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期| BrainNews抑郁症研究简报
4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免费分享给所有人
第004期
1
标题:长期接触颗粒物(PM)与中年男性女性抑郁症发病的联系
译者:Lenore
长期接触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空气污染与全因死亡率及不良认知功能相关,但与抑郁症的发病仍然无明确关系。本研究旨在使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PM空气污染与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前瞻性关联。
研究对象来自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调查了自2011年至2015年在韩国首尔和水原定期接受常规筛检的123045名在基线时无抑郁症状的男女被试。PM10和PM2.5的12个月平均基线密集度分别为50.6(4.5)和24.3(1.3)μg/ m3。抑郁发病与接触12个月及60个月有10-μg/ m3增加的PM10污染有相关, 12个月与60个月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 HRs)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分别为1.11(95% CI:1.06,1.16)和1.06(95% CI:1.01,1.11)。接触12个月PM2.5的相应HR为0.96(95% CI:0.64,1.43)。类似结果在使用被试自我报告的医生诊断或服用抗抑郁药情况来统计抑郁症病发时亦有出现。
在这项大型队列研究中,发现长期接触室外PM10空气污染与抑郁症的发病之间有正相关。没有发现抑郁症病发与室外PM2.5污染的关联,可能是因为对被试接触PM2.5的跟进时间要短得多。
关键词:PM10;PM2.5;抑郁发病;空气污染;队列研究
抑郁发病的风险比(95% CI) 与接触60个月PM10 密集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Zhang, Zhao, Hong, Chang, Ryu, Kang, Monteiro, Shin, Guallar, Cho (2019) Long-Term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and Onset of Depression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doi: http://dx.doi.org/10.1289/EHP4094
2
标题:炎症小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引发抑郁的影响:肺与脑潜在的交互作用
译者:Lucy LIU
抑郁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非常普遍。然而,伴有COPD合并症的抑郁症往往未被诊断和治疗不足,其致病性研究也不充分。本研究通过检验氟西汀(FLU)(临床实践中最广泛使用的抗抑郁药之一)在炎症小体调节因子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信号传导之间的作用,对肺和海马功能障碍进行了观察。
将小鼠暴露于香烟烟雾(CS)中以诱导伴有抑郁症的COPD模型,并测定血清、海马、肺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CS范式诱导了炎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积累,细胞因子的产生,炎症小体组分的活化(NLRP3,ASC,caspase-1),抑郁相关行为和GR信号的兴奋。
有趣的是,在暴露于CS的小鼠中发生了糖皮质激素抵抗,血清皮质酮升高和海马GR水平抑制,这提供了COPD诱导的抑郁症合并症新的潜在调节机制。此外,慢性CS暴露降低了pGR-S211 / pGR-S226比率,增加了活性核GR,并且损害了细胞溶质GR结合能力和GR转录活性,这可能是炎症小体诱导的炎症的原因。然而,慢性FLU治疗逆转了这些改变,表明FLU介导的GR信号传导参与了COPD诱导的炎症小体激活。
该研究探究了合并COPD /抑郁症的潜在分子机制,并提供了糖皮质激素抵抗发生在CS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期间的在体证据,这可能是肺与脑之间交互作用的潜在机制。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炎症;糖皮质激素受体
FLU治疗对CS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Deng, X., Fu, J., Song, Y., Xu, B., Ji, Z., Guo, Q., & Ma, S. (2019).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dysfunction orchestrates inflammasome effects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nduced depression: A potenti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cross talk between lung and brain.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3
标题:蓝斑-CA1投射与慢性抑郁应激诱导的海马对短暂性缺血的易感性有关
译者:Sheena
抑郁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别代表常见的心理和神经疾病,并且紧密相关。然而,抑郁症影响的缺血性发作的研究仅限于流行病学证据,并且抑郁症调节的缺血性损伤的神经回路仍然未知。
作者发现慢性社交失败压力(CSDS)和慢性足部休克应激(CFS)加剧了小鼠短暂的全脑局部缺血(TGI)发作后的CA1神经元丢失和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蓝斑(LC)-酪氨酸羟化酶(TH,Th :)阳性神经元的直接输出的全脑映射显示在CSDS或CFS小鼠中LC-CA1投射减少。此外,使用只由特定药物激活的受体(DREADDs)为基础的化学遗传学工具专门激活,作者确定Th:LC-CA1回路对抑郁症引起的TGI加重结果是必要和充分的。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Th:LC-CA1通路在抑郁症诱导的TGI易感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预防抑郁症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了潜在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depression;TGI;CSDS;LC;CA1
CA1区免疫荧光示意图,EYFP (绿色), anti-TH (红色), DAPI (蓝色)
参考文献:ZHANG Q, HU D X, HE F, et al. Locus coeruleus-CA1 projections are involved in chronic depressive stress-induced hippocampal vulnerability to transient global ischaem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10(1).
