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科学日报|Cell Res:恒河猴首个帕金森病模型;Sleep:熬夜群体大脑反应更慢;Brain:首个线粒体癫痫疾病模型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19-06-30



 第 231 期    脑科学日报

2019年2月18日



科  学  时  讯

1,Cell Res | 新突破,继 Cell之后,李晓江等团队首次在恒河猴产生帕金森病模型

来源:iNature



2019年2月16日,暨南大学/埃默里大学李晓江,埃默里大学李世华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秦川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CRISPR/Cas9-mediated PINK1 deletion leads to neurodegeneration in rhesus monkey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使用CRISPR / Cas9介导方法,产生了PINK1缺失导致了恒河猴的神经变性。

PINK1突变猴中观察到的显著神经元丢失未在PINK1 KO小鼠或猪中报告,并且可能与PINK1的灵长类动物特异性表达和功能相关。PINK1突变猴的产生揭示了PINK1在灵长类大脑中的关键功能,并将提供一个新的研究PINK1的多种功能和与PINK1功能障碍相关的发病机制的工具。

阅读链接:

Cell Res | 新突破,继 Cell之后,李晓江等团队首次在恒河猴产生帕金森病模型


2,Nature Neurosci:大脑细胞缺乏清洁是导致阿兹海默症发生的关键

来源:转化医学

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奥斯陆大学等国际研究人员的研究小组靶向一种称为“线粒体自噬”的脑细胞清洁过程。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痴呆症状态中,大脑中存在蛋白质tau和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导致细胞死亡。在新的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表明,当线粒体自噬作用提升时,这种积累过程的速率会减慢。

阅读链接:

Nature Neurosci:大脑细胞缺乏清洁是导致阿兹海默症发生的关键


3,Brain:科学家们建立首个线粒体癫痫疾病模型

来源:转化医学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建立了线粒体癫痫模型,这为患有这种失能状态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法。他们的论文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国际神经病学期刊《Brain》上。

阅读链接:

Brain:科学家们建立首个线粒体癫痫疾病模型


4,脑肿瘤治疗“神器”:铺上轨道,让肿瘤细胞滚出身体

来源:学术经纬


这项装置的示意图


最近,一款治疗恶性脑瘤的在研设备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资格认定。过去治疗脑内的肿瘤,思路是设法把药物送进去,而这款被称为“肿瘤单轨”的器械别出心裁,竟然可以把脑中作恶的肿瘤细胞“骗”出来,在脑外将其一举扫除。虽然不直接摧毁肿瘤,但是通过阻止致命的扩散,这种方法有望把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脑瘤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阅读链接:

脑肿瘤治疗“神器”:铺上轨道,让肿瘤细胞滚出身体


5,Nat Neuro丨华人学者解析表观因子UTX在神经发育中的关键作用,或找到人鼠神经发育过程中关键的区别所在

来源:BioArt



2019年2月4日,来自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发育神经系的Jamy C.Peng 课题组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题为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to neurons or cortical organoids requires transcriptional co-regulation by UTX and 53BP1的文章,证实了UTX可以通过和53BP1的直接连接,共同上调在神经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从而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或皮层类器官发育的生物学功能。

阅读链接:

Nat Neuro丨华人学者解析表观因子UTX在神经发育中的关键作用,或找到人鼠神经发育过程中关键的区别所在


6,IEEE Trans Biomed Eng:科学家们发明超微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元

来源:转化医学

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正在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在诸如帕金森氏病的神经障碍中具有有益的治疗效果。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植入的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并且导致神经组织中的瘢痕形成。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匹兹堡大学的Takashi D. Y. Kozai详细描述了一种侵入性较小的刺激方法,该方法将使用由光激活的无束线超小电极,这种技术可以减轻当前方法造成的损害。

阅读链接:

IEEE Trans Biomed Eng:科学家们发明超微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元


7,Sleep:新研究表明熬夜群体大脑反应更慢

来源:转化医学

最近由伯明翰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晚睡晚起(平均就寝时间为凌晨2:30,醒来时间为上午10:15)的人在静息状态下大脑的连接能力相对较低。这种较低的大脑连通性与工作时间内注意力地下,反应较慢和嗜睡程度增加有关。

阅读链接:

Sleep:新研究表明熬夜群体大脑反应更慢


阅  读  分  享

1,Science: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神经科学,先天结构或是下一个方向

来源:机器之心


大脑回路与学习,来自 C. BICKEL/SCIENCE


人工智能从神经科学领域吸收了大量养分,并由此催生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智能处理方法。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Shimon Ullman 相信神经科学还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助力,比如先天结构的采用也许能为人工智能带来高效且灵活的学习能力。Ullman 教授这篇观点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 Science 杂志上,机器之心进行了编译介绍。

阅读链接:

Science: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神经科学,先天结构或是下一个方向


2,新年第一篇,山东大学2019年首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来源:iNature

2019年2月16日,山东大学焉传祝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caused by an inborn error of cobalamin metabolism”的案例报告。该报告对迟发型钴胺素C(cblC)疾病的诊治提出新见解。

阅读链接:

新年第一篇,山东大学2019年首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资  讯  信  息

2019年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名单公示,这位影像学者再次入围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2月15日,中华医学会在其官方网站公示了2019年推选院士候选人的名单,包括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4名。

医学影像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龚启勇教授继2017年再度入围本年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并且在中华医学会本次所有推选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得票第一名。

详情链接:

2019年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名单公示,这位影像学者再次入围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 将精神分裂症划入神经系统疾病?Nature:交替双侧感觉刺激治疗PTSD的环路机制; 偏头痛患者灰质体积变化


2,脑科学日报|Neuron:大脑可通过“自言自语”学习?针对「锂盐治疗双相抑郁」的深度分析;PNAS:电子屏使用和ADHD的关系









Brainnews脑科学社群

添加管理员微信:brainnews_01,申请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