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科学周报----2019年3月第3周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19-06-30
2019年3月第3周

本周brainnews主文回顾


1. Science Advances:堵车时不要做重大决定!负面情绪会降低你的信任


2. “90后”诺奖得主再发力,找到经典抗抑郁药慢性起效的可能“凶手”


3. Nature genetics: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利器”——UTMOST


4. 大数据时代:抑郁症的合理分型能否迎来新希望?


5. “新型”的神经调节剂——脑内雌激素,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


6.  PNAS:让绿色环境贯穿你的童年极其重要!


选出您最喜欢的文章吧!






其它精彩内容


1. 压倒Aβ的最后一根稻草?aducanumab两项III期研究失败!Biogen股价暴跌27%,市值缩水150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Plus



3月21日,百健/卫材宣布终止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canumab两项代号分别为ENGAGE和EMERGE的全球III期研究。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在对这两项研究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aducanumab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没有改善作用,很可能难以到达主要疗效终点 。受此消息刺激,百健股价在盘前交易阶段大跌27%,市值瞬间缩水150亿美元之多。

详情链接:

压倒Aβ的最后一根稻草?aducanumab两项III期研究失败!Biogen股价暴跌27%,市值缩水150亿美元


2,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研究发现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

来源:环球科学

科学界已经知道鸟类可以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除此之外,科学家在自然界许多物种中都发现了磁感应能力,生物的磁感受能力也一直在业内被称作生物“第六感”。但作为进化如此高级的人类,却似乎意外地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可以感应磁场。19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仅能感应到磁场,并且大脑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在本文中,研究团队亲自为我们讲述了“第六感”磁觉在人脑中被证实的精彩过程。

阅读链接:

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研究发现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


3,Nature深度 | 样品源于三位患者,慢性创伤性脑病中tau蛋白的高精度解析

来源:BioArt



3月21日,Nature在线了英国MRC Lab的Sjors H.W. Scheres和Michel Goedert两个研究组的联合研究成果:Novel tau filament fold in chronic traumaticencephalopathy encloses hydrophobic molecules。本文发表了三例慢性创伤性脑病患者(Chronic traumaticencephalopathy,CTE)中,tau蛋白纤丝的冷冻电镜结构和解析,最高精度达到2.3Å。

CTE tau蛋白纤丝构象是两位教授合作解析的第三个tau分子结构。他们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报道了在阿兹海默病和Pick氏病人中tau蛋白中心纤丝构象。此次解析还发现CTE tau蛋白折叠围绕形成了一个宽敞的疏水域,其中包含一个未知的非共价结合辅助因子。推测可能是脂类分子,并预计该辅助因子可有助于tau蛋白聚集和沉淀。

阅读链接:

Nature深度 | 样品源于三位患者,慢性创伤性脑病中tau蛋白的高精度解析


4,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来源:细胞

近日,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发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患者机体中发现了自体反应性细胞,这或许是一项最新的研究证据,其表明了睡眠障碍或许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研究者开发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阅读链接:

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5,Cell Metabol:“自私”遗传元件或会放大炎症和年龄相关的疾病

来源:转化医学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推测,LINE1会诱发癌症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然而其所造成的危害或许远远超出了研究者最初的预想;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LINE1反转录转座子会随着年龄增长在机体中变得异常活跃,而且其还会通过诱发炎症来引发年龄相关的疾病;通过理解反转录转座子的影响,研究人员就能够更好地知晓细胞衰老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抵御衰老所带来的影响。

阅读链接:

Cell Metabol:“自私”遗传元件或会放大炎症和年龄相关的疾病


6,浙江大学徐晗教授团队揭开社交恐惧的“神秘面纱”

来源:CellPress细胞科学


前额叶皮层SST→PV→Pyr去抑制性神经微环路介导小鼠社交恐惧行为


2019年3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徐晗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的神经科学期刊Neuron上在线发表题为“A Disinhibitory Microcircuit Mediates Conditioned Social Fear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前额叶皮层调控社交恐惧的神经环路机制。

针对该论文的主要亮点等,Cell Press邀请徐晗教授接受了专访。

阅读链接:

浙江大学徐晗教授团队揭开社交恐惧的“神秘面纱”丨CellPress对话科学家


7,Nat Neuro 丨张祺屿等基于过氧化物酶建立多重标记方法阐明神经突触连接模式

来源:BioArt

2019年3月19日,哈佛大学医学院David D. Ginty研究团队(张祺屿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题为Multiplexed peroxidase-based electron microscopy labeling enables simultaneous visualization of multiple cell types的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过氧化物酶、通过基因编码的电镜多重标记方法,并且展示了在小鼠的神经系统中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来阐释突触连接模式。

阅读链接:

Nat Neuro 丨张祺屿等基于过氧化物酶建立多重标记方法阐明神经突触连接模式


8,Nature最新报道:神经递质5-羟色胺通过新型组蛋白修饰发挥调控作用

来源: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


5-羟色胺对神经细胞的调控模式


2019年3月13日,Nature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Histone serotonylation is a permissive modification that enhances TFIID binding to H3K4me3”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神经递质5-羟色胺能够进入细胞核使组蛋白发生化学修饰(serotonylation),进而调控基因表达。来自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Lorna A. Farrelly与Ian Maze分别为本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拉斯克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Robert G. Roeder教授团队以及清华大学李海涛教授团队参与研究。

阅读链接:

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基因表达!Nature最新报道:神经递质5-羟色胺通过新型组蛋白修饰发挥调控作用


9,Science:戒烟药还能控制大脑神经元?这一黑科技有望治疗多种神经疾病

来源:药明康德

Varenicline的分子结构式(图片来源:NIH)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Scott M. Sternson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使用辉瑞(Pfizer)公司已经获批的戒烟药Chantix(varenicline),他们可以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模型中成功控制神经元的活性。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阅读链接:

前沿 | Science:戒烟药还能控制大脑神经元?这一黑科技有望治疗多种神经疾病


10,Nature:中美德科学家揭示血清素并不仅仅是一种神经递质

来源:转化医学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沙克生物科学研究所、洛克菲勒大学和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长期以来因在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作用而闻名的大脑化学物质,血清素(serotonin)也能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调节神经元中的基因表达。

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各种脑部疾病,包括情绪障碍、药物滥用/成瘾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3月1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stone serotonylation is a permissive modification that enhances TFIID binding to H3K4me3”。

阅读链接:

Nature:中美德科学家揭示血清素并不仅仅是一种神经递质



前 文 阅 读

 


1. 三月第一周,这些脑科学进展,不容错过!


2.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3. 脑科学周报----2019年3月第2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