4
标题:慢性社会斗争应激降低伏隔核脑啡肽
译者:格式化
脑啡肽是δ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s,DOR)的内源性配体,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中高表达。脑啡肽参与调节抑郁症,但是NAc中脑啡肽在动机相关行为中的作用还没有被深入研究。
为了探究NAc中脑啡肽的作用,试验中采用慢性社会斗争失败模型,依据小鼠在社交行为中的表现,将小鼠分为压力易感组和压力对抗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压力易感组小鼠NAc中脑啡肽的含量明显降低,且脑啡肽的降低不是由于其前体蛋白原脑啡肽(proenkephalin)mRNA表达量降低导致的,而是由于脑啡肽酶(enkephalinases)mRNA表达量增加导致。
系统注射脑啡肽酶抑制剂或者在NAc中注射DOR受体激动剂SNC80均能增加小鼠对慢性社会斗争的抵抗性。同时,这两种处理方式也能够增加被社会斗争应激降低的ERK通路的磷酸化。
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个结果,研究中采用一种纹状体中脑啡肽降低并伴有情绪障碍的亨廷顿小鼠模型Q175敲入的小鼠。Q175小鼠NAc中脑啡肽水平下降,小鼠对慢性社会斗争压力的易感性增加。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脑啡肽酶表达增加导致的NAc中脑啡肽的降低,参与调节了社会斗争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关键词: 脑啡肽;伏隔核;社会斗争应激
参考文献:Nam, H. et al. Reduced nucleus accumbens enkephalins underlie vulnerability to social defeat stres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1 (2019).
5
标题: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对于大脑回路短时效应和长时效应的差异
译者:he
氯胺酮是一种快速的临床抗抑郁药,在注射后25分钟即起作用,效果持续7天。由于注射后出现的解离效应与治疗作用并不能完全区分,我们的目的是分析氯胺酮的短期和长期反应之间的差异,以阐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潜在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我们使用抑郁基因模型,分别培养了抑郁的消极认知状态(NC)和非抑郁的积极认知状态(PC)大鼠品系。四个平行的大鼠组进行了压力逃逸测试,一周后分别注射S-氯胺酮(12 NC,13 PC)或生理盐水(12 NC,12 PC)。分别在注射前和注射后30分钟以及48小时获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时间序列图像。图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脑网络连接特性。我们以定性的方式确定氯胺酮在时间进程中的作用。
快速反应导致了在认知,感觉,情感和奖励相关回路的稳定和不受张力影响的拓扑结构改变,包括与抑郁行为表现出连接性指标相关的区域,这可以解释氯胺酮的解离和抗抑郁特性。注射后48小时,氯胺酮主要具有张力特异性作用使得抑郁大鼠的松果体,中丘脑和海马连接正常化。由于这些节点介导了抑郁症中的认知灵敏度受损,这一回路中的活动可能反映了氯胺酮仅在抑郁患者中诱导的促认知效应。
这一发现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的模型代表了抑郁症的认知方面。这些经验定义的回路解释了氯胺酮在时间进程中的不同作用,并可能作为临床前测试中抗抑郁反应的成像相关标志。
关键词: 氯胺酮;短时效应;长时效应;生物成像
氯胺酮对NC组和PC组大脑节点强度的急性(a)和延迟(b)效应
参考文献:Natalia G., Robert B., Alexander S.,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ketamine’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n brain circuitry in depression,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9)9:172.
