材,这是笔记的大头。
平时想到就写下来,关于生活或工作,经验或教训,将来有需要时可以通过搜索快速找到,比如:
属于日常小唠叨,自说自话,但又没必要发微博或朋友圈。写下来就达到了目的,起抒情或清空大脑的作用,对将来没有特别大的参考价值,不需要定期回顾。
上一篇说过,关于写作素材,目前我记录的有三大类:
1)阅读时有触动的内容,原文句子或段落。标好书名和页码,方便将来查找或引用。
2)阅读过程中被激荡出的各种灵感和想法。
比如,这两则是原文摘抄。一个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上的内容:
一个是在写文章过程中查的资料,搜到的是图片文章,读取出文字后,顺手保存在笔记里:
下面两则是打算写文章时,带娃或休息时脑海中闪现出的想法,关于内容和结构的都有。
如果不是写文,我不会想到去研究这些。所以写文章特别是公开文章,是阅读的深化,收获最大的那个人首先是自己。刚开始是在小报童专栏写了三篇近期对卡片法的探索,阿粒建议我投稿到flomo周刊,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整合成一篇文章。这则是想好了题目(也促成了我对现阶段职业和身份的重新认知),和一些很琐碎的点,用关键词快速记下来的:
很多想法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及时记录,转头就忘了。先记下来,就有了进一步改善的基石。
下面是那天听趁早“赚钱100天”课程的想法,以后也会进一步延展写成文章。
既然是花园,就需要定期打理,才能保持良好生态。至少有几件事可以做做:把最近写的新笔记阅读一遍,添加标签、补充内容,否则过一段时间自己也认不出写的是什么了。有需要时通过网络进一步搜索相关知识和文章,添加新的笔记。比较成熟的文章构思,转移到写作软件,及时整理成文。
频率不定,取决于笔记系统的发展阶段和个人关注点的变化。摸索阶段,review频率就勤一点;个人关注的领域变化了,对笔记标签也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最近我就把上面所说的第2类笔记(只是写下来,事件节点或抒发情绪),和以前的备忘合并,归到一个大的标签“树洞”下:
并把“每日回顾”的规则改为“不包含 树洞” ,以此优化平时收到的回顾信息:
定期除草浇水,多了关心多了爱,植物自然会长得更好:)
我的两次瘦身经历
手帐|我的多本并行笔记体系
笔记软件探索 | fl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