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科学周报----2019年4月第4周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19-06-30
2019年4月第4周

本周brainnews主文回顾


1. 剑桥大学实验室的培养皿里,类脑器官使离体的肌肉抽动了!


2. PNAS: 记忆丧失的凶手之一居然是海马脑区的“不速之客”——糖


3. Biological Psychiatry:抗抑郁的潜在新靶点——海马SIK2蛋白


4. 长文| 抑郁症研究中:小小的突触,大大的作为


5. 脑科学领域,我们痛失一位战友| 缅怀诺奖得主保罗·格林加德


6. 小脑主要参与运动调节?Nature重磅综述详细解答| (长文解析)





其它精彩内容


1,科学家发现活体测绘脑功能连接组新方法

来源:科学网



4月25日,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教授王菁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脑网络研究方法的新突破。他们借助7T功能磁共振系统(fMRI)的巨大成像优势,并结合红外光神经刺激,开发出红外光神经刺激功能磁共振整合技术(INS-fMRI),并首次在活体脑中获得亚毫米级的脑连接组,使我们能更快速、更系统、更清晰地看清“大脑交通图”,了解信息的传递。

阅读链接:

科学家发现活体测绘脑功能连接组新方法


2,Cell |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

来源:BioArt

2019年4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理学系教授Baljit S. Khakh课题组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ADHD发病过程中新的作用,文章以长文形式Hyperactivity with Disrupted Attention by Activation of an Astrocyte Synaptogenic Cue发表在Cell杂志上,揭示了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可能是治疗ADHD的可能靶点。

阅读链接:

Cell |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


3,今日《自然》科幻:人工智能破译神经活动,脑机接口说出无言心声

来源:学术经纬


脑机接口实现语音合成的图示


将计算机连通人脑,直接读取意识,这不是科幻。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刚刚在线发表的一项工作就在脑机接口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神经外科学家Edward Chang教授与其同事开发出一种解码器,可以将人脑神经信号转化为语音,为帮助无法说话的患者实现发声交流完成了有力的概念验证。

阅读链接:

今日《自然》科幻:人工智能破译神经活动,脑机接口说出无言心声


4,Acta Neuropathologica综述 ︱前沿!阿尔茨海默症新基因图谱:从淀粉样蛋白级联到基因驱动的突触功能衰竭假说

来源:逻辑神经科学



在由(德国)里尔大学里尔巴斯德研究所的学者Pierre Dourlen,Devrim Kilinc等人撰写的最新一篇综述中,作者们详细介绍了有关AD遗传学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the post-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的最新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研究成果如何帮助我们充分理解AD的病理生理过程。

该篇前沿性综述于2019年4月13日以The new genetic landscape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amyloid cascade to genetically driven synaptic failure hypothesis? 为题在线发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IF=15.872)上。

阅读链接:

Acta Neuropathologica综述 ︱前沿!阿尔茨海默症新基因图谱:从淀粉样蛋白级联到基因驱动的突触功能衰竭假说


5,自闭症儿童为何行为障碍?耶鲁大学新研究揭示其生物学机制

来源:生物探索



实验图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个可能的生物学原因,相关研究发表在《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Neuroimaging》。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表现出破坏性行为的儿童相比,表现出破坏性行为的儿童的大脑中,杏仁核与腹外侧前额皮质之间的连通性较低,而腹外侧前额皮质正是控制情绪的关键通路。

阅读链接:

自闭症儿童为何行为障碍?耶鲁大学新研究揭示其生物学机制


6,30年来首款新药:去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征服疾病

来源:药明康德


非昔硝唑的分子结构式


2012年,DNDi在刚果和中非民主共和国的多处,包括帕拉西德曾接受过治疗的医疗中心在内,启动了非昔硝唑治疗昏睡病的关键临床试验,最终在2017年完成试验。对200多万人进行昏睡病筛查后,研究人员们纳入了包括早期和晚期两个疾病阶段的749名昏睡病患者,并在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中都验证了该药作为一线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很快让非昔硝唑在2018年11月正式获得了欧洲药物管理局的批准。

详情链接:

30年来首款新药:去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征服疾病


7,杜克大学用 AI 识别神经元,将 24 小时不吃不喝的工作变成 30 分钟自动完成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基于DenseVNET的STNeuroNet模型


美国杜克大学的生物工程师最近发明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 (CNN) 的自动化手段,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将专业人士需要十几小时的兴奋神经标识任务,缩短至几十分钟,这会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助力。这一新方法刊登在了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刊》(PNAS)上。

阅读链接:

杜克大学用 AI 识别神经元,将 24 小时不吃不喝的工作变成 30 分钟自动完成


8,Cell|猴子如何做决策?杏仁核——决策模拟中枢

来源:BioArt


恒河猴互相观察和学习对方的决策行为。


2019年4月11日,Cell 发表了题为Primate Amygdala Neurons Simulate Decision Processes of Social Partners 的研究。该项工作由剑桥大学的灵长类神经生物学家Fabian Grabenhorst实验室独立完成。

他们描述了分布于杏仁核(amygdala)多个亚区的四类独特的神经元,它们不仅能从自身经历、还能通过观察同伴的经验来推算出物品价值(object value),模拟同伴的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并准确预测同伴的最终选择。这些杏仁核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可能是让灵长类拥有理解和预测社会伙伴(social partner)的决策和精神状态的关键。

阅读链接:

Cell|猴子如何做决策?杏仁核——决策模拟中枢


9,强迫症患者的潜在影像学标志被发现!

来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既往研究多认为小脑主要参与运动及躯体平衡,近年来逐渐发现小脑也参与了认知及情感相关的功能调节,那么小脑在强迫症的发病中是否发挥了特定作用,目前少有研究试图回答该问题。

本研究基于Krienen和Haba 等人对小脑功能图谱的研究,选取了小脑对应的默认网络、情感网络、执行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内多个种子点,探索强迫症患者的小脑-大脑功能连接的改变。

阅读链接:

强迫症患者的潜在影像学标志被发现!| 学术前沿


10,JAMA子刊:延缓大脑衰老!有效锻炼比你以为的更简单

来源:医学新观点

体力活动究竟要达到什么水平,才最有助于预防痴呆症呢?以往一直缺乏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近日,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便只是低强度,增加体力活动也与更高的脑容量和健康的大脑衰老有关。研究结果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

阅读链接:

JAMA子刊:延缓大脑衰老!有效锻炼比你以为的更简单


前 文 阅 读

 


1. 脑科学周报----2019年4月第1周 (没有CNS一样精彩)

2. 脑科学周报----2019年4月第2周

3. 脑科学周报----2019年4月第3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