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了这么多书,总感觉哪里不对

天使鱼 天使鱼
2024-09-05
你家的书架上有没有这样的书:
· 是当初看了某大咖的推荐书单买回来的
· 也是评分很高、很多人说好的经典

· 可自己至今都没读完

阅读确实是一门技术。虽然有《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再读一遍》这些阅读指导书,还有《卡片笔记写作法》、《智识的生产技术》、《笔记的方法》这些教人写读书笔记的书。

但是书架上,还是有那么一些读不下去的好书。


为什么?可能是因为:
① 缺乏兴趣:这个书的主题并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或者当时没来得及看,后来兴趣转移了。
② 水平不足:原有的知识储备不足,或生活阅历不够,暂时理解不了书中内容。
③ 静不下心:那段时间比较忙乱,无法坐下来专心阅读。
④ 心理压力:看着厚厚的经典,内心打怵,明天再说吧。

……

除了以上原因,我发现还跟我之前的阅读方法有关。
以前,我总认为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才是真正读完了。所以看书,我都是尽量在短时间内集中读完它。
而且,读完即是完成。即使头脑被诸多知识点塞得满满的,也只是任其慢慢消化或被遗忘。

偶尔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多数是介绍该书的结构和主要观点,自己的感触只占少量篇幅。

一口气读完,这样的读法,对于读一本小说来说,当然是没问题。
但当我阅读越来越多的个人成长和自我管理类书籍时,发现就不太对劲了。读完了,并不能获得即刻的改变。

而且我越来越体会到,相比了解书上讲了什么,更宝贵的其实是思想上的激发: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某句话或某个段落所触动,从而有了联想和思考。

这个时候,如果能马上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写下来。过一段时间重读时再看到,往往会拍案叫绝:我居然曾有这么妙的想法!
再后来,我开始在阅读告一段落时,停下来,把这些零散的想法,写成正式的读书笔记。
这个阶段的笔记,不再是之前的泛泛而谈,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感受。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往往是日后行动的起点。

今年,我在成长专栏读者群组织了11次共读活动,共读书目如下:

2月:卡片笔记写作法
3月:福格行为模型
4月:打开心智
5月:纳瓦尔宝典
6月:认知觉醒
7月:写出我心
8月:少有人走的路
9月:园丁与木匠
10月: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
11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2月:幸福的方法

其中有两本,就是我之前一直没读完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2008年买的,封面已经泛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14年买的20周年版,而现在市面上的版本是30周年版!
共读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最慢也是最快的方法:
跟着共读时间表的进度阅读,然后给每个章节写笔记。不知道写什么时,就先把有感触的地方摘抄下来。奇妙的是,在摘抄的过程中,很多新的想法就冒了出来……

就这样,在写的过程中,诸多联想,诸多思考。不知不觉,把以往的知识和经历都串起来了。

做读书笔记,短期来看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来说,这反而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大家还发现:
1.有些书,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卡片笔记写作法,这两年都组织了共读)。

2.经典的书,需要经历若干“阅读-实践-阅读”循环,才能体会到其重点和精妙之处。

接下来,这最慢也最快的读书法会被一直坚持使用下去!



我明年的成长专栏已开启预售:

现在订阅,可以进群参加12月的共读活动。
《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应该也是很多人买了但一直没有读完的书,我也是其中一员:)

欢迎加入,和更多同频的人一起抱团成长~~


我的两次瘦身经历

手帐|我的多本并行笔记体系

笔记软件探索 | flomo

我,我终于开始写第一本书了!

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周计划

合集|焦虑之下,提升个人小宇宙的几个建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使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