6
标题:躁狂(狂热)应该被单独定义为一种症状
译者:Ultralife
许多经历过躁狂的患者并没有感到过抑郁,为什么心理医生仍然认为他们是双向情感障碍?躁狂通常伴随着抑郁期,算做双向情感障碍的一部份。然而一些“双向”患者只经历躁狂,这引起了是否应该重新诊断的问题。
如果去证明单独诊断单向情感障碍(unipolar mania)和双向情感障碍,会变得难以阐述,但是关于测量差别的研究渐渐出现了。一些研究者建议将单向定义为双向的分支类型(subtype)以便于引起重视且推进更深入的区分调查。
1997年十月,58岁的David Ho在听巴赫录音带时经历了一些不凡的体验。“我开始舞动并且假装在指挥”,他说,“当我演练的时候,除了跟着音乐,我感觉我好像在创作它。我进入了无我的状态,似乎被催眠了。我的思绪爆炸,如下雨般闪过许多片段,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人脸,活物和宇宙。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释放自我。”
Ho陷入了狂热(mania)的第一阶段。他的描述听上去像一个令人羡慕的头脑风暴,但是狂热的症状还包括膨胀的自我意识,本位主义,跳跃思维,极度健谈,难以入眠,容易激怒,不计后果,悲观主义以及其他错乱的现象。严重期会损伤日常功能,更严重可导致住院。
对于该类现象最令人惊讶的事情莫过于在心理治疗专家看来,狂热并不认为是一个单独发生的症状。狂热通常被认为是双向的躁狂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狂热后伴随着抑郁期。然而Ho,从1997年共爆发了20次狂热,并没有抑郁的迹象。许多美国人都有这种经历。但不像只有抑郁经历的人,这些只有狂热经历的患者与双向患者混为一谈。这让宣称抑郁症本身与双向不同,但狂热必须混为一谈的心理治疗学说变得不合理。
许多心理医生认可单向的存在,但它是否能与双向区分开来且有自己的诊断方法仍需争论。争论的中心是:在种类繁多且区分精细的压力下的心理治疗学。
但是误诊对病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后果:一些研究表明单向患者对某些治疗有反应。一些研究者相信如果单向和双向的生物学基础不同,将狂热病症区分开来可以加速新疗法的发展,这能使新疗法更加个人化且有效化。但是由于单向比双向更少见,对于症状的研究也变得既又稀少又模棱两可。
Ho既是病人又是临床心理学家,他正合适来推动这场争论。2016年他在期刊Psychosis发表了一篇私人研究,是关于他的症状的罗列,包括强化回忆,增强共感和精神体验。他也遭受了一些病理反应,包括严重疲乏,胡思乱想以及使周围朋友和同事疑虑的行为。他曾经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嚎啕大哭。
好在他的专业的康复训练帮助他控制住了冲动并且阻止那些负面的思想。同样的,他相信他所谓的疯狂丰满了他的生活而不是破坏了它。“我意识到我的案例并不典型。”Ho说,“准确原因是,它质疑了那些不承认心理症状积极面的流行心理疗法。
资料来源:科学美国人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ania-may-be-a-mental-illness-in-its-own-right/
校对/排版:Simon (brainnews编辑部)
【抑郁症研究简报】往期回顾
1 杭州纽顿科技有限公司 400元
2 江苏博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400元
3 成都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00元
4 杭州拾睿科技有限公司 300元
5 上海科技大学 胡霁 200元
6 升元投资 栗源 200元
7 友福乐 150元
8 AAA苦咖啡 150元
9 BioWorld 公众号 100元
10 西南大学 方永慧 100元
11 暨南大学 陈蔚炜 100元
12 顾卓筠 100元
13 吕小一 100元
14 张楠 100元
15 今天吃小鱼干了吗 100元
16 顾婉冰 100元
17 陕西师范大学 甘雨 100元
18 陈思亮 100元
19 孙成 Eric 100元
20 蚊 100元
21 暨南大学 凯子 100元
22 云中月 100元
23 搬砖民工李燕兴 66.6元
24 Psyche w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66.66元
25 刘伟 66元
26 深圳市康宁医院 李涵贵 50元
27 Arwen 50元
28 BenThomson 50元
29 邓国杰 50元
30 HBR 50元
……
(篇幅有限,暂时展示捐赠大于等于50元的信息,后面会继续补充。如有遗漏或者需要补充修改的,请及时联系小编:brainnews_01 ,再次感谢大家 )
众筹支付宝账号6月份收支明细(每月更新):
收入:4808元,支出:0元
以下是每一笔赞助信息